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流浪地球》打一星,我就給你豆瓣一星好評

2020-12-08 網易科技

(原標題:打一星者,雖遠必誅)


文/mrpuppybunny

你給《流浪地球》打一星,我就給你豆瓣一星好評。

《流浪地球》擁躉與豆瓣的決裂,比《流浪地球》科幻,比現實魔幻。

有人說,因為一部電影就上綱上線,非蠢即壞。《戰狼2》之後,相似的情節又發生在了《流浪地球》的身上,有人稱後者為星際版《戰狼》,「戰狼」吳京出演了這兩部電影。

一言不合就一星

從《流浪地球》上映到現在的7天時間裡,它經歷了「中國科幻拓荒之作」「中國科幻元年」「流浪地球一小步,中國科幻一大步」的褒獎,和與之相差甚遠的1星差評。豆瓣評分從8.4滑落至7.9,評價兩極分化:好評率68%,差評14%,這直接導致了一場對戰——

《流浪地球》的粉絲湧入App Store給豆瓣打一星,同時安卓端也被攻陷。目前,豆瓣App的評分跌至4.8分,惡意差評還在不斷增加。

(網易編輯註:有部分網友稱,某帳號在打四星後獲得高贊,突然又改成一星,獲得的點讚卻沒有清零;同時也有網友質疑,《流浪地球》打1星的比例僅有2.2%,但在熱門短評和影評裡,1星的評論卻長期霸佔頂端,指責豆瓣的推薦機制有問題。)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卸載豆瓣:

最近有一個截圖流傳於各個公眾號,說給《流浪地球》打一星的評論,並不是針對電影本身就事論事,而是扯上了愛國情懷和吳京,如——

  • 中國科幻電影不容易,一星鼓勵一下。

  • 有吳京的一律一分。

  • 這個電影8.4分,良心不會痛嗎?

  • 這部電影集齊了我所有討厭的演員,必須0分……

那麼目前在豆瓣,熱門好評和差評都是怎麼樣的呢?

好評:

差評:

正反雙方的觀點都非常鮮明。而最後這一點——對價值觀不認同,或者說是對電影中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反感——才是這場「飯圈撕裂」的導火索。

短短7天,關於《流浪地球》的討論已經突破了「硬科幻還是災難片」的範疇,逐漸走上了一個新的方向:政治正確、道德綁架、戰狼精神。

除了網友之間的割裂,媒體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人民日報》在評論文章《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國人》無疑將民族主義推向了高潮,它突出了「流浪地球」的中國特色:「在拯救地球這個經典到甚至有些爛俗的母題上,歐美人的思路往往是派出探險隊尋找新家園,而《流浪地球》則體現出中國人安土重遷的老傳統——對生活了300萬年的『祖宅』不離不棄」,「中國科幻的內核一直有別於歐美科幻,《流浪地球》體現的是一種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因此,雖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國科幻電影,但絲毫沒有刻意凸顯中國的地位,恰恰相反,電影弱化了中國人的身份,將整個人類當做一個命運共同體,這是其區別於好萊塢電影的重要之處,而『天下大同』也是中國人對美好社會的一個共識和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與之對比,《紐約時報》在《<流浪地球>:中國電影業加入「太空競賽」》一文中的評價更加中立:「與《紅海行動》和兩部英雄痛打西方惡棍的蘭博式《戰狼》不同,《流浪地球》並不帶有沙文主義色彩,儘管該片中也有《戰狼》系列的主角吳京。」

《新京報》下面的一個公眾號「沸騰」在《<流浪地球>雖好,但「降維打擊」了原著的價值觀》一文中,作者宋金波指出,改編之後的《流浪地球》在其內核上其實是「反劉慈欣」的:「在原著中,角色的種族、國家屬性被淡化。原著中,主人公娶了一位日本妻子,而最後,由於不信任聯合政府而產生的叛軍,以及被處死的五千名地球派,都直指人性的弱點,也是對人性之惡的無情拷問。由此可見,原著是在努力做到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尺度上進行敘事。而在電影中,敘事的視角和情感被拉回到「國族榮辱」的層面,通過黑化其他國家小分隊的形象來反襯主角的英雄主義。」

公眾號「槍稿」則認為:「在齊聲讚美《流浪地球》的同時,網絡上出現了大量以檢索惡評並加以批鬥為職責的紅衛兵。上至權威媒體,下到私人公號,媒體和宣發的日趨同化,讓中國電影批評仿佛只允許有一種聲音。只有『正確』,沒有理性,這就像我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根本上是按照『雖遠必誅』的邏輯進行普及的,只是為了激發『戰狼情緒』和民族主義狂熱」,「和《戰狼2》相似的是,很多人也被感動,然而這感動的原因並不是來自電影劇作本身的感染力,而是一種榮譽感,是那種中國式集體主義所常年灌輸的東西」。

隱藏在價值觀對峙背後的,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和現象——

否定我的五星好評=拿我的真情實感餵了狗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那些給豆瓣刷低分的人不會因為為其他電影打分急眼?

這裡提供兩個思路:

  • 和同類平臺比,貓眼的評分普遍偏高。比如《流浪地球》在貓眼的評分高達9.3,《戰狼2》高達9.7。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對豆瓣的「著急上火」,其實還是對其權威性的認可。

  • 和非同類打分平臺比(比如大眾點評、淘寶京東),因為被評價的對象背後映射的內容不同,相比餐廳、酒吧、商城或生活用品等等,豆瓣匯集的是人們對於影視文學作品的評價,它體現了個人愛好,以及個人品味和價值取向,是帶有個體情感的、主觀的「內容產品」。當《流浪地球》中的好評被否定時,就相當於否定了一個人心中的「佳作」,等於否定了他/她的價值觀,換句不好聽的話,這是「拿我的真情實感餵了狗」。

為什麼是豆瓣,為什麼老是豆瓣?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老是豆瓣?

「碰瓷豆瓣」已經成為這一兩年來中國電影圈形成的一股「風氣」。從畢志飛到《戰狼2》,總有一些群體以各種理由甩鍋豆瓣。對豆瓣的聲討也非常有規律性,是以一種政治運動的口吻進行討伐攻擊。

而此次《流浪地球》粉絲大戰豆瓣的內核,其實是大眾趣味和豆瓣主流用戶的價值觀衝突。

這雖然不是豆瓣第一次激怒大眾,但卻再一次揭示了豆瓣長此以往「脫離群眾、脫離大眾趣味」的狀態。豆瓣用戶的普遍觀影品味讓許多人,或者說大眾審美遭到鄙視,這一點早在《戰狼2》就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觀察者網發表的《<流浪地球>意外成了中國崛起的試金石》就寫道:「在以『豆瓣』為代表的社區,一批疑似具有某種應激創傷障礙的群體,以近似集體無意識的方式,自覺或者不自覺的站在西方教科書的立場上,以近似原教旨主義的虔誠和狂熱,做出了明確的回答:不允許、不可以、不要想;現實中不能做,電影中不能拍,科幻裡不要想。『想都不要想』『想都不應該想』,就是這批回答的基本共性。」

它甚至還給批評者打了一個標籤,稱《流浪地球》的批判者相當程度上嚴格的扮演著原著中叛軍的角色。

而實際上,由於豆瓣的「用戶畫像」比較特殊,可以說,他們絕非大多數,這意味著,這種用戶畫像並不能代表中國普遍觀眾的欣賞水平、品味和觀影感受,更無法代表某個影視作品的精準受眾的審美趣味。

在多年的發展中,豆瓣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用戶群體,這與涵蓋儘可能多的群體樣本有直接衝突。這就造成了一種既尷尬又難以改變的現狀:人們依賴豆瓣,但不同意就與之對立。

「槍稿」作者楊時暘曾在《到底是什麼人想幹掉豆瓣》中寫道:「無論電影、電視劇抑或書籍,幾乎所有文化精神產品在豆瓣的評分都被媒體廣泛引用;某種程度上說,相較而言,豆瓣的評分已經成為了國內唯一值得公眾信賴的出處。」這個時代,少有人再願意做一個提供外部價值,卻不怎麼賺錢的項目。與豆瓣打分一體兩面的,就是它的「窮酸感」。

與豆瓣對峙將會是大眾唯一的選擇嗎?那些攻擊豆瓣主流用戶群體價值觀的用戶,可以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豆瓣」,這將是整起口水戰中,唯一能夠產生正向價值的可能。

最後一點忠告:理性愛國,文化自信。

感謝虎嗅首席評論員伯通對本文的貢獻

本文來源:虎嗅網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因為《流浪地球》慘遭一星差評的豆瓣,真的做錯了嗎?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斬獲了20億元的票房,但在豆瓣上的評分上,各路人馬卻陷入到一星和五星的拉鋸戰中。最近幾天,《流浪地球》擁躉將怒火轉移到了豆瓣身上,他們紛紛進入到App Store和各大安卓應用市場中,開啟了給豆瓣打一星差評的報復性舉動。
  • 給《流浪地球》打一星,吳京:怪我咯?
    但是《流浪地球》勢頭依然不減。對那部作品無感的觀眾,不僅稱《流浪地球》為「宇宙版」《戰狼》。只要見到有吳京,一律一星。先是一星黨的無條件一星的神操作,理由千奇百怪,但關於電影實質評價的,一個都沒有。五星太多了,打個一星平衡一下。
  • 馬上評|《流浪地球》「一星大戰」,保持理智真的是奢求?
    這個春節檔,《流浪地球》火了,是非也隨之而來。圍繞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出現了一場不無荒誕色彩的「一星大戰」。起因是,《流浪地球》的粉絲發現,豆瓣上出現大量一星打分,把綜合評分從開始的8.5拉到了目前的7.9。
  • 該不該給《流浪地球》打一星?
    《戰狼2》之後,《流浪地球》的觀影評價又一次呈現出了特別激烈的兩極分化。《流浪地球》舉行首映的時候,口碑好得出奇,所有去看片的業界大咖都發出了同樣讚嘆。文化學者戴錦華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開啟了。」導演徐崢則說,「裡程碑式的電影,絕對是世界級別的。」可是公映之後,《流浪地球》的豆瓣評分卻從8.4一路跌到了7.9。影片頁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一篇一星影評《流浪地球,不及格》。
  • 《流浪地球》「獵殺」豆瓣
    從這一點來說,給豆瓣打一星,豆瓣死得不冤。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再來看一下豆瓣評分的分布趨勢,真正給流浪地球打一星的人數甚至不到3%,所謂的「媚外」畢竟不過是少部分人。正確的做法是,你有你打一星的權利,我有我打五星的自由。但是非得把一星差評掛在首頁噁心人,這就是你豆瓣的不對了。豆瓣有罪,但罪不至死,7.9分不低,《流浪地球》也經得起這樣的批評。而這場爭論背後所展現的,其實更多的是豆瓣整個社區氛圍與廣大普通用戶之間的價值觀衝突。
  • 《流浪地球》評分異常?豆瓣:不存在高贊好評被買改差評
    IT之家2月12日消息 春節檔電影中《流浪地球》成為黑馬,口碑、票房均獲豐收,然而有網友爆料,有豆瓣網友為該電影寫影評時,先用高分積「贊」,然後改成一星,以此謀利,而網友卻無法撤銷「點讚」。
  • 憤怒、資本、抵抗,豆瓣「一星運動」帶來了什麼?
    即使是這樣一部公認的佳片,在豆瓣上仍有用戶打出一星的評分。一位用戶評價道:「對於這部電影,不論什麼時候,我都會感到噁心,我就是這麼自我。」一星是豆瓣上最低的評分,代表了作品質量的最差水平。因為個人審美喜好的不同,在任何作品下面,總會有和主流觀點不一樣的看法。
  • 憤怒、資本、抵抗,豆瓣「一星運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即使是這樣一部公認的佳片,在豆瓣上仍有用戶打出一星的評分。一位用戶評價道:「對於這部電影,不論什麼時候,我都會感到噁心,我就是這麼自我。」一星是豆瓣上最低的評分,代表了作品質量的最差水平。因為個人審美喜好的不同,在任何作品下面,總會有和主流觀點不一樣的看法。此時,「一星」不再只是對作品質量的客觀評價,而成為對主流觀點的一種反抗。
  • 《流浪地球》遭惡意差評,豆瓣宣布修改評分機制!網友:幹得漂亮
    《流浪地球》遭惡意差評,豆瓣宣布修改評分機制!只是這次《流浪地球》的口碑爆了,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豆瓣上出現未觀影就打差評,甚至出現評分前排好評被「水軍」要求改差評的情況。2月11日有網友爆料,自己因為給《流浪地球》打了五星好評,並且點讚數在短評前幾位,而多次被「水軍」要求將好評改成一星,並且給1000元的差評費。
  • 豆瓣8500一星和2600五星,你給《解憂雜貨店》幾星?我給三
    清一色的一星差評讓人心寒,中國電影的現狀到底怪電影人,還是觀眾或者水軍?我所說的這個評價來自中國較知名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解憂雜貨店》主頁的短評熱門是清一色的一星差評。圖一:截圖來自電影評分網站豆瓣電影一星評分的佔比是17.5%,五星評分的佔比是5.2%,評價總人數是49720。簡單換算可得,一星差評人數有8500人,五星好評人數有2600人。
  • 如何看待《流浪地球》業界普遍看好,而豆瓣這樣的網站卻看衰?
    每當看到《流浪地球》就會聯想到這個,每當在真實的道路上看到了這個標語時,除了會心一笑,同時也感覺到了電影的影響和政事的開放,這可能是今年最火的標語,沒有之一,如同當年滿大街的刷在牆上的廣告一般!當前流浪地球停留在7.9的評分,好於86%的科幻電影也好於89%的災難電影,這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 《流浪地球》遭質疑貶低,硬漢吳京被罵慘!網友:有吳京一律一星
    參演的《流浪地球》上映後拿到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成為電影中的大贏家!吳京參演《流浪地球》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製片人龔格爾說,劉培強的扮演者「要求有很高的知名度,戲份不是男一,要願意為青年演員開路,同時還要少收錢,因為資金預算不足」。
  • 美劇《權力的遊戲》豆瓣9.7高分回歸 為何有人打一星差評?
    雖然想到了這部劇會是高分,但誰能想到這一季剛播第一集,豆瓣評分就狂飆到9.7分!儘管第七季的第一集還只是本季的一個鋪陳,但足以讓很多劇迷熱血沸騰。一開場,被二丫割喉的弗雷竟然又出現了,他邀請手下人喝酒,然後開始數落大家的罪行,最終他撕下面具,居然是二丫本人。她毒死了弗雷家族的男丁,然後一個人奔向君臨,準備對付瑟曦。
  • 《流浪地球》讓吳京成眾矢之的,娛樂圈一片寂靜,還被徐崢取關?
    《流浪地球》票房已經破了40億,遠遠超過《瘋狂的喜劇人》,當之無愧成為春節檔最火爆的電影。在北美上映11天,就登頂中國電影北美票房榜首。作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獲得了觀眾的超高好評,還獲得了《新聞聯播》的讚賞。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 星 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在百度指數上搜一搜,你會發現,從 2 月 5 日這天起,百度搜索 " 木星 "" 引力 "" 半人馬座 "" 離子發動機 " 等關鍵詞的搜索指數都增長了 2-3 倍。網上也多了不少討論行星發動機是否可行、引力彈弓是什麼、地球最終要流浪到哪裡之類的話題。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α星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在百度指數上搜一搜,你會發現,從2月5日這天起,百度搜索「木星」「引力」「半人馬座」「離子發動機」等關鍵詞的搜索指數都增長了2-3倍。網上也多了不少討論行星發動機是否可行、引力彈弓是什麼、地球最終要流浪到哪裡之類的話題。
  • 楊宗緯新歌《星》,電影《流浪地球》插曲,網友驚呼太好聽!
    這是一段很溫暖的話,而關於楊宗緯的這首新歌《星》,一個字的歌名,其中蘊含的感情卻是無比真摯,這首歌曲很貼切於《流浪地球》的劇情,歌詞唱到:「只要,只要,只要擁抱好不好。」,這是兒子對父親的乞求。這首歌的旋律,楊宗緯唱出的卻是一種細膩又撼動內心的情感,真的太好聽,越聽越覺得好聽。
  • 《追風箏的人》譯者引不滿 譯作在豆瓣被狂打一星
    《動物農場》2.6分、《老人與海》3.2分、《小王子》3.9分……這些世界名著緣何在豆瓣10分制的打分平臺上得分如此之低?仔細看,這些被打低分的名著全部來自果麥文化推出的最新版,而譯者都是《追風箏的人》譯者李繼宏。這場被豆瓣網友稱為「一星運動」的活動,導火線來源於出版方的宣傳語。
  • 地球沒事,毀掉的是豆瓣!
    春節沒來得及給《流浪地球》捧場,翻了翻豆瓣先出戲了,熱評之中大量5星和1星評論黑白對峙,涇渭分明,外加各種高級懟,看起來真是比正片還過癮。這種爭執甚至演化為電影之外的情緒對立。豆瓣電影之於用戶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我覺得以前的阿北找到了兩個。第一,幫助大家發現視野之外的佳片。全世界每年生產的電影不計其數,美國有IMDb和爛蕃茄,中國有豆瓣,解決的是選擇困難問題,但《流浪地球》的兩極分化說明,別人眼裡的神作,未必是你的菜。
  • 不服來辯:《鬥破蒼穹》、《全球高武》1 星,《地球紀元》3 星!
    書荒 2 星:非常推薦。讀完後必會悵然若失。書荒 3 星:強烈推薦。遇此好書,當浮一大白。根據我的推薦及評分標準,《鬥破蒼穹》、《全球高武》《地球紀元》我都會推薦,但推薦星級卻不會一樣。《鬥破蒼穹》:書荒 1 星推薦。 無聊時可供打發時間。儘管如今再看《鬥破蒼穹》,會覺得裝逼打臉、升級打怪的套路滿滿,但在連載的那幾年,依然讓人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