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重組新規 多家上市公司「改弦易轍」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摘要

「史上最嚴」重組上市(借殼)規定還在徵求意見,一些上市公司就已開始主動對標。僅短短數日,已有多家公司宣布調整此前已披露的重組方案,甚至提示潛在的終止重組風險。

  「史上最嚴」重組上市(借殼)規定還在徵求意見,一些上市公司就已開始主動對標。僅短短數日,已有多家公司宣布調整此前已披露的重組方案,甚至提示潛在的終止重組風險。

  今日,信雅達公告稱,公司正在依據新出的監管精神對照重組申請材料進行核查,因此,向證監會正式報請相關文件的日期將延後。至此,自上周五證監會宣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以及就「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和「上市公司業績補償承諾」發布兩條《問答》之後,已有約十家公司有意對方案做出修訂。

  對這一現象,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擬修訂的《辦法》完善和細化借殼及賣殼標準、增加對規避借殼的追責等,將大幅提高借殼門檻和賣殼成本。這對於目前已在「打擦邊球」的方案將直接形成制約。在持續的市場監管和引導下,會有更多的公司對方案進行調整、變更、甚至終止,以適應新規。

  終止頻現

  與擬修訂《辦法》需待發布生效、且將以股東大會為界新老劃斷不同,兩條《問答》所涉及的標準無需等待,只要在《問答》發布時,相關方案未受理(針對配套融資事項),或未獲得股東大會通過(針對變更業績承諾補償事項),就需要按照《問答》的規定執行。

  恆天海龍就是案例之一,公司今日宣布,由於交易各方對於支付進度及收購比例無法達成最終一致,公司決定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

  回溯此前公告,恆天海龍原計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兩家網遊公司。根據彼時方案,由於標的資產交易作價高達33.38億元,遠超上市公司現有資產規模,此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由於實際控制人斥資8億元參與配套融資,藉此提升交易完成後的持股比例鞏固控制權。因此,該方案未構成借殼。

  就在完成交易所問詢,且上市公司順利摘帽之後,5月23日,恆天海龍卻突然宣布修訂該方案,將支付方式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變為全部以現金支付。可是,從今日的公告來看,該修訂似有「自我終結」的意味,原方案已經獲得各方通過,為何非要改成「談不攏」的全現金交易,而使得方案最終被終止呢?

  事實上,對照《問答》,這一「自我終結」的修訂卻似「迫不得已」。《問答》顯示,在認定是否構成《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交易情形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擬認購募集配套資金的,所獲得的相應股份在認定控制權是否變更時剔除計算。

  這意味著,在方案尚未獲證監會受理的情況下,恆天海龍實際控制人通過認購配套募資獲得的股權,將無法在認定控制權變更時發揮效力。而考慮到置入資產規模已觸及100%紅線,一旦再觸發實際控制人變更,則公司的重組方案就將被認定為「重組上市」,而這顯然是交易各方不願看到的。

  除了恆天海龍,*ST宇順則倒在「不得變更做出的業績補償承諾」的《問答》規定上。*ST宇順於6月20日公告,公司原計劃於6月22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關於重大資產重組業績補償的議案》,但證監會最新政策的出臺,已否定了該次股東大會的基礎。根據證監會最新發布的相關政策,*ST宇順董事會決定取消召開2016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於變更重大資產重組業績補償的相關議案。*ST宇順三年前以14.5億元收購了雅視科技,標的公司2014年度和2015年度連續未完成業績承諾,而這已是公司第四次提出修改業績補償方案。目前,標的公司陷入巨虧境地,上市公司則正尋求出售脫困。

  避免硬闖

  不同於恆天海龍、*ST宇順直接終止原計劃,有些公司意識到風險後,立刻宣布調整計劃,試圖在有限時間內進行「變陣」調整,而非拿著原有方案「硬闖」。6月21日,華聯礦業宣布,因重組監管政策重大調整,公司對重組報告書中相關內容進行梳理,並對其可行性進行評估後,決定取消原定於6月22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公告同時提示,此次重組政策的調整,可能導致公司重組方案被暫停、中止、調整或取消。

  記者發現,目前華聯礦業的重組方案並不構成重組上市,不過若執行新規可能將會被劃入這一類別,所以華聯礦業未選擇強行「闖關」召開股東會而是主動剎車。

  華聯礦業的重組本就一波三折,且從操作手法上,亦有規避「重組上市」之嫌。公司在實際控制人變更後,啟動了跨界「賣牛奶」的重組預案,但由於標的資產作價不高,未達到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會計年度(2014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合併報表資產總額的100%,因此巧妙規避借殼。

  此後,公司又對方案進行了修訂,根據公司6月7日最新發布的重組報告書,原本計劃在重組後依然保留的鐵礦石業務將被剝離。這意味著,公司主營業務將從「鐵礦石」變為「乳製品」,就直接撞上了擬修訂的《辦法》中關於收購資產規模的「兜底」條款——「上市公司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資產可能導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發生根本變化」,視為重組上市。

  目前來看,儘管華聯礦業有希望趕快開完股東大會,以新老劃斷的理由「硬闖」,但公司似乎不願這樣做,而是取消原本於6月22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對方案進行重新評估。

  相比華聯礦業,寧波熱電則更為果斷。為了不因「募集配套資金不能用於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這一條款而使重組受阻,公司直接「手起刀落」,由大股東提交臨時議案,取消配套募資中用於補充標的公司流動資金的部分。將擬募集的配套資金金額調整至不超過7.73億元,募集配套資金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調整為不超過1.34億股。

  信雅達則在公告中說得更加明白,其稱,「公司董事會正認真學習相關監管精神」,「目前正依據監管精神對照公司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申請材料進行核查」。根據其此前方案,公司擬募集的9.6億元配套資金中,有1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因此,公司決定延遲向證監會報送重大資產重組申請材料。

  主動調整

  儘管重組上市新規大有監管趨嚴的態勢,但對非借殼類的重大資產重組並沒有太多涉及,可是,據記者觀察,已有部分正在籌劃資本運作的公司,選擇放棄原有重組方案,轉而使用現金收購、定增募資收購等方式。

  深大通即是此類,公司於2015年12月22日停牌,原本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標的公司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標的公司所處行業為數字營銷及影視文化行業,符合公司的多元化發展戰略。而在今日,公司卻突然宣布,決定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中錄國際100%股權,而中錄國際即是此前擬重組的對象。

  根據公司表述,其「對併購或合作的方式進行了變通處理,分別擬採用直接以現金分次收購、設立產業基金等不同方式進行」。

  同日宣布變更方案的還有仟源醫藥,其擬將重大資產重組變為定增募集資金,再用於收購標的資產。公告顯示,公司5月31日才剛剛披露了《關於收購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股權事宜之框架協議》,約定普德藥業為交易標的,公司將分兩次,分別用現金以及以發行股份和/或支付現金的方式,共同完成對普德藥業的收購。

  然而,僅半個多月時間,公司就迅速變更了方案,擬向包括實際控制人在內的五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募集約31億元資金,該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收購普德藥業。對於此次交易方式變更,仟源醫藥還在公告中強調,此次收購普德藥業雖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不再屬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範疇。

  在分析人士看來,擬修訂的《辦法》以及兩條《問答》的關注重點基本都在重組上市以及重大資產重組上,雖然並未關閉借殼之門,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其都已意識到監管層對該項資本運作監管趨嚴的態勢,為了降低在收購中遇到不必要的政策風險,及時更換為定增募資收購、現金收購等方式將更為合適。

  同時,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完善和細化借殼及賣殼標準、增加對規避借殼的追責等,本身就是推動上市公司通過正常的併購重組提高質量,促進A股的優勝劣汰。與此前取巧鑽營的複雜設計相比,現金收購等方式將更容易清理「灰金」鏈條,也更易為市場所認可和接受。

(責任編輯:DF305)

相關焦點

  • 11家*ST公司可能暫停上市 *ST二重或成第二家退市央企
    編者按:每逢年末,ST公司們就忙著保殼。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已正式實施,令曾經屢屢上演「不死鳥」神話的ST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保殼壓力。對它們來說,時間真的不多了。  臨近年末,部分有可能被暫停上市和退市的ST公司又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保殼大戰。尤其是在退市新規出臺後,對不達標的上市公司要求更是嚴格起來。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4日,在43家發布風險預測的ST公司中,有11家公司可能暫停上市、16家公司可能摘帽、8家公司可能不變、2家公司可能摘星、1家公司可能戴星、1家公司符合摘帽條件、4家公司不確定。
  • 新規後,A股上市公司回購行為的三大動因
    2015年8月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部委發文《關於鼓勵上市公司兼併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再次提及「上市公司股票價格低於每股淨資產,或者市盈率或市淨率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達到預設幅度的,可以主動回購本公司股份。」
  • 上市公司重組失敗之六大殺手 不諳政策最為突出
    其實《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要求,「重大資產重組所涉及的資產權屬清晰,資產過戶或轉移不存在法律障礙,相關債權債務處理合法」。  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過程中,法律法規風險一直是被視為成功與否的「生死線」。其中也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是併購重組各方涉嫌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則是併購細節與現有法規存在矛盾,引發重組失敗。
  • 年內66家公司終止重組 多家公司近期收到監管關注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終止重組的案例不斷增多,有些被迫無奈,有些則是沸沸揚揚之後,卻又莫名終止。近期,監管層加大了對上市公司終止重組情況的關注力度,其中,九鼎新材、中基健康、日海通訊、齊心集團、海亮股份和驊威文化6家公司先後收到關注函。
  • 中遠海運領導班子初定 四家上市公司重組提上日程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公司重組才剛剛開始,除確定領導班子外,下一步上市公司之間的業務整合也將逐漸展開  2016年1月4日,據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官網顯示,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遠集團)與中國海運
  • 港交所「清理門戶」 多家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
    事實上,富貴鳥只是近期多家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的港股公司之一。昆明工具機、神舟樂園、煜新控股(港股01048)、新昌集團控股、中國有色金屬等均公告被取消上市地位。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提起上訴覆核,不遺余力為復牌創造條件,希望力挽狂瀾保住上市地位。從以往經驗來看,結局有喜有悲。
  • 金控新規「添火」整改 金融機構併購重組將加速
    來源:證券時報網證券時報記者 張婷婷 閆晶瀅日前,國務院和央行發布金控公司準入決定和試行管理辦法,明確金控公司的定義和資質條件等,連日來受到金融行業熱議。雖然更具體的操作規則還有待出臺,但多家「金融控股」公司已逐條對照新規力求整改。從硬性指標來看,大多企業名稱中含「金融控股」、「金控」、「金融集團」的公司需要更名。
  • 併購重組回溫再融資快速切換IPO有量有質 A股籌碼變局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再融資新規、減持新規等,引導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利器善用;對於市場中的投資者而言,IPO平衡數量和質量、在鼓勵支持的前提下併購重組審核趨嚴等,引導投資者發現真正的價值。  併購重組現回暖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過會的速度有回暖跡象。今年前5個月,併購重組上會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是10家、6家、14家、11家和11家。
  • 1日公司新聞聚焦:105家上市公司半年報預喜 多家公司扎堆定增
    105家上市公司半年報預喜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A股共有537家公司對外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05家上半年業績預喜,預喜率為19.55%。受疫情波及,多數上市公司業績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 螞蟻上市引發「蝴蝶效應」:中小銀行和網貸公司生存更加艱難!
    12月12日,距離螞蟻集團被暫緩上市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但「雙十二」依據舉行,電商狂歡依然沒有停止,似乎並沒有對螞蟻集團造成多大影響,但另一邊,螞蟻金服已經完成了股權變更,全額由支付寶接手,表明業務重組已經開始。
  • 「三月大限」來臨 44公司停牌超90天
    長江商報消息 滬深交易所新規旨在規範A股停牌生態□本報記者 沈佑榮上市公司濫用停牌的空間正在被大幅度壓縮。5月27日,滬深交易所出臺上市公司停牌新規,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不得超3個月的限制。
  • 央企股權激勵新規落地近一年 上市公司踴躍「爭鮮」
    為健全央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資委於去年11月出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新規,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  新規實施近一年來成效幾何?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去年11月至今,已有20家央企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另有26家地方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受益於新規放開了多重限制,央企股權激勵方案的內容更加大膽靈活。
  • A股公司年內退市頻率明顯加快 17家強制退市8家即將暫停上市
    A股公司年內退市頻率明顯加快 17家強制退市8家即將暫停上市 2020年11月14日 00:31作者:本刊記者 劉增祿 在強制退市大潮中,滬深兩市將有越來越多公司步入退市大軍行列,除了已經強制退市的17家公司外
  • 上市公司重組成功率及重組後股價表現的大數據統計:殼若在,夢就在?
    在我泱泱大A市場,除了「清倉式減持」和「忽悠式重組」這兩大亂象之外,還有種隱蔽性很強、堪稱溫柔地殺你的操作,叫「戰略轉型(重組)」。多年百樂門代客泊車的經驗告訴風雲君,「戰略轉型」這個詞性本來是中性偏褒義的,它通常意味著上市公司賴以發家、賴以上市的最擅長的手藝,宣告不行了。
  • 上市公司在併購重組中怎麼玩「對賭」?
    1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時的「對賭」指什麼?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之外購買、出售資產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資產交易達到規定的比例,導致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資產、收入發生重大變化。
  • 楚江新材:目前公司子公司頂立科技國內沒有類似上市公司對標,國外...
    請問頂立在上市公司中有沒對標或類似的公司?好像這個行業離我們生活太遠了。另外,疫情(國內、國外)對頂立科技有怎樣的影響?請詳細解答,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的關注!目前公司子公司頂立科技國內沒有類似上市公司對標,國外對標的非上市企業有易普森、施邁茨、愛協林。
  • 申華控股重組遭問詢 聚焦上市公司控制權
    在公司擬作價15.58億元收購東昌汽投77.9%股權的重組方案中,因重組後實控人與交易對方所持上市公司股權差距較小。監管關心重組後公司控制權是否存在潛在的變更風險。此外,交易方案中業績承諾的合理性、標的資產估值等問題也受到關注。  按申華控股重組方案,公司擬以「定增+現金」方式作價15.58億元購買東昌投資和東昌廣告合計持有的東昌汽投約77.90%股權。
  • 新華網:央企股權激勵新規落地近一年 上市公司踴躍「爭鮮」
    為健全央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資委於去年11月出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新規,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 新規實施近一年來成效幾何?據統計,去年11月至今,已有20家央企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另有26家地方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受益於新規放開了多重限制,央企股權激勵方案的內容更加大膽靈活。
  • 關於邀請參加「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高層論壇」的函
    關於邀請參加「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高層論壇」的函 時間:2013-06-28 來源:浙江上市公司協會
  • 分拆上市新規調整降低門檻 楚江新材推兩子公司上市
    來源:財聯社原標題:分拆上市新規調整降低門檻 楚江新材趕趟推進兩子公司科創板上市近日,A股市場再出利好。多項數據顯示,目前已逾40家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上被投資者追問,提問包括公司是否有子公司符合分拆條件,或公司業務已經符合分拆條件是否有分拆計劃等。其中楚江新材(002171.SZ)明確回復有分拆上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