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剛剛公布了特色小鎮典型案例,西安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入選名錄,並作為「第二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被推廣至國內。7月11日,由陝西省文化產業協會、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大唐西市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會上成立了「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智庫」,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張錦秋、西安市規劃委員會總規劃師韓驥和呂仁義、肖雲儒、張寶通、胡戟受聘為首批智庫專家。此外,眾多知名專家學者還共同探討了絲路文旅小鎮的未來發展模式與方向,紛紛為打造西安文化旅遊新名片獻計獻策。
陝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陝西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雄斌,省市規劃委員會委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呂仁義,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著名文化學者、陝西文史館研究員肖雲儒,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絲綢之路專業委員會主任、陝西師範大學教授胡戟,全國人大代表、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主席、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等與會嘉賓,圍繞小鎮歷史文化傳承、要素聚集整合、產業迭代發展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
陝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充分肯定了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前期已經取得的成績。他認為:絲路文旅小鎮所依託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文旅產業的「根」和「魂」。這些寶貴資源是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護好西市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是重中之重。二是要轉化好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歷史文化資源具有巨大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可以從文創、出版、影視、演藝等方面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三是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導向。把握好文化企業的產業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陝西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雄斌認為: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建築、特色產品、特色演藝和特色餐飲,成為西安市文化旅遊的新地標之一。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值。
省市規劃委員會委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呂仁義表示:盛唐時期,西市曾是中國乃至歷史上第一個具有特區性質的街區,官府的管理理念、酒肆商鋪的數量、規模盛況空前。如今,我們應當恢復當年的特區的理念,將絲路文旅小鎮打造成如同當年一樣具有特色的街區,打造成西安絲路文旅的新名片。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表示: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可融入更多國際化元素,從「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面貼近普通遊客和群眾,形成「不到大唐西市等於沒來長安」的概念。同時將周邊樓宇改造成仿唐建築,再現《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盛景。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表示:小鎮要走上發展之路,可將豐慶公園納入其中,使絲路商貿和綠色山水相得益彰,相互拉動;二是打造連通海內外的絲綢轉口商貿中心以及西北絲綢集市,恢復絲路起點的名片;三是打造絲綢之路社區文化,讓絲路沿線各國的藝術、文化、烹飪理念真正進入周邊社區,帶動周邊數十萬居民享受絲路文化的成果;四是打造絲路民間藝術節永久會址。陝師大教授胡戟表示:絲路文旅小鎮除了連通豐慶公園水景之外,還可連通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82國的218個商會成員資源優勢,吸納絲路各國特色產品,在絲路文旅小鎮打造大唐西市國際貿易商城,設立保稅區,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優質商品,真正連通絲路國際貿易。成為蓮湖區、西安市最富庶的小鎮。(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