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饒賢君 3月13日,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官方微博「南京發布」發布,南京政府決定面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總額3.18億元、共計七大類的消費券。
七類消費券主要包括餐飲消費券、體育消費券、圖書消費券、鄉村旅遊消費券、信息消費券、困難群眾消費券及工會會員消費券。
其中,困難群眾、工會會員、鄉村旅遊等3類消費券按照系統內有關要求發放,餐飲、體育、圖書、信息等4類消費券採用多批次網上搖號方式面向全體市民公開發放。
南京市民可以通過移動端APP「我的南京」進行4類消費券的線上登記和搖號,記者下載後發現,目前,登記和搖號功能尚未上線。
早在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南京也曾發放過總額2000萬元的「南京鄉村旅遊消費券」,同樣通過搖號方式發放。一位南京市民向記者介紹,位於長江以南的鼓樓、玄武、秦淮等「老八區」市民較多收到南京市鄉村遊消費券。
南京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考驗,構成消費價格的八大類指數「五升三降」,交通和通信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消費指數出現3.1%、3.5%和1.1%的降幅。
公開信息顯示,發放的具體操作方式為,在公安部門提供的89萬家庭的戶籍編號中進行搖號,根據被搖中的號碼選出相應的家庭。然後各區縣旅遊局將券發放給中獎家庭所在的街道、社區,再分批送到市民手中。
據《農民日報》和央視報導,鄉村旅遊消費券反響平平,南京市旅遊局統計數字為:全市3月份應發放的5萬份消費券,最終還剩下8900份沒有人領取。
前述南京市民則對記者表示,這些消費券的使用限制很大,只能用於部分偏遠景區,吸引力不大。
南京今年計劃發放的消費券種類,與11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變,而與2009年杭州市發放的第一批3.1億元消費券有相似之處,不僅發放了主要針對困難家庭的「困難群眾消費券」,還針對消費領域發放餐飲、體育、圖書、信息等4類消費券。
不過,杭州在2009年的嘗試結果證實,此類消費券主要消費領域為生活必需消費,對刺激社會消費的幫助並不大,反而會讓市民將原本用於購買必需品的貨幣轉化為儲蓄,反向擠壓消費需求,相對而言,社會幫扶的公益性質更為顯著。
因而,杭州市當年後續發放更多種類的消費券。
南京市各級政府近日頻頻針對消費領域「出招」,3月10日,秦淮區發布倡議書,倡議區機關幹部帶頭消費支持企業共渡難關,倡議書中指出,區領導本周要消費不低於100元。
同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帶頭在餐館堂食,3月12日,南京市長韓立明逛書店、買書,領導班子相繼出鏡,帶頭消費,提振市民消費熱情,同時,南京市委常委會暨市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商議「研究部署更大力度放開城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