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學書時間有八年了。在書法學習道路上,我作為一個小學生,每天早晚去臨摹古人的作品,默默地去學習古代大家的書法作品,因為他們的東西太過偉大,是我一生學習的範本。我想起了一句話,清代翁同龢書寫的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也就是說今時也會有賢人。今天我們來簡單淺談一下,當今的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感受下他們的書法作品的美在哪裡,我學書學淺,只是淺談。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啟功老先生,我非常敬重老先生,字元白,原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也是畫家,鑑定家。我最喜歡老先生的字,之前看了關於老先生的紀錄片以及一些教學的視頻,講的九宮格,字的布局及黃金分割點,還有一些字的重心等等,非常的樸實。講解的很明確,受益一生。還去看過關於老先生及電影,叫做《啟功》,電影很真實。講述他的一生,包含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些生活狀況,包括其中紅衛兵抄家,問「什麼是封資修」,解釋一下,封資修指的是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在那個時候可就很嚴格了,電影中也闡述了他學畫的一些階段等等,我們就不過多闡述了。老人家對於鑑賞「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顯的事業之一是書畫鑑定。」他是「字不如畫,畫不如文物鑑定。」對於那些名人字畫,啟功一眼就能分辨真偽。有著非常識別的能力。
對於老先生的字,我存了幾張圖片在手機裡,還有一些畫,畫的竹子帶有題字,時不時有空時候去看看先生的字。首先,我們從用筆看,老先生使用中鋒用筆,線條有很強的張力。其次在整體布局上,筆法分明,粗細對比,虛實關係上都表現得很明確。但是,我們更多的是要從學識學養和人品去看,老先生為人謙和,幽默,虛懷若谷。然先生已與世長辭,其書道及精神為後世書者學習之楷模。
接下來,我們淺談下著名書法家沈鵬老先生,美術評論家,詩人,號介居。很早的時候就在視頻上看老先生的講學,記憶最深的是那時書寫了一幅作品,由於體力不足,那作品是分兩次寫完的。那次視頻課程至少也有兩小時,老先生一直講解其學書的經驗,令人欽佩。在詩詞方面,老先生出版《三餘吟草》、《三餘續吟》、《三餘詩詞選》,風格儒雅,意境深邃,格律嚴謹,每當讀其這些詩詞的時候,體會其中清新脫俗的感想,藏情於景,情中含景,意無窮盡,真是一頓美味的佳餚。然時常有看到一些不學無術之人,隨意評論其書不如他人左手水平。這不免讓人笑談。個人在這些學習書法之路上,感受書法魅力之美,每每看到老先生字的時候,都以崇拜者的眼光去欣賞老先生的作品,其書飄逸,用筆自如。其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書體兼及隸、楷多種面貌,也深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
我經常會去觀看老先生的作品,其草書融入具有很強的金石味道,一定是深耕傳統所積累的結果,達到人書俱老的境界。在書法的筆法技巧上,突破傳統技法,具有較多的創新思想在裡面。在老先生從一開始便為精英班確立了以「原創性」為核心的學術主張,並在精英班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為書法課題班制定了「弘揚原創、尊重個性、書內書外、藝道並進」的十六字教學方針。這些經驗也值得我們去間接和學習,作為一個學書法的愛好者,這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
今天我以個人的淺見,鬥膽輕談二位大家的藝術水平。實為個人的拙見,然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學習二位老先生的為人處世、學習書法的精神。然當今書法的大家,亦不止這二位,在這我們就不一一舉例,我們也應該抱有向他們學習的態度,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當今社會,網絡技術發達,讓我們擁有更多更好的學習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便捷。因此我們應感到榮幸。我們可作為鞭策自己的方式,向其學習,為人謙遜,不斷進取,深研藝術的知識。在勸學中有這麼一句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作為一個書法道路上的小學生,我們應以更多的時間和思想,去領悟書法之道。同時,讓更多的人來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努力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