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造就了不知多少的毫無結果的暗戀和單相思;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對曾經暗戀的那個人勇敢表白,最後能夠兩人攜手同遊人間。
對暗戀的人兒不敢表白,無非是過於矜持,或者是自己不夠自信,有了自慚形穢的念頭,於是總有那古人說,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暗戀也是如此,不勇敢一點的人,終將以暗戀的無疾而終作為自己一段未曾真正發生的感情的結束。
《詩經》中也有這樣的一位女子,暗戀著那近在眼前的男孩,卻不敢對他表白,於是這世上又無端增添了一段世間本早就存在無數的,最遙不可及的愛情。明明愛到骨子裡,那個人兒卻毫無察覺;明明觸手可及,卻仿佛永遠都碰觸不到。
國風·鄭風·東門之墠
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東門之慄,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墠(音:善)為平整的場地或廣場;茹藘(音:驢)為茜草;阪為小土坡;邇(音:爾)近,靠近;踐,排列貌;即,親近。
先來了解一下全詩大意。詩中說,東門外的廣場好平坦,那茜草在小土坡上生長。他的住所離我真的好近,可我又好像覺得他離我好遠。
東門外有慄子樹的地方,就是我那整整齊齊的家啊。我又怎能不想你啊,可是你又不來我的身邊。
這是一首非常簡單的詩,且只有2章總計8句。我沒有按往常的慣例將每章開頭兩句起興的句子撇開,並直入主題,也就是直接解讀每章起興之後的句子,主要是因為這兩章,每章起興的兩句都是興中有賦,或者說賦中有興,詩人是有著想要表達的思想在裡面。
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對於很多詩評者認為是藉此詩「刺亂」,是諷刺那不守禮而相奔的男女,這種說法先不提,從古至今,眾多的詩評者認為這是一首男女相唱和的詩,謂上章男唱,下章女唱。
雖然男女相唱和是個不錯的想法,但對於這首詩,我的想法仍然跟少數人相同:我是堅定地認為這是一位女子完成的詩作,並且是一位暗戀自家附近男孩的女詩人。
因為,聽從大多數人的想法,男女對唱的詩作是不錯,不過作為一首從詩中就可以看出的,失意之人惆悵之時寫下的詩篇,讓女詩人一個人靜靜地吟唱她的心聲,豈不是比之兩人對唱,在意境上要美得多?這種幽怨的意境之美,又哪裡是兩個人對唱能演繹出來的!
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再讀這首詩,女詩人所要表明的意思相對就比我們初讀之時要清晰得多了。
詩人一開始就用茹藘起興,我想應該不是即興使用,因為我們在《詩經》中並沒有找到用其作為起興的其他詩作,而茹藘也即茜草是中藥材,性寒味苦,有止血,治心癉、煩心、心中熱的功效,那麼作為暗戀卻得不到回應的女詩人在此用賦,是否有治療心傷的意圖就不得而知了。
再到第二章,這是女詩人用賦的最簡單的示例,她說那慄子樹旁整整齊齊的房屋就是她的家。如果不是想向心裡暗戀的那個男孩說明自己家是個好人家,並且自己也一定是個操持家務井井有條的善良女孩,我想不出她為什麼這樣說。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女詩人在唱著憂傷的歌,把這一切只是說給自己聽,那個離自己很近的男孩又怎麼可能聽到?於是,這樣一個幽怨的吟唱,更讓人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女孩的憂傷與無力。
也許因為女詩人自己的矜持,也許是因為那個男孩根本從未關注過我們的女詩人。於是,沒有邁出勇敢表白那一步的人兒,終將迎來的還是愛情倏忽離去的現實;於是,這世間最遙不可及的愛情終究不會真的來臨,觸手可及,卻最終與自己無關。
所以,世間正在遇到這樣觸手可及的愛情的人們啊,一旦發現愛情經過,勇敢一點吧,也許那最遙不可及的愛情會真的降臨到自己身邊。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