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雜誌: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是件大事兒?

2021-01-09 澎湃新聞
《大西洋》雜誌: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是件大事兒?

Robert Foyle Hunwick

2014-12-25 09:38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義烏市的一生產聖誕裝飾品的工廠工人。 

       中國人越來越熱衷過聖誕節,外國媒體很關心。12月24日,美國《大西洋》雜誌網站發表一篇文章,探討了這個令外國人疑惑的問題。

       文章開頭引用一個在網絡上流傳的段子:「聖誕老人從天上降落到中國。由於霧霾太嚴重,他掉到了地上,沒人敢扶他。他躺在雪地上,禮物從袋子裡散落出來,城管沒收了他的馴鹿和雪橇。所以,今年沒有聖誕節。」

       作者認為,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笑話反映了一個現象,聖誕節來到中國後被加入了中國元素。「在這裡,零售商引領潮流:每年冬天集中在農曆新年的消費季現在變得更長更廣泛,從11月11日被創造出來的光棍節一直到2月,聖誕節是一個高峰。」文章指出,12月之前,商店、街上和酒店就開始出聖誕景象:穿著精靈套裝的表演者敲打著樂器,笑呵呵的塑料聖誕老人在他的薑餅屋外吹著薩克斯風。為什麼要吹薩克斯風?理論家指出,這種樂器讓人產生浪漫的聯想,無論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上世紀90年代的表演,還是聖誕老人喜歡在購物中心演奏一曲中音薩克斯風的助興音樂。

       文章還稱,「習大大」2010年訪問芬蘭羅瓦涅米時還參觀了聖誕老人的官方小屋。

       「這個西方的宗教節日如此時髦,事實上,根據中國社會調查所的調查,它可能是年輕人心目中排在春節之後,第二個最值得慶祝的節日。調查發現,15-45歲的中國人最留心聖誕節。」文章稱。

       致力於向中國富人傳授西方文化的Sara Jane Ho說,聖誕節的受歡迎受海外留學項目影響。根據胡潤報告,85%的中國富人把子女送往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接受更高等教育。美國大學每年招收約27.5萬中國學生,佔各國在美留學生的三分之一以上。當美國同學回家與親友過節時,這些中國學生通常互相作伴。這些「海龜」把對聖誕節的看法帶回中國。

北京一店家門口的聖誕裝飾,路人爭相與其合影。

       「中國節日相對來說『莊嚴、嚴肅和注重精神』,而聖誕節是『一個聚會的藉口』。」Ho告訴《大西洋》。中國社會調查所的調查發現,家人不會圍著桌子吃火雞,大多數人去「娛樂場所」——電影院、酒吧或者卡拉OK廳,或者出去搓一頓。「聖誕節就是一個購物的藉口,因為很多地方都有大促銷。」一位姓莫的廣州青年告訴記者,「主題就是玩兒。」

       在經過一年漫長而緊張的工作後,這是一個靜下來思考的機會。中國社會調查所的調查列舉了慶祝聖誕節的首要原因,包括「忙碌一年後放鬆一下」和「感受新年氣氛」,還有「與朋友同事拉近距離」和「利用聖誕節的浪漫氣氛來播撒愛的種子」。有些人把最後一個理由看得很重。「你聽過中國的一句話嗎?『平安夜,初夜?(Silent Night, First Night?)」北京一名教堂工作人員說,「很多年輕人選擇在這個夜晚把自己獻給愛人,初嘗禁果。」

       文章感嘆,聖誕節精神甚至蔓延到了中國氣候溫暖的南方。2009年,廣州的聖誕老人郵局開始營業,提供特製明信片,印有中國書法,向全國各地的孩子送去聖誕老人和他的禮物。在四川省,一個佔地1.3萬平方英裡的山寨芬蘭聖誕老人小屋正在建設中,取了個奇怪的名字「Floraland」。

       而在深圳等地,聖誕節似乎一直存在。那裡的工人夏天在忙碌生產著,為聖誕季的電子產品消費供貨。在東南部的義烏,生產著全球60%的聖誕裝飾品。在真實的「聖誕工廠」,關於聖誕節的浪漫想像與殘酷的現實發生著衝突:一天工作12小時,一個月工資500美元,600個工廠每天生產數千個聖誕小玩意。

       「我看到一些聖誕裝飾品在中國可以頑固地掛一整年,而在夏天你會聽到Jingle Bells這首歌。」作者特別提到。

       文章也談到了中國政府對聖誕節的態度。「聖誕節不是一個公共假日,不放假。」美國普渡大學宗教專家Fenggang Yang說。

上海虹口區的一教堂,唱詩班手持蠟燭演唱聖誕聖歌。

       文章稱,2006年,一組儒學學生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對西方文化霸權和基督教借聖誕節擴張表示擔憂,稱中國人正在做的是西方傳教士夢想做的事。這封信鼓勵人們抵制聖誕節,但收效甚微。

       「很多中國人已經變得如此全球化,他們根本不在乎這是西化還是中國化。」Yang說,零售商「厚臉皮地推銷」聖誕節。「幾年前,在一個下雪的平安夜,我站在街頭花了很長時間攔計程車,找不到一輛空車,因為所有計程車都載著去吃飯的人,看起來跟狂歡節一樣瘋狂。」

       Yang認為,一些家庭會從「好孩子會得到慷慨、善良、長鬍子的聖誕老爺爺的祝福」中得到精神啟示。他承認,越來越多的基督徒藉此機會帶更多的人去教堂慶祝聖誕節。「儘管他們不知道耶穌或聖誕節的來源,很多人還是去教堂參加頌歌和其他活動。」北京的一名基督徒說。

       儘管如此,文章最後稱,聖誕老人在中國成為了一種物質主義標籤。「我一直就認為他是個帶著很多禮物的老爺爺。」一位中國女青年說,「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

       (編譯 袁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聖誕節,聖誕老人,耶穌,基督教,大西洋雜誌

相關推薦

評論(65)

相關焦點

  • 聖誕節的由來起源介紹 聖誕節為什麼定在12月25日?
    雖然聖誕節是從西方傳入的節日,但聖誕節在中國的火爆程度絕不亞於其他國家。今年的聖誕節正好趕在周末,相信出行的人會更多。  聖誕襪  直到今天,天真的孩子們還總是在聖誕節前夜鄭重其事地把長統襪掛在壁爐上,滿懷希望地等待聖誕老人像傳說中所講的那樣,從北方雪國乘坐八匹馴鹿拉的雪橇把禮物送給他們。  ▼聖誕冷知識5:Jingle Bells (鈴兒響叮噹)不是聖誕歌曲?  鈴兒響叮噹  來自喬治亞的風琴手詹姆斯?羅德?
  • 美國大戲最新劇情,又發生了三件大事!
    大戲在繼續,在美國,感覺又發生了三件意味深長的大事。第一件事,亂。亂套了。這是最讓人擔心的事情,但卻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反正,各種很刺激性的畫面。然後,一個接一個,隨著意外選票被統計,它們開始神奇般地消失……為什麼這些郵寄選票每次被統計進去時,它們所佔的百分比和破壞力都是如此之大?上床睡覺前,還都是我的;醒來一看,都成了人家的。所以,不能計票,不能投票。
  • 聖誕節歌詞中英文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
    >聖誕節歌詞中英文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2016-12-16 09:52:1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小朋友們幾乎都知道,《鈴兒響叮噹》是經典聖誕節歌曲,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超市,都能隨處可聽這一首聖誕節歌曲。那麼,你們知道《鈴兒響叮噹》的聖誕節歌詞嗎?
  • 聖誕節不是中國傳統節日,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過聖誕節?
    作為一個中國人為什麼大家對西方節日那麼有興趣,而且不乏看見中國的各大商場或者店鋪,更甚至在家裡都會買大小不一的聖誕樹裝飾房子,雖然大家並不知道聖誕節在西方的含義是什麼但是很多中國人都會跟風慶祝聖誕節。許多電商更是推出聖誕節的相關活動,那麼到底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過聖誕節?
  • 華媒: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盛行?秘密在這裡
    儘管一些幽默需要放在一定背景中——中國備受爭議的「旁觀者效應」和備受鄙視的「城管」遭到諷刺——但它們大體的意思是明白無誤的。有關聖誕老人在路上遭遇獨特的中國特色的諷刺笑話也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是的,他們在中國也的確知道現在是聖誕節。零售商在聖誕節獨佔鰲頭。過去僅出現在冬天的春節購物季現在擴大和延長,從新發明的雙十一光棍節延伸到二月,而聖誕節則是一個高峰期。
  • 美版知乎:世界上最聰明的猶太民族,為什麼喜歡在聖誕節吃中餐?
    在國外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提問:世界上最聰明的猶太民族,為什麼喜歡在聖誕節吃中餐?在這裡可能智商和烹飪並無關係了,當然中國菜也並不差。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在很多西方文化中對食品的要求並不高,特別是他們信仰的宗教文化中,口腹之慾是不被鼓勵的。
  •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jingle bells)中文歌詞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jingle bells)中文歌詞2016-12-16 09:52:1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是英文歌曲jingle bell)中文版本,傳唱至今,仍然耳熟能詳。每當聖誕節,人們都會自然而然的唱起這首歌——鈴兒響叮噹(jingle bells)。
  • 那本叫做《大西洋月刊》的雜誌,以及它期待看到的美國
    創始人愛默生在創辦《大西洋月刊》之初,愛默生原本只是想創辦一份文學刊物,希望能夠為波士頓當地的文人提供一個陣地,以抗擊紐約和費城的文學思潮,具有相當強烈的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地域特徵。不過,隨著愛默生將《大西洋月刊》的宗旨定位為引領一整個時代,這本雜誌就擁有了相當強的普適性。事實上,在 1857 年,沒有人能夠想像《大西洋月刊》未來的地位。
  • 中國聖誕節的歌曲有哪些 中國有關聖誕節的歌曲
    >中國聖誕節的歌曲有哪些 中國有關聖誕節的歌曲2016-12-16 12:04: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中國聖誕節的歌曲有哪些?中國有關聖誕節的歌曲並不比外國少。雖然聖誕節是西方節日,不過越來越多中國人過這個節日。聖誕節有歌曲聽,有禮物收,是一個歡快的日子。
  • 為什麼聖誕節現在在中國越來越被冷落了
    原來一度以過洋節為時尚的國人現在越來越懶得過了,尤其是聖誕節最為突出。這個轉變也就在這最近三年左右,原來只要一入十二月份,各大商家聖誕節促銷活動就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了,商業街各個店鋪櫥窗玻璃門上張貼著聖誕主題的精美海報,店內聖誕老人、聖誕樹、雪人、馴鹿等聖誕擺飾將店內裝扮一新,給人的感覺比過年的氣氛還熱烈。
  • 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不流行了?
    客觀而言,聖誕節在中國確實沒有前些年那麼火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這代人剛好經歷了聖誕節最火爆的那些年,也見證了逐漸冷下來的過程。至少說明中國人對待聖誕節這些洋節也更為理性,不像曾經那樣狂熱了。個人認為,聖誕節在中國有這樣的變化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最狂熱的那撥人已人到中年,浪不動了。記得21世紀初那十來年是聖誕節最火爆的時候,以重慶為例,解放碑和沙坪垻黑壓壓的人群,你在人群裡根本不需要動就直接被擠著前進了;才下午五六點鐘,解放碑商圈就開始只出不進了。
  • 為什麼只有郵政把包裹送進村?因為中國郵政幹成了這件大事!
    為什麼只有郵政把包裹送進村?因為中國郵政幹成了這件大事!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中國郵政還是成功將郵件送進了村2019年8月10日中國郵政正式開通了
  • 大學生不過聖誕節,網友:為啥日本可以過聖誕節,中國卻不能過?
    但是小編近日在百度知道看到了這樣的一條提問「為什麼日本可以過聖誕節,中國卻不能過?」關這個問題讓小編陷入深思!談論這個話題,需要先能清楚何為聖誕節,聖誕節是為了慶祝什麼?很多節日之所以被大家一起來慶祝,其背後都是有一定的文化歷史的背景的。比如中國的中秋節就源於嫦娥奔月的美好傳說,其意義就在於家人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樣團團圓圓。
  • 《大西洋的故事》大西洋從誕生至今,與人類包羅萬象的精彩故事
    作品包括《教授與瘋子》、《李約瑟:揭開中國神秘面紗的人》、《世界邊緣的裂縫》等,其中多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近年一直為《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誌》、BBC等一線媒體撰稿。如果說地中海原來是西方古典文明的內海,那麼大西洋繼而成為西方文明的內陸海,塑造了現代西方世界。
  • 為什麼中國的青年人喜歡過聖誕節
    再過幾天聖誕節就要到了,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內心有著一種小激動呢?有人說,聖誕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在中國過聖誕節是崇洋媚外,大家怎麼看呢?當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到來的時候,西方很多國家不也在慶祝嗎?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生日而設立的節日,隨著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當聖誕節傳播到中國以後,結合了中國當地的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 英媒稱中國聖誕節與西方大不同:年輕人購物時光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各地的城市閃爍著彩燈,酒店裝點著聖誕樹和金箔飾品,漂亮的雜誌封面上展示著各種節日美食。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三棵彩燈聖誕樹上掛著「歡慶」的英文條幅。這些都是中國人搞的。
  • 為什麼澳門地區的紀念鈔大西洋銀行也有發鈔權?
    至於為什麼香港有三家發鈔銀行呢?這是由香港的貨幣政策決定的。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實不止香港,澳門發行的紀念鈔同樣也是有兩個版本的,分別為中國銀行和大西洋銀行,那麼這個大西洋銀行是哪裡來的呢?為什麼它也有發鈔權呢?大西洋銀行源自何處,首先我們要從公元1500年的葡萄牙說起。
  • 中國銀行業協會:2010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舉辦的「2010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發布會今天在北京舉行。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在會上發布了「2010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金融時報社社長汪洋作為評審專家代表致辭。
  • 劃入加拿大的塞布爾島,為什麼被稱為「大西洋公墓」?
    在加拿大的一個地方位於大西洋中,它叫塞布爾島。這個島是由海流和海浪不斷衝擊形成的砂質沉積物。面積約80平方公裡,有「大西洋墓地」、「毀船的屠刀」、「魔影的鬼島」的稱呼,為什麼會有這些稱呼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下。
  • 聖誕節:中國造(中、英文版本)
    《小枇杷》雜誌第5卷第6期(2017年11月刊)聖誕節特刊       "佛堂是長江以南的一個古老的小水鎮。它是我父親的故鄉。" "中國製造 "就這樣開始了,這是一篇精美的短文,發表在《小枇杷》雜誌上。《小枇杷》是一本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少年學習者出版的雜誌。2017年11月,這期雜誌的主題是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