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天津市某小區的底商,不時會傳出小提琴演奏的悠揚樂曲,這裡是美籍華人制琴師王正華的蒙切羅提琴製作工作室。
今年68歲的王正華,從小沉醉於音樂中,並學習了提琴製作專業,從事提琴製作工作。從興趣出發,沉迷做琴之道,為了能做出如同義大利名琴那樣的帶有「靈魂」的小提琴,他曾經遠赴美國用心領悟,經過40多年的工作學習,做琴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成為了他的生活方式。
10月26日,記者來到蒙切羅提琴製作工作室,一進入工作室悠揚的小提琴樂曲入耳飄蕩,歷史和文藝的氣息撲面而來,各種老式的小提琴製作工具、堆積的雲杉木、懸掛的小提琴,還有專心制琴的王正華,在此為木料傾注感情,雕刻聲音。
【同期】制琴師 王正華
從事這個行業40多年,幾乎這一生都在做這個事情。小提琴製作是雕刻一種聲音,我們通過雕刻來達到一個美好的聲音,總而言之就是一種生活狀態,我就把我的生活融入到小提琴製作裡,或者說這就是我的生活。
【解說】
王正華說一把好的提琴,首先需要好的木料,用自己的經驗和傳統制琴工藝來塑造它,讓木料產生合理的震動,重現小提琴應有的完美聲音。這樣的一把自然的純手工的提琴製作周期至少要1年的時間,然後再經過經年累月的演奏,一把好琴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慢慢形成。
【同期】制琴師 王正華
你做一件事,必須全身心的投入進去,才有可能專注的把這件事情做好,至於經驗是通過慢慢積累的過程,但是必須是很重要的,要把自己心態調整,你要忘掉一切所有的雜念,我就是如何鑽到這把琴,我想賦予它什麼東西,這是很重要的。
【解說】
王正華說,當琴板木料賦予的內在動力被挖掘出來,開始震動發音的時候,最讓他興奮,也激發著他的想像力,去把琴做好。
【同期】制琴師 王正華
具體說琴板做到定型,做到一定的薄厚程度,開始發音的時候,這是最能激發你的想像力,你當初所設計的所希望達到的震動潛質出現了,這時候有點高度興奮,就希望要把它做好。
【解說】
做琴這麼多年,也有作品與義大利古琴同臺演奏,也曾被盛中國等提琴演奏名家使用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王正華認為還沒有一把琴讓自己覺得是最好的。
【同期】制琴師 王正華
每一把琴是不錯,演奏家也給評論過,是不錯,但是其實我在想沒有一個這個琴是我最好,都沒有,這可能也是使得我繼續做下去的一種心理狀態,滿足是一個有限度的範圍內。
【解說】
如今,工作室的前半部分已被改造為咖啡館,許多音樂愛好者都會在此聚會,周末還會有小提琴的授課和交流活動,這裡已經漸漸成為天津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地。
記者 蔡志堅 天津報導
【責任編輯:王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