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相聲藝人——少馬爺馬志明

2020-12-14 多少事

相聲傳承至今已逾百年,其中不乏傳世佳作。每個時代出名的相聲藝人也有很多,少馬爺馬志明就是其中一個。他不爭名奪利,有著紮實的相聲基本功,同時潛心創作,將京劇功底與相聲完美結合。為觀眾們奉獻了許多的經典作品。堪稱真正的相聲藝人。

少馬爺自幼就背負著說好相聲的重擔。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在觀眾們的心目當中,馬志明說相聲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他的興趣愛好一直都是京劇,也一直在京劇院學習武生。但是後來身邊的人都告訴他,你的父親是相聲藝人你咋學京劇了呢?在眾人的攛掇下,馬志明才下定決心學說相聲。既然學說了相聲,那自然就得受到父親最嚴格的要求。

馬志明先生

馬志明有著其他的相聲演員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他的父親馬三立先生交友甚廣。小時候,家中便門庭若市。天津曲藝界乃至全國各地曲藝界的前輩們都會經常到他家串門。他也得以接觸到最為正宗的傳統曲藝。這在很多他的很多相聲節目中都有體現。馬志明先生有一個節目叫《學白派》,他模仿的就是閻秋霞的白派京韻大鼓,聽過的觀眾都會不經讚嘆,和原版真是太像了。他的評劇、快板、單弦等等也都是由業內前輩親授。

除了這些唱方面的知識,馬志明先生年輕時的武生功底也被他很好的運用到了相聲當中。在傳統相聲《大保鏢》當中。馬志明先生扮演了賣粽子的小販,他要向觀眾們證明他是練武之人,光靠嘴皮子說說,肯定是不夠的。這時候他給您拉個雲手,翻個跟鬥,練個鐵門檻。一下子就讓觀眾們對他的話感到認同。這也是如今的相聲演員們所缺乏的一個表現手段,也在告訴年輕的演員,相聲不僅是會說就可以。

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馬志明先生可以說是樣樣精通。提到「說」,少馬爺給您說個繞口令,背個地理圖、報菜名,那都不在話下。不僅僅是一氣呵成,他還將氣口、韻味融入其中。如上網也出了傳統的相聲段子,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外。今的相聲演員與他一比,高下立判。說到「學」,馬志明先生有一個很出名的相聲段子叫《糾紛》。他在相聲中塑造了丁文元和王德成兩個人物。其中丁文元的口音在很多觀眾心目中記憶深刻,少馬爺模仿的實在是太像了。「唱」個太平歌詞,數來寶,打快板那都是少馬爺的拿手絕活。

說相聲,紮實的基本功是基礎,努力鑽研,潛心研究業務,更是王道。《大保鏢》、《開粥廠》、《學白派》、《數來寶》、《繞口令》等都是少馬爺的代表作品。除了將傳統的相聲段子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外,他也針砭時弊。創作了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相聲作品。《夜來麻將聲》就諷刺了工作中不務正業,打麻將消遣的現象。《糾紛》則講述了人與人之間因為一點小事,而鬧出的笑話。這也是如今的相聲存在的問題,一味搞笑,而忽略了與社會現實相聯繫。觀眾們當時是開懷大笑了,可是沒過多久,就會忘掉這段作品。

少馬爺馬志明是一位真正的相聲藝人。他也討厭被別人稱呼為藝術家,或者是相聲前輩。在他藝海神遊50周年的相聲演出中。他就公開駁斥了一些相聲藝人狂妄自大的現象。他說: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個說相聲的嗎!也因此讓很多觀眾對少馬爺極其敬佩。真正的相聲藝人不需要多做宣傳。好的相聲作品,在人們的心目中會一直流傳下去。

相關焦點

  • 少馬爺馬志明,想拜師卻無人敢收,如今這輩分到底有多大
    相聲行業屬於相對比較傳統的行當,其中有些規矩依舊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輩分。少馬爺馬志明先生是相聲行業中,公認的有真能耐的相聲演員,如果用相聲名家來稱呼馬先生,絲毫不為過。雖然在馬志明先生年輕的時候,馬三立馬泰鬥認為馬志明的形象太「正」,不適合相聲這個行業。後來馬志明先生用自己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少馬爺的尊稱,雖然有父親的影響力因素在裡邊,但是如果馬志明先生是阿鬥的話,也不可能贏得行業內的認同,更不可能成為相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
  • 今晚《笑禮相迎》放大招,請出少馬爺馬志明挽救收視率
    《笑禮相迎》第一期播出後反響平平,不僅參賽相聲演員表現的不盡人意,就連嘉賓常貴田老師並沒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樣給大家帶來相聲,反而跳了一段舞蹈。今晚《笑禮相迎》終於放出了大招,請了少馬爺馬志明和相聲老表演藝術家楊少華作為嘉賓,少馬爺講述了年輕時的逗趣往事,並現場展示父親馬三立珍貴相聲創作手稿,稱說相聲太難。
  • 相聲藝人在臺上為了打人而打人?這麼想的人太小看傳統相聲了
    聊傳統相聲,之前有期提到郭德綱郭老闆,被指蹭熱度,說實在的,寫之前我也想過有這嫌疑,但沒辦法,聊現如今的相聲,說到傳承傳統,發揚推廣,真正有能耐的相聲藝人,跨不過老郭,當然這不是說現階段除了老郭就沒有別的有能耐的相聲藝人了,比如少馬爺馬志明,田立禾田先生,楊少華老爺子、石富寬石先生
  • 馬志明為什麼不收徒弟?
    馬志明先生屬於相聲第六代藝人,是相聲族譜「德壽寶文明」中的寶字輩。少馬爺的父親相聲大師馬三立屬於第五代壽字輩老藝人。少馬爺入相聲門是在文革之後,因為相聲界有一個老傳統,兒子不能拜爸爸為師,但是放眼當時的相聲界,除了馬三立先生就只有郭榮啟老先生是壽字輩藝人了,可是郭先生早就不再收徒弟了,連楊少華老爺子都沒名分,何況少馬爺比楊少華還小挺多呢!萬般無奈之下,侯寶林大師出面,替師父收徒,少馬爺成為侯寶林大師的帶拉師弟,少馬爺這才入的相聲門。
  • 馬志明75歲了,說馬氏相聲俗?俗就對了,這是一種活著的煙火氣
    9月1日,也是相聲名家馬志明先生的陰曆生日。有前輩網友說,親朋好友在天津一飯莊為馬志明辦了一場生日宴。從網友所發的多段現場短視頻看,坐在馬志明右手邊的是姚雪芬,左手邊是李嘉存。這並不只是因為馬志明先生的輩分(與侯寶林同輩,郭德綱是其徒孫輩,德雲社各位小角兒再低一輩兒),馬先生一脈相承下來的馬氏相聲讓天津歡笑了100餘年。
  • 相聲百年恩怨之天津馬家:馬志明自立山頭遭姜昆侯耀文聯手打壓?
    大家好,本篇是「相聲百年恩怨」系列的第6篇,到這篇為止跟天津馬家——馬三立馬志明有關的恩怨謠言基本澄清完了,這篇做一個補充,算是雜談系列。相聲三大家族馬家、侯家、常家還差一個——常家! 這三大家族裡面看起來常家最不起眼,似乎幾十年了沒多少人討論他家的藝術。其實天津常家在相聲界的分量可謂舉足輕重,不僅因為他家出了著名大師常寶堃,更因為常連安的「啟明茶舍」給好多藝人提供了飯碗,馬季小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啟明茶舍聽相聲。
  • 相聲無人不宗馬,郭德綱這麼敬重馬志明,那為什麼不拜他為師呢
    你也有可能看到少馬爺馬志明在菜市場買菜,遇到熟人還會打個招呼。在生活中,他們就是一個普通人。 但在相聲圈裡,馬三立先生有泰山北鬥般的地位,首開馬氏相聲先河。以致於相聲演員「無人不宗馬」。馬志明先生更是對馬氏相聲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相聲水平,依然是目前行業裡的最高峰。
  • 相聲大師馬志明為何不跟郭德綱一樣,廣收門徒好傳宗接代?
    ​​​​馬志明先生屬於相聲第六代藝人,是相聲族譜「德壽寶文明」中的寶字輩少馬爺的父親相聲大師馬三立屬於第五代壽字輩老藝人。少馬爺入相聲門是在文革之後,因為相聲界有一個老傳統,兒子不能拜爸爸為師,但是放眼當時的相聲界,除了馬三立先生就只有郭榮啟老先生是壽字輩藝人了,可是郭先生早就不再收徒弟了,連楊少華老爺子都沒名分,何況少馬爺比楊少華還小挺多呢!
  • 慶祝相聲大家馬志明先生從藝50周年系列活動
    視頻:馬三立孫子拒入行 馬派相聲面臨失傳絕境  今年恰逢傳統相聲的集大成者,馬派相聲傳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先生從藝五十周年。常言道:十年磨一劍,然而馬志明先生執著耕耘了五十載的藝術生涯,常人何以深味?
  • 相聲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謙和,但馬志明為什麼堅持不收徒弟
    馬志明是天津衛視《笑禮相迎》節目的常客,由於自身的能耐和地位,每次到來都受到歡迎。不像有的嘉賓,根本不說相聲不懂相聲也被請來充數,實在是讓人看不習慣。少馬爺很實在,坐在那裡笑呵呵的,儘量都給予年輕演員鼓勵,但該點出的問題還是要說。
  • 「無人不宗馬」,他是當今相聲圈輩分最高的人,無人可以比肩!
    「無人不宗馬」張文順這裡對郭德綱的評價未免有點誇張的成分,因為有人說,在中國相聲界,郭德綱在說、學、逗、唱各方面的綜合成績充其量能打90分以上。可還有一個說、學、逗、唱都能達到九十五分以上的全才,他就是少馬爺、馬三立之子馬志明,今中國相聲界在世的藝術水平最高的相聲名家。
  • 馬志明:好相聲務求大俗大雅,有一定文化內涵,寓褒貶辨善惡
    一方面是以民間相聲藝人郭德綱為代表,他認為相聲就是以搞笑為基礎,「現在缺什麼的都有,缺錢的缺房的缺德的,好不容易來聽段相聲,你還要教育他,累不累呀?」從德雲社這麼多年的發展來看,郭德綱的觀點得到了市場的驗證,無論德雲社相聲演員面臨多少爭論,相聲確實可樂是一種無可爭辯的事實。
  • 馬志明先生收徒弟了嗎?你們知道嗎?
    曾經相聲門的師徒相授,是一種自我保護。沒有拜師就是海青,不能吃這口飯。新中國後,這種「封建糟粕」淡化了,「老師學生」代替了「師傅徒弟」。但近些年卻復甦了,各種磕頭拜師,商業味道大於尊師重道。馬志明的相聲是馬三爺教的,但父子不能成為師徒,所以需要找個名義的師父。
  • 馬志明也有跟「老徒侄」學來的相聲!徹頭徹尾地模仿照樣拍案叫絕
    作為馬三立膝下唯一繼承家業的兒子,馬志明被父親寄予厚望。雖說當年少馬由侯寶林帶拉拜在已故相聲老藝人朱闊泉門下,但傳道授業主要還是來自父親馬三立,這一點從個人藝術風格上清晰可辨。從藝63年來,馬志明並沒另闢蹊逕自成一家,而是始終傳承著馬氏相聲的表演精髓。
  • 「還有一句話我沒說:你根本不懂相聲」馬志明的悲喜劇
    馬氏相聲基本上就是津味相聲的代名詞,影響了天津絕大部分相聲藝人,高英培、楊少華、魏文亮……包括從天津走到北京的郭德綱。2012年8月24日,「老驥新駒」馬氏相聲專場在天津市大禮堂舉行,馬志明和兒子馬六甲同臺演出。這是馬氏相聲的第二次專場。上回在1986年,演員是馬三立、馬志明、馬志明的堂兄馬敬伯。演出海報上,天津相聲界老中青三代演員拱衛著馬志明父子。
  • 為什麼相聲大師馬志明先生不像郭德綱那樣廣收弟子
    其中盧福來跟於克志是馬三立要求馬志明收的,因為這兩人是馬三立的晚輩,但自己因為輩分太高(壽字輩)不能收他們,所以讓少馬爺收徒,1989年在天津正式擺過知,引師金文聲,保師張玉堂,代師連笑昆。而黃族民是馬志明的口盟徒弟,沒有擺知,但馬志明對外承認黃族民,而黃族民也以師禮對馬志明,所以這兩人的師徒關係也沒什麼爭議。
  • 馬志明也是相聲大師,而且更勝郭德綱,為何不能收徒弟?
    郭德綱目前也不能隨便收了​​​​一、少馬爺是相聲屆的第五代,在目前的相聲界,輩分高的驚人馬志明先生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兒子,一直跟父親學習相聲,被人稱為少馬爺。所以少馬爺其實已經處在沒有師傅可以拜的境地了。如果他拜了侯寶林為師,也就成了自己父親的徒孫了,這就不像話了。最後,由侯寶林大師代替師傅朱闊泉收為弟子,也就是少馬爺算是侯寶林的師弟。
  • 輩分所累的馬志明,一生未正式收徒,75歲壽宴成行業關係試金石
    對於馬志明先生一生未正式收徒,可能很多讀者會有異議,如果沒有收徒,那麼黃族民的師父是誰?這牽扯到相聲行業中正式收徒和口盟徒弟,兩者的區別相當大。 舉個例子,郭德綱和楊志剛之間的矛盾,相聲迷們都略有耳聞,其中矛盾的焦點就是到底郭德綱是不是楊志剛的徒弟? 楊志剛的理由是他教了郭德綱很多的相聲作品,甚至質疑侯耀文到底教郭德綱什麼了。郭德綱不承認楊志剛是自己的師父,「相聲行業唯一的師父是侯耀文先生」,他反擊的最重要理由是,自己和楊志剛根本沒有正式拜師。
  • 在演出收入上,同行挑撥黃族民,馬志明的做法簡單直接又充滿謀略
    雖然相聲行業有句話叫「三分逗七分捧」,不過舞臺上的主角肯定是逗哏演員,而且在演出過程中,逗哏演員的付出肯定是捧哏演員無法比擬的。除非是子母哏的表演方式,就像曾經的代表人物牛群和馮鞏,在表演過程中,大家的付出和臺詞幾乎差不了多少。但是這種子母哏的演員合作,畢竟還是少數。
  • 相聲基本功——數來寶
    馬志明《數來寶》相聲演員主要是靠各種包袱、笑料來逗樂觀眾,數來寶也不例外。正是由於它的自由性,才會出人意料,只要相聲演員敢唱,無論唱的是什麼,都可以算得上是數來寶。但其實相聲演員在舞臺上展示數來寶時,他們的詞都是編好的,只是觀眾們並不知道而已。真正的數來寶必須要有轍有韻,不能胡編亂唱,否則不好聽,觀眾們也不會買帳。要做到這一點,顯然每次臺上現編臺詞是來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