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導引吐納術三勢清神益筋之漁翁搖櫓和按掌平氣

2020-12-15 遵生養命

【歌訣】

豔國守一靜氣站;搖將貴在雙掌按;

上下三次納一氣;一按一噴走連環。起勢抱圓守一(請參悟起勢中)動作同「起勢」中的「抱圓守一」。

漁翁搖櫓

【動作圖解]

①接上動不停。兩臂向身體兩側平舉。(圖3-90)

②接上動不停。繼續向上舉至頭頂上部;然後,徐徐翻掌下按。(圖3-91)

如此重複呼吸3次。

(以下分左、右勢練習,以右勢為例)

③接上動不停。身體右轉,同時右掌變拳屈臂向腰中回拉,拳心向上,左掌變拳隨轉體向下按壓.拳心向下。(圖3-92)

④接上動不停。身體左轉,同時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右掌隨轉體向下按,變拳心向下。(圖3-93)

⑤接上動不停,身休再向右轉,同時右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左拳隨轉體向下按,變拳心向下,同時身體隨吸氣上浮,兩腳跟離地。(圖3-94)

⑥接上動不停。身體轉正,同時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右拳隨體轉用力向下按壓,變拳心向下同時用鼻腔快速噴氣,身體下沉,兩腳跟落地。(圖3-95)

⑦接上動不停。身體右轉,同時微閉氣,隨之輕抬兩腳跟。(圖3-96)

⑧接上動不停。右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同時左拳隨轉體用力向下按壓,變拳心向下。(圖3-97)

⑨接上動不停。身體左轉,同時微閉氣,隨之輕抬雙腳跟。(圖3-98)

⑩接上動不停。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同時,右拳隨轉體用力向下按壓,變拳心向下。(圖3-99)

按掌平氣

【動作圖解】

同第二式「調理氣血」中「按掌平氣」(圖3-100一圖3一103)。

這一組動作重複做3次。

【吐納方法】

①「抱圓守一」為功前調息動作。同「起勢」中「抱圓守一」的吐納方法。

②「漁翁搖槽」是一組「長吸短呼」又是「一吸氣呼」的呼吸吐納方法。通常情況下,吸氣舒緩;呼氣速度相對加快並短促有力。此為呼吸吐納特色所在。動作圖解(1)②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節奏快慢來調整動作的速度。③④⑤這一組動作過程,用鼻吸氣一次;⑥⑦⑨⑩這一組動作過程,用鼻噴氣氣次。③④⑤⑥⑦⑨⑩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

③「按掌平氣」是一組全身心調理動作。同第一式「疏筋活脈」中的吐納方法:

【練習提示】

①「漁翁搖櫓」左勢與右勢動作、呼吸方法相同,僅僅是左、右手或拳或掌的變化不同。

習練次數可多可少,隨身體素質而自主決定。一般個人訓練,以一個呼吸為I次,3次為度:

②吸氣時一定要實胸收腹,腳跟隨之抬起,然後合全身力量下壓,腳跟跺地,急速呼氣.氣沉丹田。

③動作重複3次,即深吸一口氣.分3次噴出。

【易犯錯誤】

①呼吸方法不當。初期練習時,做不到「一吸共呼」。一般「一吸二呼」時,氣已經呼完,並且出氣無力。

②做「漁翁搖櫓」吸氣配套動作時,做不到左右轉腰,造成吸氣不夠充足。

③做「漁翁搖櫓」吸氣配套動作時,兩拳的纏轉速度把握不好,速度過快,也會造成吸氣不足。

④做「漁翁搖櫓」吸氣配套動作時,兩拳的纏轉不協調.吸氣不能提肛收腹,含胸拔背,造成吸氣時間不夠長。呼氣時,不能雙腳跟同時跺地,噴氣氣力不足。

【糾正方法】

①單式操練「一吸二呼」吐納法。

訓練時,先不加任何力,自然呼吸,先吸一口氣,微閉(1秒鐘即可),隨即自然分3次呼氣。

訓練適應之後,逐步加長吸氣,微閉(2秒鐘即可),呼氣時微加力,分3次呼氣,呼氣時,儘量做到短促有力。

②掌握上述呼吸方法後.吸氣時配合兩握拳的纏轉和左右轉腰,促使吸氣的時間自然加長.增強肺活址。

③做」漁翁搖格」吸氣配套動作時,兩拳纏轉吸氣的同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以腳掌著地,雙腳跟自然抬起,形成武當純陽門中獨特的身型—鶴膝龜背;呼氣時,腳跟跺地。

【養生功效】

1.引氣固守下焦,具有健腦清神、益筋強腳之功用。

2.腰腹轉動,雙手握拳纏轉,引導內氣運行.可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3.噴氣收腹,對消化器官進行體內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脹納呆.便泌腹瀉等症狀。

相關焦點

  • 武當導引吐納術七勢健胃壯腎之沉已搓衣和按掌平氣
    (圖3-258)按掌平氣【動作圖解】①接上動不停。用鼻孔吸氣,兩臂自體側慢慢上抬,兩掌心向上,再慢慢合於頭頂上方,雙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圖3-259)②接上動不停。再用鼻子呼氣;同時,兩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圖3-260)③接上動不停。雙手慢慢下落至小腹前,掌心向下,呼氣結束。(圖3-261)④如此呼吸導引。重複3次。⑤以下動作分解同「起勢」中的「抱圓守一」。
  • 壽人壽世之妙術——(熊氏)易筋實效之吐納術 連載
    在易筋經中,闡述吐納術乃中國獨有之技,是篇亦吐納法門之一種。故練氣者佔多練體者較少。查各種氣功本原多從佛家傳出,佛家之氣功則以印度康藏為著。這與瑜伽運動中,呼吸「去、時、數、專」的要求不謀而合。李佩弦老先生在書中提示:」惟習此法要有師承及長依師,萬勿以一知半解妄自練習也。至易筋練氣系屬粗淺功夫而矣。然數載純功,內臟必強,氣力必增。」
  • 什麼是和於術數,它的訣竅在什麼地方
    中醫教你學養生所謂「和於術數」,就是運用多種養生方法鍛鍊身體。如古代道家的導引,吐納和近代的「靜坐法」以及氣功療法等都屬於這一類。導引是宣導氣血,伸展肢體,引治疾病的意思。古代導引不完全同於現代的「醫療體育」,它最大的特點是:形、意、氣三結合。
  • 武當太極與其他太極有何不同?
    武當太極拳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四兩撥千斤,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防身自衛。武當太極拳結合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還虛合道的道教氣功功法,開人智慧、發人體能,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久世,是一種集武術與養生為一體的上乘拳法。
  • 《易筋經》全文及講解 - 道教導引之術
    《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於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於少林,『流傳至今。然而現代考古資料證明,《易筋經》,實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創,原系道家導引之術,與佛教實無干係。按原來的功法要求,須先練一年左右內功:達到內壯後,方可練《易筋經》,進而再練《洗髓經》。在此期間,還要內服外塗佐功藥,約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於整個練功過程長,按原法修煉者不多,近代流傳的《易筋經》多隻取導引內容,且與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種樣式。而流傳較廣的是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
  • 孫思邈養生——導引調氣卻病延年
    導引按摩、吐納調氣是孫思邈養生要妙的重要內容。前者屬健身體操,以動為主,後者為呼吸體操,以靜為主,二者均屬氣功範疇,名動靜氣功。孫氏的鍛鍊方法是動靜結合,缺一不可。他強調指出,欲養生者,不但要嗇神,愛氣、養形,還必須「兼之以導引行氣」,久之行之,始能延壽。
  • 武當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拳,有何不同?
    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顧氏太極拳等等。除了這些以姓氏命名的太極拳流派外,在太極拳的流派中,還有一大類,並非以姓氏來命名,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武當太極拳。而在太極拳所有的流派中,最知名的,莫過於陳氏太極拳和武當太極拳。
  • 武當拳寶貝,武當太極乾坤球,民國時期道總徐本善擅長,傳說這樣
    武當太極乾坤球圖說以球練功,古已有之。武當道內,自唐代呂祖洞賓開內丹修煉先河,代代相沿續,內練金丹服氣,外操石球運身,倍受長生家推崇。列屬武當絕技36功之一。武當純陽門宗師劉理航在世時,曾經多次指導此法。
  • 現實世界的《易筋經》並不能「易筋伐髓」?甚至創始者都是道教的!
    一、起源 達摩面壁九年創《易筋經》 《易筋經》本來是一門呼吸吐納導引之術後來經過多代道家、佛教、武家的傳承和發展,逐漸完善壯大;直至公元527年(南北朝時期),印度高僧達摩(曾在中土創立禪宗,成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去往南梁傳教,誰知道南梁皇帝梁武帝並不信任他的學說,話不投機,達摩只好轉投北魏,隨後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期間他潛心精研,用吐納鍛鍊身體,易筋易骨、練精化氣、抵禦寒冷和酷暑,奧妙無窮,最終創立並編著了兩部經書《易筋經》和《洗髓經》(梵文),前者為外煉之法
  • 傳統功法:廣渡吐納術
    吐納均用鼻。每分鐘以5~8次調息為好。如身體條件不允許,也不要勉強。該式導引吐納3~5分鐘,再靜息(靜養30~50秒)。第六式:三吸三呼運氣坐臥均可。如仰臥,兩上肢向頭端伸直。眼半閉,松靜20秒。接連3次吸氣,3次呼氣,呼吸均應有聲,呼吸間隔不可憋氣。
  • 導引行氣與道教的關係
    這意味著導引、行氣兩者是密切結合,不可分割的。導引行氣既是鍛鍊身體的方法,也是古代的醫術,治病療病的方法,所以《靈樞經•病傳篇》說:「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焫(ruo)、飲藥之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繪有四十四種導引的姿勢。三國時,名醫華佗傳導引之術,名「五禽戲」。
  • 武當太極十三式拳譜
    武當太極十三勢為三豐祖師所創,十三勢是由起勢、抱球勢、單推勢、探勢、託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等功防意識較強的十三組動作組成,其中內含吐納導引、採補混元樁等三種道家內修養身功法,然十三勢動作亦是根據鍛鍊人體八脈的需要所編,而八脈又內連五臟,整個套路內含五臟八脈,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組合,容合道家養身丹術,故謂「太極十三勢」。
  • 武當武術秘籍:丹家道功八段錦!傳承百年的武道精華
    武當武術是我們傳統武術中的精華所在。武當山地處兵家必爭之地,武當山除了是道家的「基地」,還是道家武術的「基地」。 中國古代有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宋元時代,武當山就是玄武大帝的道場。 武當山武術的傳承可以劃分為南傳和北傳。
  • 道家追求長生的修煉之術:修煉內丹
    內丹之術源於行氣、導引、胎息等術。內丹之名,始見於隋代。但隋唐之際,外丹盛行,內丹不著。至南宋,全真道南北二宗皆斥外丹。此後內丹術一直作為全真道之主要修煉術行世。這就是「奪盡天地衝和之運,陰陽化機之妙」。從而達到重返本源,常住永生。故稱順行則死,逆行則生。
  • 武當| 內家秘傳正宗軟硬功
    武當 | 內家秘傳正宗軟硬功 武當三十六功三十六功乃武當鎮山之寶,來自清末武當山道總徐本善大師。
  • 詩風詞韻 漁翁
    漁翁   [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屬楚地。   銷:消散。亦可作「消」。   欸(ǎi)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唐時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見元結《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 健身功法五講之易筋經 調節你的脊柱及神經系統
    人民體育運動與健康研究院特邀導引養生專家魏勝敏博士,推出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馬王堆導引術、八段錦等「健身功法五講」。教學視頻簡單易學,幫助大家抗擊疫情居家期間,鍛鍊好身體,全家總動員,共同戰疫情! 易筋經是中國傳統導引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功法之一,具有非常好的健身保健價值。本套功法吸納古法動作和呼吸吐納法理,融科學性與簡潔性於一體。
  • 八段錦和太極拳的區別
    前邊介紹了八段錦和五禽戲,大家反響還不錯,能幫大家解決心頭之惑我也很開心。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八段錦和太極拳之間的關係。八段錦之前我有做過介紹,是目前健身氣功裡面流傳最廣的功法。至於太極拳的起源武林中一直有兩種爭議:一說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明朝末年陳氏第九世陳王 廷,其根據家傳長拳,融合諸多優秀拳術,包括中醫經絡學,結合呼吸吐納導引之術,以儒家和道家陰陽,太極理念為核心,而創編的這麼一套集強身健體和技擊防身為一體的拳術。
  • 柳宗元:漁翁
    交通Transport環境Environment哲學Philosophy宗教Religion  柳宗元:漁翁2、乃:搖櫓的聲音。 3、無心:指雲自由自在飄動。【韻譯】: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煙銷雲散旭日初升,不見他的人影;聽得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白雲相互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