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觀音又叫水月觀音,她的造型與正裝觀音直立或打坐不一樣,自在觀音右腿曲蹲,左腳輕踏荷葉,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翹,左手為支撐點,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自在觀音姿態出色地突現了觀音流暢的線條和優美的身段。人們於是忘卻了她本來的名字,親切地稱她自在觀音。
這是一塊黃加綠的翡翠料子,料子成色不錯,種水達到糯種以上,而且肉質比較細膩,它的特色是有黃有綠,如果加以利用,將會是一件不錯的雕件。
料子主人比較喜歡人物掛件,也希望這料子能創作成人物掛件。所以創作思路偏向宗教人物形象,比如:觀音、佛、仙女等形象。料子的特色是黃加綠,創作題材也要充分利用好這特色才可以讓料子更好實現它的價值。經過幾個題材的創作(說起都是淚,起幾個初稿都不合主人意),最後決定做成自在觀音:料子左上有一處乾淨的位置正好可以留給觀音開臉,以荷葉來避料子下面的幾個細紋,俏黃的部分俏色為一樹枝。
對於料子較為上乘的,雕刻一般都是淺浮雕為主,一方面是好料子難得,不能過多浪費料子,另一方面,翡翠成色比較好的,過多的雕工反而不能襯託料子天然之美。
這件作品,雖然題材元素不多,只有一座觀音,一葉荷葉,一枝樹枝,但三者搭配在一起,卻另有一番味道:自在觀音表達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即使在苦中也應該保持對自由的嚮往與苦中作樂的精神;荷葉與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哪怕暫時處於差的環境中,也要保持初心!
作品對色彩的利用很有匠心,黃翡的位置基本保留下來俏成一枝樹枝,樹葉方向不同,像是一陣輕風吹過,給整個作品增加了動感與遠近的層次感。使得作品內容更豐富,既有自在觀音靜坐的安詳,又有枝葉輕動的動感。
這件黃加綠的自在觀音,玉友們,你們覺得怎樣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