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尋味的蘇維埃一分銅幣

2020-10-03 紅色潮

2011年12月8日,北京世紀富凱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錢幣、機制幣、銀錠專場,拍賣了一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第0356號)。此銅幣被PCGS公司評級為MS64BN,估價是70000元—100000元。可惜,雅昌藝術網查找不到成交價。這種拇指大小(圖1),重量只有2克左右的銅幣,按拍賣師估價是35000—50000元一克,相當於當時黃金價格的150—200倍。

圖1

當然這只是個案。目前,公博評級公司XF狀態的一分銅幣(如圖1),收藏交易價格大概是2000元左右一個,那也是黃金價格的二三倍。

這麼值錢的銅幣,不要看其小,真還有點耐人尋味——


版式難以分辨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直徑大約是18毫米,正面上方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8個字,中間以鐮刀和鐵錘圖案,襯託著一個大「1」字。背面上方有一個五角星,中間豎書「一分」兩個字,左右是兩邊谷穗和麥穗,下方是谷穗和麥穗及其連接的飄帶。

按照《中央蘇區貨幣文物圖鑑》(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4年6月)介紹,雕刻一分銅幣鋼模的只有陳志美師傅一人。據時任蘇維埃中央造幣廠廠長的謝裡仁同志回憶:雕刻鋼模要先將「馬金鋼」鍛火燒紅並讓其自然冷卻,減弱其硬度,再將圖樣貼在「馬金鋼」上,直接敲鑿。然後,將雕刻好的鋼模,用車床將周圍的邊車圓,再煅燒淬火,增強其硬度。由於鋼的質量差和淬火技術達不到要求,一個好的鋼模能用兩天,差的只能用一天。所以,中央造幣廠在製作銅幣時使用了很多鋼模。

眾多鋼模雖然只是陳志美師傅一人雕刻,且每次雕刻都有統一的圖紙,但這麼一個還沒有拇指大的一分印花鋼模,靠人工一錘一鑿敲打出來,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按照邏輯推理,人工雕刻鋼模不可能像現在電腦雕刻,每個都一模一樣,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版式,不同鋼模印製出來的幣,形成不同的版式。

從收藏實踐看,陳志美師傅確實是雕刻技術精湛,圖案、字體、間隔、距離很難發現其差別,高度一致。就連馬齒都一樣,正面上方都有一個小馬齒(圖2),背面9點處一個小馬齒與一個大馬齒粘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特大馬齒(圖3)。凡是能看清楚的正面都是96個馬齒(包括一個小馬齒),背面都是88個馬齒(連齒作一個算)。

圖2

圖3

正面中間大「1」字有斜線裝飾,凡是能夠數清楚的均是32條斜線(圖4)。背面的五角星、「一分」兩字及其兩邊的嘉禾包括下方的飄帶,都很難分辨出差別來。

圖4

更加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埃字和共字。凡是品相好,能夠看清楚的幣(不包括印花模糊的),其埃字的三角形裡面,都有一條細小的斜線(圖5);共字第二橫左邊有一條小尾巴線條(圖6)。從圖5中間圖可以看出,埃字的中間有一條較長的30度左右的斜線;右邊圖埃字的右邊又有兩條橫線。說明圖5這三個幣不是同一版式,是三個版式,但三角形裡面的斜線卻是一樣的。共字的情況也相同,從圖6左邊這個共字看,幣的底板完好;中間這個共字左邊有一條長斜線;右邊這個幣,共字周圍有多條線條。且不論這些線條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幣不是同一個版式,也是三種版式,但小尾巴線條一樣。所以,這兩個字的情況,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是自然裂縫形成的,還是一種特殊的暗記?

目前還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來。但,經常更換鋼模是肯定的。換了不少人工雕刻的鋼模,為什麼還能做到如此統一,真耐人尋味。

圖5

圖6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從1934年2月5日開始,到同年10月10日主力紅軍長徵,總共245天。期間換了多少鋼模,目前還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來。但,換了不少人工雕刻的鋼模,為什麼還能做到如此統一,很耐人尋味。


疊影原因不明

機制幣的疊影是印花過程中由於鋼模的挪動,兩次或者兩次以上重複印花形成的。疊影現象種類繁多,有平面上、下、左、右移位;單面旋轉移位;正、背面錯位;雙面旋轉移位;翻面旋轉移位,等等。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幾個圖片:

圖7 鋼模往下移動,兩次印花所形成的雙線字

圖8 鋼模往右移動,兩次印花所形成的埃字兩個三角形

圖9 鋼模正面與背面同時往右移位,兩次印花所形成的疊影圖案

圖9 鋼模正面與背面同時往右移位,兩次印花所形成的疊影圖案

圖11 鋼模平面旋轉30度復打,形成兩個大「1」字

圖12 鋼模平面旋轉150度復打,形成兩組麥穗圖案

圖13 此幣印花完成之後,翻過來又印一次花,形成既有正面圖案,又有背面圖案

單個幣的疊影現象比較容易理解。可能某種原因鋼模的偶然移動所製作的作品。這種偶然形成的趣味幣,是收藏愛好者可遇不可求的東西。也許每一個都是孤品。

但,研究發現一些疊影幣並非孤品,看看:

圖14 這5個幣競同樣圖案,都是鋼模左下移位。每次印花時鋼模移動角度位置怎麼可能一模一樣?

圖15 這5個幣也是同樣圖案,都是鋼模左上移位

圖16 這5個幣又是同樣圖案,都是鋼模右下移位

從圖14、15、16三組圖片可以看出,疊影現象有時候並非出自偶然,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相同疊影的幣?從理論上說,每次印花時鋼模的移動的角度及其位置,應該是不同的,隨機產生的。雕刻師不可能雕刻出這種毫無意義的疊影圖案,隨機產生又不可能每個幣的疊影圖案都一模一樣。究竟什麼原因會產生如此現象?真耐人尋味。


底紋讓人困惑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與五分銅幣和貳角銀幣不同,有一種非常特別的現象,就是大多數在幣的底板上有不同的底紋圖案。這種底紋是指分布於銅幣上線條陽文,即線段形狀突起和交叉編織陽文。錢幣收藏愛好者習慣性地把這些底紋稱之為「拉絲紋」。

看看:

圖17 不同角度的直線紋

圖18 交叉紋

圖19 網狀紋

圖20 圖內紋

圖21 同心紋

圖22 魚形紋

圖23 短線紋

圖24 弧線紋

圖25 橢圓形陽紋

從多年來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的實物和大量圖片研究,底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同一個版式中,底紋的形狀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同一種底紋出現在多個幣上。

2、同一版式錢幣上的底紋有的比較清晰,有的則比較模糊。

3、底紋不但分布在一銅幣的正面上,背面也有拉絲紋出現。

4、底紋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向。

5、底紋不但有直線,還有同心圓彎線和其他圖案。

6、原始底紋與後破版紋交織在一起,有同時存在的現象。

根據不同底紋圖案現象,對一分銅幣鑄造工藝的逆向推測是:

拉絲紋的這種在同一版錢幣上的一致性表現,我們可以知道這種紋理完全是來自於印花模具,應是模具的自身紋理在具體銅幣底板上的表現。而模具的自身紋理又應該是來自於模具的打磨。當鋼錠經過打磨以後,通過雕刻師刻上文字圖案,就成了鋼模,而刻文字圖案的地方的打磨痕跡自然消失,所以反映在銅幣上這些拉絲紋大多數在底板上出現;而文字圖案中出現的拉絲紋,估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鋼模原拉絲紋比較深,圖案不足以蓋過;一種是鋼模用久了,沿原來拉絲紋開裂破版,深透至圖案。

按照邏輯推理應該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的鋼模,在雕刻以前可能有加工打磨,這種加工打磨是沿鋼模平面縱向橫向交叉挫磨的。文字圖案出現有拉絲紋則屬於印花鋼模由於在一開始打磨時,在鋼胚上留下的凹槽太深,儘管雕刻師在鋼胚上雕刻了字或者圖案,字或者圖案的深度沒有超過打磨凹槽的深度,從而印製出來的銅幣留下了這種凸起的拉絲紋。

至於圖24的弧線紋和圖25的橢圓形陽紋,完全是鋼模破裂所致。鬼斧神工,往往無所不在,千奇百怪,增添了錢幣圖案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符不符合上述邏輯推理?希望寄託於同仁們的繼續研究佐證,解開我這一多年的困惑。

(原創不易,如覺得此文不錯,歡迎轉發分享,衷心感謝您的支持)


作者簡介:

洪榮昌,筆名:紅歌,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紅色收藏》雜誌主編,《中國錢幣》雜誌特聘審稿專家,龍巖學院中央蘇區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龍巖市檔案館榮譽研究館員,武平縣博物館特聘研究員,武平縣慈善總會終身榮譽會長,中國紅色收藏鑑定師,評估師。

從事收藏幾十年,涉及郵票、錢幣、蘇區文物、毛澤東像章等。出版過《紅色票證》《紅色貨幣》《紅色收藏》《紅色糧票》等專著。曾在北京、福州、遵義、廈門等地舉辦蘇區紅色文物展覽。其個人事跡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紅網等多家新聞媒體介紹過,享譽全國。已出版的著作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全國各大圖書館以及美國哈佛大學等海外知名圖書館收藏。幾十篇學術論文被英國劍橋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雜誌、網站刊登轉載。

相關焦點

  • 洪榮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對稱「長城」天下驚
    2018年3月21日,我收到鄭學軍先生割愛轉讓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一分銅幣(圖1),心裡的喜悅自不必說。說句良心話,真的非常感謝鄭學軍先生。他自己也很喜歡蘇維埃銅幣的版式研究,並且有了相當數量的一分、五分銅幣,貳角銀幣,品相都很不錯的各種版式。他曾經對我說,這種版式的一分銅幣他也只有一個,為了成全我只好割愛了。搞收藏的人都知道「割愛」兩個字是什麼滋味,那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到的。
  • 紛繁複雜的蘇維埃五分銅幣
    但是,對於沒有標註的一分和五分銅幣發行時間,八十多年來,錢幣學界卻一直沒有弄清楚。現在世界上所有錢幣評級公司,作為負有法律責任的錢幣鑑定機構,無一例外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五分銅幣標註的時間都是1932年(經我勸說之後,公博評級公司從2018年8月開始改了)。為什麼會這樣?
  • 黨徽一分銅幣詳細介紹
    銅元是我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俗稱銅板,是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銅元誕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民國二十五年(1936)一月,頒布《輔幣條例》,規定輔幣有鎳幣和銅幣兩種,銅幣以分為單位,作為法幣的輔幣,結束了幣。該枚黨徽一分銅幣正面為一布幣加壹分字樣,邊上有像長城一樣的。
  • 蘇維埃貳角銀圓詳細介紹
    我們今天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蘇維埃紅軍兩角銀圓。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1927年國共決裂後,於各地控制區域內組織工農建立蘇維埃政府。在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地處經濟落後地區,時常受到封鎖及包圍。為維護與穩定根據地的金融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紅軍開辦銀行,發行了自己的貨幣。
  • 民國25年一分銅幣現值多少錢?
    民國末期因為軍閥割據混戰,所以當時也是鑄造了很多種版別,因為題主沒有發圖片,所以也不知道這種民國25年的一分銅幣是哪種,這裡面有的價值比較高,有的價值比較低,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大多數都是價值比較低的,這種就是黨徽背布圖的一分,沒有加字,加字的一般價值就要貴了,大多數都是沒有加字的,下面我也給大家介紹一下民國
  • 民國38年綏遠省白塔背布圖一分、五分銅幣!
    民國三十八年綏遠省白塔背布圖一分銅幣PCGS VF35> 估價(人民幣):2,000-3,000 2016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4,830 簡介:民國三十八年綏遠省白塔背布圖一分銅幣一枚,KM-3,黃銅質,品相難得,PCGS VF35
  • 爭論不休的蘇維埃貳角銅鍍銀幣
    當他知道我喜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票證和錢幣後,將保存了20多年的一個1933年版的貳角銅鍍銀幣轉讓給我。原來它是一枚「光緒元寶」銅幣改制的銅鍍銀幣(圖11),鍍銀大部分已經脫落,但「光緒元寶」四個字還清晰可見。
  • 大清宣統年造一分:分辨銅幣真偽有三招,你也能學會
    之所以先回顧一下這段歷史,與我們接下來要談的一枚銅幣真偽有關。有位朋友發來兩張圖片,問我關於一枚大清銅幣宣統年造一分的真偽。我告訴他,很明顯是一枚假幣。為什麼?下面談一下我的分析方法。判斷銅幣是否為真,通常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去觀察:第一,聽故事來歷。每個收藏品的背後一般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越離奇越悽美,越曲折,往往就意味著這個產品的真實性越低。
  • 中華蘇維埃的「貨幣戰爭」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維埃政權一面拿起刀槍,打遊擊、反「圍剿」;一面印製發行自己的蘇維埃幣,驅逐、消滅惡幣劣幣、土鈔雜鈔,從兩條戰線與國民黨展開較量,為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工字銀元奠基石,東固紙幣開先河1928年4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兩支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和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
  • 1933年蘇維埃共和國貳角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貳角: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革命割據地銀幣.1932--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
  • 銅幣哪家強?東三省銅幣價值出眾 價值300000元哈爾濱銅幣
    跟大家分享了這麼久的銅幣系列,相信大家還記得安徽省的銅幣又多價值又高。其實還有一個省的銅幣雖然不多,但是價值卻遠遠勝過安徽省。這個省就是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東三省的銅幣。中華民國十八年一分銅幣這枚銅幣採用的是小寫形式,
  • 妙趣橫生的蘇維埃銀幣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錢幣收藏愛好者,都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行的貨幣,視為第一套紅色政權貨幣,現代人民幣的鼻祖。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貨幣的種類是很齊全的,不但有紙幣和銅幣,還有銀幣。根據史料記載,出於對蘇區以外經濟貿易的需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造幣廠,生產過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孫小頭」和「鷹洋」。
  • 結緣罕見「蘇維埃銀元」(錢幣)
    小張不但收藏瓷器,還收藏了各種各樣的錢幣,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幾枚蘇維埃銀元,這種反映革命根據地的銀幣,數量非常稀少,以前我只是聽說過,這次能讓我親眼目睹,真是深感榮幸。小張給我介紹,銀幣重24.86克,直徑38.2mm,厚約2.9mm。銀幣正面的中間有「壹圓」二字,上半部分有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8個字,下半部分有「川陝省造幣廠造」 7個字。
  • 大清銅幣收藏價值
    你認為大清銅幣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呢?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大清銅幣的價值,讓我們看看大清銅幣是否有收藏價值。宣統年造大清銅幣一分樣幣宣統年造大清銅幣一分樣幣,相信大家對大清銅幣的基本情況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也知道了如何對大清銅幣進行收藏與投資。
  •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銅幣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銅幣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輔幣,面值為一分,是繼開國紀念幣雙旗銅幣、中間有孔嘉禾銅幣之後的市場流通貨幣。分別由天津造幣廠、上海造幣廠和重慶造幣廠鑄造,後來又由桂林鑄造了部分帶桂字古布黨徽一分銅幣。
  • 民國四川銅幣的真實價格解析
    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幣廠奉四川軍政府之命,開模鑄造了"軍政府造四川銅幣"(亦稱"漢銅幣")。1912年(民國二年)開鑄後,軍政府鑄造的四川銅幣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徵。「軍政府造四川銅幣」發行數量較少,流通時間較短,現存數量也較少,集藏「軍政府造四川銅幣」,已成為收藏者眼中的熱門貨幣。晚清民初,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自己造幣,方便流通。這種錢幣就是「四川銅幣,軍政府造的,背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社會混亂、複雜。以控制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為目的。這個錢幣是專門製造四川銅幣的。
  • 中國共產黨領導造的人民幣先祖——「蘇維埃銀元」
    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機制銀幣情況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成立。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在瑞金葉坪成立,行長毛澤民。1932年7月開始,發行銀元券。這些中華蘇維埃貨幣,流通於以瑞金為中心的二十一個縣。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隨後,蘇維埃政府發行了幾種銀幣,統稱為「蘇區銀幣」。
  • 一枚錢幣發家致富:中華民國25年一分銅幣,最新價值172萬!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一分銅幣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輔幣,面值為一分,當時是由上海中心造幣廠製造。
  • 四川銅幣的成交價格,出手快嗎?
    四川銅幣見證了辛亥革命後民國建立之初的那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紀念意義非凡。這枚四川銅幣在歷史的沉澱裡洗盡鉛華,深沉的色澤使其更添韻味,無形中散發著溫潤含蓄的美,耐人尋味,靜心觀賞,猶如品香茗般,讓人如痴如醉,覺得韻味層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