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董卿:真正的「美人」,從來無懼歲月

2020-12-11 文娛小仙女

央視文化情感類「神仙綜藝」《朗讀者》第三季,正式發起了!

有了前兩季沉澱的絕佳口碑,觀眾自然是翹首以盼。

四年前,在昏暗的酒店大堂,董卿面對著名導演陸川,極其緊張地提到自己要做一檔閱讀節目,對方的第一反應卻是「誰看」?

沒想到在這個泛娛樂化時代,《朗讀者》竟得以倖存,並且茁壯成長。這無異於一個小小的「奇蹟」!

網絡時代的「信息繭房」困不住人類心中的「微光」,碎片化和功利性的閱讀趨勢,也澆不滅智慧的火焰。

將文學和人生「融為一體」的《朗讀者》,用聲音描摹精神世界的遼闊與厚重,賦予我們深層靈性的啟迪。

第二季和第三季之間,足足相隔了800多個日日夜夜。

在此期間輪番靠「話題」霸佔熱搜的綜藝節目,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那觀眾憑什麼鍾情《朗讀者》?

除了節目本身品質過硬,其「靈魂人物」董卿的個人魅力,也不容忽視。

「拼團名媛」們,駕輕就熟地利用昂貴名牌和奢華環境 「裝點」脆弱的自尊,妄圖樹立虛假的「白富美」人設。

可事實證明,再多的奢侈品也無法掩飾靈魂的醜陋和貧瘠,而用書香提升「顏值」,才是正道。

真正的上海「美人」董卿,「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今年47歲的她,美到毫無歲月感。

作為一個吃瓜群眾,也不禁好奇,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01、高知家庭,「魔鬼」教育,「女神」養成記

1973年11月17日,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上海市閘北區的一戶高知家庭喜迎千金。

出身貧寒的父親董善祥,憑一己之力「躍出龍門」,擺脫了兒時「抓魚捕蝦」的生活,以復旦大學新聞系高材生的身份順利畢業,從事媒體工作。

母親金路德和父親是校友,在大學任職物理系教授。夫妻倆早年被分配到安徽淮北,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女兒。

所以小董卿的童年在上海外婆身邊度過,一直到快上小學,才被接到淮北。

但父母不打算對「缺席」女兒童年做出彌補,反而分外嚴格,堪稱「魔鬼」教育。

多年後董卿回憶:「我的父親對我,真的特別、特別、特別嚴苛。」

才上小學的董卿還未享受到「掌上明珠」的獨生女待遇,就開始承擔家務。日常刷鍋、洗碗、擇菜、拖地……都不在話下,要知道那時候小董卿的個頭兒還沒有水池高。

據說為了培養董卿的文學素養,父親董善祥立下鐵律,剛識字的年紀,就要求她抄成語、背古詩、熟讀國內外經典名著。

因為年紀太小,不能準確分辨連環畫裡的成語,還把「回維也納」抄進了本子裡。

有次父親問她薛寶釵和賈府的關係,她的回答不準確,父親反手就是一張詳盡的《紅樓夢》人物關係圖。

別的小女孩,都有嶄新的漂亮衣服穿,可董卿卻連鏡子都不敢多照。

為了避免女兒把心思花在打扮上,父親言語犀利:「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上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

除此之外,董卿連「睡懶覺」的自由都沒有。

經常是天還沒亮,尚在夢鄉的她就被父親叫醒,去家門口的中學操場晨跑。

董卿說:「那時候學生們剛出早操,就看到我在 400 米的跑道上狂奔,感覺特傻。」

這樣的「狠心」父母,甚至曾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親生」。

正是在這樣嚴格的管教之下,董卿的學習進度遠超同齡人,只念了四年小學的她連跳兩級升入初中。

1985年從安徽淮北隨父母遷到浙江省嘉興市並就讀於嘉興一中。

父親此時又想出了新的「折磨」方式。

每到假期,父親都會安排她去勤工儉學。聯繫對方的臺詞永遠都是:「你們那兒需不需要服務員、清潔工?免費的!」

所以,董卿在成為家喻戶曉的「女神」主持之前,什麼商場售貨員、賓館清潔工、廣播站廣播員之類的活計都幹過,早就懂得了生存不易。

她還記得第一次當清潔工的時候,才 15 歲。因為是三星級酒店要求高,經理讓董卿鋪床、倒垃圾,還要跪在地上刷馬桶、刷浴缸……

分給她10個房間,20 張床,要一個人打掃完。但她完全沒經驗,根本不知道怎麼做。

「那種席夢思床墊,特別沉,我兩隻手抬都抬不動,還要一手抬著床墊,一手迅速地把床單塞進去,然後再把四周疊成平整的 90 度角。一上午只幹了兩個房間,別人都去吃飯了,我還在那兒傻乎乎地幹著,有時候也會委屈得掉眼淚。」

最後因為進度太慢還被經理批評:「你這樣哪行?你爸爸還打電話來讓我們對你務必嚴格!」

或許是「魔鬼」高壓教育激起了逆反心理,董卿說:「小時候最高興的事兒,就是我爸出差了,我樂得手舞足蹈,總算有兩天能看不見這個人了!」

上中學後,被老師發現頗有文藝才華的董卿常常為了參加學校的課餘文藝活動而以補課等理由對父親撒謊。

初中畢業後,董卿想考藝校,卻遭到父親的激烈反對:「中專學歷太拿不出手了,你必須考大學!」

當時家住六樓的董卿,經常會在陽臺邊寫一行字「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寫給父母看的,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議」。

董卿曾說:「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親的各種期待。」

這樣的「對峙」關係,直到董卿大二放暑假回上海,才得到緩和。

那天父親提議一家三口去飯店吃飯,席間忽然舉起酒杯,對董卿說:「女兒,我敬你一杯吧!跟你道個歉。這麼多年,我對你的教育方式有很多不對,你別往心裡去。」

董卿和媽媽對「虎爸」的檢討顯然始料未及,百感交集的眼淚把多年的委屈衝刷乾淨,餘下的都是對父親深深的感激。

後來,董卿帶著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沁潤出的端莊優雅,從無名小卒蛻變為 「國民女神」,收穫了無數的鮮花和掌聲。

從小耳濡目染的古典詩詞,都化作「美人」的精神與風骨。

當所有人都稱讚她「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不得不承認:董卿的「女神養成」,離不開嚴格的家庭教育。

對這段時光,董卿如此定義:「我很有幸遇見了我的父母,這是人生最初也是最奇妙的遇見,因為無法選擇。」

02、勵志「北漂」,知性優雅,成「央視一姐」

從小就被「魔鬼教育」訓練成「學霸」的董卿,在職場上也是所向披靡。

這個外表清麗,還帶著一絲嬰兒肥的倔強天蠍座女孩,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力和意志。

董卿在浙江藝術學校的表演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浙江省話劇團,但到了團裡之後發現根本無戲可拍。

也就是在那一年,她的生活出現了巨大轉機。

1994年,浙江電視臺招聘主持人,董卿陪朋友去考試,自己也順便考了一下,結果卻意外被錄取了。

她人生中的第一份主持工作,就這樣誤打誤撞「碰來了」。

在浙江電視臺工作的兩年,創立了《人世風情》欄目,董卿既做主持又做編導,打下了紮實的功底,也逐漸習慣了這種生活。

本可以隨遇而安,但她卻在父母的鼓勵下,對更高目標發起了挑戰。

董卿再次參加招聘,半年之後接到東方電視臺的複試通知。1996年,董卿得到東方電視臺的工作機會。

初到上海,董卿還是個新人,只能「坐冷板凳」。

直到1996年底,北京、上海、陝西三地合辦央視春節晚會,董卿才首次與CCTV接觸,可惜並沒參與到舞臺中。

趁著清閒,她就去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編導系。

深造之路開啟,也喜迎事業上的「突飛猛進」。

1998年,在《相約星期六》擔綱主持,節目播出之後,逐漸得到觀眾喜愛。

1999年,董卿順利從上戲讀完編導本科畢業,再也不是被復旦畢業的父親詬病「拿不出手」的專科學歷。

2000年,主持「上海—雪梨雙向傳送音樂會」。

2002年,於華東師範大學2002屆碩士研究生班畢業,還獲得了中國播音主持界最高獎——「金話筒獎」。

同年,董卿得到機會主持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推出的綜藝娛樂類欄目《魅力12》。

但北上發展,就意味著放棄在東方電視臺獲得的全部榮耀,甚至需要狠心和當時的男友黃輝分手。

愛情和事業,頭腦清醒的董卿決絕地選擇了後者,拎著行李箱就開始了獨自一人的「北漂」生活。

期間曾和風流倜儻的「央視一哥」程前相戀,只不過未能修成正果,於2007年夏天分手。

當別人在花前月下,和男友享受二人世界的時候,董卿忙完手頭的工作,會坐到沙發上反思自己一天的過錯。

父親的教育,讓她不斷突破以前的自己,每天都力求精進。她說自己是一個活得特別用力的人,用力不夠的話會覺得「不過癮」,會覺得日子似乎白過了,那多可惜啊!

一開始節目反響效果不好,董卿也會灰心喪氣:「你覺得明明很努力,花了很多心血,卻沒有多少人看到你的成果」。

幸運女神終於在2004年,眷顧了這個執著的姑娘。

那一年,董卿加入央視文藝中心,很快嶄露頭角,成為當家花旦。

從2005年2月8日,與李詠、朱軍、周濤合作,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開始,董卿13年未曾缺席,還連續八年被評為央視年度「央視十佳主持人」,連續七年排在央視掛曆女主持人中前三甲。

也逐步形成了清新大方、親切自然、文化氣息濃鬱的主持風格,無論在專欄節目還是在大型晚會中都能體現出良好的個人素養和專業水準。

含蓄內斂的氣質賦予了她收放自如的大氣和沉穩,以及一份積澱了淡定與自信的美麗,獲得了無數電視機前觀眾的喜愛。

2007年,求知若渴的董卿重回上戲攻讀MFA藝術碩士學位,於2009年4月畢業。

中間的2008年,她首次迎來了職業生涯「高光時刻」:一年內主持了130多臺節目,「忙並快樂著」。

知性優雅的董卿,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央視一姐」。

03、命運轉折,走向巔峰,「愛與美」始終如一

按理說,像董卿這樣的硬核人生已經足夠「勵志」。

拼到「一姐」位置,完全可以嫁個金龜婿,相夫教子,順便躺在功勞簿上喘口氣。

但董卿對自己的要求永遠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她在和上海中瀛集團董事長,富商密春雷結婚後,也沒有停止事業上拼搏的腳步。

但卻因身份轉換,不可避免地迎來了一場命運的巨大轉折。

2013 年 11 月,董卿像往年一樣認真排練春晚。結果那天她站在空蕩蕩的舞臺上,心中忽然閃過一種不真實的疲憊感。

她覺得一切都既熟悉,又「套路」,往日的熱情正在逐漸消散。

於是,董卿決定離開,跟過去的某一個自己做個了斷。

2014年4月10日,董卿因沒有現身她在央視主持的唯一日常節目《我要上春晚》活動現場,而被大家猜測她欲從央視離職。

4月14日,央視某領導接受媒體電話採訪稱,董卿將很有可能赴美國留學一年,原因是工作勞累。

4月16日董卿首度開腔回應傳聞,表示的確欲暫別央視,但並不是辭職,而是以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進修。

4月17日中午,央視綜藝發布正式聲明,稱董卿從未向央視提出離職,是在高負荷工作後選擇「暫時放下話筒」,調整生活節奏,暫離央視赴美國留學深造一年。

其實,作為一個連續 13 年主持央視春晚的主持人,忽然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去遊學,並不是簡單的決定。

拿到訪學報告批覆後,她常常坐在書房的地上流淚,因為覺得只有坐在地上才最踏實。

她說:「我知道,一時半會兒我不會再有新的節目了,那是無限期休整。你也不知道,你再次走上舞臺會在什麼時候。」

但她同樣堅信:「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

在國外的一整年,董卿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放鬆。

每天 7 點起床,吃早飯,然後上課,有時候是半天的課。休息時,就把時間花在博物館,或去看演出。

這段時間,她還跨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做母親。

直到2015 年 的7 月份,董卿結束訪問學者的身份,回到中央電視臺,正式復出。

成為母親的董卿,被好朋友的一句話點醒:「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讓董卿毅然拿起久違的話筒,回到幕前:「言傳身教,我應該很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我有愛、有尊敬。」

闊別許久,始終如一。靈魂中蘊藏的「愛與美」,也開始助力她重新啟航。

董卿曾說:「杭州的鐘靈毓秀給了我靈動的底蘊,上海六年的工作使我明白了什麼是大家閨秀,而北京則成就了我事業乃至整個人生的巔峰。」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董卿獨挑大梁,以滿腹詩書再次「圈粉」無數。

再次紅遍全國,當然不是「運氣」,而是從孩提時代的古典文學積累,終於在此刻厚積薄發。

或許正如錢鍾書所說:「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博爾赫斯和葉賽寧的詩句,董卿在節目中信手拈來。

「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就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當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發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她仿佛帶著朦朧的「舊時光」濾鏡,「如花解語,如玉生香」,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散發著優雅魅力。

媒體盛讚:「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此次重返舞臺的董卿不再甘心按部就班的主持生活,愛讀書的她想做一檔自己喜歡的節目。

2016 年 2 月,文化節目《朗讀者》立項。董卿除了做主持,還獨立擔任製作人。

《朗讀者》籌備期間,她面臨了職業生涯最殘酷的挑戰,時刻處在崩潰邊緣。

節目模式、製作公司、經費、贊助商、播出平臺、人員……每一樣都要考慮。

「娛樂至死」的時代,清湯寡水的文化類節目不被看好,招商也是個大難題。往日清高的主持人變成了一遍遍給人「畫餅」的祥林嫂。

董卿這樣描述自己的困境:「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

幸好,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 年 2 月 18 日,《朗讀者》第一季順利開播,全新的形式和題材,搭配董卿深厚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徹底驚豔眾人。

在節目裡,董卿出口成章、字字珠璣。

她引用顧城的詩句:「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朗讀者第一季》堅持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12月底,節目斬獲「2017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年度匠心製片人獎和盛典作品獎。

2018年,《朗讀者第二季》播出,董卿除了擔任主持人、節目製作人,還擔綱總導演,用電影的高標準要求團隊,呈現最佳舞美和視聽效果。

她說:「這是一個人生和文學相結合的節目,我們就是希望做出和以往不一樣的節目。」

著名作家畢飛宇稱讚:「我覺得《朗讀者》非常像《詩經》裡的《國風》。大地上有許多風,風在那裡自由地流動。風是這個大地上所有生靈,它們發出來的聲音。然後有人把他們合起來,就是《國風》。」

《朗讀者第二季》,共邀約143位嘉賓參與朗讀。

陸川說:「當每一個朗讀者自己的人生帶入到這個節目的時候,節目就開始變得豐盈起來。它不再是一個形式,而是一個態度,有自己的人文關懷,然後記錄了當下。」

這個舞臺很像一塊兒試金石,一些寶貴的品質會在這裡折射出很奪目的光華。

是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人可以通過一個特殊的辦法讓自己老了之後,越來越美。那就是——堅持讀書!

結語:

主持出身的董卿,單看容顏,並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美女」,甚至年輕時和明麗嬌俏的曹穎同臺,總是被無情「豔壓」。

但不惑之年的她,卻出落得愈發動人,被嘉賓稱讚為「優雅的白天鵝」。

《朗讀者》這檔綜藝,精準契合董卿的內在特質,讓她的魅力達到頂峰。

而如今舞臺上散發的每一分光芒,都離不開平時的積累。或許,這就是讀書的好處。

猶記得節目中董卿曾和「白流蘇」陳數同框,那種歲月沉澱的知性美感,瞬間擊中了我。

2020年,真正讓我「無懼年齡」的,不是隔壁又唱又跳「乘風破浪的姐姐」,而是董卿。

畢竟,明星動輒七位數的護膚費用,就嚇退了大多數試圖「同美」的粉絲。

而「氣質美女」董卿所倡導的讀書,卻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是她讓我相信,做個理想主義者,好好讀書,時光自會將你雕刻成真正雋永的「美人」!

相關焦點

  • 47董卿撞衫51歲許晴:若有優雅藏於心,美人何懼歲月?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個有趣的撞衫:47歲董卿撞上51歲許晴,誰的造型更優雅?以往,我們常說:撞衫誰醜誰尷尬。聊到明星們撞衫的時候,總是要分出一個誰勝誰負,方才罷休。但是,這一次董卿和許晴的撞衫,卻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若有優雅藏於心,美人何懼歲月?
  • 若有詩書藏於心,何懼歲月敗美人。
    ——董卿《朗讀者》在生活中,有一種女子,她由內而外散發著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無關顏值;她的一舉一動都自帶香氣,使人忍不住想去靠近。董卿便是如此。
  • 董卿回歸《朗讀者》,近照高雅大氣,典型的東方美人,引網友期待
    9月23日,央視《朗讀者》在網上發布了第三季先導片花絮,前兩季的主持人董卿也正式回歸第三季,引起了許多網友的期待。視頻中的董卿穿著一套灰色的連體衣,身型維持得非常好,儘管算不得上是纖細苗條,可是渾身上下都很均勻,沒有一絲贅肉。
  • 董卿: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不曾敗美人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始於顏值,陷入才華,真正美麗的女人,在骨不在皮。不顯山不露水的董卿,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中國女人最美的模樣。
  • 才女董卿: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提起董卿,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在2005年,首次亮相央視春晚而被我們熟知,有許多可以描述她的句子「腹有詩書氣自華」「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許多人覺得董卿優秀,可能除了喜歡她那動聽的聲音和她那滿腹的才情,可能更是著迷於她所傳達的美好感動和她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 董卿:歲月沉澱後的謙卑優雅是一個女人應有的自信!
    摘要:讓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綻放一生說起董卿我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她主持的《朗讀者》說實話這個節目讓我從中明白的人生道理有很多,從而更加強烈地樹立了我正確的三觀。但也讓我漸漸了解了董卿,我在她的眼睛裡看到了一個女人身上該有的自信與優雅!我記得在我看《朗讀者》的時候就已經被她的詩書才氣所感染,我很佩服她張口閉口的成語以及很優雅地說出那些人生哲理。但後來我才知道在策劃《朗讀者》的背後她付出了多少艱辛,每次主持春晚過後迎接她的永遠都是冰箱的速凍水餃她的敬業程度真的都可以用鞠躬盡瘁來形容了。
  • 向陪了我們13年春晚的董卿致敬!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離開了春晚的舞臺,撕掉標籤,也不再計數,但她仍就是我們喜愛的董卿。  就像董卿自己說的:「我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  是啊,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新鮮的事物中去,去過更精彩的人生。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 董卿回歸朗讀者,「東方美人」盡顯高雅,網友直呼期待
    9月23日下午,央視節目《朗讀者》在網上發布了第三季試播片集錦,前兩季主持人董卿正式回歸第三季,引起了眾多網友的期待。視頻中,董卿穿著灰色連身衣,身材保養的很好。她雖然不算苗條,但全身勻稱,沒有一絲贅肉。
  • 董卿: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什麼才是真正的歲月美人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這句話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對董卿的稱讚。原文出自《抱得美人歸》白髮戴花君莫笑,歲月從不敗美人。大概意思就是:一個女人的花容玉貌會被歲月帶走;絢爛的青春也會隨著時間流逝。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生都不褪色的,唯有那自身的芬芳氣質。還記得那句:你的氣質來源於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 為什麼做《朗讀者》? 董卿:因為文章在那裡
    原標題: 面對面 | 董卿:為什麼做《朗讀者》?因為文章在那裡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上,董卿回「家」講述自己與《朗讀者》的故事。因為大家突然覺得心靈有了安放的地方,也覺得《朗讀者》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敢於回歸到文字的世界,讓大家體會到安靜的、雋永的、美好的體驗,並且在心靈的共振當中,有了一種重新認識自我、認知這個世界的可能。」朗讀者的選擇標準是情懷而非光環董卿也分享了《朗讀者》創作過程中的體會。
  •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對董卿有了新認識
    去年的刷爆朋友圈的有關《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動態,讓人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也對熒幕上的「老朋友」—董卿有了新的認識。「你微笑,只說,以後陪你一起走」2008年5月董卿寫下的小詩,剛好十年。
  • 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最重要的,詩詞為心,有格局的董卿
    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這一兩年來,董卿刷屏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說起董卿,大家想到的第一個詞,早已不是「央視一姐」,而是「三次下跪採訪老翻譯家。銀幕上,從來缺的不是美貌,不是富有,不是聰明,也不是情商。
  • 董卿:「朗讀者」讓我們遇見美好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記者白瀛)不久前落幕的《中國詩詞大會》,讓觀眾見識了主持人董卿由內而外散發的文化氣質;而即將開播的一檔閱讀類節目《朗讀者》,則會讓觀眾進一步看到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首次擔任製作人的董卿16日在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董卿攜《朗讀者》第二季為你解答朗讀的意義
    作為文化類節目的卓越代表,由董卿擔綱製作人與主持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更是從一眾清流中脫穎而出,三次斬獲業內權威獎項。四月初,《朗讀者》官方微博誠摯發聲宣布回歸,網友們激動地表示:"靜候初心不變的第二季,卿姐帶著滿滿的故事向我們款款走來""董卿老師的節目永遠不會失望,期待直抵靈魂的朗二。"在大家的期盼下,日前,節目組終於曝光了一則《朗讀者》第二季的總宣傳片,質量之高堪稱電影級宣傳片。
  • 央視一姐董卿用她的人生證實了: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董卿在《詩詞大會》中憑藉著專業的主持素養以及豐富的詩詞文化震驚了許多人,不少觀眾說,聽董卿講話是一種享受,仿佛詩詞就在眼前,在每一期詩詞大會的開頭,董卿都會借用古詩用寥寥數語,道出每一位詩詞愛好者的期待。
  • 你好董卿,你好生活
    《你好生活》特別節目:董卿和你分享「慢生活」 壹 ·漸以歲月聞書香 ——「時隔一年,別來無恙」 十年的力量有多強大?
  • 董卿:讀書,拉開了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差距
    該怎麼去形容董卿最貼切?在看完《中華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後,我突然發現,這個已經年過四十的女人,身上並沒有中年女人的氣息,她的舉手投足還是那麼迷人優雅,就像是一幅畫,讓人賞心悅目。她溫文爾雅的氣質,沒有因為年華的流逝而有絲毫改變,反而歷經歲月的荏苒和時光的沉澱,歷久彌新,像一壇陳年老酒,要經過洗禮,才能更加的香醇。這幾年,在娛樂節目甚囂塵上,讓人眼花繚亂,卻也很難找到一檔真正走心的節目。
  • 董卿《朗讀者》第二季初心手札
    想起了上課時候的果果看到《朗讀者》這三個字竟然會激動到叫起,看到董卿會忍不住流淚,才意識到董卿帶給我的究竟是什麼。所以整理了董卿的朗讀者,可能很多人已經有書了,可我依然要整理出來,要發出來。下面我們先看看第二季的第一期!
  • 「董卿,她是個美人」丨「佩瑜,她是個才女」
    3月18日被粉絲們稱為「瑜老闆」的王佩瑜將現身央視《朗讀者》,為觀眾呈現一場非同一般的「京味兒」朗讀,展現別樣京劇魅力。昔年「小冬皇」今成京劇推廣第一人王佩瑜14歲時由票友舅舅領進京劇大門,初學老旦,短短幾個月就以一出《釣金龜》獲得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董卿為之嘔心瀝血「老了16歲」,《朗讀者》第二季明晚回歸
    文|話無缺(珞思影視研究組)明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將正式在CCTV-1回歸。身為2017年「全民閱讀」風潮的螢屏引領者和有力推動者,《朗讀者》掀起了一股持續火爆的文化現象。時隔一年之後,首度擔綱節目製作人的董卿,在第二季中又多了一重身份:總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