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水果,牢記兩個字,功德無量!

2020-11-26 明月天心

許多人經常到寺院裡禮佛,為了增長功德,也會選擇發心在佛前做供養,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供養方式,不論選擇供養哪一種,只要發心真誠清淨,皆功不唐捐。佛門裡的每一種供養都不是為了「討好」、「取悅」佛菩薩而設置的,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供養,不會因你做供養的高低貴賤來區別對待,所謂供養,只不過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利他心,但絕不是我們投機取巧、「賄賂」的工具。

供養功德大小,不在物品本身的價值,而在於供養者的發心。如果只是「敷衍」和「交易」,那供養再多,佛菩薩也不會歡喜。如果發心善良真誠,供養再便宜的東西,也功德難量。如《六祖壇經》裡說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凡事用心了,利益便會加倍。學佛要走心,不要搞形式主義,不要自欺欺人。

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在表法,如佛前供水,代表要修清淨平和大悲心;佛前供燈,代表破除我執無明,點亮智慧;佛前供香,代表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皈依佛法僧三寶,點燃清淨心香,等等。那麼 佛前供果又代表什麼呢?佛前供果,如何做才能如理如法呢?佛前供水果,牢記「因果」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果」是與「花」相對應的,花開結果,代表佛門裡非常重要的「因果報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不論我們是否信佛,但一定會在某一刻相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它都一直存在。凡事,只要有「因」,就必然有相應的「果」,不過時間早晚而已。「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

佛前上供水果,意在提醒眾生要敬畏因果、不造惡業。「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種惡因,自然不會感召惡果,也不會受苦。佛門裡有句話叫「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世人總是抱怨自己命不好,卻不知一切皆是自己的因果,都是自己造作而來的。唯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改過遷善、種好善因,才能結出福果。

除此之外,佛前供果也有另一層深刻的含義。佛門裡將修行的果位分為三種,即阿羅漢、菩薩、佛。其中,阿羅漢屬於小乘佛教,菩薩和佛屬於大乘佛教。菩薩「自覺覺他」,佛「覺行圓滿」、福慧兩足尊,是非常殊勝的果位。那麼,在佛前上供水果,也意在時刻提醒修行人要精進修行,菩提心不退轉,早證菩提、圓成佛果。

既然,佛前所供水果如此重要,那便會有必要在此強調供果的注意事項,以防大家出錯而冒犯三寶、起惑造業。首先,我們在選擇水果上供時,一定要選擇質量好、新鮮的水果,千萬不可用腐爛變質的水果來上供,哪怕是在上供過程中,水果出現腐爛,也要及時撤換新鮮的水果。否則,若以壞果供佛,是非常不恭敬的,對前來修行的人來說也是不利的,難以令人生起圓滿法喜心。

上供水果的數量隨緣,看大眾發心,沒有過多要求。但是在選擇水果的種類上,要保證水果無異味、無難聞的氣味,一般的水果都帶有一股清香的氣味,如蘋果、香蕉、橘子、梨、西瓜、葡萄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供品,可放心拿來上供。

但是有些氣味不太好,大多數人接受不了的水果,比如榴槤。水果供在佛前,應是淨化人內心的,如果氣味不好,是不利於自己和大眾成就的,難免不如法。

水果在上供前,能用水清洗的最好用水清洗乾淨再擺在果盤裡,不要帶著汙泥供佛,不恭敬。我們供佛供的也是一份清淨心,將乾淨的水果供於佛前,對自己、對他人,都是很好的受益。水果擺在果盤可以擺放成適宜的造型,以莊嚴佛菩薩寶像。

我們大多都會選擇早上上供,臨近傍晚收供,當然也可以兩三天一收供,撤回的水果,有佛菩薩慈悲力的加持,是非常好的福果,可分享與他人食用。最後記得將果盤清洗乾淨收回,不可將空盤置於佛前。感恩閱讀與分享,祝您法喜充滿、福慧增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佛門裡有八大法物供養,比如佛前供水、供香、供花、供果、供燈、供樂等。今天,咱們來說說這諸多供養中的「果」供養。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這兩個字是什麼呢?就是因果。一切外在供養都是在表法,水果本為一般之物,但若供在佛前,人們往往賦予其更深的寓意。水果在這裡指代的便是修行人最終要成就的果位。
  • 佛前供水果,要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
    信仰佛教的人為了供佛方便,很多人都把佛像請到了家中供奉,並且還會經常買一些水果供在佛前,當我們選擇佛前供水果時,這兩句話一定要知道,並且記在心裡。佛前供佛的水果並不是給菩薩受用的,菩薩怎麼會吃這些供品呢?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一說到供養佛菩薩,我們就會想到,給佛供花,供水果,供水,供燈什麼的。在寺院裡,最常見的就是供燈和供水了,因為供燈就代表光明,代表智慧。還有就是供水,因為供養水的功德也很大,供養水,水代表清靜。其實佛菩薩,並不是真正要吃這個果,只是供養的一種表法,表示我們的恭敬心。那說到佛前給佛菩薩供水果,我們到底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佛前給佛菩薩供果,心裡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 佛前供水果,牢記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實際上,佛前供養水果,細究起來,為六度波羅蜜中的布施。經雲,佛乃出世間的無上福田,若眾生能以瓜果供養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議。然而,「果」又象徵結果,開好花,才能結好果,人做事也是如此,必須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譬如考試,一次不合格,下次還有機會,但若因此動搖道心,進進退退,那麼不論學佛,還是考試,都難有成就。
  • 佛前燒香許願,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有些對佛教文化不太了解的人,認為如果到寺院不燒香會對佛菩薩不恭敬,對自己也不會好,其實完全不用有這種顧慮。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燒香既不是對佛菩薩的「賄賂」,也不是做給任何人看的,一切供養皆由心生,心清淨則功德無量。
  • 佛教:佛前供水,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做供養的習慣,佛前供養,法緣殊勝、功德無量。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供養方式,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每種供養都不是為了和佛菩薩做「交易」而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物質供養,佛菩薩更不會以此區別對待眾生。
  • 佛前供水果不要糾結用什麼水果,做到四個字,會功德無量
    佛前供水果不要糾結用什麼水果,做到四個字,會功德無量。有些人會時常到寺廟燒香拜佛,祈求保佑自己和全家幸福安康。有所求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佛事門中有求必應」。但要求的如理如法,也就是合理合法。還有些人會帶著水果供佛,不要糾結用什麼水果。有的人為蘋果比較好,畢竟有平安的意思。有的不敢用「梨」,畢竟梨有分離的意思,不吉祥。但是「梨」在佛門,還有「離苦得樂」的寓意。供水果的目的,是讓你通過果看到因。只有好好修因,才能得善果。就同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的道理一樣。
  • 佛前供花時,牢記兩個字,功德不請自來!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佛前供花不僅可以讓你相貌變得越來越慈悲,甚至還能獲得多種福德和功德。如果你能在佛前供花時,牢記這兩個字,福報不請自來。為什麼要在佛供花?花供養是佛家禮敬的一種儀式,用來表達對佛祖以及諸佛菩薩的敬禮。
  • 佛前供水果,牢記這三點,讓你的功德圓滿!
    譬如,傳統文化認為「禮多人不怪」,所以每逢佛菩薩誕辰等佛教節日,善男信女在入寺廟禮佛之際,總是習慣帶上香燈、花果等供品,希望藉此表達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其實,拋開種種供品的外相,一切供養都是在行財布施,屬於六度波羅蜜多之一。《華嚴經》中說:「若為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佛前上供,只是佛門裡一種修福修慧的一種善巧方便法,是供大眾修行的法門,切莫功利化。每一種供品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意在提醒大眾精進修行,不退轉菩提心。比如佛前供水,水代表平和、清淨、不爭,代表修行人內心的一種境界,人心越淨,則智慧生。供燈,燈照破世間無明黑暗,佛前點燈、功德無量。佛前供香,乃「戒定慧」之香,香支一燃、法界蒙燻,一切眾生皆得利益。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如果你參加過寺院的法會,可能見到大殿內香案上擺放著各種花果,很多善信在家中設佛堂,也會在佛前供花果。但是,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後,真實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為了起裝飾作用嗎,還是像有些善信所說,是為了以花果的香氣供養佛呢?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參加過佛事活動的善信,會發現佛門中有種種儀軌,譬如行拜懺禮儀,常見法師持花請佛,所謂「嚴持香花,如法供養」。除了鮮花,寺院中舉行法會,還常在佛前擺放堆疊整齊的果盤。蕅益大師云:「佛為出世間第一稀有福田。」如法供養諸佛,就為將來埋下了成佛的種子。
  • 佛前擺放水果,注意這4點,功德無量!
    有些對佛教不太了解的人會很好奇,在佛前供養這些東西是給佛菩薩吃的嗎?佛菩薩會不會因為信眾供養的多少而區別對待呢?是不是供養得越多越好,佛菩薩會最加持誰?當然不是。我們在佛前做供養,不是形式主義,更不是和佛菩薩的交易,佛菩薩已經圓成善果,怎會缺這些世俗之物。它是一種表法,意在啟示世人。
  • 燒香拜佛,牢記兩個字,所求如願,功德無量
    所以當眾生在生活中遇到磨難,只要如理如法的向佛菩薩求幫助,是能得到利益的,但要記住一點,求佛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心外求法即是外道。 佛法即使生活之法,世間人大多數學佛,也都是想求個世間果報。燒香拜佛時,心裡也是想家庭和睦,資財盈積,事業順利,子孫興旺等等,當然按佛教所講的因果規律,世間這些果報是決定可以得到的,求佛上可以成就,何況世間這些小小的果報呢。
  • 佛前上香拜佛時,記住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人生的煩惱太多了,因為煩惱太多所以佛為我們說了佛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這也說明人的煩惱也有八萬四千種之多,這麼煩惱與痛苦每天伴隨著我們,因為煩惱與痛苦太多,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了去寺廟淨化一下自己的內心。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佛前供養花果時,牢記這七點,功德無量!
    因此佛經中說,若眾生「樂供養佛」,就能「常得安樂」。不過,供品並不是讓諸佛「享用」的,而是起到表法的作用。譬如,我們在佛前供養花果,是以花表法「因」,以果表法「果」,因果是一切佛門義理的基石。也就是說,不要以為用越貴重的供品供養佛,所得功德也越多。
  • 佛前許願、還願,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我們作為塵世間的善信,也常常在佛前許願,希望憑藉諸佛願力,幫助自己達成願望,譬如有人求財,有人求子,有人求平安等等。老話說「心誠則靈」,為了表示心境赤誠,在許願的同時,我們也會做承諾,譬如有人承諾重整廟宇,有人承諾重塑金身,這些都屬於許願。假如願望真的達成了,履行自己的諾言,如數兌現此前的承諾,就是還願。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所謂上供下施,對尊長的孝敬稱為供養,對於貧苦之人的救濟,則稱為布施。生活中通過「供養」做功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捐資修廟、塑佛金身、齋僧等等。
  • 佛教:佛前供水,牢記這3點,功德更圓滿!
    我們都知道,在佛門裡有多種供養方式,比較常見的,比如佛前供花、供水果、供燈、供香、供水、供樂等等。佛門裡的每一種供養,都不是「賄賂」佛菩薩,以換取佛菩薩加持。佛菩薩什麼都不缺,待一切眾生平等,不會因誰供養多寡而有偏私。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只要發心是真誠恭敬的,沒有功利心,自然功不唐捐。但若心有雜念,發心不純,做再多形式上的東西也是自欺欺人。佛前供養的任何東西,都代表著一種法義,比如佛前供花果,代表「因果報應」,警示眾生要斷惡修善。佛前供香,是點心靈之香,是「戒定慧」真香,也是對「佛法僧」三寶的虔誠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