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安泰交響」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形下,健康碼,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萬事皆困。
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遭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公交車。此事經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熱議。8月8日,大連也曾發生老人因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事件。今年3月20日,江蘇鎮江一公交車上,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乘客趕下車。
上述事件,看似「手機問題」,卻指向養老困局與社會文明程度。國家統計局2019年統計表明,2018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逾2.49億,佔總人口的17.9%。而60歲以上老人會上網的比例僅為23%。
智慧型手機的缺席,是否意味著晚年生活的孤獨?科技發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
出行、支付到就診 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一路受阻
2019年5月,王先生以240元的價格在成都太升南路某店購得一部老年手機。對於78歲的他來說,字體大、功能簡便、自動報時,是他選擇老年機的理由,「我的視力下降很多了,看不清小字。」
兩年前,兒子曾給王先生購得一款智慧型手機,用了不到2個月,就被王先生擱置了。他回憶,智能機功能繁複,每次接打電話,都需滑動界面、翻過各類軟體,「經常沒注意就點進別的地方,電話一直接不起來,著急。」
本來沒有智慧型手機,對他的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直到2020年,在過去的這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天,健康碼,開始成為大家的出行必備。
王先生豁然發現,沒健康碼,幾乎寸步難行。出行、就診、購物……健康碼,不僅是自我與外界的通行證,某種程度上,更決定了他能否保有起碼的尊嚴。
今年4月,王先生因病去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他伸手招車,前後見到兩輛亮著紅色「空車」標誌的計程車,都從他面前呼嘯而過,這讓他納悶。
少頃,一輛計程車終於停在附近。一經攀談,他才明白,和前兩輛空車一樣,這輛計程車已通過手機軟體和其他乘客約好了行程。又等了十多分鐘,真正的「空車」終於來了。王先生問:「師傅,收現金不?」
「不行,」司機答,「要掃碼。」
這讓王先生犯了難。
到達醫院,需要出示健康碼。王先生表示,自己用老年機,無法出示,院方工作人員稱,若無健康碼,則需出示身份證。此前,王先生並不知道需攜帶身份證,遂返家。
「防疫是全民共同的,我們理解,也支持。不是不願意掃,而是老人機掃碼確實有困難。」王先生希望,「應該有一個協調(機制),而不是一刀切。」
艱難的學習 點兩下就能用的微信程序 阿姨學了兩天記了7個步驟
72歲的黎阿姨坐在沙發上,手裡的智能機像一個不聽使喚的高科技玩具,讓她頗為苦惱。
「你點到其他頁面了,先退出……不是,點這個……」
身旁,兒子正教她如何使用健康碼。黎阿姨拿了個本子,記錄下操作步驟,但從頭再來時,又懵了。
年輕人駕輕就熟的微信程序,黎阿姨舉步維艱。年輕人短短兩步「打開微信,輸入『天府健康通』」,在黎阿姨的本子上,列成了七個步驟。兩天後,黎阿姨終於學會使用「天府健康通」,但這並沒讓她釋懷,「我有娃兒教我,那些娃兒出去打工、留學的老人咋辦呢?」
讓黎阿姨記憶猶新的是,今年5月,她去成都一家餐館吃飯。對方明確表示,只能手機支付,不收現金,「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憑什麼拒收呢?」
一年前,黎阿姨買了智能機,但僅限於接電話、看簡訊。兒子給她註冊了個微信,還幫她加了十餘位親朋好友和單位微信群。她卻從未用過微信,只是十天半個月讓兒子代看一次,是否有留言。微信群裡,總是亮著提示消息的紅點,打開來,累積的群信息常達四五十條之多。
黎阿姨懷念以前使用老年機的日子,「不像智能機,經常出現啥子『更新』,不敢點,怕點錯。」和黎阿姨不同,70歲的瀘州市民張先生習慣了使用智慧型手機。一年前,他學會了手機淘寶、微信支付,有時還會發朋友圈。但直至今年8月22日記者採訪時,他仍不懂何謂「健康碼」。
多地有措施 紙質證明代替健康碼 多地還可用身份證、市民卡等
針對一些老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情形,各地出臺了用身份證、市民卡、紙質健康證明等代替健康碼的措施。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的一位工作人員稱:「成都常住居民,可以去開健康申報證明。健康申報證明在社區醫院都能開。」
記者梳理看到,早在今年3月22日,四川成都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利民社區就發文稱:「利民社區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組長、網格員為轄區中老年人及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居民申領個人『健康碼』,並列印成紙質的,方便居民出行。」
對於仍需申請健康碼的老人,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家人可以用他們的手機,幫他申請。如果有獨居老人,就喊居民小組長去看有啥子需要幫助的。」
上海、江蘇等地,無智慧型手機的人員,可由住所地社區審核並加蓋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證明,證明有效期為14天。
浙江杭州則開通了「市民卡+健康碼」系統,在全國率先推出「卡碼合一、刷卡讀碼」模式,在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代辦申領健康碼之後,他們只需刷一下市民卡,即可顯示健康碼顏色狀態。
廣東省的「粵康碼」可保存及列印紙質「粵康碼」,具有普通「健康碼」同等效力。 (成商)
來源: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