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精華就是儒釋道一家親!

2020-12-19 家國情懷從自身做起

儒家的代表是孔子,孔子其實是我們普通莘莘學子的精神領袖。孔子提倡的中心思想是讓我們學而優則仕!意思就是我們學到了本事就應該積極投入社會,做官!為普通老百姓謀福利!這是孔夫子思想的邏輯!

釋就是佛,佛就是能夠解釋萬事萬物的起源,經過,來龍去脈的一門學科,它要比儒要深奧很多,很多!佛家的代表人物是釋迦摩尼佛。釋迦摩尼佛的內在含義就是修煉,開悟,他是一種內在的覺醒,內在的自我約束,佛一般分為佛學,佛法,佛教,佛教是最基礎的普通人,相信佛學理論的人給出的一種反應,這是佛教!佛學是喜歡佛教經典的俗家弟子,他喜歡佛學,他研究佛學,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實是他不實踐佛學。 佛法就是一邊學佛經,一邊實踐(修煉)佛!這就是佛法。

道,什麼是道呢?道德經給了我們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等的概念!其實道是一種境界,就像馮友蘭所說的,天地無為的境界!道是對我們普通人說的,人人都有道根,平常煩惱的時候,閉上眼睛,想一想美麗的花兒,大自然的芬芳,等等。想像自己在美麗大自然裡面快樂的生活的場景,這種場景的變化就是道,就是我們的追求!

人生的境界其實也是這三種境界,首先是儒,就是好好學習,積極的入世,做一份大事業。當年到了五六十歲!就應該學會忍讓,學會內在修煉,不要輕易動怒,像釋迦摩尼佛那樣,控制住自己的七情六慾!當年到了七八十歲的時候,你就應該學會老子那樣!想什麼時候快樂,搞笑就什麼時候快樂高興!得心應手而不逾矩!這就是人生的三種境界,希望大家早日實現!

其實中華文化就是儒釋道的混合體!他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心平氣和的做事情,不要著急忙慌,忘東忘西。因為儒釋道最終都是達到了一種境界!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儒釋道的這種文化中隨意轉換獲得強大力量,在重新恢復鬥志,加油!

相關焦點

  • 中華文化之儒釋道簡識
    用一個字概括中華文化?道!兩個字概括中華文化?陰陽!三個字概括中華文化?儒釋道!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終因儒釋道融合而趨向圓滿。但作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精髓,儒釋道三家各有側重。南師曰,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閒,可去逛逛;道家像藥店,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藥店不可;儒家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
  • 中華德智書院:五千年文明,儒釋道易醫為何逐漸沒落,讓人痛心疾首
    當今之社會,風景之優美,科技之進步,人生而為高貴,不再受塵世之痛苦,雖說壓力之大,乃是物質之作用,而思想之高度,如低矮之丘陵,傳統文化之敗落,總讓人潸然淚下,我泱泱中華,何時再造百家之爭鳴。儒釋道易醫,乃我中華之國粹,但如今之社會,仿佛棄古之精華,全盤接受西方之思想,雖壯我中華之力量,但終喪我中華之魂魄, 然歷史之選擇,我亦無力辯解之,只有在這泱泱大談,無可作用。痛心疾首,哀哉哀哉!今日小編之介紹,只因看中國之國學,竟有現實之學院,讓我心中所願,盡收而來,未有為之打廣告,只為中華古文化之宣傳。
  • 臺灣學者李乾朗用儒釋道文化分析中國古建築
    臺灣學者李乾朗用儒釋道文化分析中國古建築 2014年07月29日 11:07:19  來源:山西日報   10月13日,由臺灣著名學者李乾朗主講的《古代建築的藝術與文化》公益講座在山西博物院會議中心舉行
  • 中華傳統文化三大基石 儒釋道 李雙林
    也非常適合去做文化,網絡,教育,和美有關的一切,以及設計,策劃等。 選擇和火有關的行業,並去南方發展,非常利事業。 其次就是西南方,東北方也可以,但這些方位並非大吉。 要在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就要充分的發揮傷官與食神的優點才可以。
  • 許嘉璐院長:當今衝突世界需要儒釋道融合理念
    許嘉璐院長對儒釋道之融合提出三點思考:第一:儒釋道的理念和三者的融合,是當今充滿衝突的世界所需要的,要想讓儒釋道這種國際化的宗教學說真正成為顯學,就需要我們做兩方面的工作:即提高和普及。目前在兩岸四地的儒釋道中,似乎普及佔了主要的精力,而培養一批大師反而被忽略,應該讓精深和通俗結合,普及是必須的,而提高、深化是不可少的,必須二者有機地結合。
  • 從《清平樂》看宋仁宗,儒釋道並行環境下的善與偽
    宋真宗初期對儒家思想倍加推崇,親撰《崇儒術論》以推廣儒學,並建立了以儒家為主,道家佛家為輔的統治思想。在對其兒子宋仁宗的教育上,也是採取了以儒家為主的教育模式。宋仁宗自小就是在儒家教育環境下成長,「輔道聖德,憂勤國家」、「閒雅有情思」的晏殊是宋仁宗最主要的老師。
  •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省庵大師:《儒》此方正教在儒宗,但盡今形後世空。(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略解】儒釋道構成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人乃至全世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我50歲以前不信佛,42歲創辦企業後,曾經花了四五年的時間學習儒家與道家文化。熟讀過《論語》《大學》《中庸》,背誦過《道德經》。
  • 中國有哪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儒家,道家,佛家,儒釋道三家算是嗎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於國學,國學裡面的重點在於儒釋(佛)道三家。所以我們很容易能得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點在於,以儒釋(佛)道三家為代表的傳統思想文化上。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歷經千年,飽經風霜而沒有斷絕。靠的就是儒釋(佛)道三家的傳統思想文化。其中儒家和道家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思想文化。佛家的思想文化,大概是在兩漢之際,逐漸傳入我們國家的。這裡要插一個題外話,據某些考古學家的最新研究。
  • 賢空法師:學習儒釋道三家文化 可以讓生活更幸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五千年的脈搏從未停止過跳動,儒、釋、道三家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陝西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周、秦、漢、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陝西,關中平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高僧輩出。
  • 儒釋道名言六十句,山水花葉本是一家
    儒釋道,儒家指的是儒家,是孔子開創、孟子所發展的學派,後逐步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道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 兼容並蓄,傳承發展——談中華儒釋(佛)道傳統文化與中國精神!
    02中國傳統文化之儒釋道三家早在古代,儒、釋、道三家便已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三位一體的基本框架,支撐著整個傳統文化的大廈;之所以這樣講,不僅僅是因為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思想組成,更是因為三者之間的包容並蓄、借鑑吸收的過程展示了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也是因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現代中國精神對其優秀文化的重要傳承與發展。
  • 祭祀中華民族萬姓先祖 儒釋道冬至祭祖齊倡人和
    祭祖大典宣讀的祝文在祭拜歷代祖先、提倡孝道、遵守道德約束的同時,亦希望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可以化解衝突,端正社會風氣、敦厚世道人心,令社會和諧。  緬懷祖德 慎終追遠  主祭官李焯芬教授認為,祭祖是教育,它能夠恢復孝道傳統,從而幫助個人正己修身、慎終追遠,社會實現禮法合治。這樣,社會便會可以在和而不同、互相促進之中實現進步。
  • 國學,儒釋道醫武,統在道,體用在心
    武術、武功、武道,都屬於國學的範疇 國學,不僅僅是一國所固有之學術;更是形而上的文化基因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國學經典看起來很多——依清朝《四庫全書》來看,經史子集四大類,內容達3萬多冊,不是古典文獻領域和國學專門的四庫學研究者,普通人,窮盡一生心力也不能窺其一二;然國學一經通,萬經通,一部經典,含著萬經。
  • 學者:弘揚傳統文化 促進兩岸一家親
    原標題:學者:弘揚傳統文化 促進兩岸一家親(中國臺灣網記者 李傑 攝)   第七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13日在海南召開,海南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鄔恆利在發言時指出,「兩岸一家親」的基礎是兩岸同屬一個民族和國家,擁有共同的文化基礎,這個文化基礎很大程度是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鄔恆利表示,1949年之後的60多年來,兩岸的政治隔離,沒有割斷文化聯繫和傳統。
  • 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主要都含在儒釋道三家文化當中
    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主要都含在儒釋道三家文化當中。有人說,佛教是由古印度傳入的,算不得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其實這種論調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佛教傳入我國後,經過與漢文化的激烈碰撞,發生了根本性的改造,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原始佛教有極大的區別,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必然包含釋家文化,這是毫無疑問的。
  • 2019第5屆觀音文化節 弘揚觀音慈悲信念 儒釋道三教領袖至誠祈願...
    儒釋道三教領袖領——孔教學院常務副院長湯徫掄先生、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侯永昌先生領眾誦念心經及宣讀祈願文為香港祈福。「觀音信仰」與「觀音文化」備受世人讚嘆與推崇。早在四年前,儒、釋、道三教開始聯手合作,倡導將每年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定為「慈悲日」,藉以弘揚三教均認同之「平等、清淨、和諧、仁愛、知止、喜悅」等信念。今年三教再接再厲,於10月17至18日以「慈心悲願 濟世利人」為主題,攜手舉辦「2019第五屆觀音文化節」。
  • 為什麼「和」是茶道的核心靈魂,與儒釋道有什麼內在聯繫?
    而「和」就是茶道的核心靈魂。「和」是我國古代哲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最初源自《易經·乾封》中講求「保合大和」的觀點。所謂「保合大和」就是指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陰陽兩種要素構成的。唯有保持陰陽調和,保全大和元氣,我們才能找到澤被萬物的人間正道。加之我國的茶道深受儒釋道三家的影響,所以對於身為茶道靈魂的「和」的真意,儒釋道三家各自有著不同的闡釋。
  • 傳喜法師:儒釋道文化是中華文明之魂
    中華文化的主要構架就是儒釋道文化。儒釋道三家,儒的核心是如何做個好人,即人格完善。人上有父母,那我們就是子女;下有子女,那我們就為人父母;在工作崗位上,上有領導下有部屬。所以人格的修養,就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 智慧樹中國智慧:走近儒釋道考試題庫查詢
    智慧樹中國智慧:走近儒釋道考試題庫查詢,廣義的海洋資源,僅包括了海洋的有形物質,不包括由海洋產生的無形的類存物和價值。海洋資源的價值觀也就決定了人們會形成什麼樣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觀念。人類在開發海洋資源的生產活動中對環境和資源的作用大致表現在等方面。
  • 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成立
    以儒釋道為主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亞洲文化、東亞智慧的主要內容,對當代社會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四川大學人文學科注重儒釋道研究,具有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實力。文史哲相關學科和專業,如中國古典文獻學、宗教學、歷史文獻學、中國儒學等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產生了以《甲骨文字典》《漢語大字典》《中國道教史》《全宋文》《敦煌文學叢考》《王梵志詩校注》《儒藏》《巴蜀全書》《中國道教思想史》等為代表的標誌性成果,為中華文化研究院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