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國內各大造車新勢力到底賣了多少車?

2021-01-08 騰訊網

自2015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真正迎來了爆發。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擁有的造車新勢力車企數量不下50家,這意味著近4-5年的時間,國內擁有的造車新勢力數量已經達到傳統車企的一半。在這眾多造車新勢力中,已有超過15家已經取得到了發改委生產資質,有6家還拿到了雙資質。

那麼,經過近5年的發展,國內造車新勢力們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呢?最近,一個由太平洋汽車網發布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品牌累計銷量排行榜掀開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真實銷量的面紗。這個排行榜統計了自2017年至今,國內所有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累計銷量,各種知名的不知名的品牌都可以在這個排行榜中找到它們的身影。

從這個排行榜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內比較知名的蔚來、威馬、小鵬、理想、哪吒、雲度等各造車品牌一一在列。其中,2017年至2020年5月間蔚來的累計銷量為39476輛,名列第一;威馬21245輛、小鵬20552輛、哪吒14881輛、雲度10211輛、理想7666輛,分別位於2-6位。其它的品牌,其銷量數據基本可以說是低得可憐,包括像知名度也比較高的零跑汽車等。

筆者根據這個排行榜仔細研究了一下相關品牌的背景,發現在這銷量排名前列的幾個品牌中,最為特殊的似乎是雲度。為何這麼說?因為,雲度是其中最不「顯山露水」,但是卻又是真正具備雄厚的造車實力的一個被「低估」的品牌。

像蔚來、威馬、小鵬、哪吒、理想這些品牌,其成立背景皆是由汽車圈或網際網路科技圈的知名人士聯合網際網路科技品牌、接受風投資本等成立,而雲度卻是由福汽集團聯合莆田市政府投資成立的,妥妥的是一個「國資背景」新能源汽車品牌。因為這個投資和成立背景的不同,導致了這些造車品牌、企業的發展路徑是完全不一樣的。

蔚來、威馬、小鵬、理想等汽車品牌因為有著極為深厚的網際網路基因,這些年在企業發展方面是以品牌塑造和宣傳為先;而雲度卻是傳承了福汽集團的工業基因,在企業發展方面是以生產、研發為先。這一區別也就導致了實際上起步較早、底子較好、銷量還不錯的雲度,其品牌知名度反正比不上理想、零跑、小鵬這些起步較晚,但是以品牌為先的網際網路造車品牌。在筆者的朋友圈中,就有很多人表示從未聽過雲度這個銷量第五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不過,投資或成立背景、品牌知名度並不能說明什麼,只有真實銷量最能說明問題。過去取得的真實銷售成績是這個企業或品牌的真正實力或能力的體現。雲度能夠在2年時間內推出3款車型,在3年時間內做到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前五,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依託於福汽集團的雲度是具有相當的實力和水平的。這既包括了技術與研發水平,同時也包括了銷售與市場、服務等各方面的基礎能力和基礎體系。

能說明問題的不僅僅是這個銷量排行榜,另外一個同樣由太平洋汽車發布的造車新勢力品牌專利申請數量排榜也能說明問題。在這個排行榜中,雲度以385個專利數位列排行榜第11名,其專利數量與排在第6-10名的幾個品牌差距也很小。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雲度這幾年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領域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而支撐雲度銷量位列前五的,正是這幾年雲度所攢下的「老本」——強大的技術與研發能力。這同時也印證了筆者之前的觀點,雲度在國內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中,是真正被「低估」的。

今年上半年,雲度因為各種原因一度不被看好,但在筆者看來,這要麼是短視,要麼是「心懷叵測」。今年因為行業結構的調整,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有很多造車新勢力都陷入了「絕境」之中,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更是直接爆雷,比如一個月內賽麟、拜騰、博郡三家造車新勢力接連「倒下」。

但是反觀雲度這邊,雖然因為疫情停工了一段時間,但是雲度並沒有閒著,反而是動作頻頻。先是原聯合創始人林密回歸擔任雲度CEO,然後新能源汽車業界大佬詹文章、傅振興接連加盟,雲度的生產線也早在6月份就全面恢復了運作,林密所宣稱的雲度「二次創業」也全面啟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於雲度前幾年所累積下來的成果,由紮實的技術研發實力、優秀的市場與服務體系等組成的全方位造車實力,相信這也是雲度敢於再出發的底氣所在。

筆者想說,現在的困難是所有人、所有的品牌都需要面對的,能否克服困難、能否走出低谷,就需要各大品牌拿出真本事,拼「造車實力」了。2020年無疑會是汽車行業難熬的一年,對於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而言尤甚。希望國內所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包括蔚來、理想、雲度等等,都能夠挺過這次疫情,「絕地逢生」迎來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3年虧損200億!車賣的那麼貴,為什麼造車新勢力卻還是虧損?
    更加令人奇怪的是,目前幾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沒有實現盈利,蔚來汽車2020年Q1甚至高達142.77%,小鵬汽車的Q1資產負債率高達71%,理想Q2的負債率也高達53%。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蔚來已累計融資13次,融資金額超461億元;理想汽車累計融資超236億元;小鵬汽車累計融資超300億元,但是這些造車新勢力基本都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
  • 老牌車企宣戰造車新勢力
    在此背景下,國內老牌車企們也開始加大力度全速前進,以擁抱即將到來的電動化熱潮。而在老牌車企集體入局之後,新一輪電動車大戰也就此打響。而按照規劃要求,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保持年均4%的總銷量增速,屆時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銷量將達到千萬級規模,從百萬到千萬規模,這其中的增量空間不言而喻。從市場層面來看,造車新勢力們用自己的成功,驗證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價值。
  • 「造車新勢力」逐鹿深圳潮流商圈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後起之秀,哪吒將深圳首家體驗中心選在了福田中心區的皇庭廣場,工作人員表示這裡是社交旺地,能夠觸及更多的消費人群。深圳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約佔全國一成「深圳上個月賣了400多輛車,接近我們全國銷量的十分之一。」
  • 造車新勢力從PPT造車,到實現量產,愛馳為何岌岌可危?
    在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歷經這次凜冽的寒冬,逐漸萎靡不振;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已經倒下的拜騰、博郡、賽麟,但客觀來說,愛馳汽車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繼拜騰、博郡、賽麟等相繼倒下之後,昭示著曾經轟轟烈烈的新勢力造車運動進入了洗牌階段,現存的企業是被淘汰,還是逆流而上,新勢力造車失敗或者成功命門在哪裡?此前J.D. Power亞太汽車市場預測總監曾志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都一致認為:「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最終能活下來的不會超過3家。」如今超過六成以上的造車新勢力關門倒閉,預計90%以上的車企會被淘汰出局。
  • 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從新手成長為真正的勢力
    隨著 2021 年新年鐘聲敲響,部分站穩腳跟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陸續率先公布了 2020 年交付數據,各色醒目的戰績海報,無不洋溢著苦盡甘來的喜悅之情。 ●《見證》是什麼?
  • 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完整版,造車新勢力難有起色
    車矩陣車評:12月13日,國內汽車銷量統計發布權威機構乘聯會重磅發布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1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7.1萬輛,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8.2%;累計銷量90.5萬輛,同比下降2.9%。
  • 2020年大浪淘沙後,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造車新勢力」是從何時開始演變成一個貶義詞的?也許是從樂視宣布「SEE計劃」開啟「PPT」造車便有了苗頭,也可能是其一度超過三百家開始攻城略地製造繁華泡沫時,又或是他們相繼上演融資受阻、量產跳票、欠薪關廠、創始人跑路等一系列魔幻大戲時。
  • 哪些「關鍵詞」可以總結2019年我國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呢?
    對於很多造車新勢力來說,2019年可以被稱之為「存亡之年」。在車市遇冷,補貼下滑的情況下,它們也面臨著隨時出局的壓力和危險。那麼回顧已經過去的2019年,「造車新勢力」又達成了哪些成就呢?未來發展局勢又將如何呢?
  • 造車新勢力初露鋒芒 中國新能源車迎來「開門紅」
    經過2017年年底的一波「搶裝」,2018年1月裝機量下降是必然之勢,但對比去年同期來看,裝機量同比增長如此多的原因何在呢?有分析認為,2018年補貼方案雖然消息頻出,但正式方案尚未落地,各車企正常生產。
  • 造車新勢力「回流」傳統車企,夢醒了?
    當造車新勢力的高管們不斷面對理想與現實的雙重考驗,他們不得不開始考慮新的職業規劃。「在這個新行業裡,我意識到有時候努力顯得有點微不足道。」趙剛的話令人慨嘆,卻也現實。
  • 從力帆「爆雷」,看新勢力車企的大浪淘沙
    進入2020年,疫情讓國車汽車業遭重創,不過,在疫情後期,各大車企開啟了觸底反彈,絕地回升。但與此同時,眾多造車新勢力企業,以及部分傳統汽車企業卻接連爆雷,預示著汽車產業淘汰賽已經升級。
  • 造車新勢力的冰與火之歌
    儘管是屢次三番懟造車新勢力的吉利李書福,也在早年贊過蔚來的品牌戰略:以均價40萬的價格賣出這麼多輛車的企業,中國只有這一家。至於威馬,沈暉在品牌創立之初就提出了「威馬三步走戰略」:第一是做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第二是成長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體公司,第三是做智慧出行服務商。簡單來說就是,威馬先靠造車賺錢,再靠數據積累賣軟體賺錢,最後靠技術+數據賣出行服務掙錢。
  • 好消息接踵而來,造車新勢力是「漸入佳境」還是市場泡沫?
    經過幾年的孕育,造車新勢力已經開始呈現出不同的成長速度,2020年可以看作是一個小的分水嶺,他們迎來兩種命運:一邊深陷泥潭,博郡、拜騰、前途汽車等已悄然倒下;另外一邊風頭正盛,蔚來、威馬、理想等品牌的銷量上漲勢頭喜人,新的格局也在市場大洗牌中逐漸成型。
  • 經濟日報: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終極目標
    造車新勢力市值暴漲體現了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但資本市場青睞新能源汽車產業並不能說明這幾家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就是一片坦途。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標,車企終究要回歸汽車製造的本質。未來幾年,在政策護航、市場增長情況下,產業鏈基礎紮實的造車新勢力仍將有機會實現更大跨越。
  • 造車新勢力們的這個隱患不得不防
    最近跟大家聊得最多的話題莫過於造車新勢力了,沒辦法,今年的造車新勢力實在太牛了,宇宙總龍頭蔚來汽車領銜的中國電動車新勢力今年在全球市場都可謂是最耀眼的Superstar。蔚來一年30倍的漲幅刷新了人類的三觀。中國不缺神話,同樣的世界也不缺神話。
  • 傳統自主車企VS造車「新勢力」 冰火兩重天
    招股書顯示:小鵬汽車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何小鵬持股31.6%,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持有其14.4%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如果小鵬汽車上市成功,那麼它會成為繼蔚來汽車(NIO.US)、理想汽車(LI.US)後,第三家在美國上市的新勢力車企。記者注意到,在這3家新能源車企背後,它們的大股東中分別有國內三家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美團和阿里巴巴。
  • 驀然回首,造車新勢力上百億錢砸了,車也砸了?
    幾年前造車新勢力風頭很盛,個個都把自己吹得要革傳統車企的命似的,PPT做得一個比一個炫酷炸裂。但浪潮過後,就知道誰是A誰是F了。今天漫哥就來科普一下A至F……呸錯了,八卦一下新勢力車企。至今為止新勢力裡面發展得最好的就是蔚來了,有網際網路大老闆的加持就是不一樣。
  • 三張圖看懂國產「造車新勢力」最新成績單
    原標題:三張圖看懂國產「造車新勢力」最新成績單   隨著國內關於新能源汽車
  • 新冠疫情的黑天鵝效應:造車新勢力被下最後通牒
    與此同時,新勢力的高管也在紛紛出走。肺炎疫情向造車新勢力下最後通牒,2020年將成洗牌元年,按下死亡倒計時。近日,成立4年的綠馳汽車悄悄易主,持有60%股份的新大股東是河南省國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而實際控制方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這也是第一家被曝出局的造車新勢力。
  • 為何造車新勢力起點相同,終點不同?
    廣為人知的知名企業家有樂視賈躍亭、易車創始人李斌、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UC優視創始人何小鵬、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沈暉等等,這些大人物創辦的企業被外界統稱為「造車新勢力」。創立初期,因其大肆宣傳「秒殺特斯拉」的言論也被網友戲稱為「PPT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