相聲傳承至今已逾百年,其中不乏傳世佳作。每個時代出名的相聲藝人也有很多,少馬爺馬志明就是其中一個。他不爭名奪利,有著紮實的相聲基本功,同時潛心創作,將京劇功底與相聲完美結合。為觀眾們奉獻了許多的經典作品。堪稱真正的相聲藝人。
少馬爺自幼就背負著說好相聲的重擔。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在觀眾們的心目當中,馬志明說相聲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他的興趣愛好一直都是京劇,也一直在京劇院學習武生。但是後來身邊的人都告訴他,你的父親是相聲藝人你咋學京劇了呢?在眾人的攛掇下,馬志明才下定決心學說相聲。既然學說了相聲,那自然就得受到父親最嚴格的要求。

馬志明有著其他的相聲演員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他的父親馬三立先生交友甚廣。小時候,家中便門庭若市。天津曲藝界乃至全國各地曲藝界的前輩們都會經常到他家串門。他也得以接觸到最為正宗的傳統曲藝。這在很多他的很多相聲節目中都有體現。馬志明先生有一個節目叫《學白派》,他模仿的就是閻秋霞的白派京韻大鼓,聽過的觀眾都會不經讚嘆,和原版真是太像了。他的評劇、快板、單弦等等也都是由業內前輩親授。
除了這些唱方面的知識,馬志明先生年輕時的武生功底也被他很好的運用到了相聲當中。在傳統相聲《大保鏢》當中。馬志明先生扮演了賣粽子的小販,他要向觀眾們證明他是練武之人,光靠嘴皮子說說,肯定是不夠的。這時候他給您拉個雲手,翻個跟鬥,練個鐵門檻。一下子就讓觀眾們對他的話感到認同。這也是如今的相聲演員們所缺乏的一個表現手段,也在告訴年輕的演員,相聲不僅是會說就可以。
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馬志明先生可以說是樣樣精通。提到「說」,少馬爺給您說個繞口令,背個地理圖、報菜名,那都不在話下。不僅僅是一氣呵成,他還將氣口、韻味融入其中。如上網也出了傳統的相聲段子,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外。今的相聲演員與他一比,高下立判。說到「學」,馬志明先生有一個很出名的相聲段子叫《糾紛》。他在相聲中塑造了丁文元和王德成兩個人物。其中丁文元的口音在很多觀眾心目中記憶深刻,少馬爺模仿的實在是太像了。「唱」個太平歌詞,數來寶,打快板那都是少馬爺的拿手絕活。
說相聲,紮實的基本功是基礎,努力鑽研,潛心研究業務,更是王道。《大保鏢》、《開粥廠》、《學白派》、《數來寶》、《繞口令》等都是少馬爺的代表作品。除了將傳統的相聲段子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外,他也針砭時弊。創作了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相聲作品。《夜來麻將聲》就諷刺了工作中不務正業,打麻將消遣的現象。《糾紛》則講述了人與人之間因為一點小事,而鬧出的笑話。這也是如今的相聲存在的問題,一味搞笑,而忽略了與社會現實相聯繫。觀眾們當時是開懷大笑了,可是沒過多久,就會忘掉這段作品。
少馬爺馬志明是一位真正的相聲藝人。他也討厭被別人稱呼為藝術家,或者是相聲前輩。在他藝海神遊50周年的相聲演出中。他就公開駁斥了一些相聲藝人狂妄自大的現象。他說: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個說相聲的嗎!也因此讓很多觀眾對少馬爺極其敬佩。真正的相聲藝人不需要多做宣傳。好的相聲作品,在人們的心目中會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