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奇特古寨走紅,至今使用象形文字,還保留「夥婚」習俗

2020-08-25 西北玩樂指揮官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在我國有著56個民族,我們知道在貴州和雲南這些地方少數民族就是比較多的,少數民族在習俗上和我們漢族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少數民族的人們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非常的熱情好客,同時少數民族的姑娘們都能歌善舞,這可能只是我們對於少數民族最簡單的認識吧。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雲南一奇特古寨走紅。

這一古寨位於四川與雲南兩省交界,古寨最讓人感到吃驚的是這裡的人在婚姻方面與我們是不同的,是怎樣的不一樣呢?一家當中的姐妹兩是可以嫁同一位男子的,而且一家當中的兄弟兩也是可以娶一位妻子的,這種婚姻制度想必很多人都是沒有聽說過的吧,其實這樣的婚姻習俗保留至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夥婚」,字面上理解也就是搭夥結婚的意思。

這樣的婚姻制度至今在當地都是盛行的,很多網友聽聞後就會發出疑問,這樣結婚了該怎樣生活呢?在古寨裡有著很多房間,其中一些房間是專門儲存當地人收穫回來的糧食,剩餘的一些就是正兒八經的房間,而對於兩個男子娶一個女子,當地想的也是非常的周到,比如今天其中一位男子在儲存有糧食的房子裡睡,那麼這一天當中的另一位男子就可以和妻子在正兒八經的房間裡入睡,這樣日復一日的排開就可以了。

由於當地有這樣比較讓人難以接受的風俗習慣,所以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感受這裡的民俗風情,來到這裡的話,會發現這裡在房屋建造上還是很有特點的,每家與每家的房屋都是緊緊相連,放眼望去一馬平川的樣子,這裡現在還居住著20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也都相處的很好,而且這裡的人們在結婚上就是與本地的人結婚,完全不會考慮其他地方,不過不得不說,如果考慮其他地方的話,可能人家還接受不了這種習俗呢。

還有一點與我們不一樣的是,這裡的人們至今用的都是象形文字,這在全世界來看都是非常罕見的事情。這裡由於結婚方式的不同還有當地一些奇特的人文情懷,在如今這個社會,受到了很多的關注,近年來總會有不少人慕名前往這裡。以上就是今天小編介紹的雲南一奇特古寨走紅,至今使用象形文字,還保留「夥婚」習俗。通過我的介紹,你對這一古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兩夫一妻」的「奇葩」部落,至今還用象形文,讓人無法理解
    這個民族在生活習俗和穿著打扮上面都是非常的古老原始的,不僅如此在婚姻制度方面,他們也保留了一個非常「奇葩」的習俗。這個習俗便是「夥婚」,這裡的女人可以嫁給兩個男人,而這兩個男人則必須是兄弟,這在我們現代社會中,僅聽起來就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了
  • 四川這個原始村落,有特殊「夥婚」民俗,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
    四川省的歷史悠久,境內自然資源豐富,這裡就被人們稱為「川東明珠」和「巴蜀秀壤」,四川省的東部是巴渠文化的中心地帶,是經過幾千年的社會的發展而形成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在這一地區就有這麼一個村莊,叫做俄亞大村,其風景秀美,文化獨特,很多來過的人都將它和麗江相提並論,素有「納西古城在麗江,納西古寨在俄亞」之說。
  • 這民族的古老文字,是世界唯一保留的象形文字,流傳千年還在使用
    這民族的古老文字,是世界唯一保留的象形文字,流傳千年還在使用麗江是國內旅遊愛好者幾乎必去的一個旅遊城市了,凡是到過麗江的人,在當地都會看到街頭巷尾畫著一種相似的簡筆畫裝飾。無論是在店鋪的招牌上,還是我們所購買的各種紀念品上,都有這種有趣的簡筆畫圖案,雖然看起來各不相同,基本元素都是相似的,也有一些固定的筆畫和圖案,但是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裝飾畫,而是當地納西族人使用的文字。這就是東巴文,一種像畫一樣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從唐朝就一直沿用至今,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
  • 從雲南的走婚習俗,看古代婚姻習俗變遷
    雲南的走婚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摩梭人流行「走婚」,如果一對男女情投意合,在白天約好後,會在半夜時分騎馬前往女子的「花樓」,爬窗進去,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幹擾。這一時期的他們有了「家庭」的概念,在婚姻方面,剔除了之前的「父母,子女,子孫之間的」群婚習俗。這一時期的實行「血緣婚」,適婚人群按照輩分劃分,同輩男女之間既是兄弟姐妹,又是夫妻。一個兄弟有多少直系或旁系姊妹,就有多少妻子,而一個姊妹有多少直系或旁系兄弟,也就有多少丈夫。一群兄弟姐妹之間互為「共夫」或「共妻」,所生的子女為大家共有,所有男性都是父親,所有女性都是親。
  • 世界三大象形文字,為何僅漢字流傳至今?帶娃認字試試象形識字法
    2020年的夏天,有一檔關於漢字的節目《神奇的漢字》走紅於網絡,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總冠軍得主——浙江大學物理學系2017級物理學(求是科學班)的劉虎賁。我們都知道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漢字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漢字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至今並碩果僅存的文字。
  • 貴州深山之中,有一支獨特的民族,至今依然保留有象形文字
    至今,水族依然保留有古老的象形文字——水書。水書包括天幹、地支、八卦、天象、時令節氣、鳥獸魚蟲、身體五官、率屬稱謂、數目方位等,形態十分古老。由於水書的寫法酷似殷商甲骨文,又似古籀小篆,所有有人推測水書和甲骨文同出一脈。三都還保留有十分古老的曆法,被稱為「水歷」。水歷與夏曆基本一致,但以夏曆八月為歲末,九月為歲首。
  • 象形文字是中國發明的嗎?象形文字是哪時候創造出來的?
    各國的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語言,文字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這種文化差異可謂是從古傳至今的,最早時期的文字有象形文和甲骨文,而說到象形文,關於它的起源和發展一直是備受質疑的。  象形文字是中國發明的嗎?
  • 拯救納西象形文字
    4月11日,雲南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研究人員(中)與塔城鄉的納西族群眾一起整理和翻譯用象形文字書寫的納西族歷史文化書籍。納西象形文字為一種圖畫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餘年歷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稱。
  • 東巴文: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
    外地人來到雲南麗江,不僅為秀美的玉龍雪山、大研古鎮所折服,也為納西族獨有的東巴文所吸引。這可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譽為文字的「活化石」。  早在2003年,東巴古籍作為東巴文化的載體,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 納西象形文:獨特的——納西象形文字
    撇開東巴經典的浩瀚內容不談,僅僅探視一下這種圖畫象形文字本身的種種象徵意義,我們也可領略到很多納西古文明的清音神韻。納西族有祭司東巴用來書寫經書的兩種文字,最主要的一種是圖畫象形文字(廣義的象形文包括了保留有圖畫性質的字符,因此可以稱「納西象形文字」),納西語稱之為「斯究魯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記」(又譯為「木石之標記」或「木石之記錄」)。
  • 東巴文: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繼續活下去
    東巴文原片   外地人來到雲南麗江,不僅為秀美的玉龍雪山、大研古鎮所折服,也為納西族獨有的東巴文所吸引。這可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譽為文字的「活化石」。這種文字大約產生於公元11世紀以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從文字自然形態發展的角度看,東巴文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像,後來隨著紙的發明,納西先民才把這些符號圖像寫在紙上,成為東巴文經典。東巴文中的每一圖像符號都有它約定俗成的線條和筆法,形成固定所指的概念,並具備了表示某字、某詞的符號。
  • 除東巴文之外,世界上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水書
    水書是世界上除東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2年,水書被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列入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作為重點民族古籍進行收藏。2006年,水書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族是一個崇尚鬼神的民族。
  • 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如果你問起這些圖案是什麼意思,本地人會略帶神秘地說:「這不是圖案,是東巴文,納西人自己的文字」—活著的象形文字,比甲骨文的形態還要原始東巴文,一種由納西族人創製的十分古老的圖畫象形文字,被眾多的學者認為比倫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文字、中美洲瑪雅文字和中國甲骨文字的形態還顯得更為原始古樸
  • 保留中華文化最多的發達國家,至今使用漢字,中華文化深入骨髓
    在這個體系中,基本上使用漢字,盛行儒學,信仰佛教,執行中國倫理道德體系等。但是因為近代中國的衰弱,使得中華文化圈國家紛紛開始去中國化,所以現在大部分國家,去中國化比較徹底,保留的中華文化那是越來越少了。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堪稱唯一保留中華文化最多的發達國家,至今國內使用漢字,中華文化深入骨髓,國家富得流油。
  • 奇特的夜婚習俗
    □劉超    如今的婚禮一般是在白天舉行的,但是在泰安、曲阜和淄博博山等地,一些地方仍保留著夜婚習俗。    在淄博博山,新娘是被「搶」上車或轎的:新郎帶著一幫人趕到女家後,新娘的兄弟背著新娘跑,伴娘在後面護衛,新郎則帶人追趕。
  •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在農村過元旦,還保留著哪些習俗?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在農村過元旦,還保留著哪些習俗?現在是2018年12月份,還有幾天的時間就到了元旦,人們忙忙碌碌了一年的時間,終於可以有假期再休息休息了。元旦大家都有什麼安排呢?是決定在家裡面宅著,還是約好了小夥伴出去遊玩?在外打工的朋友們,又有多久沒回家見到親人了?元旦期間要不要回家看看父母親人呢?在假期要來臨之前,筆者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元旦的話題吧。
  • 古埃及皇室有一習俗,讓人難以接受,今全球廢除,日本卻保留至今
    本來以農業發展為根基的古埃及,因為常年徵戰,農業不僅荒廢,而且還民不聊生。最終在過度擴張中走向了自我毀滅。同時,因為古埃及皇室還有一個惡俗,也是造成他們滅亡的原因之一,這個惡俗便是近親通婚。眾所周知,近親通婚對後代基因的進化十分不利,很容易讓下一代患上各種遺傳病。即便沒人入侵,過度的近親通婚也會讓整個皇室走向凋亡。那麼,為何古埃及人如此熱衷近親通婚呢?
  • 簡述雲南人保留明朝應天府(今南京)部分的喪葬儀式與祭祀制度
    雲南漢人的先祖大部分來自明朝洪武年間的南京城,正是因為雲南特殊的地域環境,所以雲南民間的喪葬儀式,至今仍然可以追尋到諸多的明朝遺蹟與舊俗。比如雲南民間至今保留的「弔喪」、「哭吊」風俗。在明代南京,親友得到亡訊後,即前來對亡人弔喪。
  • 古埃及皇室有一讓人難以接受的習俗,全球都廢除,但日本保留至今
    埃及和印度雖然還活著,但與古埃及和古印度完全是兩種文化和民族。這些古老文明的消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外界的入侵。巴比倫在被遊牧民族多次入侵後,在兩河流域徹底消失。當然,也與整個文明發展後期的衰落有關。然而,一些古老文明的消失,完全是由於它們自身的原因。古埃及是後者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