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帕茲·維加主演的《卡門》和蒂姆·羅期主演的《海上鋼琴師》,接下來我將講一講《卡門》和《海上鋼琴師》的經典故事情節和我對這兩部電影的評價。
《卡門》的經典故事情節
法國作家梅裡美為了尋找創作靈感,在歐洲大陸四處旅行。當他來到西班牙時,卻成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歷史的見證人,因為他見到了死囚何塞。何塞對他講述了自己與卡門的故事。卡門是一位奔放的波希米亞女郎,她美麗得讓人不敢直視,熱情得足以使人燃燒。
然而卡門對自由的熱愛遠遠超過對愛情的渴求,任何男人都留不住這個像風一樣的女人,愛情、激情以及男人們的互相嫉妒一直如影隨形地追隨著她。當軍士何塞出現時,卡門的心似乎被這個英俊的男人打動,他們相愛了。何塞相信自己是卡門命中注定的情人,只有自己可以留住卡門的心,這就意味著何塞必須打敗無數的情敵。
有時,何塞也會迷惘,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否值得,但是當卡門依偎在他懷中時,一切懷疑都被拋諸腦後。然而,何塞也註定只是卡門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他的愛並不能挽留卡門對自由的追求,飄忽的卡門似乎不再愛這個男人了,在她的身邊重又聚攏一大批的追求者。何塞無法忍受,在一次求愛遭拒絕後,嫉妒的男人拿出刀子威脅卡門,卻最終失手將心愛的女人殺死了。痛悔不已的何塞去自首,成了死囚。在臨刑前,他才意識到卡門從未真正屬於他,她只屬於她自己。
《卡門》的電影影評
法國著名作家梅裡美的名著《卡門》一直是影視界鍾愛的題材,從默片時代至今已有無數部《卡門》問世,但這並不影響年通七十的西班牙導演阿蘭達重新演繹一個全新的卡門。卡門的經久不衰,關鍵在於它揭示了一個真相:愛情與自由原來是不可皆得的,然而我們往往迷失在其中。相信這樣的結論會得到廣大小資朋友的認同的。
在這部最新版的《卡門》中,卡門不再是原著中那個賣弄風騷打架鬥毆、走私行騙的吉卜賽女郎,而是一個聰明機靈、能歌善舞、熱情潑辣的現代女性。影片再現了西班牙最輝煌的費爾南多七世時代,從服裝到場景都更加本土化,連音樂都放棄了法國天才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劇音樂,而選用了西班牙音樂,從而使影片更具波希米亞風情。
《海上鋼琴師》的經典故事情節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維吉尼亞號上,添煤工丹尼在頭等艙撿到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丹尼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自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海上出生的1900沒有親人,也沒有國籍,大海是他的搖籃,他也從未上過陸地。
好心的丹尼喪生於一次海上意外1900卻顯示出鋼琴神童的無師自通。從此,他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聲名遠揚,獲得了「琴聲與海浪共舞」的美譽,甚至引來爵士樂鋼琴大師謝利上船與之較技。好友麥克斯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1900卻始終未曾踏足陸地一步。直到他在為唱片公司錄製個人專輯時,意外見到船艙之外清秀動人的女孩,1900的心才開始波動。女孩下船離去了,1900終於還是沒有下船。直到維吉尼亞號因老邁破舊被炸毀,1900仍然與船一起共存亡,守著他心靈的執著。
《海上鋼琴師》的電影影評
本片改編自義大利小說名家 Alessandro Baricco的獨白劇,並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起構成著名導演託納託雷的回家三部曲。在本片中,託納託雷與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再度合作(莫裡康內著名的電影配樂作品包括:《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豪情四海》《哈姆雷特》等)。就如同所有以「鋼琴師」為名的電影一般,配樂必然在電影裡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電影主題曲《Lost Boy Calling》(失去的呼喚),悠遠縹緲。
影片中爵士樂大師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因此影片的電影原聲也是值得細細品味收藏的對象。影片拍攝風格也非常精緻,在畫面構圖、布景道具方面下足了功夫,可謂「聲色俱佳」。故事的背景同樣是海上的郵輪,如果將《鐵達尼號》比作豐盛的晚宴,在吃慣了好萊塢的電影大餐之後,相信精緻、細膩的《海上鋼琴師》會是很好的一道歐式下午茶,讓你我的心靈覺得更充實。
謝謝大家的閱讀,大家喜歡哪部電影呢?如果喜歡可以留言和點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