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看過的歌舞片只有四部:《歌舞青春》1、2、3和《如果愛》,只可惜《歌舞青春》越拍越看不下去,也很可惜至今被拖延症禍害得還沒補上《愛樂之城》。
個人在認知上很偏執,總覺得因為歌舞在片中會佔比過重,而少有片子能把握好劇情,但僅接觸的幾部片子裡實則把握的都挺不錯。尤其是馬戲之王,可能是由於戲中劇情本來就需要戲劇歌舞的表演也就銜接的十分自然。只是部分劇情上的矛盾衝突由於需要推進劇情,也就覺得刻畫的過於細緻而繁重了。
好萊塢的強大就在於其擅長將各種元素完美揉入到一部電影之中。《馬戲之王》沒有曲折的劇情,沒有恢弘的場面,沒有驚險的鏡頭,但如果你需要愛情,你可以從出身卑微的男主身上找到執著與真誠所帶來的感動;如果你需要事業,你可以從一貧如洗的境遇當中找到冒險與堅毅所帶來的成功;如果你需要親情,你可以從充滿挫折和誘惑的人生軌跡中找到那份責任;如果你需要友誼,你可以從善良和坦誠的品質中找到那份力量。如果你都不需要,那麼貫穿全片的悠揚歌聲和炫目舞姿又可以帶給你一場視聽盛宴。一部充滿美國元素的勵志片,只需要一百分鐘就讓你明白什麼是美國夢。
對於休叔確實有了新的認知,因為自己的偏執和見識少,一直停留在金剛狼上的印象真的被打破。見識到了更為細膩而歌喉動作都更為吸引人的男人的魅力。同時在細節上,也確實描繪出了不同階級下、受教育程度下的動作、處理方式及戀愛的區別。雖然會說早就聽聞休叔的敬業了,為拍金剛狼而許久不沾甜食,這次的拍攝也有許多爆料,比如做了手術而不敢隨意撕扯聲帶的他,在最後還是忍不住唱了起來,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所謂魅力,不僅僅是在說個人,也是這個故事,這個電影,這段音樂的魅力。
還有角色上很讓我訝異的男二,我看著他的眼睛真的覺得很是眼熟了,直到看完都沒意識到是自己看了一整個歌舞片系列的男主,不得不感嘆歐美青年纖細的腰身轉變為稜角分明,顯得偉岸的男人的過程。以及酒吧的老闆,看了他之前拍的廣告後,也確實很敬佩於他的編舞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聯繫、心情、人物本身的性格、轉變,似乎都有著體現。
其中的歌舞也真的令人撼動,不是說想流淚的感動,而是你聽到音樂,就能讓你的心臟跳動隨著節拍而咚咚作響,我記得女二的那一撇,從臺下,藐視著尊貴身份的人,那可能就是所謂的驚鴻一瞥了吧,她確實好看,眼裡所包含的、透露的,就無一不彰顯著她的魅力。
雖然是一個騙子的所創之物,可又激勵著別人,對於所謂殘疾者的,受他人所鄙夷的,他賦予了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喜歡鬍子女士拍著自己的胸脯去歌唱,白化病的小姐姐能夠那麼自信的,認真的去跳舞,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展現著自己,還給每一個平民帶來歡樂,同時哀嘆於可能就要消失的馬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