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2021-01-20 書法觀復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


李白詩文光耀千古,傳世千餘篇,而其書法真跡僅存《上陽臺帖》。二十五個字的千年墨寶,寫了什麼內容?它的背後,有哪些動人的故事?

天下第一洞天

公元744年3月,李白和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觀,寫下了《上陽臺帖》。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有道家「天下第一洞天」之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之地。關於它的得名,有兩種說法。《道藏》中寫:「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中國早期的地理志《禹貢》記載:「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在王屋山,唐玄宗為道教宗師司馬承禎打造了陽臺觀,觀建成後,司馬承禎入主,居於此地至735年仙逝。據史料記載,他在陽臺觀創作了長95米、高16米的巨幅山水壁畫,畫中有山、雲、澗、壑、鶴,想必是一派仙氣飄渺。

725年,司馬承禎在湖北江陵見到李白,見他器宇軒昂,讀其詩文後更表驚嘆,贊太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受到鼓舞后,寫下了第一篇成名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他在文中以大鵬自比,以希有鳥比司馬承禎,二人遂結下忘年之好,一段道教情緣傳為佳話。

王屋山天壇閣風光

近二十年後,李白登臨陽臺觀,思念宗師,揮毫寫下:「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李白此文作於三月十八日,司馬承禎的忌日是六月十八日。

李白詩書俱逸

宋徽宗是最早記載李白《上陽臺帖》之人,在此帖正文右上,有趙佶瘦金書題籤「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下面還有題跋:「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名)也。」

雖然李白的行書帖已失傳,但憑宋徽宗所言,可見李白行、草之造詣不凡,詩書同顯豪放逸氣。

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陽臺帖》在清代顧復《平生壯觀》、清內府《石渠寶笈》、清安岐《墨緣匯觀》、吳湖帆《吳式書畫記》等處均有著錄。後人以宣紙襯於帖後,引首為清乾隆楷書題「青蓮逸翰」,還有多人的題跋、觀款和鑑藏印等。

李白此書,寫得跌宕起伏,錯落有致,字體大小不一,突兀、含蓄、輕靈皆有,見出詩人之隨性率真。行家有評:運筆流暢,縱放自如,蒼勁中見挺秀,意態萬千。

宋黃庭堅評李白的詩與書云:「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山谷題跋》)

元代張晏跋曰:「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極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嘗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元代書法家歐陽玄題詩云:「唐家公子錦袍仙,文採風流六百年。可見屋梁明月色,空餘翰墨化雲煙。」

張伯駒捐獻《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問世後,一千多年來,輾轉於官府和民間藏家,曾入北宋宣和內府,後歸南宋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張伯駒收得,後將其獻給國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詩仙」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上陽臺帖》

張伯駒,民間收藏名家,為國寶「永存吾土」不惜奉獻身家性命。1956年,張伯駒將所藏文化珍品悉數捐予故宮、吉林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的頂級書畫,近一半由其所贈。

光陰似水流,歷史卷落花。《上陽臺帖》展現了李白的仙風道骨,中華詩書的輝煌瑰麗,更有文人的才氣與赤誠。多少珍奇、嗟嘆和思索,盡匯其中!




精彩文章推薦:

楊維楨:史上最強「醜書」,美倒無數人

唐國強書法在豬年躥紅,獲網友大讚,卻惹怒了專家!

書法家的最終成就「自成一家」是什麼?

請刪除你90%的書法習慣

每一個「點」都各具形態,這就是王羲之!

傳統書法要創新? 書協: 市場決定出路, 醜書是藝術的升級

書法妙語集錦

陳傳席:《蘭亭序》的藝術水平比顏真卿的《祭侄稿》要差兩個等級!

學書法,悟到這10點很關鍵

什麼是碑?什麼是帖?碑和帖有什麼區別?




《三希堂法帖》綢面精裝珍藏版

原價:1580元/套

粉絲回饋價:280元/套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即可放心購買,感謝您的信任!

相關焦點

  • 留下千首詩的李白,字兒怎麼樣?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今天我們就聊聊李白的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意境內容,依託李太白卓越的文學創作力,帖中寥寥16字正述內容,卻充分顯示出李白《上陽臺帖》氣象宏大,張弛有度的意象。》乃不可多得的傳世名帖,但對於它是否出自詩仙李白之手,現代仍存爭議。
  • 毛主席忍痛拒收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在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著李白唯一的傳世真跡《上陽臺帖》。它是收藏家張伯駒贈送給毛澤東個人的。因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所收禮品一律繳眾,所以毛澤東在1958年還是割愛把《上陽臺》送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李白生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其出生地為劍南道綿州(今屬四川江油),一說為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李白著有《李太白集》,有詩文千餘篇,為後世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絕句。
  •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上陽臺帖》,為李白唯一傳世的草書墨跡,是李白自詠、自書的四言絕句名帖。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筆勢豪放流暢,矯若驚龍,雄渾大氣,很符合李白豪邁豁達,不受世俗羈絆的性格特點。有學者認為此帖為宋人偽作。《邵氏聞見後錄》記載:「世傳李太白草書數軸,乃葛叔忱偽書。」宋代大儒邵伯溫的次子、學者邵博考證認為,所謂李白傳世的草書作品,實際上是宋代書法狂人葛叔忱的偽作。
  •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記錄李白杜甫的那次偉大相遇
    今天,隱娘被國家寶藏的《上陽臺帖》感動了。眾所周知,《上陽臺帖》被認為是李白流傳於世的唯一真跡。>《上陽臺帖》,唐·李白書(圖片來源: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上陽臺帖》作為李白的唯一傳世真跡,上面題著李白一首四言詩,共25個字,其全文如下:
  •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有一種知己叫李白杜甫
    >評文論詩,訪道尋仙天寶四年,東魯詩仙和詩聖最後一次見面隨後二人天各一方直到李白魂歸明月也無緣再相見詩仙和詩聖的相遇只留存於文字中而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則記錄下了這一場偉大的相遇國家寶藏:《上陽臺帖》的前世今生
  • 《上陽臺帖》為誰書?李白有詩千餘篇,唯獨它是李白唯一傳世真跡
    在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著李白唯一的傳世真跡,它就是《上陽臺帖》。《上陽臺帖》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四言詩,其中的內容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者,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李白能夠認識和結交司馬承禎是在公元724年時,李白到三峽遊玩散心,在江陵的時候碰到了司馬承禎,那個時候的司馬承禎已經是非常有名望一個人,司馬承禎就很是讚賞李白的性格和才學。於是乎兩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自此認識了,這也是《上陽臺帖》能夠出現的根本緣由。
  • 李白存世的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貼》
    其中的一件國寶《上陽臺帖》,是詩仙李白留存於世的唯一真跡。歷經千年輾轉,我們仍然能夠得以窺見盛唐的驕傲之子的恣意豪邁。第一次是孔子遇見老子;第二次是杜甫遇見李白。公元744年,44歲的李白和33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相傳李白傳世的唯一書法真跡——草書《上陽臺帖》就作於這次詩仙與詩聖的相遇。
  • 詩仙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你看過嗎?
    12月9日,國家寶藏第二季守護的國寶令人動容,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為世人所熟知,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那他的書法造詣怎麼樣呢?讓我們從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中窺見一二。詩仙酒酣後落筆成詩,筆力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落筆天縱,狂傲不桀。帖前為宋徽宗趙潔瘦金體題「唐李太白上陽臺」。後題跋有宋徽宗趙潔,元張晏、杜本、歐陽玄,以及清代乾隆皇帝等人。引首還有乾隆皇帝的楷書題字「青蓮逸翰」四個大字。
  • 一天一件藝術品——李白《上陽臺帖》
    李白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首先知道他是唐代大詩人,然後就是喝酒,李白給後世文化人喝酒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越喝酒,越有才。這麼有才的文化人,字寫的怎麼樣?據說李白喜歡張旭草書,並且做為學習的典範,想必他的書法水平也不會太差,讓我們通過李太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一睹詩仙書法風採。李白於開元十二年(724 年)出蜀遊三峽,至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得到司馬承禎讚賞。
  • 李白唯一傳世的真跡墨寶,僅有25個字,卻讓宋徽宗乾隆愛不釋手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36,閱讀約2分鐘李白,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由於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歌奔放奔放,清新淡雅,具有浪漫情懷。眾所周知,古人用毛筆寫字,所以出現了書法作品,湧現出無數傳世墨寶。
  • 這幅字帖是李白留下的唯一真跡,傳世千年,經歷實在曲折!
    李白的詩大家都讀過,但是,李白的書法你看過嗎?其實,李白曾寫過一個書帖,小編鄭重提醒您注意的是,這個書帖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這個書帖名為《上陽臺帖》,內容只有簡單的25個字組成:「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短短25個字,卻讓宋徽宗愛不釋手!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短短25個字,卻讓宋徽宗愛不釋手!李白,被譽為詩仙。在中國歷史上,詩仙李白的名氣可能比任何一個王侯將相更為響亮,他以無與倫比的才華,創作了一首又一首令人拍案叫絕的詩歌。但是由於他的詩名實在太大,掩蓋住了他的書法成就。
  • 欣賞李白《上陽臺帖》
    清人周星蓮《臨池管見》也說太白書「新鮮秀活,呼吸清淑,擺脫塵凡,飄飄乎有仙氣。」可見作為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充滿著浪漫主義的寫意情調。 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惟一的一件傳為李白的墨跡,即是《上陽臺帖》。 觀此帖面目,與古人評論相一致,詩如其人,書亦如其人也。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唯一傳世墨寶《上陽臺帖》(附局部大圖)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字對中國人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多數人或多或少都讀過他的詩文,但對於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知道的人應該不會很多。 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上陽臺帖》,為李白的唯一傳世墨寶真跡,是李白和摯友杜甫、高適於天寶三年三月結伴登王屋山後,在陽臺宮寫下的。全篇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太白。」。
  • 「詩仙」李白的唯一傳世書法作品《上陽臺帖》都寫了什麼內容?
    這幅書法作品就是《上陽臺帖》。字帖的署名是「太白」二字,「太白」指的是誰呢?就是我們的大詩人李白。這幅作品也是李白唯一流傳於世的書法真跡,珍貴無比。這幅作品寫於什麼時候呢?描述的到底是什麼內容呢?李白書《上陽臺帖》公元744年,李白賜金還鄉,說白了就是被唐玄宗炒魷魚了。到了東都洛陽,李白邀杜甫、高適去王屋山拜訪老友司馬承禎。當他們三人到了陽臺觀才知道司馬道長已經仙逝多年。
  • 《上陽臺帖》:李白唯一存世手跡
    李白是詩人,但很多人並不了解,他其實也是一位書法家。最早記載李白書法活動的典篇當推《今古奇觀》,內有《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一文。宋代《宣和書譜》記有宋廷內府曾收藏李白書作《太華峰》《乘興帖》《歲時文》《詠酒詩》《醉中帖》。但目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上陽臺帖》是專家公認的李白目前存世的唯一墨跡。
  • 《上陽臺帖》李白是真跡嗎?
    △上陽臺帖 李白《王歷陽帖》的出現可謂平地一聲驚雷,對於這件古蹟的鑑定,不少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故宮收藏的《上陽臺帖》(上圖)。長久以來,《上陽臺帖》被認為是李白的真跡,各路媒體的報導和公眾宣傳,已使其深入人心。 當然,《上陽臺帖》深入人心的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質疑它的聲音也在源源不斷湧現。 在此情況下,用《上陽臺帖》否定或肯定《王歷陽帖》,都顯得沒有意義。 《上陽臺帖》是李白真跡嗎?
  • 李白唯一存世書法墨跡《上陽臺帖》欣賞
    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這便是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墨跡《上陽臺帖》,一派蒼茫大氣。如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手寫稿殘本、唐代詩聖李白唯一存世草書墨跡《上陽臺帖》、在傳世的大量十三行拓本中被認為是最接近真跡的一個版本晉王獻之小楷代表作《洛神賦十三行》,以及南宋王昇《行書首夏帖頁》《草書衰老杜門帖》、宋王庭珪《楷書和洪覺範詩》、韓世忠《行楷書高義帖頁》等等,這些資料件件珍貴、篇篇上乘,是國內最具價值的珍藏品,對於中國書法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 上陽臺帖
    【書名】上陽臺帖【作者】李白.草書【年代】唐.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格式】PDF + JPEG高清【大小】42.5MB此《上陽臺帖》為唐代詩人李白書自詠四言詩,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共二十五字(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