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十點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國臺辦:新批准五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歡迎廣大
臺灣同胞
馬曉光表示,最近,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新批准五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分別是:四川宜賓李莊古鎮、福建寧德古田臨水宮、江蘇崑山慧聚廣場、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北京臺灣會館。新設的這些交流基地各具特色,既是當地重要的文化資產,同時也承載著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
馬曉光指出,自2009年以來,我辦已先後在山東、湖北、福建等22個省(區市)批准設立了66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對於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加上這次新批准的5家,交流基地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我們歡迎廣大臺灣同胞到這些交流基地參觀考察,開展交流合作。
國臺辦批民進黨:製造假信息 誤導臺灣民眾
有記者提問,《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其中包括臺商關注的境外所得稅稽徵規定,請發言人予以說明。
馬曉光表示,據了解,即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對境外人士包括臺灣人士境外所得稅問題作出了進一步放寬的優惠安排。臺灣同胞可以享受這些新的規定。
馬曉光指出,《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境外人士取得的由境外支付的境外所得優惠期為五年,即針對在大陸境內無住所,但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個人,可以只就大陸境內所得和大陸境內支付的境外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本次實施條例將上述五年優惠期進一步延長為六年,同時增加了單次離境超過30天,該無住所個人上述居住滿六年重新起算的規定,實質對境內居住累計時間計算方面也給予了更優惠安排。
馬曉光強調,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大陸的營商環境將進一步優化,臺資企業面臨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大陸投資、生活、就業、創業的臺胞也將享受到更好的條件和待遇。
在這裡,我請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圍繞新稅法的問題都說過一些什麼樣的不實之詞,再看看現在的事實。這說明他們總是在製造假信息,誤導民眾,製造臺灣同胞對大陸的隔閡和誤解,阻撓臺胞來大陸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
國臺辦批臺當局:有些人已淪為「政治動物」
有記者提問,日前海協會原會長陳雲林赴臺弔唁江丙坤先生,並順便會見老朋友連戰,但是遭到了臺當局的阻撓,請問新聞發言人,對臺當局只有「公交」沒有「私誼」的做法做何評價?
馬曉光表示,陳雲林先生赴臺弔唁江丙坤先生期間,希望有機會看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一些老朋友,既是出於基本的禮貌,也是人之常情。但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他未能如願。我們對此也感到遺憾。我想,臺灣有一些人渾身充滿了「政治細胞」,已經淪為了「政治動物」,他們不懂得什麼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他們也不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
大陸要"消滅"所謂"中華民國"?
有記者提問,臺灣陸委會日前稱,大陸要求臺灣接受「九二共識」,就是要消滅所謂的「中華民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馬曉光表示,1992年11月,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受權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這是經過兩岸雙方確認的共識,不是誰強加給誰的所謂「政治前提」。1949年以來,儘管兩岸分隔對立,存在著政治分歧,但是雙方均長期堅持一個基本立場,那就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分割。「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確定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共同認知,清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這不僅符合客觀事實,也符合雙方各自規定,同時得以暫時擱置難以解決的分歧,構建彼此間最基本的互信,進而在平等協商基礎上打開兩岸交往和對話的大門。
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以各種說辭和詭辯來歪曲誣衊「九二共識」,致使兩岸協商大門關閉,兩岸和平發展成果受損,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嚴重的傷害。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後,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認識到「九二共識」與他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願望息息相關,就像水和空氣一樣重要;認識到民進黨當局破壞「九二共識」,製造兩岸緊張對立,完全是出於一黨之私。我們奉勸民進黨當局,放棄分裂立場,停止破壞兩岸關係的言行,回到「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來,不要再與兩岸同胞改善發展兩岸關係的民意為敵,不要再與臺灣同胞改善經濟民生、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為敵。
國臺辦談兩岸城市交流:秉持積極的開放態度
有記者提問,高雄市長韓國瑜就任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呼籲民進黨中央跟著地方走的兩岸新論述。對此,發言人有何回應?另外,韓國瑜就職後接受專訪,提到希望建構新「雙城論壇」,其中以南方城市為主,請問國臺辦持何態度?
對此,馬曉光表示,我們對兩岸城市交流一直秉持積極的開放的態度,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和兩岸城市交流的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臺灣更多的縣市參加兩岸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兩岸同胞福祉打拼。我們態度是開放的、一貫的。
馬曉光並說,很顯然,誰的政策好,誰能為臺灣民眾過上好日子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想,臺灣民眾就會跟著誰的政策走。
"31條措施"
國臺辦:在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馬曉光表示,「31條惠及臺胞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推動政策落實,在擴大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為廣大臺胞在大陸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今年2月以來,在每次新聞發布會上,我們都對有關情況進行介紹。迄今為止,大陸已經有22個省區市60個地方分別制定了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辦法,涵蓋東部地區全部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級行政區以及全部計劃單列市。其中,不少地方結合本地實際先行先試,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的與當地居民和企業同等待遇。
馬曉光指出,近一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000多家臺企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稅收優惠,100多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製造、智能製造等專項資金的支持,一些優秀臺企成功中標了北京新機場、港珠澳大橋、杭州「印象西湖」大型燈光秀等政府採購項目,800多名臺胞考取了多個熱門行業的職業資格,100多名臺胞獲得各地「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範」等各類榮譽。今年臺生報考大陸高校的人數、臺青來大陸就業實習的人數,以及由大陸就業創業機構提供服務的新增臺企數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越來越多的臺胞臺企特別是臺生臺青選擇來大陸發展,實現人生理想。
馬曉光說,今後,我們將繼續針對廣大臺胞臺企普遍關心的問題,適時研究和出臺更多新舉措,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
來源:綜合海外網、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