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用智慧型手機 老年人如何避免被困住

2021-01-16 騰訊網

9月20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安泰交響」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形下,健康碼,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萬事皆困。

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遭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公交車。此事經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熱議。8月8日,大連也曾發生老人因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事件。今年3月20日,江蘇鎮江一公交車上,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乘客趕下車。

上述事件,看似「手機問題」,卻指向養老困局與社會文明程度。國家統計局2019年統計表明,2018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逾2.49億,佔總人口的17.9%。而60歲以上老人會上網的比例僅為23%。

智慧型手機的缺席,是否意味著晚年生活的孤獨?科技發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

出行、支付到就診 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一路受阻

2019年5月,王先生以240元的價格在成都太升南路某店購得一部老年手機。對於78歲的他來說,字體大、功能簡便、自動報時,是他選擇老年機的理由,「我的視力下降很多了,看不清小字。」

兩年前,兒子曾給王先生購得一款智慧型手機,用了不到2個月,就被王先生擱置了。他回憶,智能機功能繁複,每次接打電話,都需滑動界面、翻過各類軟體,「經常沒注意就點進別的地方,電話一直接不起來,著急。」

本來沒有智慧型手機,對他的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直到2020年,在過去的這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天,健康碼,開始成為大家的出行必備。

王先生豁然發現,沒健康碼,幾乎寸步難行。出行、就診、購物……健康碼,不僅是自我與外界的通行證,某種程度上,更決定了他能否保有起碼的尊嚴。

今年4月,王先生因病去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他伸手招車,前後見到兩輛亮著紅色「空車」標誌的計程車,都從他面前呼嘯而過,這讓他納悶。

少頃,一輛計程車終於停在附近。一經攀談,他才明白,和前兩輛空車一樣,這輛計程車已通過手機軟體和其他乘客約好了行程。又等了十多分鐘,真正的「空車」終於來了。王先生問:「師傅,收現金不?」

「不行,」司機答,「要掃碼。」

這讓王先生犯了難。

到達醫院,需要出示健康碼。王先生表示,自己用老年機,無法出示,院方工作人員稱,若無健康碼,則需出示身份證。此前,王先生並不知道需攜帶身份證,遂返家。

「防疫是全民共同的,我們理解,也支持。不是不願意掃,而是老人機掃碼確實有困難。」王先生希望,「應該有一個協調(機制),而不是一刀切。」

艱難的學習 點兩下就能用的微信程序 阿姨學了兩天記了7個步驟

72歲的黎阿姨坐在沙發上,手裡的智能機像一個不聽使喚的高科技玩具,讓她頗為苦惱。

「你點到其他頁面了,先退出……不是,點這個……」

身旁,兒子正教她如何使用健康碼。黎阿姨拿了個本子,記錄下操作步驟,但從頭再來時,又懵了。

年輕人駕輕就熟的微信程序,黎阿姨舉步維艱。年輕人短短兩步「打開微信,輸入『天府健康通』」,在黎阿姨的本子上,列成了七個步驟。兩天後,黎阿姨終於學會使用「天府健康通」,但這並沒讓她釋懷,「我有娃兒教我,那些娃兒出去打工、留學的老人咋辦呢?」

讓黎阿姨記憶猶新的是,今年5月,她去成都一家餐館吃飯。對方明確表示,只能手機支付,不收現金,「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憑什麼拒收呢?」

一年前,黎阿姨買了智能機,但僅限於接電話、看簡訊。兒子給她註冊了個微信,還幫她加了十餘位親朋好友和單位微信群。她卻從未用過微信,只是十天半個月讓兒子代看一次,是否有留言。微信群裡,總是亮著提示消息的紅點,打開來,累積的群信息常達四五十條之多。

黎阿姨懷念以前使用老年機的日子,「不像智能機,經常出現啥子『更新』,不敢點,怕點錯。」和黎阿姨不同,70歲的瀘州市民張先生習慣了使用智慧型手機。一年前,他學會了手機淘寶、微信支付,有時還會發朋友圈。但直至今年8月22日記者採訪時,他仍不懂何謂「健康碼」。

多地有措施 紙質證明代替健康碼 多地還可用身份證、市民卡等

針對一些老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情形,各地出臺了用身份證、市民卡、紙質健康證明等代替健康碼的措施。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的一位工作人員稱:「成都常住居民,可以去開健康申報證明。健康申報證明在社區醫院都能開。」

記者梳理看到,早在今年3月22日,四川成都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利民社區就發文稱:「利民社區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組長、網格員為轄區中老年人及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居民申領個人『健康碼』,並列印成紙質的,方便居民出行。」

對於仍需申請健康碼的老人,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家人可以用他們的手機,幫他申請。如果有獨居老人,就喊居民小組長去看有啥子需要幫助的。」

上海、江蘇等地,無智慧型手機的人員,可由住所地社區審核並加蓋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證明,證明有效期為14天。

浙江杭州則開通了「市民卡+健康碼」系統,在全國率先推出「卡碼合一、刷卡讀碼」模式,在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代辦申領健康碼之後,他們只需刷一下市民卡,即可顯示健康碼顏色狀態。

廣東省的「粵康碼」可保存及列印紙質「粵康碼」,具有普通「健康碼」同等效力。 (成商)

來源:東南早報

相關焦點

  • 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南京這些做法讓他們生活更方便
    據悉,今年3月3日起,南京玄武湖公園開始實行線上預約入園,該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我們在玄武門、解放門等景區主入口都安排了志願者,幫助不會預約的遊客操作。一些老年人可能沒有智慧型手機,但憑個人有效證件,也可以通過線下實名登記的方式入園。」「對老人孩子的關愛不能缺失。」
  • 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醫院如何應對?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深入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各醫院均在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患者,「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這一現象,在醫療服務場景中尤為普遍。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 「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
    老人認真學習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連日來,本報刊發了「破解數位化社會『老來難』」追蹤系列稿件,聚焦網際網路智能化時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不便,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12月14日下午,不少讀者致電晚報諮詢社區老年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堂的具體位置和上課時間。為此,本報積極對接廣武門派出所彭裔涵警務室、五泉街道、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廣武門街道新華巷社區、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蘭州幸福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推出「益起來」老年人學用智慧型手機公益課堂,為社區老年人群體就近提供智慧型手機教學服務,探索社區老年人群體發展需求。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技能
    學會用手機 生活真方便老人認真學習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關注智能技術時代行業「便老服務」現狀蘭州晚報訊 連日來,本報刊發了「破解數位化社會『老來難』」追蹤系列稿件,聚焦網際網路智能化時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不便
  • 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鄭州銀髮族在社區老年大學智慧型手機班...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積極主動地學習,努力跟上時代步伐,也是一種態度。  課堂爆滿:幾十名老人跟著社工學發抖音  「來!張東海老人笑著說,退休前他是國棉六廠的技術人員,社會發展太快,當年的「老技術」不學也會落伍,因為不會用智能導航,他最怕出門打聽咋坐車,現如今,輸入起點和目的地,咋坐車一查就知道。  「我最常用的是生活繳費,不用擔心欠費了。」66歲的徐公明老人打開手機演示說,家中北郊房子的電費、燃氣費繳費,智慧型手機上都能輕鬆搞定。
  •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志願者教社區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志願者教社區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圖片來源:鋼花村街「以後我買菜付錢再也不愁啦。」社區李奶奶興奮地說,手指在小小的智慧型手機上左點右劃。學習現場大家全神貫注地操作手機,旁邊是志願者耐心地指點為了豐富社區老年志願者的文化生活,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提高其社會參與度,共同打造和諧社會,2020年12月3日,青山鋼花村街119社區為社區老年人舉辦「鋼好遇見你」智慧型手機培訓活動。培訓的老師主要是由社區省政策研究辦公室的下沉幹部與社會組織人員組成的志願者團隊。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怎麼辦?工信部啟動網絡適老化行動方案
    當前,我國公共服務類網站及移動網際網路應用(APP)無障礙化普及率較低,適老化水平有待提升,多數存在界面交互複雜、操作不友好等問題,使得老年人不敢用、不會用、不能用;普遍存在圖片缺乏文本描述、驗證碼操作困難等問題,使得殘疾人等群體在使用網際網路過程中遇到多種障礙,面臨「數字鴻溝」。
  • 2021寧夏省考申論熱點:如何讓老年人也能融入智能時代
    在「掃碼時代」,幫助老年人追上移動互聯的步伐,學用智慧型手機、跨越數字門檻,是愛老助老的具體行動,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新京報:數位化時代,對被疏離於網際網路之外的老年群體應更多些照拂與關愛。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也該享受到當下時代的種種便利,而社會也應為更大範圍的適老化建設做好充分準備。@人民網: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是一個系統工程,破解「智能門檻」只是其中一項工作。
  • 深度|老年人智能出行可以無障礙嗎?
    一系列「動動手指」的事兒,成了擺在老年人面前的一道道「數字鴻溝」和「智能障礙」。不會用、不敢用、不好意思問、怕給別人添麻煩,都讓老年人智能出行成了難題。漸漸地,他們被困住了雙腳,縮小了活動半徑,降低了自我認同。老年人智能出行可以無障礙嗎?
  • 如何避免老年人被高科技拋棄?五部委聯合出手
    老人無法出示健康碼進站遭到拒絕、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做人臉識別、老人不會使用手機支付交不了醫保.....近段時間以來,多起與老人使用智能技術困難相關的消息備受輿論關注。老人是不是正在被高科技拋棄?如何跨過這道數字鴻溝?
  • 追趕智能時代的老年人:帶我們網上衝浪,拜託請安排
    金融投資報記者 梅婧 賀夢璐龍笑隨著「智能時代不能落下老年人」呼聲越來越高,如何幫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醫院、社區、銀行、市場等公共場合,採訪多位老人,發現「人工窗口多了」,「服務也更好了」。
  • 智能生活中老年人的困擾之三|手機搶票不會 網上繳費不會
    新聞眼今天,記者繼續體驗智能服務中老年人的生活。在老年人眼裡,如今在車站窗口用現金買票,背包一背就走的時代變了。取而代之的是,網際網路、電子支付這些他們反覆研究都未必明白的「先進」支付方式。在老人眼裡,日常生活中的水費、電費、燃氣費繳納方式不再簡單,如果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操作,就有可能走很遠才能使用現金繳費。記者體驗:多數老年人買火車票仍會窗口排隊年終歲尾,每年的春運高峰即將到來。在春運高峰人潮中,會有不少老年人,他們或要返回家鄉,或要去另一座城市和孩子團聚。
  • 區圖書館開辦老年人應用智慧型手機免費培訓班
    永川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趙 豐 文/圖)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融入生活,數字閱讀、微信聊天、行動支付等給年輕人帶來了便捷,但對老年人來說如何應用卻是一個普遍的難題。針對這一情況,永川區圖書館於近日開辦了老年人應用智慧型手機免費培訓班,幫助老年人解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 追趕智能時代的老年人:帶我們網上衝浪 拜託請安排!
    隨著「智能時代不能落下老年人」呼聲越來越高,如何幫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   劉婆婆很苦惱:「我也想在手機上網約車、買動車票,方便省事,但我不會弄。也不好麻煩年輕人教,乾脆就讓他們幫我買。」   值得關注的是,困住老年人的不只是手機,還有現代各種智能家電。   成都中道街一家電器修理店老闆告訴記者:「一位70多歲的老人想修一臺三峽牌老式洗衣機,但我修不了就建議她買一臺新的。
  •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 智能時代下,老年人該怎麼辦?
    其中,大部分人為老年人,包括不識字的老年人,包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有知識有文化的老年人。智慧型手機目前已很普及,但是有多少老年人能熟練的使用智慧型手機和手機中的應用呢?這種情況在隨著今年新冠疫情的持續控制下,被放大,只要出門,不管去哪都需要提供健康碼,超市、坐公交、銀行、市場等等所有場所幾乎都需要提供健康碼。
  • 如何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
    近期,網上曝出一系列老人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熱點新聞,吸引了很多人對老年群體在智能設備使用方面的關注。在智能技術和智能產品高速發展的今天,老年人群體到底該何去何從?根據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老齡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鄭志剛的介紹老年人在接觸一些智能產品的時候,主要存在生理障礙、心理障礙、知識障礙和社會障礙四大障礙。根據鄭志剛的介紹,老年人在學習使用智能產品時,會感到壓力並產生焦慮心情。
  • 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
    智能時代,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從容?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 用智慧軟體結帳 掃碼掛號 視頻聊天……這是智能生活?不,老年人...
    家住南岸區回龍路的許建新是個90後,他平時購物習慣用各種智能軟體。他覺得對於老年人來說,用智慧型手機聊微信都顯得很費勁,再讓他們用智能軟體結帳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了。  孫子發病  老兩口拿著手機不知如何掛號  11月19日晚上,3歲的樂樂反覆地嚷著耳朵疼。
  • 科學網— 讓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便車」
    ■本報見習記者 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