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江是如何處置黃文炳的?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黃文炳綽號黃蜂刺,是一個通判,此人在任期間幹過多少好事壞事?《水滸傳》未作詳明交代,不宜妄加推斷,但是宋江的梁山和他是有仇的。

先說黃文炳是個什麼人?我們從他與其嫡兄黃文燁的對比描寫中,似乎可以看出點東西,書中這麼形容黃文燁的「這黃文燁平生只是行善事,修橋補路,塑佛齋僧,扶危濟困,救拔貧苦,那無為軍城中都叫他黃佛子,對於黃文炳卻如此形容:這黃文炳雖是罷閒通判,心裡只要害人。勝如已者妒之,不如已者害之。只是行歹事,無為軍中都叫他做黃蜂刺。」黃文炳有一處大宅院,男子婦人四十五口,又隔三過五置辦禮物,過江去拜謁蔡九知府。黃文炳如此豐厚家資可斷言是其在職期間,刮地皮、榨油水,從老百姓身上摟來的,否則,平民百姓胼手胝足,終年勞作而不得溫飽,又當如何解釋?看來這黃文炳也是個貪官。

作為一個古代的讀書人,黃文炳精明幹練,很少書卷氣和迂腐氣,是個人才!宋江潯陽樓題反詩,純屬酒後狂放行為,本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敢笑黃巢不丈夫」一句,確實非同一般,黃文炳眼看穿,雖不為慧眼,也算政治嗅覺靈敏,黃文炳抄寫了宋江詩句,謁訪蔡九知府時,問及京城新聞,知府告以京中小兒傳唱的謠言,黃文炳立即獻上所抄詩句,並點破謠言正應了宋江的姓名,黃文炳反映迅捷、判斷準確的能力,知府蔡德章望塵莫及,戴宗受命下牢城營捉拿宋江,宋江行戴宗詐瘋之計,知府聞稟未可進退、黃文炳轉出屏風,指出其中有詐,再次證明黃文炳城府很深,非可欺之人,宋江被抬到知府衙門,佯瘋詐魔,活靈活現,知府又進退不得,黃文炳獻策,召喚管營差撥詢問管營差撥不敢隱瞞,只說宋江初到時未見瘋病,知府喝令痛打宋江,宋江吃打不過,只得招認誤寫反詩。至此,知府稱謝道:「若非通判高明遠見,下官險些兒被這廝瞞過了。」由此可見,破獲宋江題反詩一案,首功當推黃文炳其人,正是如此黃文炳把宋江害得不輕啊,所以宋江會饒了他嗎?

若說宋江題反詩已構成犯罪,還屬個人犯罪的話,則戴宗傳假信被識破,就把宋江和戴宗推向通同梁山賊寇的團夥犯罪地位,罪已成定局,二罪又成鐵案,功勞都在黃文炳一個,知府蔡德章採納黃文炳建議,修書一封上呈蔡京,戴宗受命傳書,途經梁山耳目朱貴酒店,被迎接上山晁蓋、吳用等為救宋江一命,請聖手書生蕭讓上山,模仿蔡京手跡寫了回書,又請玉臂匠金大堅上山,雕制了蔡京圖章,便發付戴宗回江州復命。然而,戴宗一去,吳用便叫苦不迭。原來,這封假回書所用「翰林蔡京」圖章犯了諱,是不符合父子關係的,所以吳用說,「是我這封書,倒送了戴宗和宋公明性命,」戴宗回到江州知府蔡德章看了回書,已經深信不謬,正要遵從「父命」,押解宋江進京時,黃文炳來了。

黃文炳讀了知府家書驗了封皮圖章,搖著頭說:「這封書不是真的。」一則,黃文炳認為方今天下盛行蘇、黃、米、蔡四家字體,模仿者大有人在,上品可以亂真;二則,蔡京已轉升太師丞相,豈肯錯用輸林大學士圖書?三則,父寄子書,更不當用諱,蔡京學識淵博,決不會有此常識性差錯。黃文炳言之鑿鑿,其識見不在吳用之下,知府喚戴宗幾經盤問,紕漏立見,一番痛打之後,下在牢裡,這黃文炳先是把宋江抓進去了,現在又把戴宗抓進去了,這等於就和梁山上下結下了梁子。

宋江、戴宗重罪不死,功歸於梁山泊眾英豪劫了法場,若非宋江有恩於山寨諸公,又廣交江湖義士,得他們拼死相救,宋江、戴宗必死無疑,此理易見,無庸贅述,黃文炳之死是很慘烈的,水滸傳第四十一回,寫他乘知府官船返無為軍途中,被李俊與張順活捉後,綁在柳樹上,宋江問他:我與你往日無讎,近日無冤,你如何只要害我?」黃文炳告道:「小人已知過失,只求早死!」李逵手執尖刀笑道:「今日你要快死,老爺卻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從腿上割起,一片一片割下來,最終才開胸取出心肝,李逵終於替宋江出了一口惡氣,刀雖是李逵動的,也可以說是宋江動的,宋江終於處置了黃文炳。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