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爸媽焦慮! 0-3歲寶寶疾病預防和護理指南來啦

2020-12-11 澎湃新聞

第一次為人父母是令人驚喜的,但也是手足無措的;尤其是當寶寶第一次生病時,小小的咳嗽或起疹子都會令全家感到慌亂。

嬰幼兒時期的健康問題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發育。本期《家庭教育圓桌會》邀請到了中醫和西醫兩位兒科專家,為新手爸媽們帶來0-3歲寶寶疾病預防和護理指南。

本期嘉賓

《寶寶生病,爸媽焦慮!0-3歲寶寶疾病預防和護理指南》

0-3歲的寶寶由於肺常虛、脾常虛、腎常虛,極易出現呼吸道、消化道、過敏性等疾病。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常見症狀有發熱、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氣喘等。由於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一旦有病毒或細菌入侵身體的時候,呼吸道就成為了第一道關卡。

有的家長一發現寶寶發熱,就立刻帶孩子去醫院;有的會採用酒精擦浴給寶寶降溫;還有的會給寶寶捂汗甚至直接使用抗生素。

朱冰泉副主任說,這些做法其實都不恰當。如果寶寶發熱但精神狀態還不錯,可以在家先觀察;如果發現寶寶精神萎靡,或者病程變長、病情加重,這個時候就要考慮送醫院了。

有的家長說寶寶發熱了,我先帶他去醫院驗個血,看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朱醫師說:「其實細菌感染的驗血需在持續發熱十二小時後才有明顯表現,不建議家長一發現孩子發熱便送醫驗血。」那麼,在家如何處理孩子的發熱問題呢?

朱冰泉:

2個月以下的寶寶不推薦使用退熱藥;2—6月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6月以上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但不能聯合使用。另外,小嬰兒的溫度調節能力很差,越捂體溫升得越快;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直接解開孩子衣服散熱,切忌因情急而私自濫用抗生素。

吳芳:

小兒推拿現在接受程度比較高,早期的呼吸道感染中醫推拿就能解決問題,「大量的抗生素會損害孩子的消化系統,導致厭食、拉肚子等症狀,家長們必須按照處方合理使用適量的抗生素。」

消化道疾病

寶寶拉肚子、胃口差、便秘、腹瀉等狀況,都屬於消化道疾病的常見症狀。吳芳主任說,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源,一旦脾胃出問題,整個人的免疫系統都會出現問題。

尤其是0-2歲的寶寶,輪狀病毒感染的時候往往腹瀉非常嚴重,可能會持續一個星期。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一旦寶寶出現嘴唇乾燥、皮膚幹皺、小便稀少等脫水現象,程度較重的需要到醫院靜脈補液,輕度的要口服補液鹽。

寶寶不愛吃飯,難倒不少家庭。有些家長很焦慮,看到孩子有一兩口飯沒吃完就追著喂,搞得孩子對於吃飯很抗拒。朱冰泉副主任提醒家長想一想,是不是有哪些地方沒有做對?西醫強調順應性餵養,要認識到心理暗示對孩子進食也是有影響的。

厭食有兩種比較常見的類型,一種是由餵養不當引起的實症性厭食,孩子可能會拉肚子或便秘,胃口差、舌苔厚、嘴巴異味重等。吳芳主任建議家長們可在家中備些大山楂丸,幫助消化。

更多的一類是由於寶寶脾胃虛導致的身高體重指數均不達標、整體營養情況差的狀況,這需要看醫生進行調理;也有一些食療的方法,比如粥煲湯時適當多加些山藥、苡仁、蓮子等健脾的食物。

嬰幼兒過敏

如果孩子身上經常長出溼疹、出現蕁麻疹,或者經常有氣喘、鼻炎反覆發作,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引起重視,因為這些現象說明孩子很可能是過敏體質。

由於醫院過敏檢測的種類有限,且過敏原會隨著體質改變,家長的護理和防範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若家長們護理不當,可能會使孩子的過敏症狀越來越嚴重,從皮膚的表現拓展至全身各系統。

朱冰泉副主任說,一兩歲的寶寶較為常見的是牛奶蛋白的過敏,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倡導母乳餵養,而且媽媽的飲食也要注意,不然過敏源也會通過乳汁給到孩子。此外,可以給寶寶選擇深度水解或適度水解的奶粉,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牛奶過敏的情況。

吳芳主任則從中醫的角度,建議過敏寶寶少吃外來的食物,如牛油果、榴槤等,少吃冷飲和反季節的蔬菜水果,減小未知的風險。她同時指出過敏體質的孩子不適合遊泳運動,特別是有過敏性鼻炎的孩子,遊泳會加重鼻炎的症狀。

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與預防孩子疾病發生、提高免疫力息息相關,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問題。吳芳主任說,兒童預防接種證上規定接種的疫苗,一定要去接種;而一些自選的疫苗則應根據個人的體質決定是否接種。特別是過敏體質的孩子,接種自選疫苗一定要慎重,最好到兒童預防接種門診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

今年秋冬流感疫苗是否都需要接種?朱冰泉副主任建議家長們通過評估孩子自身的身體情況和居住的環境來決定。如果是已上學的孩子,因為接觸的人較多,發生流感的概率較高,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如果是居家較多的嬰幼兒,家長們平時要多注意家庭衛生,儘量避免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封閉場所。

健康護理小貼士

NO.1

即便是外治的膏藥,吳芳主任也不建議家長隨意購買使用。「必須根據藥性與孩子體質是否相匹配而定。「例如,冬病夏治中含有細辛、白芥子、延胡索等溫陽類的藥物,就比較適合陽虛的孩子,而經常口腔潰瘍、一發燒扁桃體紅腫、大便乾等體質熱的孩子,就不適合這樣的膏藥。

NO.2

家長們了解了孩子是哪種體質後,必須注意日常生活上的護理。比如,外鼻炎、哮喘等陽虛體質的孩子,應少吃生冷食物,夏季空調溫度不宜太低;容易上火的孩子,儘量避免燒烤、油炸等上火食物。

NO.3

朱冰泉副主任表示提高孩子免疫力很重要,在保證營養均衡的飲食的同時,還需注意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和運動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五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要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

來源丨浙江少兒頻道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寶寶生病,爸媽焦慮! 0-3歲寶寶疾病預防和護理指南來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寶寶的第一個冬天,新手媽媽應該怎麼護理?
    冬季護理是育養新生兒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處於後疫情時代,對寶寶和新手爸媽來說,這個本就充滿挑戰的寒冬變得更加特別。而剛出生的小寶寶,適應外界環境能力較差,抵抗力弱,因此,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生病, 一方面怕有感染病毒的風險,不敢去醫院;另一方面看著孩子難受,心裡著急卻不知所措。
  • 0-3歲寶寶口腔護理指南來了!
    有的家長覺得0-3歲孩子的牙齒剛長出來還不會壞,有的家長覺得反正孩子現在嘴裡的牙齒都是乳牙,將來都要被換掉,所以就不用管他們。可是由於乳牙的牙齒結構,它並不像恆牙那麼堅硬,再加上寶寶吃的食物,一般來說是軟質的留置的食物比較多,容易粘在牙齒上。
  • 不怕寶寶發燒,就怕爸媽用這些個錯誤退燒法,快來看看你犯過沒
    所以,爸媽首先要知道寶寶發熱的程度,吶,下面的發熱程度分類看仔細了——臨床上分4類, 37.5-38.0℃是低熱, 38.1C -39.0℃是中熱,39.1-41℃是高熱,41℃以上是超高熱。知道分類後,爸媽要注意什麼呢?
  • 遠離「一口爛牙」,從刷牙開始,0-3歲寶寶口腔護理指南請收好
    同事小張最近因為孩子牙齒的事情特別頭疼,因為她家寶寶才剛滿3歲就有了嚴重的齲齒,不過小張的婆婆卻說,孩子乳牙早晚得掉,所以也不用管它們。但寶寶卻總是吵著牙疼,小張趕緊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寶寶牙齒齲壞的速度很快,牙冠部位甚至折斷變成了爛牙根,因此孩子才喊著牙疼。
  • 寶寶右眼失明,4歲才發現!4大眼部檢查1個也別漏!1遮2看3不能
    1「1遮2看3不能」口訣:及時揪出問題!有些家長反映:寶寶都3歲了,視力怎麼還不到1.0,是不是有問題啊?嬰兒和3歲以下兒童:0-3歲,家長要帶寶寶做8次常規體檢,對孩子的視覺行為做評估。分別在滿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周歲、18個月、2周歲、3周歲的時候,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醫院保健科即可。
  • 寶寶囟門=命門!理髮、洗頭都要警惕,還要注意保暖
    寶寶剛出生時,前囟的寬度大約是1.5-2釐米。 出生後的幾個月裡,頭圍快速增長,前囟也隨之變大,寶寶6個月左右,前囟最大能達到2.5-3釐米。 之後顱骨逐漸鈣化,前囟慢慢變小,在寶寶1歲-1歲半時完全閉合,個別寶寶會推遲到2歲左右。
  • 衛生部:0-1歲各月齡身高、體重參照標準,你家孩子達標了嗎?
    寶寶可以在4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內增加1.8千克。寶寶體重標準測量公式 :1~6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公斤);7~12個月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5(公斤)。
  • 寶寶右眼失明,4歲才發現?這四大眼部檢查千萬別漏
    餵奶、夜醒、生病...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候累的,恨不得去爬山......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儘管媽媽們小心翼翼了,但還是有些問題防不勝防,比如寶寶的視力問題。科大大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4歲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體檢時被查出右眼視力只有0.1,接近失明。
  • 寶寶1歲內有7個「猛漲期」,若新手爸媽把握住,寶寶發育更健康
    眾所周知,0-1歲是寶寶發育的「猛漲期」,一年內至少長高25釐米,增重2倍多。殊不知,寶寶的發育並非勻速進行的,單單這一年,就需要經歷7個「猛漲期」。如果新手爸媽能夠把握住這7個「猛長期」,科學餵養、細心護理,寶寶發育將會更上一籌。
  • 寶寶長牙期特別痛苦,家長正確做好護理很關鍵!
    有時不因為什麼就煩躁,發脾氣也是常有的事情,白天鬧一天,晚上也不睡覺,其實寶寶是在說「媽媽,我好難受呀,長牙好痛苦哦」寶寶在長牙期是特別痛苦的,但是他們又不能用言語來表達,所以就出現了哭泣,鬧人的現象,所以別誤會寶寶哦,寶寶長牙期特別痛苦,家長正確做好護理很關鍵,別不當回事。
  • 親身經歷「幼兒急疹」——寶寶的第一場高燒,新手爸媽都該知道
    在整個急疹期間,寶寶精神良好,玩的也正常,就是輔食吃的比平時少,基本都靠母乳,初為父母,總算是挺過了寶寶的第一場生病,忍不住想要來和新手媽媽們分享一下,讓人膽戰心驚的「幼兒急疹」。2歲之內的寶寶,表現症狀就是反覆高燒3天左右,高燒自然退去,全身出玫瑰色紅疹,紅疹按壓褪色,兩到三天左右紅疹退去,急疹自然康復。
  • 家長要怎麼預防和護理?
    諾如病毒感染主要表現為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無需特殊治療,以對症或支持治療為主。多數患者發病後1-3天即可康復。但頻繁嘔吐或腹瀉,可導致脫水,進而造成重症病例,故對高齡老人、嬰幼兒及患有基礎性疾病的人需特別關注,預防脫水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2.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諾如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以預防,傳染性較強,所有人群均易感。
  • 寶寶乳牙保健攻略:幾歲開始出牙?乳牙如何護理?附詳細刷牙方法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小傢伙初來這個世界的時候,嘴裡還沒有一顆小牙,此時的寶寶還只吃母乳、配方奶來滿足每天的飲食需要。朋友卻有點生氣地說:「假如一個小孩三歲的時候乳牙就齲壞了,那剩下的幾年怎麼好好吃飯呢?六年的時間咋過呢?」聽了朋友的話,我才恍然大悟,人的一生才短短數十年,而乳牙要陪伴孩子們度過兒童時期,從0歲一直到6~8歲,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十年了。
  • 寶寶口水老是「飛流直下」?當心是這幾種疾病造成的!
    特別是3~24個月歲的寶寶口腔淺而且小,吞咽反射功能還等待發育健全,流口水相當常見。有時候你逗著逗著玩,就得給TA擦擦口水。可能不少人覺得口水髒髒臭臭的,但對寶寶來說,口水可是個好東西。 寶寶乳牙萌發的時候,會引起口腔不適,刺激到牙齦上的神經,加重唾液分泌。 寶寶4個月左右開始嘗試輔食後,會攝入麵條、米飯等澱粉類食物,這類食物需要大量唾液澱粉酶來分解,口水分泌自然就變多了。大部分情況下,寶寶流口水都是正常現象,尤其1-2歲的寶寶最常見。
  • 夏季如何做好寶寶皮膚護理?做好幾個護理細節,孩子肌膚健康嬌嫩
    今天,小書蟲媽媽和大家聊聊夏季如何做好寶寶皮膚護理的話題,怎樣用正確的方法呵護寶寶的皮膚,讓寶寶的皮膚保持健康嬌嫩。建議爸媽們做好以下幾個護理細節。01.勤洗澡寶寶的汗腺及血液循環系統還處於發育階段,調節體溫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在夏季裡嬰兒很容易出痱子。在夏天,媽媽不要給寶寶穿戴過多,要選吸水性強、透氣性好的衣服,讓寶寶保持清涼。
  • 這種病菌青睞2歲以內寶寶,家長要提前預防
    3、與兒童的免疫特點有關。寶寶出生,能從母體獲得保護性抗體,但這種抗體在6個月左右會逐漸減少,8個月消失。而此時寶寶的免疫功能還不夠完善,生病概率增高。兒童肺炎又稱嬰幼兒「健康殺手」在導致肺炎感染的病原體中,肺炎球菌感染又是最常見的一種。肺炎鏈球菌感染又分為侵襲性和非侵襲性。
  • 「6月」的寶寶愛生病?其實不是寶寶的錯,錯在母乳上面
    很多寶媽發現寶寶半年前很少生病,但半年後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腹瀉、發燒、感冒、咳嗽。家裡老一輩人說,孩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母乳6個月後就再也沒有營養了。媽媽又是後進生了!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給母乳取名吧!一、為何寶寶6個月以後容易生病?
  • 0~3月齡寶寶入睡難?日夜顛倒?爸媽要了解這3個哄娃入睡的技巧
    睡覺姿勢和周圍要檢查寶寶入睡前爸媽給娃換好衣服和尿片後,讓娃平躺著睡覺(會翻身前的寶寶很適合),周圍檢查被褥等是否乾爽,室溫合適?衣服薄厚舒服?不管是外出還是去到親戚朋友家這樣一個新環境下,爸媽要形成一定的睡前流程和保持好睡前習慣才可以。寶寶睡前的洗澡,按摩,清理牙齦奶漬和睡前閱讀等。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尤其是前三個月的小寶寶。可能生活有點慌張和著急,放下心來認真的去學好一些關於寶寶的不同月齡護理常識,是可以輕鬆帶娃的。
  • 保溫箱裡的寶寶 爸媽期盼你回家
    在疫情期間,因為擔心人員聚集和排隊時間過長,以往在探視走廊看早產寶寶的做法被取消,改為線上「雲探視」。昨日,早產寶寶的媽媽唐太太用手輕輕擦拭女兒的照片,她最期盼的是可以早日帶女兒回家。  這個六一兒童節,是唐先生夫婦在女兒出生近20天後,第二次親眼見到女兒。
  • 寶寶溼疹反覆發作,記住這六步讓寶寶遠離溼疹!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正確預防和護理寶寶溼疹。一、什麼是溼疹溼疹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皮膚病,一般多發生於0-2歲的寶寶。原因不明,主要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導致皮膚水分丟失和外界刺激物、過敏原和病菌的侵入。二、溼疹的都有哪些特徵?主要特徵是慢性長期反覆發作、皮膚乾燥、騷庠、容易反覆發作,影響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