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之一:把脈海南農產品科學化發展安全控制與追溯信息系統模式的思路
作者:電子農務網網友 紫晶逸蘭
我國農產品的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等,在品質還是安全性標準方面,都與國際市場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而海南農產品一直打的都是「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品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無汙染、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的綠色食品已越來越成為追求的目標。可是在今年連續爆出的幾起食品安全衛生事件後.人們對什麼都心存疑慮了,都缺乏安全感了。那海南當下應該如何保證打著「綠色食品」標誌的農產品就是真正的放心食品呢?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大門雖然敞開了,但門檻並沒有降低。各國對進口農產品的質量、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執行的標準也越來越嚴,以提高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保護本國農業。所以海南惟一的出路就是借鑑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制定一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實行嚴格的標準化生產,來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農產品的出口貿易。
因此海南農產品必須建立信息系統的安全控制,運用規模化養殖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等現代化技術,來完成對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銷售終端安全控制與追溯體系的建立,從而滿足人們對安全農產品的需求。
但是按照標準化生產體系來操作,談何容易?各生產基地目前都有自己一套長期形成的適應於自身的生產流程,要改變原有的流程而採用國際化標準生產的流程,必須從管理理念的轉變入手,並且需要輔助於信息化技術來進行。同時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僅靠人工控制農產品生產的每一過程是非常困難的,必須藉助計算機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等現代信息化技術。
採用信息化手段,以標準化生產方式,實現農產品的工業化和產業化,通過 「公司+基地」的經營模式,建立食品安全「從基地到餐桌」全程的控制與信息系統,向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肉類食品及相關信息。其內容主要包括:
1、以「公司+基地」的經營模式為基礎,建設覆蓋農產品基地信息系統。主要包含養殖生產過程中的繁育、飼餵、防疫、消毒、出欄等的建立,並能根據實際生產的數據產生生產報表,同時提供藥物過期警示和相關安全生產違禁藥物信息。
2、推廣應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蕊片,可植入動物體內,或掛在一定部位,可以記錄信息,就像U盤的原理一樣,比如養豬,從小我就可以給它掛一個,記錄它的品系、父母親品種和編號、生過什麼病,吃了什麼藥,多少斤出欄的等等信息,等到超市賣的時候,這些信息消費者就可以查到了)和條形碼技術相結合,保證源頭到終端全過程嚴格控制的產業鏈,保證向市場提供安全可靠的優質農產品。
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採集海南農產品供應鏈中的相關信息,實現對農產品供應鏈全過程的信息監控,以期使海南農產品安全信息應用水平達到或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3、消費者可以利用設立在超市、連鎖經營店的多媒體終端設備,對條形碼進行掃描識別農產品的每一個環節的信息,生產日期,企業名稱、品牌、認證信息,產品的生產地、加工地情況、藥物殘留情況都一目了然,可以放心購買,安心消費,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知情權。
最終,通過建立海南農產品安全控制與追溯信息系統,可實現建立肉類食品或者其他果蔬食品安全體系,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提高消費者對海南綠色生態食品的認可度和安全感,從而優先選擇消費海南的農產品,從而獲得市場的認可度來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Baidu
(紫晶逸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