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弘一法師:半生繁華,半生空門

2020-12-19 聽詩寫意痴迷文化

李叔同(1880~1942),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師,晚號晚晴老人。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中興佛教南山律宗,為著名的佛教僧侶。1942年在福建泉州開元寺圓寂。

從風流才子李叔同到佛門高僧弘一法師,從風花雪月,到清修苦行,他抵達了常人所無法抵達的境界。一言一行,都值得我們肅然虔敬,領悟一生。

他的前半生,繁華旖旎,是風流富貴的翩翩公子,是無所不精的留洋才子,是戲劇演員、是藝術家……萬眾矚目、享盡風光。

他的後半生,「以戒為師」,淡泊無求,一雙破布鞋,一條舊毛巾,一領衲衣,襤褸不堪,了寂無色,卻供養出了更超然禪意的花枝。

他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人生本是修行,從俗世,到禪門,從身外,到心間,他從「戒」中領悟。

在俗的李叔同與在僧的弘一法師,都義無反顧地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傳奇」。其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

他的人生看起來似乎過分的完滿!而顯然,弘一法師確確實實地把握住了。因為他是個極致認真的人。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就像他的學生豐子愷的評價:他是一個「活得十分像人的人」。這樣一個深嘗世間滋味,探驪藝術之珠,於佛理勇猛精進的人,他是自己活出的大慈悲,大歡喜,大智慧。

在李叔同從事藝術教育的七年間,培養了大批人才,漫畫家豐子愷,國畫家潘天壽、沈本千,音樂家劉質平、李鴻梁,古文學家黃寄慈、蔡丐因,藝術教育家吳夢非,作家曹聚仁等等。

他的學生幾乎可以撐起民國初年文藝界的半壁江山。那個時期也是李叔同藝術造詣的輝煌時期,在詩、音樂、美術、金石、書法諸多藝術領域方面,均達到了那個時候的最高境界。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卻突然拋棄俗世功名,離開嬌妻愛子前往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時年39歲。他將自己多年來視若珍寶的書籍、字畫、摺扇、金表都贈送給了友人,將日本妻子安置妥當。「叔同!」「請叫我弘一。」「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愛,就是慈悲。」「慈悲對世人,何以獨傷我?」這是妻子與他的最後一段對話。

出家後的李叔同,斷絕塵緣,超然物外,耳聞晨鐘暮鼓,心修律宗禪理,完全過起了一種閒雲野鶴似的宗教生活。從此他成了一位認真極致的出家人,懷著「肩荷南山(律宗)家業,作將盡綿力,誓舍此身而啟道之」的宏願出家。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師寫下最後的墨跡「悲欣交集」,以吉祥臥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享年63歲,為僧24年。火化時火窟中呈現多彩,佛光注頂,蔚為壯觀,燒出一千八百多顆舍利子,舍利塊六百顆。

林語堂說過「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說過「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謙卑。」

李叔同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李叔同:前半生愛,後半生慈悲
    他叫李叔同,又稱弘一法師。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於天津河北區地藏前故居李宅。據說,李叔同降生之日,有喜鵲口銜松枝送至產房內,大家都認為這是佛賜祥瑞。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 神童」李叔同: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半生繁華半世僧,他的傳奇一生,可謂是絢麗至極又歸於平淡。半生繁華,才華橫溢1880年,李叔同出生於天津一個經商家庭,在濃厚的佛學薰陶下長大。和那個時代很多家境殷實的文人一樣,李叔同從小學習的是《格言聯璧》、《爾雅》、《左傳》一類傳統書籍,15歲時就語出驚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人總歸會走到自己想要去的路,而年少時這句話,似乎是一語成讖,印證著他燦爛繁華後的淡然皈依。青年時期的李叔同,可謂鮮衣怒馬,風流不凡。
  • 「神童」李叔同: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他是李叔同,一個近代文藝領域裡的全才。他精通音律、書法篆刻、繪畫、演藝等,同時還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而文藝成就並不足以覆蓋他的人生,李叔同號弘一,剃度為僧後潛心研究佛學,弘揚佛法,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僧俗兩界都盛名。半生繁華半世僧,他的傳奇一生,可謂是絢麗至極又歸於平淡。
  • 弘一法師李叔同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前的偈語,其奧妙無人能參透
    不缺錢的李叔同與其他紈絝子弟一樣喜歡花天酒地,更是因此認識了楊翠喜。楊翠喜可以說是李叔同第一個愛上的女人,他曾為她痴迷和癲狂,奈何門當戶對在當時依然重要,所以李叔同只能與母親介紹的女人成婚,後移居上海。李叔同看似過著平靜而安逸的生活,其實內心一直覺得索然無味,為了尋找當初的楊翠喜,他毅然踏上了去往天津的船隻,只不過,一切似乎早已變了模樣。
  • 弘一法師丨前半生享盡繁華,後半生遁入空門
    他的前半生,繁華旖旎,是風流富貴的翩翩公子,是無所不精的留洋才子,是戲劇演員、是藝術家……萬眾矚目、享盡風光。他的後半生,「以戒為師」,淡泊無求,一雙破布鞋,一條舊毛巾,一領衲衣,襤褸不堪,了寂無色,卻供養出了更超然禪意的花枝。他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人生本是修行,從俗世,到禪門,從身外,到心間,他從「戒」中領悟。
  • 前半生李叔同,後半生弘一法師,女人只是他人生中的點綴而已
    ,也是人們口中的弘一法師。雪子知道消息後肝腸寸斷,任誰也不能接受一個假期沒回來的丈夫被人告知出家,於是雪子找人想要見李叔同一面,但是最後只等來一些毫無溫度的生活費。與俞氏不同,李叔同確實愛著雪子,但是這份愛在佛祖面前不值一提,雪子離開後,世間就再也沒有了李叔同,只有參透人生的弘一法師。
  • 前半生李叔同,後半生弘一法師,女人只是他人生中的點綴而已!
    對於這兩種說法,不置可否,但是卻突然讓我想起一個人,李叔同,也是人們口中的弘一法師。他是一個奇才,是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書法家,還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他有一個學生叫做豐子愷,他還有一個摯友叫夏丏尊,可以這麼說,李叔同的一生非常傳奇,值得後人不斷去探索,但是今天我們不提他的那些傳奇,來談談他生命裡的那些女人。
  • 李叔同:本是津門風流公子,風花雪月半生後皈依佛前,臨終留一語
    宣紙滑落,弘一法師圓寂。"他們都是相似的,半生風流,看盡繁華的李叔同迷茫了,愛情不能,家族破產,國家蒙難,何處才是歸宿?時代悲哀,世事荒涼,身處於繁華的十丈軟紅之中,他的心中卻是空寂,是不安。慈悲的對世人,為何獨傷我?
  • 《送別》——弘一法師(李叔同)
    《送別》詞: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想起《送別》,就會想起李叔同,想起這位弘一大師。李叔同在出家前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在他創作的歌曲中,影響最為廣泛的就是《送別》,同時他也是一名著名書法家,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
  • 弘一法師的楷書,兩個字拍出471萬的價值,業內人稱有幸福感!
    弘一法師的楷書,兩個字拍出471萬的價值,業內人稱有幸福感!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弘一法師,他是近代有名的傳奇人物,前半生的弘一法師,那個時候還叫李叔同,而且他有一首歌,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首歌的名字叫做《送別》。
  • 半生繁華半世僧,人間再無李叔同
    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積累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1918年,李叔同給妻子留下這樣一封信在人生最繁華時選擇剃度於定慧寺法名演音,號弘一沒有人知道他為何做出這樣突兀的決定面對前來乞他回家的妻兒
  • 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
    中國書畫郵 今天||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他叫李叔同,也叫弘一法師。許多人只知李叔同,卻不知弘一法師;了解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帶給我們的驚喜,卻不知他在佛學上的造詣與貢獻;只知他遁入空門苦修戒行,卻不知他前半生鮮衣怒馬。李叔同的半生,光輝燦爛;弘一法師的餘生,終歸寂滅。
  • 弘一法師:風流半生,出家為僧,臨終書法玄機無窮
    在這個時代,除開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大批所謂的才子才女、以及諸如大畫家齊白石等文化名人之外,還有一個堪稱「神人」的大師,可以說,所有民國時期某一領域的「家」和他相比,幾乎都能被秒成渣——他就是風流半生之後出家為僧的陳叔同,人稱弘一法師。自古奇人必有奇命。
  • 弘一法師:風流半生,出家為僧,臨終書法玄機無窮
    在這個時代,除開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大批所謂的才子才女、以及諸如大畫家齊白石等文化名人之外,還有一個堪稱「神人」的大師,可以說,所有民國時期某一領域的「家」和他相比,幾乎都能被秒成渣——他就是風流半生之後出家為僧的陳叔同,人稱弘一法師。
  • 李叔同:被譽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請叫我弘一。」「弘一,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愛,就是慈悲。」「慈悲對世人,何以獨傷我?」這是弘一法師與日本妻子最後的對話。俞氏在聽到李叔同出家的消息,似乎並不意外,甚至都沒有做任何掙扎,因為她知道無用,她的命運像極了李叔同母親王鳳玲的命運。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剩下的只有弘一法師。
  • 李叔同:被譽為「神童」,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玄機無窮
    「請叫我弘一。」 「弘一,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愛,就是慈悲。」 「慈悲對世人,何以獨傷我?」 這是弘一法師與日本妻子最後的對話。面對妻子的責問,他沒有回答,任何表達都可能給她希望的誤解。
  • 李叔同出家前的書法,寫什麼像什麼,那時他還不是「弘一法師」
    上圖為李叔同,「弘一法師」畫像李叔同,幼名成蹊,又名李息霜。他自幼聰慧,才華過人,在戲劇、書法、繪畫、音樂、詩詞等領域都有很高的聲望,後剃度為僧,號「弘一」,被後人譽為「弘一法師」。別的成就暫且不提,今天我們在這裡聊一聊李叔同出家前的書法,真是寫什麼像什麼,那時他還不是「弘一法師」。
  • 半世紅塵,半世空門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的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說,李叔同是「以出世的精神做著入世的事業」。
  • 聖者之死:他出身豪門半生榮耀,但為何最終繁華落盡涅槃而亡
    然而當繁華過後,他卻看透了人生,頓悟了生命,於是,毫無先兆的,他出家了。李叔同出家後的法名是弘一法師,但他出家後,卻斬斷了俗世的情事,而經過苦修,他又成了譽滿天下的佛界大師,中國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法師在俗時的學生豐子愷曾過:弘一法師不是「走投無路,遁入空門」的。他是為了人生根本問題而出家,而清修,而做和尚的。也就是說,弘一法師不光是個純粹的生者,也是個至高的生命的聖者。
  • 弘一法師李叔同: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他的前半生是風情才子,後半生是卻是世外高僧。弘一法師國畫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悲欣交集 弘一法師李白曾經寫過「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