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與蝴蝶的故事: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2020-12-10 李秋言

趁著假期的閒暇時光,我一早上去了離家不遠的公園。

晨光正妙,陽光當照,路邊野花叢生,散發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自由自在,心情舒暢,心想著這天氣太妙了,要是長時間擁有,那實在是人生一樂事也。

就在我閒庭信步漫遊公園的時候,耳邊忽傳來一種奇怪的聲音,這聲音嗡嗡嚶嚶,時斷時續,若不細聞還真不易辯,我想它恰是在耳邊環繞才被我聽到吧。

那聲音忽東忽西,飄忽不定,恍惚間,我覺得像是一種小動物在做集訓,又或是在爭吵著什麼,也或者是在做著什麼遊戲吧,就像是我們在課間操上戲耍一般。

心中充滿好奇,我循著聲音仔細尋找,嘿嘿,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我給找到了聲音的來源,那是兩隻小蜜蜂和小蝴蝶,趴在路邊的一朵野花上,兩廂對峙,怒目圓睜,彼此不相讓,我蹲下身子,不言不語直盯著它們,看看它們究竟在做些什麼。觀察了一會兒,才發現,原來,兩個小傢伙是在吵架啊!

小蜜蜂說道:「我每天四點都起床了,你每天都是太陽到山上了你才起床。而我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完成我的任務。可是你呢,成天不是睡覺就是玩,每天在那草叢中飛來飛去的,只是為了自己臭美,看的我眼都花了,煩死了!」

小蝴蝶聽了這話,心中頓時火氣升騰,忍不住辯解說:「我每天的任務難道不是陪花玩麼?為了讓花蜜更甜一點,我費盡心思地引逗它們綻放笑顏,不辭辛勞,總是每天都要讓花朵睡了之後才能回家。早上起來要是不晚,下午怎麼有精神照看花朵呀?」

我聽了它們的對話,知道兩個小傢伙是心裡對彼此不明了,因此造成了誤解,於是,我就跟它們說:「你們就不要爭吵了,我來給你們評評理吧。小蜜蜂你呢,日夜辛勞,很是辛苦,也懂得奉獻,因此,你看到小蝴蝶整天地嬉耍,就覺得它有些懶惰,但是,小蜜蜂啊,其實,小蝴蝶也是有貢獻的,只是你們分工不同罷了,所以,你們不要心有芥蒂,要放寬心態,無論是誰,都會有優點,也都會有不足之處,就像小蜜蜂你,雖說你很勤勞,但也要多些容忍之心,要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沒有什麼是不能解決的。小蝴蝶呢,就要勤勞一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也要懂得生活的美是需要用雙手創造的。對於各自的缺點和優點,要及時的查漏補缺,才能做完好的自己。」

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蜂,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尚有不同的風景,又何況是各自的觀點呢?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個問題,得出的結果也會迥然不同的。

聽了我的話,兩個小傢伙都意識到了自己看問題的偏狹,因此都互相向對方承認了錯誤,握手言和,然後展開雙翅,向更深處的花叢中飛去。

這是彤彤的假期作文,略作修改後放在這裡,以作記錄,原創仍為李思彤,是為記!

相關焦點

  • 看問題角度不同,結果會大相逕庭(哲思好文)
    古人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認識和結果,就會大不一樣。如果繼續往下分析、往深處分析,還會得出更令人驚訝的結論,那就是:這不同的結果,還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是滿意還是不滿意,樂觀還是悲觀,幸福還是痛苦,甚至成功還是失敗。
  • 蜜蜂這種原始的動物也能識別出人臉的不同,它們也會「認人」
    識別人臉本領強在人的眼中,蜜蜂似乎都是一個模樣。但在蜜蜂的眼中,人卻不盡相同。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蜜蜂可以識別並記憶不同的人臉。辨識不同面孔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此前研究發現,當我們注視另外一個人的臉時,大腦中一個特殊的區域——錘狀回,會變得活躍。
  • 冷知識:你的眼睛也會騙人,換個角度看問題,結果就完全不同
    但其實你的眼睛也會騙人,可能它只幫你看到了這個世界其中某一面的樣子。舉兩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在下面兩張圖裡看到了什麼?A.鏡子裡有張男人的臉B.鏡子裡一男一女在接吻A.兔頭,左邊是它的耳朵B.鴨頭,左邊是它的嘴明明是同一張圖,卻可以看出兩種結果,有人看到A,有人看到B,現在你還相信你看到的就是全部嗎?
  • 不同的角度,會不同的結果!換個角度看世界,會更加美滿!
    所謂角度不同,是看事的思維,觀點。站什麼位置,出於什麼原因考慮,都有不同解答。其實人生就像一個魔方,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結果卻不同。我們做事要謹慎,從多個方面去思考,已達到最後結果的更加完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一個東西要多方面去觀察,不要只在一個角度上看東西,假如桌上只有半杯水,有的人看見了很開心,但有的人見了會很傷心。如果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物,得出來的結果就越多,就有更多的收穫。凡事都是多稜鏡,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結果。一個蘋果,有人喜歡賞玩其色澤,有人想品嘗其美味。
  • 高質量推理懸疑類現言寵文推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不同的案件!
    NO.1 書名:和你的世界談談 作者:桃桃一輪書評:心理懸疑類現言小說,此文男女主都是心理諮詢師,男主是警方的心理諮詢師,會幫助警察破案,而女主比較悲催,文中有很多的案件都是由女主的諮詢人引發的,此文的案件發展一環扣著一環
  • 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因為這節課咱們就是要圍繞「疑」字展開,一起尋找怎樣發現問題,怎樣回答問題。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無進。學貴有疑。疑從何來呢?從文本中來,從思考中來。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閱讀重點訓練項目是: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習作重點訓練項目是:寫一個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寫出來。
  • 盲人摸象得出的結論各有不同?你是認知思維裡的盲人嗎?
    我曾經和小朋友講過盲人摸象的故事,聽完故事後,小朋友有很多疑問,為什麼盲人不全部摸完再下結論呢?為什麼盲人只摸了一部分,就認定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呢?面對小朋友的問題,我也有了些疑惑,這麼多盲人為什麼都不能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呢?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果只從一個角度看,那麼我們和這些盲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 目的相同,做法不同,為什麼結果大相逕庭?「點石成金」的故事
    先說個故事:點石成金或「練金術」這個故事很漫長,至少不少於2500年的歷史。鍊金術曾存在於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波斯、印度、中國、日本、朝鮮、古希臘和羅馬,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後在歐洲存在直至19世紀。為何起點相同,結果卻大相逕庭?為什麼同樣的出發點,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呢?中國「鍊金術」發展到西漢以後,特別是融入道教思想以後,演化成了「煉丹術」追求長生不老為主,點石成金為輔。
  • 《湮滅》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外星人的形態
    《湮滅》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外星人的形態首先聲明,本人沒有看過原著,沒有高深的知識和專業學術研究,甚至看電影的時候中間都睡著了,但是臨近結尾,女主在燈塔中的遭遇深深震撼了我,所以我試著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去復原和解讀這整個電影的含義。
  • 雌雄蜜蜂食性不同—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BIOSPHOTO/ALAMY STOCK PHOTO 本報訊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雄性和雌性蜜蜂可能看上去相似,但它們擁有極其不同的進食習慣儘管兩者均需要花蜜維持生存,但它們從不同的花朵中獲得這種營養物質。事實上,兩者是如此不同,以至於雄性和雌性蜜蜂可被視為不同的物種。 研究人員花費11周時間,在美國新澤西州開滿花朵的若干田地中觀察了152種蜜蜂的覓食習慣。隨後,他們將這些昆蟲(總共近1.9萬隻)帶回實驗室,並且仔細確定了它們的種類和性別。 研究發現,雄性和雌性蜜蜂極少從同種類型的花朵中汲取花蜜。
  • 關於蝴蝶、蝸牛和蜜蜂的故事,你得到什麼啟示
    文/姜廣富蝸牛和蝴蝶是鄰居,住在一棵樹上,兩個同年出生,一塊玩耍,青梅竹馬,蝸牛愛慕蝴蝶長得漂亮,又會打扮,長袖一甩,花枝招展,輕吟低唱,能歌善舞,阿娜多姿,蝴蝶像朵鮮花開在了蝸牛心尖尖上。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蝴蝶媽媽的主持下,為蝴蝶蝸牛定了婚。這事讓蜜蜂知道了,它早就暗戀蝴蝶,可又放不下瓢蟲,三心二意,腳踏兩隻船,聽說蝴蝶要嫁給蝸牛,羨慕嫉妒恨,哼!
  • 為什麼不同的人對八字的認知不同?
    今天文章的話題其實是我的一位網友提出來的,她想讓我談談「八字所包含的客觀信息和個體主觀感受之間的差距」的問題。於是,當「財氣偏上」這句論斷給不同人的時候,他們就會得出不同的解讀——有人心中可能是1個億,有人心中可能是100萬,有人心中也可能只是10萬而已。一句不同的斷語,不同的人會得出全完不同的「心理結論」。 曾經有一位朋友跟我講說他「財氣很差」,但幾盞茶過後,我差點被氣得翻桌子,因為他說他有上千萬的身家——如果他的財氣差,我這樣的人該怎麼活?氣死寶寶了!
  • 為什麼蜂蜜會有不同的味道,弄清蜜蜂採蜜原理,輕鬆知道答案
    關於蜂蜜是不是有不同味道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知道,蜂蜜的味道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味道並不能成為判斷蜂蜜真假的標準,所以在我們吃到不同味道的蜂蜜的時候,先不要質疑是不是假的,對蜂蜜有個了解比較好,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了解。
  • 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想問題,過去的思維不會成為他們的桎梏,他們能夠突破常規的思維,取得創新碩果。當思維遇到「瓶頸」時,不妨換個角度看一看,或許就會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了。若換個角度看問題,人生的風景可能大不相同。要做到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或災難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它需要睿智和勇氣。在大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67歲時,他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百萬美元。愛迪生的兒子在大火中找到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平靜地看著火勢,說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我們以前所有的謬誤、過失都被燒了個乾淨,我們又可以重頭再來了。
  • 一本哲學啟蒙繪本,讓孩子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不同視角下的「一半」「隨著時間和空間、立場和處境不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會不同,本書呈現的正是這種相對的真實。」所以,面對同一條狗,有人覺得漂亮,有人覺得難看;面對同樣的臺階,有人覺得上去很輕鬆,有人卻覺得很困難;面對同樣的星空,有人無所不知,有人卻一無所知;……這就是不同的角度所造成的。
  • 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角度看問題會有新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看問題的角度就是一種水平,角度也是態度,更是一種藝術,角度亦是境界,角度更是思想方法和態度。為什麼同樣的問題有人把握得十分準確,有人看問題卻很片面;為什麼有的人看問題站得高看得遠,有的人看問題總是近視眼,原因就是看問題的角度問題,看問題的方法問題。
  • 如何看待淨土宗裡不同的見解
    問:現在佛教各種知見鬥爭堅固,不僅是不同法門之間,就是淨土法門內部,對於同一個問題,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都說自己是根據經典或古德說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該如何做呢?即使是淨土宗歷代祖師,對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同的判斷,一般人只是說他們是圓融的,到底怎麼一個圓融法,請慈悲開示。
  • 【5·1特刊】蜜蜂的活動和人的勞動有什麼不同?
    馬克思與盧梭一樣,認為人類戴著「文明的枷鎖」,他提出的與之類似的問題就是:蜜蜂的活動和人的勞動有什麼區別呢?這個偉大的哲學問題,出現在《資本論》中。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
  • 蜜蜂蝴蝶少了,植物結籽未必減少
    蜜蜂蝴蝶少了,植物結籽未必減少 2019-08-21 04:27:參與互動    蜜蜂蝴蝶少了
  • 18《牛和鵝》預習+課後習題+課時作業,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對於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從而讓他們明白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果會不一樣,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要學會愛護其他人,將心比心。找出文中可以體現出「我」害怕鵝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