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喜和學生一起交流學習心得。
(本版圖片由衡陽市中醫醫院提供)
徐基平及徒弟。
賀新民和徒弟在拜師典禮上合影。
衡陽市中醫醫院王誠喜(左)、徐基平(右)、賀新民(中)三位獲得「湖南省名中醫」光榮稱號。
■ 彭國軍 楊文韜 廖高峰 楊澄莉
12月30日上午,全省中醫藥大會在長沙召開。會上對58名「湖南省名中醫」、39名「湖南省基層名中醫」進行了表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大會並為他們頒發了證書。會前,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會見了參會的「湖南省名中醫」及「湖南省基層名中醫」。衡陽市中醫醫院王誠喜、徐基平、賀新民三位獲評「湖南省名中醫」的主任中醫師參加了本次會議並接受表彰。
「一家醫院一次性評出三位『湖南省名中醫』,這在全省各市(州)中醫醫院中是『獨此一家』。榮譽的背後,既是對他們30餘年躬身於中醫藥臨床第一線,以高尚醫德、精湛醫術服務人民的褒獎,也是對衡陽市中醫醫院68年來始終堅守中醫特色發展的充分肯定。」衡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分管中醫工作的調研員胡曉明評價道。
「名醫的樹立、建造、發展是根植於名科、名院,樹立名醫務必要發展建設好名科、名院,來為打造更好的名醫做好環境的培育。」衡陽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陳秋生表示,對於中醫藥事業而言,傳承與創新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該院將持續突出中醫傳統文化在治病領域的整體觀,與時俱進,做好中醫藥的創新,將現代技術融入到中醫之中,助力醫院發展好現代中醫。
作為一個烙印著全國中醫發展裡程碑會議(1982年「衡陽會議」)的醫院,近年來,衡陽市中醫醫院始終堅持「傳承創新、仁和精誠」的辦院思想,紮實推進名院、名科、名醫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批批醫德高尚、理論紮實、業務過硬、群眾公認的「德技雙馨」的中醫人才。
此次評出的三位「湖南省名中醫」:王誠喜是衡陽市首屆名醫,對肺部感染、COPD、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肺癌等疾病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徐基平是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瘡瘍、腫瘤、皮膚病及某些疑難雜症等疾病;賀新民是中醫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全國醫德標兵,尤其在中風偏癱、頑固性頭痛、神經衰弱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們身懷「絕技」,竭力為老百姓提供「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在多年的堅守與實踐中,擎起了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大旗!
王誠喜:大醫之道在精誠
作為衡陽市中醫醫院肺病學科帶頭人,王誠喜躬身一線,在抗擊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率先垂範,辨證施方。
從醫30多年來,無論身份如何變化,無論多少榮譽加身,王誠喜寵辱不驚,始終如一。他說:「榮譽越多,責任越重,我們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把腳下的路走實走好。」
中醫抗疫
屢立戰功
2003年,在抗擊非典中王誠喜挺身而出,擔任專家組專家。17年後,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王誠喜又一次肩負起使命,擔任衡陽市中醫藥防控專家組組長。
在王誠喜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中醫藥的作用體現在了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
他認為:「新冠肺炎預防最關鍵是要保護人體的正氣,益氣固表、調和營衛。」疫情期間他領銜中醫隊伍,發揮中醫優勢,在第一時間研製中醫藥特色新冠肺炎預防中藥方劑,向防疫一線人員和社會各界發放。深入衡陽各級定點醫院指導,率先進入隔離病房,一對一指導用藥。
每天天蒙蒙亮就出門,披星戴月而歸。他帶領中醫團隊,根據病人體質、發病、症狀等,辨證論治,做到一人一方,精準施治。在西醫抗病毒、對症治療的同時,堅持給予清熱解毒、宣肺透邪、芳香化濁等中醫治療,有效改善了患者發熱、乾咳、氣促等症狀,從而大大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他積極研究後期康復的「中醫方案」。針對在隔離點的出院病人,親自上門指導學習穴位按摩、耳穴敷貼、太極拳、八段錦、經絡保健操等「中醫保健法」,使患者從患病的恐懼、害怕中走出來,有效的緩解患者腸胃、睡眠問題,舒緩他們心理上的焦慮。
「中醫藥幾千年來不斷跟瘟疫作鬥爭。每一次大瘟疫都是對中醫的一次考驗。面對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疫,可以說,我們的中醫經受住了這場百年大考。」王誠喜說。
通過他領銜中醫隊伍日日夜夜的悉心治療,衡陽市4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無一例由輕轉重,重轉危,100%治癒出院。出院病人集中隔離期間,全部接受中醫康復治療。中醫藥的作用體現在了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
佛心仁術 福澤民生
「佛心仁術,福澤民生」,這是王誠喜的座右銘。
大醫要有大德,醫為何物?救死扶傷。德在哪裡?菩薩心腸。他以此時刻提醒自己「為人醫者,當具佛心」。
在他看來,中醫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養生觀點。它蘊含著整體觀、辨證施治等中國古代哲學智慧,蘊含著大醫精誠、佛心仁術等人文精神。
三十餘載風雨行醫路,王誠喜對「大醫精誠」深有感觸:「做醫生不易,成大醫則難之又難。古今之成大醫者,必當有大醫情懷,這種情懷就是『精誠』,這也是我為人、行醫的出發點。要想成為一名大醫,既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在疑難雜症上發揮積極作用,在專業領域為患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隨著近年來名氣大增,千裡迢迢慕名而來者不在少數。即使行政工作異常繁雜,王誠喜依舊堅持每周門診和病房查房、院內會診,「不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決不下班。」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王誠喜一直提倡的健康理念,他多次到石鼓書院開展國學講座,運用中醫理論知識,把中醫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養生……
「作為一名中醫人,除了要治病救人,還理應為中醫的傳承發展盡一份心、盡一份力、盡一份責任。」王誠喜認為,大醫不是一個人的優秀,是帶領一支隊伍,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服務更多的患者。
這些年,他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中醫師承學員2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成了學術骨幹和高級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
「我已從醫30多年了,卻時常感覺自己是個『新人』。學醫三年,便覺天下無病可治;行醫三年,便覺天下無方可用。中醫藥領域學無止境,人類與疾病的鬥爭是一個永恆的過程,為此我們還要苦心鑽研,不懈努力。」王誠喜感慨。
徐基平:躬身杏林濟蒼生
從門診、急診醫師到中醫外科、腫瘤科科主任再到門診、業務副院長。從醫35年來,徐基平一直堅守在臨床第一線。他博採眾家所長,尤以擅於中西醫結合治療瘡瘍、腫瘤、皮膚病及某些疑難雜症著稱,診斷精準令人信服,驅疾祛病確有奇效。
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則,用自己堅守的行醫準則去影響和帶領身邊的每一個人,建立了一支令患者信賴的醫療團隊,利用中西藥結合等治療方法,為更多患者帶來生存的希望和曙光。
潛心求索戰腫瘤
63歲的李老伯趕來複診,排在最前頭。他四處求醫,得到同樣結論:食道賁門胃底高分化腺癌。因無力支付醫藥費用,他自行放棄手術及放化療,絕望中找到這裡,用藥兩個月,病情出現好轉;堅持三年,現已無明顯特殊不適。「多虧徐大夫,救了我一命!」李老伯說。
得了腫瘤,很多人都知道三招——手術、化療和放療。但現實中,很多急重症患者,都會找中醫「碰碰運氣」。
中醫藥如何治療癌症?徐基平一直在研究探索。他提出:讓中醫儘早介入,全程參與、規範全面系統治療、堅持長期調理,防止復發,即「早、全、調」的三部曲治療辦法。
通過對腫瘤疾病20多年的研究,徐基平對一些腫瘤疾病的治療有了深刻體會——對於惡性腫瘤來說,在開始治療的階段,中醫藥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病人症狀,減輕毒副反應。在鞏固階段,中醫藥則主要發揮穩定病情、提高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抑制、殺傷惡性腫瘤細胞的作用,調理改變腫瘤生長的惡性土壤,從而控制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在立足中西醫綜合防治腫瘤的基礎上,他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和優勢,大膽探索,勇於學術創新。自創「開竅醒脾、透骨養血」法治療惡性腫瘤,在放、化療間歇期用,增加對癌細胞的抑殺作用,緩解症狀的同時增加療效,出現1+1>2的效果。
徐基平自1994年一直擔任衡陽市中醫醫院中醫外科、腫瘤科科主任,在他的帶領下,腫瘤科迅速成長,形成了一套中醫藥治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腸癌等10餘種常見惡性腫瘤及其併發症和防治腫瘤放、化療毒性反應的中醫診治體系,打造出以中醫為本、中西醫結合、微創綜合治療腫瘤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被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十二五」重點學科建設單位。
懸壺濟世有良方
「很多慕名而來的病人從外地趕來,徐院長從來沒按時下過班。」值班護士說。
對於徐基平來說,每天有一個雷打不動的時間:坐診。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患者在門外排起長隊,每年他的門診量達到了一萬人次以上。
慕名求醫者眾,只因這裡有妙手良方。
一名10歲男孩患慢性蕁麻疹數月,多方治療未愈,家屬找到徐基平,他根據患者皮膚的發病特點,予蓓蕾湯加味,只服10劑就控制病症,調理半月就痊癒了。此外,他還自擬三棘黃湯治療溼疹、二龍四物湯治療牛皮癬、體外爆灼療法治療帶狀皰疹等,均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在中醫治療急、慢性瘡瘍方面,徐基平強調整體與局部的治療,內外結合,力求簡、便、廉、驗。自擬活血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結節病,愈瘍散治療小腿慢性潰瘍等。一位30多歲的患者,因雙下肢反覆潰爛,輾轉國內多家醫院,因病因不明一直不能痊癒,徐基平接手後,採用自創「愈瘍散」外敷,配合中藥內服,潰瘍創面5天即癒合。
「徐醫生藥到病除,治好了我多年的頑症」「吃了他的中藥,身體一天天好起來了」……不少在其他醫院輾轉多次無果的患者,經過他精心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他用仁心仁藥緩解了數以萬計患者的病痛,得到了患者的由衷讚許。
賀新民:仁心仁術護民康
行醫三十六載,在同事眼中,他是楷模;在患者眼中,他是「神醫」。他不僅有醫術高超的「妙手」,還有醫德高尚的「仁心」。
逾花甲之年,卻不辭辛勞,在完成繁重的門診工作的同時悉心指導徒弟上臨床、學經典。
臨危受命,擔任中風科科主任,他帶領中風科通過了省級重點科室驗收,成為了療效顯著的省級重點專科,患者交口稱譽。
他就是全國醫德標兵、湖南省名中醫——賀新民。
醫德楷模
將心比心心相通
在衡陽市中醫醫院國醫館裡,只見穿上白大褂的賀新民精神飽滿,眼神如炬。望聞問切,一套下來,來者的病因便已心中有數。
「立足患者,換位處方,花最少的錢為病人治好病。」一直是賀新民奉行的行醫準則。他最擅長的是用便宜、常見的藥,治好複雜、罕見的病。「病人已經很苦了,看病吃藥增加了經濟上的負擔,我們心中應該多替病人著想,多開些普通的價低的藥方,代替名貴藥材,同樣能實現治癒的目的。」
說起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賀新民侃侃而談。他告訴患者要「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中醫理論的指導,衣食住行、飲食起居中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顯著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能少得病、少得大病甚至不生病,即使生病也能較快、以較低的成本恢復健康。」
懸壺大半生,經其手而重獲新生者,難以計數,一些經他看好病的人,深感其醫術精湛,全家老小生病都找他醫治。
不僅醫術精湛,賀新民在行醫過程中展現出的醫德更是讓人欽佩。一位患者感念他的治療,將一張20萬元的銀行卡悄悄地塞到他的辦公桌裡,他在拒絕未果後把它交給了醫院紀委,留下了一段杏林佳話。2015年他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紛紛點讚。
弟子感嘆道:「老師總為患者著想,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是醫生的最高道德規範,他是我們的偶像,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名老中醫
守正創新書新篇
「『名中醫』三個字對我而言是責任,更是傳承。」賀新民說。
2017年,賀新民到了退休年齡,但他依舊放不下自己熱愛的中醫事業,退休返聘後他又重新回到門診和臨床帶教工作中。
作為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他常常在診症的空隙,與學生一起分享看診經驗。針對中風患者偏癱、水腫等疑難雜症,他還專門傳授徒弟諸如「參芪復癱湯」等經驗方的臨證心得。
在如何發展中醫這一點上,賀新民的心態很開放。「中醫有中醫的優勢,西醫有西醫的強項,都是治病救人。」「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很多診療思維和手段也很先進,要重視學習與吸收,綜合應用到中醫臨床實踐中。」
在臨床工作中,他細心發現腦血管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的臨床特點。為此,他帶領中風腦病科採用通經活血、化瘀降濁、醒神開竅等綜合辨證施治的理論思想,使用中醫藥內治、外治、針灸、功能鍛鍊等多種方式,並結合現代醫學的新進展,創造性地將醒腦開竅針灸法與高壓氧治療相結合,經絡導平推拿與運動後再學習的康復訓練相結合,在治療「中風偏癱」等心腦血管疑難病症上,將療程縮短10%-20%,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很多診療思維和手段也很先進,要重視學習與吸收,綜合應用到中醫臨床實踐中,治療效果會更加顯著。」賀新民說。
後記
「有一位名中醫,就能帶出一個好的團隊;有一個好的團隊就能帶出一個好的名科;有幾個好的名科,就能撐起一座好的中醫院;有更多好的中醫院,中醫國粹就能夠發揚光大……」關於如何發揮醫院自身優勢,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衡陽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陳秋生有著非常明晰的思路。他認為:「要做好中醫藥的創新發展,還必須與時俱進,師古而不泥古,將現代科技融入中醫之中,助力醫院發展好現代中醫。」
近年來,衡陽市中醫醫院積極推進人才強院戰略,名醫薈萃,有「全國名老中醫李四文傳承工作室」,有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黃雲、許雪君等,還有此次評選的王誠喜、徐基平、賀新民三位「湖南省名中醫」……他們無不是行走的中醫藥知識寶庫,無不是前人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技術專長的繼承者、發揚者,中醫藥事業的創新者、開拓者。
「中醫的發展,人才傳承是關鍵,尤其要做好『傳幫帶』。」陳秋生說,該院將為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和更貼心的服務,為名中醫建立全面的保護措施,減輕名中醫的負擔。同時,將積極打造以名中醫為基礎的優秀團隊,進一步建立健全中醫人才培養長效機制,通過「湖南省名中醫」帶徒弟,促進名醫工作室早日落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其中,人才培養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也是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第一資源。因此,醫院將開設省級名中醫門診、省級名中醫查房、省級名中醫傳承帶教、省級名中醫教學授課,給予政策上的傾斜,讓『湖南省名中醫』沉下心帶徒弟,俯下身下病房,傳承指導,把中醫藥事業進一步傳承得更好,更好地守護老百姓的健康。」衡陽市中醫醫院院長傅友生表示。
在「十四五」到來之際,衡陽市中醫醫院正加快推進「以名醫帶名科,以名科鑄名院」的發展戰略,通過不斷做大做強中醫藥隊伍,把中醫藥文化自信做起來,把中醫藥事業做起來,把中醫藥傳承發展下去,助推湖南從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跨越,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衡陽中醫力量」!
(彭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