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文!如何評估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的適應性?

2020-12-14 能源100

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極不均衡的分布態勢決定了我國需要建設大規模遠距離的電能輸送通道,以實現大規模能源資源的集約化開發和全國範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1]。我國在特高壓全國聯網背景下,在能源中心建設大規模電源基地,通過特高壓交、直流輸送電力到大區電網,直至負荷中心消納,電網逐步形成大送端和大受端的網架格局,電網方式也變得複雜多樣。2008年12月,1000kV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建成投運,2010年向家壩—上海±800kV特高壓直流建成投運,標誌著我國特高壓電網建設逐步邁入快車道。目前,我國已形成華北—華中特高壓交流聯網的同步電網。到2020年,國家電網將建成以「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為中心,東北特高壓電網、西北750kV電網為送端,聯接各大煤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特大互聯電網;「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將形成「五縱六橫」主網架;電網結構的複雜性和運行控制的難度之大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

隨著特高壓工程不斷加速推進,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適應性評估已成為研究熱點。文獻[2-4]研究了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輸電能力;文獻[5-6]研究了特高壓接入後電網運行方式調整方法;文

獻[7-10]研究了特高壓接入後安全穩定評估及應對策略;文獻[11-12]研究了特高壓接入後系統電壓無功特性;文獻[13-14]研究了特高壓接入後對系統短路電流的影響;文獻[15-16]研究了特高壓接入後系統小擾動穩定分析。綜上所示,針對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適應性問題的研究,多是針對具體工程或某一具體問題的研究,缺乏對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適應性評估的整體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特高壓交直流電網的自身特點;在此基礎上評估了特高壓接入對省級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提出了集輸電能力分析、典型方式建立、安全穩定評估及應對策略、電壓無功評估、短路電流分析、小幹擾穩定分析為一體的省級電網適應性研究方法;針對特高壓接入後暴露的省級電網安全穩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河北電網實際運行數據為例的仿真計算分析驗證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1、特高壓輸電系統特性

1.1特高壓交流

特高壓交流是指最高系統電壓≥1000kV的交流輸電系統,我國特高壓交流的額定運行電壓為1000kV,最高運行電壓為1100kV。與常見的750、500kV交流輸電系統相比,特高壓交流具有如下顯著特點[17]:1)輸電能力顯著增強。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的典型波阻抗值為242.9∠-0.86°,自然功率為4116.5-j61.8MVA,約為500kV線路自然功率的4倍以上。2)輸電損耗明顯降低。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單位長度電阻約為500kV線路的30%,輸送同樣的電流時特高壓交流線路的有功損耗僅為500kV線路的30%。3)充電無功功率顯著增大。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單位長度電納約為500kV線路的1.1倍,同樣長度特高壓交流線路產生的充電無功功率約為500kV線路的4.4倍。

與超高壓輸電系統相比,特高壓交流輸電系統具有輸電容量大、輸電距離遠、輸電效率高的特點,但也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的挑戰[18]。特高壓交流線路/變壓器一旦故障,有功功率大容量大範圍遠距離轉送,甚至湧入500kV輸電系統轉送,易導致部分線路/變壓器超過其穩定限額而過載,母線電壓偏低越限。此外,為平衡大量的充電無功功率並滿足大小方式電壓調節的便利性,特高壓交流系統配置了大量無功補償設備,低壓電容器單組容量達160Mvar,低壓電抗器單組容量達216Mvar,遠大於500kV系統常規配置的單組容量60Mvar,在其投切時引起的無功電壓波動更為顯著,無功電壓調節更為困難[19]。

1.2特高壓直流

特高壓直流是指額定電壓±800kV及以上的直流輸電系統。哈密—鄭州直流(8000MW/±800kV)是目前世界上已投運的容量最大的特高壓直流工程,更大容量更高電壓等級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10000MW/±1100kV)正在研製中。與常見的±500kV直流系統相比,特高壓直流輸電能力顯著增強。±800kV特高壓直流的額定輸送功率為8000MVA,是±500kV直流的2.7倍。

同交流輸電技術相比,直流輸電技術輸送容量大,輸送距離不受限制;不存在交流輸電的穩定問題;電網間無需同步運行;線路走廊窄,造價低,損耗小。但直流輸電系統需要交流系統提供換相電流,受端交流系統故障易引起直流換相失敗,進而引起短時大功率轉移衝擊,誘發連鎖故障,尤其在特高壓「強直弱交」情況下該風險更為突出。

總而言之,特高壓交直流系統的整體特點為「四大」:輸送有功功率容量大;充電無功功率大,單組無功補償設備容量大,無功電壓調節壓力大。

2、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的運行控制特性

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由特高壓交流和直流共同組成,其功能和特點各不相同。特高壓交流定位於主網架建設和電網聯絡,同時為特高壓直流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堅強支撐;特高壓直流定位於偏遠地區大型能源基地遠距離大容量直送負荷中心。

依據規劃,至2020年我國將建成東西部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從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至2020目標水平年,特高壓電網將由「強直弱交」系統向「強直強交」系統發展過渡,目前特高壓電網處於「強直弱交」階段。此階段電網的主要特性在如下章節探討。

2.1交直流系統輸電能力耦合影響

特高壓直流輸電功率大,一旦發生故障,大量功率將轉移至薄弱的特高壓交流聯絡通道,易導致交流通道超過穩定極限引發連鎖故障。因此,需綜合考慮交直流系統輸送功率安排,避免上述事故發生。以特高壓長南線和特高壓天中直流為例,按照現行「N-1故障下電網不失穩不損失負荷」規定,可得兩者輸送功率耦合關係如圖1所示。

可以看出,為保證天中直流單級閉鎖故障衝擊下電網穩定,當天中直流輸送額定功率8000MW時,長南線輸送功率僅為4316MW;當特高壓長南線輸送5000MW時,天中直流輸送功率僅為5500MW,無法滿功率運行。

2.2直流故障後大範圍大容量潮流轉移下交流系統的承載能力

直流單級/雙極閉鎖故障後大範圍大容量潮流轉移至交流通道,對過渡期薄弱聯絡斷面或相對薄弱的已有電網造成嚴重衝擊,誘發失去靜穩、熱穩、暫穩、電壓穩定等問題。

圖1 特高壓長南線和天中直流輸送功率耦合關係

1)以特高壓長南線和天中直流為例,在圖1所示安全運行區域,發生天中直流雙極閉鎖故障,大量功率轉移將導致長南線超過靜穩極限而解列,華北、華中電網失去同步。

2)特高壓長南線加強為3回條件下,發生天中直流雙極閉鎖故障,電網薄弱環節由長南線轉移至豫南500kV電網,大量功率轉移衝擊導致部分線路過載和母線電壓失穩,如圖2所示。

3)特高壓復奉直流雙極閉鎖故障,大量功率轉移衝擊造成川渝電網與主網解列,川渝孤網功率過剩8100MW,最高頻率達53.9Hz,電網崩潰。

圖2 故障後部分220kV母線電壓恢復曲線

2.3交流系統故障/連鎖故障誘發直流系統持續換相失敗進而閉鎖

換相失敗是直流系統固有特性,交流電網足夠堅強條件下直流換相失敗後可以迅速恢復,不會對電網安全穩定造成重大影響。但當交流系統嚴重故障特別是連鎖故障時,可能誘發直流系統持續換相失敗,進而導致直流閉鎖,從而誘發2.2節中的故障。以特高壓天中直流近區為例,交流線路發生三永N-2或三相短路單相開關拒動故障,故障清除前導致直流數次換相失敗,故障清除後直流迅速恢復穩定運行。但在發生某些潛在的交流系統連鎖故障時,將導致直流系統持續換相失敗並閉鎖。如500kV鄭州換—汴西三永N-2故障,導致500kV官渡—汴西線路過載同跳,進一步導致500kV鄭州換—鄭北雙回過載同跳的連鎖故障,故障後哈鄭直流持續換相失敗並閉鎖,近區500/220kV母線電壓失穩,如圖3所示。

圖3 天中直流逆變側有功功率變化曲線

2.4多直流饋入系統同時/相繼換相失敗風險及對送受端電網安全運行的影響

多直流饋入後,交流系統故障可能誘發多回直流同時/相繼換相失敗,短時間內在送端電網積累大量過剩能量,在受端電網發生大量功率缺額,分別誘發送/受端電網穩定問題。以西南電網為例,特高壓復奉、錦蘇、溪浙直流外送功率達21600MW,佔四川電網發電負荷的42.5%;三大直流同時發生一次換相失敗,電網最高頻率達50.45Hz,如圖4所示;三大直流同時發生閉鎖,電網最高頻率超過55Hz,頻率崩潰。

圖4 三大特高壓直流一次換相失敗西南電網頻率曲線

2.5交直流系統嚴重故障後巨量安控措施難以實施

特高壓交直流系統發生嚴重故障,為保持系統穩定需要大量切除受端電網負荷,措施量巨大,實施困難。特高壓天中直流不同輸送功率下發生雙極閉鎖故障,為保持電網穩定所需的切負荷量如表1所示。依據國務院《電力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條例》,天中直流輸送6000MW以上功率時對應的切負荷措施雖然可以保證電網穩定,但仍將被判定為較大/一般事故,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表1 特高壓天中直流不同輸送功率下配套安控

2.6交直流協調控制策略

直流系統具有多種附加控制功能,應根據電網控制需求確定其主要用途,選取一種或數種附加控制措施參與交直流電網穩定控制。若賦予一回直流多種附加控制功能或控制目標時,需要設定協調機制,但在某一時刻只可能由一種附加控制功能作為主導。目前最為常用的直流系統控制主要包括:直流功率緊急控制、直流調製、直流無功控制等。

1)基於多回直流功率緊急支援的交直流協調控制。通過直流系統靈活控制,可以有效減少故障後所需切負荷量,提升電網運行經濟效益。如特高壓天中直流雙極閉鎖故障,依據表1將切負荷

5400MW;但通過緊急速降華中送華東多條直流功率4600MW即可以不切負荷並保持電網穩定。

2)基於直流功率調製的交直流協調控制。直流功率調製可以有效改善系統阻尼特性,控制信號選取基於兩因素:控制輸入信號能夠準確、清晰地反映系統故障或運行方式調整後潮流變;控制輸入信號能夠及時反映線路功率變化,不存在較大延時。如部分故障衝擊下引起四川電網對主網振蕩,在特高壓復奉、錦蘇直流依據500kV洪溝—板橋線路有功功率信號作為輸入採取有功功率調製後,顯著提升電網阻尼特性,抑制振蕩,如圖5所示。

3、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適應性評估方法

特高壓交直流接入後,除第2節所述特高壓層面電網特性以外,對500kV省級電網特性也影響較大,省級電網不僅要關心自身面臨的問題,更要關注外部嚴重故障導致大功率轉移過境本省所誘

圖5 500kV黃巖—萬縣線路有功功率曲線

發的問題,迫切需要建立系統化的分析方法。本文結合長期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適應性研究經驗,提出了集輸電能力分析、典型方式建立、安全穩定評估及應對策略、電壓無功評估、短路電流分析、小幹擾穩定分析為一體的省級電網適應性研究方法。評估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特高壓接入後省級電網適應性評估流程

3.1關鍵斷面輸電能力

特高壓交直流饋入省級電網後,將形成1000kV交流斷面和1000/500kV電磁環網斷面。

1)特高壓交流斷面基本為大區聯絡線。目前僅有長南線,依據規劃還將形成武漢—蕪湖、濟南—徐州—南京等特高壓交流聯絡線。特高壓建設初期,這類斷面輸電能力主要受靜穩極限約束。

2)1000/500kV電磁環網主要為新形成的省間或省內重要斷面。如鄂豫斷面由1回特高壓和4回500kV線路構成,安徽外送斷面由2回特高壓和7回500kV線路構成。這類斷面輸電能力主要受500kV線路熱穩極限約束,特高壓層面受制於目前接入電源規模未能達到輸送極限,因此1000/500kV電磁環網輸電能力尚未充分發揮。

3.2典型方式建立

為充分暴露特高壓交直流饋入後省級電網的安全穩定風險,建立典型方式時應考慮如下問題:1)特高壓交直流大容量饋入及高峰負荷方式,依據電力平衡關停本省相應容量發電機組,控制省內重要斷面輸送功率接近穩定限額,調整母線電壓至允許運行範圍低限;該方式主要暴露可能存在的熱穩、暫穩、電壓穩定等問題;2)特高壓交直流小容量饋入及低谷負荷方式,調整母線電壓至允許運行範圍高限,該方式下主要暴露可能存在的電壓無功調節能力不足問題;3)特高壓交直流大容量饋入及腰平負荷方式,該方式下主要暴露可能存在的大功率缺額後頻率穩定問題。此外,還應依據可能存在的問題建立相應的典型方式作為研究基礎。

3.3安全穩定評估及應對策略

該部分研究主要包括潮流分布及轉移特性、單一元件故障和嚴重故障分析,但隨著特高壓交直流落點,其具體考慮的問題較以往有所不同。

1)潮流分布及轉移特性。特高壓輸送功率大,單回線路故障潮流轉移量大。若為單回特高壓線路,則潮流轉移對500kV電網影響較大,如鄂豫斷面特高壓南荊線故障後功率轉移衝擊可能導致500kV樊白線過熱穩連鎖故障。若為雙/多回特高壓線路,則對500kV電網影響較小,如安徽外送斷面特高壓皖浙線故障,僅8.3%功率轉移至

500kV線路,91.7%功率由剩餘一回特高壓線路承擔。在此意義上,滿足一定強度後,1000/500kV電磁環網斷面中的特高壓和500kV線路輸電功率可以解耦。

2)單一元件故障分析。目前主要包括1000/500kV線路/變壓器三永N-1分析。隨著特高壓交直流的落點,必須增加直流單級閉鎖故障分析,除落點本省的直流以外,還需考慮落點鄰近省網的直流單級閉鎖故障,評估可能引起的過境潮流對本省電網特性的影響。

3)嚴重故障分析。目前主要包括1000/500kV線路/變壓器三永N-2分析。隨著特高壓交直流的落點,必須增加落點本省或鄰近省網直流的雙極閉鎖故障分析。此外,還應增加1000/500kV線路三相短路單相開關拒動故障分析,評估此類故障誘發直流系統換相失敗或持續換相失敗並閉鎖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此外,潛在的連鎖故障分析也正被逐步重視,如交流系統故障誘發直流換相失敗、大功率轉移導致其他交流系統故障,交直流系統故障後電網持續低電壓、發電機過勵限制或過負荷保護動作切除發電機等連鎖事故。

3.4電壓無功評估

該部分主要評估特高壓交直流饋入後省級電網電壓無功調節能力的適應性,特高壓層面包括主變抽頭選擇、站內無功補償投切策略等,省級電網層面主要包括500kV樞紐變電站電壓控制範圍和無功補償容量充足性等。特高壓主變抽頭的選擇既要滿足大小方式調壓靈活性,也要滿足特高壓線路解並列操作時過電壓要求。特高壓站內無功補償投切策略基本原則為控制1000、500kV系統間無功交換和母線電壓在合理水平。省級電網500kV母線電壓控制範圍是特高壓建設初期面臨的重要問題,因缺乏直接接入特高壓等級的發電機組進行調壓,為滿足特高壓電網電壓運行在(1000,1100)kV,必須適當控制省網500kV母線電壓運行範圍,如特高壓長南線運行初期要求山西南部電網500kV母線電壓運行在522kV以上,為滿足此要求,更換了部分最高電壓為525kV的變壓器。

3.5短路電流分析

建設初始階段,特高壓網架較為薄弱,短路容量較小,特高壓交流落點對近區500kV母線短路電流水平影響不大。如特高壓南陽變投運時,近區500kV白河母線短路電流提高約5kA。隨著特高壓網架及直接接入特高壓等級的發電廠建設的不斷加強,特高壓落點時向500kV省級電網注入的短路電流水平有所提升,將影響落點近區500kV網架結構。如特高壓天津南站投運後,天津南短路電流將達75kA,近區500kV靜海母線短路電流將達76kA,必須採取分母、跳線等措施將短路電流控制至開關額定遮斷容量63kA以內。因此,隨著特高壓交流網架加強,必須考慮如何依託特高壓電網合理分層分區布局500kV電網,解決短路電流超標問題。

3.6小幹擾穩定分析

特高壓建設初始階段,只要不涉及大區聯網方式的改變,從目前工程分析計算來看電網小幹擾穩定特性變化不大。但也存在一些局部的問題,如風電機組、核電機組大規模接入對電網小幹擾穩定特性的影響。如在特高壓浙福工程投運後,福建外送斷面由2回特高壓和2回500kV線路組成,受制於福建—華東主網弱阻尼振蕩模式約束,福建外送極限能力為5300MW,無法達到斷面熱穩極限5800MW,存在窩電問題。分析發現該弱阻尼振蕩模式的關鍵機組為福清核電站,通過優化調整機組PSS參數可以將福建電網外送動穩極限提高至6250MW,滿足斷面按熱穩極限能力外送需求,該措施已在現場落實。未來,隨著跨區特高壓聯網工程的實施,同步電網覆蓋範圍大幅擴大,尚需進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低頻/超低頻振蕩問題。

4、算例分析

以河北南網為例,分析特高壓接入後河北南網的適應性評估過程。

4.1河北南網關鍵斷面輸電能力

特高壓北京西、石家莊站落點後,特高壓長南線靜穩極限約為6700MW;南、北送方式下暫穩極限分別為5870、5840MW,限制故障均為長南線單瞬故障。因此,長南線典型方式按照5500MW

安排,在此情況下,山西外送斷面熱穩極限為

12000MW,約束故障為潞城—辛安一回線故障後另一回線路超過其熱穩極限;山東受電斷面極限為

5700MW,約束故障為辛安—聊城一回線故障後另一回線路超過其熱穩極限。網架結構如圖7所示。

圖7 某年特高壓接入後河北電網網架

4.2典型方式建立

依據各重要斷面輸電能力分析,結合各地區電力需求,安排典型方式如下:特高壓長南線北送5500MW,山西斷面外送12000MW,京津唐斷面北送2580MW,山東斷面受電5700MW;河北南網開機20815MW,負荷29738MW,受電8923MW,受電比例為30%,過境電力8420MW。

4.3安全穩定評估及應對策略

典型方式下,河北南網過境功率為8120MW;受制於特高壓長南線靜穩極限,當受端華北電網在各種故障下有功缺額超過2100MW時,特高壓長南線解列,華北電網孤網運行;特高壓天津南—濟南N-2故障造成河北南網過境功率大幅增加,河北南網最大過境功率達10560MW;天津南—濟南線路N-2故障造成6140MW的有功轉移至河北—山東斷面,46%功率轉移由特高壓石家莊—濟南線路承擔,37%功率轉移至黃驊—濱州線路,導致黃驊—濱州單回線路有功提高至2910MW,超過其熱穩極限,16%的功率轉移至辛安—聊城線路,導致辛安—聊城單回線路有功提高至2070MW。

4.4河北南網電壓無功評估

特高壓天津南—濟南N-2故障導致黃驊、辛安等母線電壓大幅下降,黃驊、滄西、保滄、辛安、宗州500kV母線電壓分別下降31、23、17、15、14kV,跌幅6.08%、4.49%、3.3%、3.01%、2.75%。

為改善特高壓天津南—濟南線路N-2故障後母線穩態電壓水平,考慮在宗州加裝300Mvar調相機,故障後宗州電壓可提高5kV,辛安電壓可提高1.5kV;考慮在辛安加裝300Mvar調相機,故障後宗州電壓可提高2.5kV,辛安電壓可提高5kV;考慮在黃驊、劉屯、崔池分別加裝60、48、48MvarSVG,故障後黃驊、滄西電壓可提高1~1.5kV。

4.5短路電流分析

特高壓落點前後河北南網的短路電流如表2所示(受篇幅所限,僅列出排名前五)。

表2 特高壓接入前後河北南網500kV母線短路電流

河北南網500kV母線三相短路電流均未達到或接近開關額定遮斷容量;三相短路電流大於50kA的有4個變電站,分別為清苑、保北、石北和廉州;特高壓接入後,河北南網500kV母線三相短路電流增長了0.1~12.3kA,其中武邑增加最多,為12.3kA;其次是宗州,增加了7.1kA。

4.6小幹擾穩定分析

特高壓落點前後河北南網相關振蕩模式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特高壓接入後對華北電網小幹擾穩定影響不大,滿足系統運行要求。

表3 特高壓接入前後河北南網相關振蕩模式

5、結論

特高壓交直流系統的整體特點為:輸送有功功率容量大,線路充電無功功率大,單組無功補償設備容量大,無功電壓調節壓力大。特高壓交流輸電定位於主網架建設和電網聯絡,同時為特高壓直流穩定運行提供堅強支撐;特高壓直流定位於偏遠地區大型能源基地的遠距離、大容量直送負荷中心。

我國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建設處於「強直弱交」階段,主要運行特性包括交直流系統輸電能力耦合影響、直流故障後大範圍大容量潮流轉移下交流系統的承載能力、交流系統故障/連鎖故障誘發直流系統持續換相失敗進而閉鎖、多直流饋入系統同時/相繼換相失敗的風險及對送受端電網安全運行的影響、交直流系統嚴重故障後巨量安控措施難以實施、交直流協調控制策略六方面。

特高壓交直流落點顯著影響省級電網運行控制特性。特高壓落點後省級電網除重點關心自身問題外,應加強關注外部故障對本網的影響。提出了集輸電能力分析、典型方式建立、安全穩定評估及應對策略、電壓無功評估、短路電流分析、小幹擾穩定分析為一體的省級電網適應性研究方法,明確了特高壓交直流饋入後省級電網適應性研究應該關注的新老問題,為保證特高壓饋入後特高壓和省級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技術指導。

團隊介紹

電力系統新技術應用研究團隊由中國電科院電力系統研究所新技術應用研究室中青年技術專家組成,目前擁有教高4人、高工10人、工程師9人。主要承擔電網規劃、運行控制、新技術應用等領域的科研和諮詢工作,服務國家電網的建設、生產與運行。近年來,承擔/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73/863項目、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和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國家電網公司重大專項、特高壓交直流及重大聯網工程的運行控制分析、系統保護構建等科研項目。

唐曉駿,張文朝,邱麗萍,等.南陽變建成對特高壓及河南電網的影響[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

曾慶禹.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系統技術經濟分析[J].電網技術.

李晶,李曉珺,唐曉駿,等.基於聯絡線功率波動理論的華北—華中特高壓交直流聯網系統安全穩定控制策略[J].

唐曉駿,陳會員,姚淑玲,等.基於改進經濟壓差的特高壓電網無功電壓控制策略[J].

仲悟之,宋新立,湯湧,等.特高壓交直流電網的小幹擾穩定性分析[J].(電網技術)

相關焦點

  • 國網2020年特高壓及重點電網項目前期工作計劃
    一、特高壓電網項目前期工作計劃(一)特高壓交流工程1。南陽~荊門~長沙工程。國網發展部2月組織完成相關專題研究,3月獲得核准批覆。2。南昌~長沙工程。國網湖北電力7月取得省級支持性文件;國網發展部7月上報核准請示,10月獲得核准批覆。5。武漢~南昌工程。國網湖北、江西電力9月取得省級支持性文件;國網發展部10月上報核准請示,12月獲得核准批覆。(二)特高壓直流工程1。白鶴灘~江蘇工程。
  • 大容量特高壓直流分層接入交流電網成套技術及其應用
    隨著特高壓直流輸送容量的增加,直流故障對單一受端交流電網的衝擊越來越大,特高壓直流工程分層接入500kV交流電網和1000kV特高壓交流電網,可以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支撐大規模直流接入,提高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和靈活性。
  • 國網年中工作會風向:下半年電網投資將加速特高壓將迎利好
    國網公司下半年將完成全年60%以上的投資,意味著下半年電網投資將提速。特高壓是國網公司今年調增投資的重中之重,全年計劃投資1811億元。但是特高壓核准進程卻低於預期。早在今年2月14日國網公司下達2020年重點電網項目前期工作計劃的通知,研究編制了2020年特高壓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項目前期工作計劃。
  • 從國電南瑞看特高壓的超預期和持續性
    根據十三五期間比例和目前規劃,未來兩網的資本開支將傾斜在電力自動化(如扶貧及農網升級改造)、特高壓電網配套和電網智能化(泛在電力物聯網)方向上。我國能源資源與需求逆向分布的基本國情以及能源轉型發展的需要決定了未來長時間電力流仍然呈現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格局,建設特高壓交直流骨幹電網,發揮遠距離、 大容量、高效率輸電優勢,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成為緊迫任務。
  • 廣東電網提速「新基建」 特高壓植入「超級心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3月12日,在世界首個特高壓多段混合直流輸電工程昆柳龍直流輸電工程±800千伏龍門換流站,施工安裝人員在閥廳內啟動「心臟植入」工作——安裝首個柔直換流閥的閥組件。
  • 這,就是我國最早全民通電的省級電網
    2016年6月29日,經過將近兩年的艱苦奮戰,山東首個特高壓工程——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山東段正式投運。山東電網進入特高壓新時代,這是山東電網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山東第一個特高壓變電站——1000千伏泉城變電站。
  • 七大特高壓直流運能閒置超三成
    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建成「十交十四直」特高壓骨幹網架,跨區跨省電力流總規模約2.2億千瓦。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跨區跨省電力流將達到2.5億千瓦,基本實現國家規劃目標。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能源變革轉型研究》顯示,「2018年哈密南-鄭州、酒泉-湖南、晉北-江蘇等7條特高壓直流實際總最大輸出功率為4290萬千瓦,僅為總設計輸送能力的65%,嚴重製約西部和北部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外送。」據多位受訪專家透露,雖然該問題已經引起相關部門注意,但近兩年來,通道利用率並無明顯改善,個別線路甚至出現了進一步惡化。
  • 毛偉明赴國網冀北電力調研:要抓住「新基建」機遇 加快特高壓電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3月31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毛偉明一行赴國網冀北電力特高壓1000千伏廊坊站、三河市供電分公司皇莊鎮供電所調研,看望慰問一線幹部職工。
  • 砥礪攻堅特高壓主戰場
    □侯婷 崔浩傑 張思凱  7月24日,山東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7217.9萬千瓦,今年夏季第三次創歷史新高。負荷高峰時省外來電達到1000萬千瓦,特高壓作用凸顯,有效緩解了山東電網電力供應緊張局面。  2017年,山東是特高壓建設的主戰場。
  • 青豫特高壓工程配套新能源2項電網送出工程帶電投運
    9月22日,隨著烏圖美仁330千伏匯聚站送出工程順利帶電,標誌著支撐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的2項配套新能源送出工程全面投運,能夠有效滿足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新能源匯集送出需求。
  • 洛陽加快推進陝鄂特高壓項目建設
    5月27日,洛陽市汝陽縣柏樹鄉的丘陵山坡上,十幾名電力工人正忙著組裝一基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鐵塔。蔚藍色的天空下,塔身閃閃發光,沿著山勢地貌,十幾基鐵塔逶迤前行。  繼「靈州—紹興」特高壓直流線路投運之後,又一條經過河南省洛陽電力廊道的特高壓項目——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在加快推進之中。  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起自陝北神木,終點為湖北武漢。其中,洛陽境內長度117公裡,鐵塔215基,途徑洛寧縣、宜陽縣、伊川縣、嵩縣、汝陽縣5縣17個鄉鎮。
  • 7名院士被授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功勳人物」榮譽稱號
    1941年1月15日生於遼寧省營口市,1964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熱能動力系,1968年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三系碩士畢業後被分配到遼寧發電廠,後在東北電管局科技處、東北電力技術改進局、錦州發電廠、遼寧省電力工業局、東北電管局、東北電網公司和國網東北分部等單位工作,分別任廠長和總工程師。1981年公派赴日本進修,1987年獲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博士。
  • 無棣縣供電公司:震後特巡確保電網安全無虞
    齊魯網濱州4月2日訊四川甘孜州石渠縣昨晚發生5.6級地震後,4月2日,無棣縣供電公司及時組織輸電運維班對長達56公裡的屬地化特高壓線路±800千伏錫泰線和魯固線110基杆塔進行特巡,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 國電南瑞將如何迎接它的電網新時代
    國電南瑞董事長冷俊近日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電南瑞在智能電網二次領域具有長期的技術積累,2017年重組後完善了信息通信領域全產業鏈,具有相關終端、網絡、平臺、安全、應用等環節完整的產業體系,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主力軍。 走進位於南京江寧經濟開發區的國電南瑞,記者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設備生產企業,更像一家IT公司。
  • 國家電網公司十一五打造專家院士為核心人才隊伍
    國家電網公司「十一五」打造專家院士核心人才隊伍  4月4日,國家電網公司2006年科技工作會議上透露,國家電網公司「十一五」將打造以院士和知名專家為核心的人才隊伍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陸啟洲會上指出,科技進步與創新是推動公司和電網發展的重要方式。國家電網公司黨組高度重視科技工作。2005年初,公司黨組做出了建設特高壓電網的重大決策,指出科技工作要敢為人先,敢於走在世界電網科技發展的前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電網發展之路。
  • 炎夏特高壓巡檢大作戰 機器人等智能科技齊上陣
    無人機繪製特高壓全景圖  6月22日,在±800千伏特高壓錦蘇直流輸電線路湖州段,一架電動固定翼無人機正在距離地面高度約300米上空,開展迎峰度夏特高壓巡檢任務。與以往不同,本次巡檢完成後,將根據無人機拍攝的影像資料,繪製浙江全省「兩交三直」特高壓通道全景拼圖。  是不是覺得非常的「高大上」呢?
  • 南瑞集團成功研製新材料特高壓穿牆套管
    ▲特高壓交流膠浸纖維穿牆套管型式試驗現場 特高壓穿牆套管作為特高壓工程中重要的一次設備,常用於特高壓換流站閥廳和試驗站,是線路穿牆的載電通道,單體承載著整個系統的電壓和電流,發揮絕緣和機械支撐作用,若出現密封不良、漏油、漏氣等問題,容易造成套管爆炸事故,將嚴重影響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 智能電網到底是什麼?終於明白了!
    國內是這樣定義: 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以物理電網為基礎(中國的智能電網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電壓等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現將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形成的新型電網。
  • 人大代表秦忠:利用特高壓工程 實現大規模「疆電外送」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伊犁供電公司檢修公司運維一班班長秦忠(資料圖) 當前,新疆正處在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力實施大煤電、大可再生能源、特高壓電網等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利用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可將新疆豐富的電力資源送往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