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選讀】黃鶴鳴:和父母一起走在攀巖路上

2021-01-18 山野雜誌

2016年攀巖入奧,為這項運動的發展注入新活力。5年來,通過組建國家攀巖隊複合型教練團隊、跨界跨項選材、先後成立11支攀巖國訓隊、推出中國攀巖聯賽等卓有成效的舉措,中國競技攀巖的整體水平提升明顯,尤其是速度攀巖,已經再度崛起。少年強則國強,年青一代是中國攀巖走向世界的希望,本期專題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刻畫出一幅幅攀巖新生代群像。


文 / 林丹

圖 / 林丹 提供


2011年6月1日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2018年獲第四屆全國少年攀巖錦標賽U7組別全能冠軍;2019年獲第五屆全國少年攀巖錦標賽U8組別全能冠軍;2020年獲中國(紹興)青少年攀巖公開賽U9組別全能冠軍。2020年3月紅點廣東英西難度為5.13b的線路「午後陽光」,創造國內最小年齡紅點5.13級別線路紀錄。


回想著陪伴黃鶴鳴的成長過程,儼然是一幅幅孩子用小手拉著父母、踉蹌著往前跑的畫面,沿途的風景有時讓我們焦慮,有時讓我們開心,更有時可以讓我們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餘生:我們這一輩子,也可以像小孩子一樣,可以做點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嗎?——這是我們認為他走上攀巖之路以來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穫。



黃鶴鳴在6歲半之前只上過一個學期的幼兒園,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遊學狀態,他跟隨我們跑遍了新疆幾乎所有的景點,戈壁灘上撿石子、棉花地裡採棉花、公園裡蕩鞦韆、往河裡扔石頭、冬季山坡上滑雪,這些都是他童年裡最開心的事情。


2017年6月,我們給黃鶴鳴在烏魯木齊萬達廣場的兒童拓展樂園辦了月卡,這裡除了攀巖之外,還有很多小夥伴可以一起玩其他的遊戲。這對他來說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對攀巖的興趣也逐漸濃厚起來。


但沒多久,拓展樂園裡的簡易巖壁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挑戰性了,我找到了烏魯木齊一家巖館,從2017年8月20日開始接受畢業於四川樂山師院的梁新立教練的啟蒙訓練。



這期間只有黃鶴鳴一個小朋友孤獨地進行訓練,沒有小夥伴,巖壁牆面都不到30平方米。每次訓練全身酸痛,手指磨破,但是下次訓練黃鶴鳴還是很開心地跑過去。


作為家長我很困惑,不過是一些形態各異的巖點,到底是什麼這麼吸引他呢?後來在這裡看到劉常忠寫的《巖之有道》那本書,受到很大啟發,原來還可以由巖入道,幫助自我成長。


2017年11月25日,凱樂石全國攀巖希望之星活動新疆站的比賽在烏魯木齊絲路凱途戶外運動基地舉行,正式學習攀巖3個月的黃鶴鳴首次在攀巖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全家一度在2011年從深圳遷往新疆。在發現黃鶴鳴對攀巖的興趣之後,2017年11月底,我毅然決定帶著黃鶴鳴從新疆回到了深圳,開始在深圳藍天攀巖館跟隨甘澤滿教練進行訓練,這極大地改善了黃鶴鳴的攀巖訓練條件與氛圍,認識了很多一起攀巖的小夥伴。



隨著訓練力度的加大,哪裡有好的攀爬線路,我們就要去到哪裡。母子倆幾乎是每個月輪流著要把深圳的巖館走一遍。每次放學後出發到訓練回來,路上乘車的時間就要兩個多小時,我們風雨無阻。黃鶴鳴經常是在回來的路上就睡著了,我除了要背著攀巖裝備之外,還要用弱小的身軀背著熟睡的兒子回家。


為了降低訓練的時間成本,今年8月我們全家又從深圳龍華區搬遷到了福田區,從此去往巖館路上耗費的時間每次能節省一半以上,黃鶴鳴也更能合理地安排好他的學習和攀巖訓練。



在訓練中,黃鶴鳴經常會因為完不成一個動作而哭鼻子,但是哭歸哭,哭完了繼續爬,邊哭邊爬是訓練中的常態。


我們也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跟之前接觸過的旱冰、籃球、足球、遊泳、擊劍、高爾夫、羽毛球等運動相比,他唯獨對攀巖堅持得最久?他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喜歡,喜歡攀爬的過程、喜歡攀爬成功後的成就感。



如果說要深究原因的話,更小時候的一些經歷或許也有些關聯:在黃鶴鳴還不能走路之前,我們在後面假裝追著,胖嘟嘟的小傢伙氣喘籲籲地從1樓爬上7樓,樂此不疲,樓道裡滿是一家人的歡聲笑語;黃鶴鳴三四歲時,喜歡玩健身公園裡的豎梯,從剛開始只能爬單面,到手腳並用翻越過去,從另一面爬下來,是他每次都要挑戰的遊戲,從最初的戰戰兢兢到最後逐漸熟練;看到公園裡的大石頭,每一塊都要去攀爬一番,也許這就是孩子的天性。


正是因為黃鶴鳴從小就對攀爬熱愛的天性,加上各種關鍵的時間節點都遇到了很好的教練的悉心指導,才使得他對攀巖興趣的星星之火,在各種挫折失敗和瓶頸之下也沒有被撲滅,而是始終保持著這一份對於攀巖的熱愛。



隨著對攀巖運動了解的越來越深入,越發體驗到攀巖運動對於孩子成長的助益。攀巖運動不僅是體力運動同時也還是腦力運動,是開啟發現自己、認知自我、提升自己的通道,是關於自己成長的故事,是一次次經歷。



而這些經歷提升了黃鶴鳴的堅毅品質,遇到任何困難從不輕易放棄,也培養了他對事情的專注度,從最開始訓練10分鐘就開始開小差到現在能夠專注地進行1個小時以上的訓練。同時還加強了他的思考能力,反映到他在學習上總是能夠用多元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同時因為熱愛攀巖,黃鶴鳴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來越好,他每個學期拿到學校課程安排表之後,會做出相應的一周每天的時間計劃表。如果哪天需要進行訓練,會將當天的學習任務分解到前面的休息日提前完成。


無論是參加比賽還是訓練營或者戶外野攀,黃鶴鳴都會隨身攜帶各類書籍,見縫插針地安排好各種學習任務。記得在2019年11月的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賽蘇州站暨2019凱樂石全國攀巖希望之星總決賽上,即使是在候場隔離區,沒有桌椅,黃鶴鳴也能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奮筆疾書。



因為他的自律性和對攀巖的熱愛,所以每個長假假期,我們都會帶著黃鶴鳴去參加國內外知名教練舉辦的夏令營和冬令營,例如2018年7月,攀巖教練三文魚和邱紅樹舉辦的Evolution Climbing青少年跨國攀巖夏令營,2018年8月劉常忠舉辦的安徽獅子山戶外攀巖夏令營,2019年1月東莞罕步教育科技公司邀請日本德永一也教練舉辦的攀巖冬令營,2019年2月謝衛成舉辦的陽朔戶外攀巖冬令營,2019年7月劉常忠攀巖學校青少年攀巖夏令營,2019年10月北京巖時巖館邀請日本攀巖教練木村申介舉辦的訓練營和今年1月劉常忠攀巖學校聯合木村申介舉辦的國際冬令營等等。


平時周末也經常帶著黃鶴鳴去到國內野攀聖地廣西陽朔、馬山,廣東英西,浙江臨安等地進行戶外野攀活動。即使外出旅行,無論是去到哪個城市,當地的巖館都是我們必去的打卡之地,並且會和當地的小夥伴們一起約爬。這些經歷開闊了黃鶴鳴的視野,讓他接觸到全世界攀巖人物的精彩故事。



小小少年也有了偶像——捷克攀巖名將Adam Ondra,在偶像的鼓舞下,黃鶴鳴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在攀巖的各項領域中不斷嘗試更多,同時在攀巖技術上不斷精進,提高自己的攀巖水平。

《山野》雜誌

與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共成長!

熱線:01067154355

投稿郵箱:

shiweijing1030@qq.com

200417@qq.com



相關焦點

  • 菜園研院 | 專訪: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黃鶴鳴
    在談到自己的研究經歷時,黃鶴鳴說到在自己剛進入實驗室時,正好趕上了實驗室申請重點項目,他在寫項目書的過程中了解到了關於生物學、離子缺陷類的相關背景,從而確定了自己研究的大致方向,他所有的工作也都是基於突觸、神經元功能展開,並實現核心器件的功能。
  • 探索沙海,這條路上我們一起走
    這條路上我們一起走,這條路上我們手拉手,這條路上我們共患難,這條路上我們絕不能回頭!這首歌聽過無數遍,無數遍還想聽。這條路上我們一起走,這條路上我們手拉手,這條路上我們共患難,這條路上我們絕不能分手……唱著這首歌,幾個年輕人熱淚盈眶!彼此的心靈清澈如水,彼此的光輝相互照耀。
  • 挑戰最酷的玩法,和孩子一起去攀巖!
    隨著競技攀巖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近年來,這項極具挑戰的潮流運動人氣不斷攀升,特別是受到越來越多孩子和家長的關注。攀巖運動對人的力量、身體協調性和靈敏性都是很好的鍛鍊,可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時,攀巖作為列入《全民健身條例》的高危險性體育項目,一定要在符合資質的場地和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出現意外。
  • 啟呈設計丨Alan黃鶴鳴新作大獲業主青睞
    滿足屋主的訴求的同時還要考慮到空間的舒適度和室內光線成了一大難題。  屋主的7大訴求:  1、要有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  2、最好有健身的地方  3、客廳要兼具儲物的功能  4、要給狗狗留足夠的活動空間  5、最好還要可以容納10個人玩桌遊  6、還要放置一張床  7、客廳要兼具餐廳功能  現在讓我們看看,啟呈青年設計師Alan黃鶴鳴是怎麼在滿足屋主的諸多訴求的同時
  • 戶外隨筆|清遠馬頭山飛拉達攀巖活動隨筆
    攀巖或許是你不敢想像的運動,或許是你期盼已久的運動,也或許是你不屑一顧的運動……不管你怎麼看,攀巖活動在戶外這個圈確實有點火……好,不管怎樣,說攀巖就攀巖,九州戶外俱樂部於2019年11月3號挑戰嶺南第一攀圓滿成功!因此,九州戶外俱樂部授予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夥伴一張榮譽證書,底部可查看。01一路奔波,終於來到了馬頭山腳下。
  • 填倉應是人心鼓 再許江城黃鶴鳴
    耳熟能詳,我今天就把我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填倉打囤,是農村老百姓在開春農活即將開始時的一個類似祭祀的形式。每逢這個日子一大早,勤勞的老百姓就會拿著棍子對自家的糧食囤進行敲打,繼而在地上畫一個大大的圓圈,中間畫一個十字,然後把五穀各一小把放到十字中間,用磚壓好,然後在磚的下面點燃一個炮仗,哪一種糧食冒出來的多就預示著這種糧食今年要豐收,地裡就要多耕種哪一種。
  • 《徒手攀巖》懸崖峭壁,是一個人的江湖
    上周六和小徐看了新上線的電影——《徒手攀巖》。他對戶外電影的敏感度不及我,就像我和他第一次去福建大嵛山島一樣。那是幾年前的一個初秋,我在國家地理雜誌發現地處福建的嵛山島,島上有一座天生形成的淡水湖,一大一小兩個,我心生好奇,決定一探究竟。
  • 攀巖 冠軍 兄弟——2020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神仙居站)中的黃...
    號稱中國攀巖「耐力之王」的他,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獲得了中國攀巖聯賽的年度總冠軍。他還獲得了2021年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攀巖男子兩項全能的參賽資格,並且有衝擊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實力。而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用黃周文的話說,就是兩個人「勝過親兄弟」的情誼。神仙居站比賽前接受採訪簡寫,兩個人閒下來就會湊在一起,小聲聊天。
  • 90名選手感受攀巖樂趣!昆明市大眾攀巖公開賽舉行
    此項賽事已是第二年舉辦,在昆明市攀巖運動迅速發展和進步的背景下,今年的賽事與上一屆相比吸引了更多青少年運動員參與,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僅4歲半,比賽吸引了來自雲南、貴州、重慶等全國多個省市的攀巖愛好者以及部分外國選手參賽。 經過激烈角逐,各組別名次一一出爐。付剛委在成年男子組中表現搶眼,收穫了攀石、速度賽冠軍的同時,也將個人全能冠軍收入囊中。
  • 廣州攀巖公開賽十年磨一劍
    成年組和少年專業組設有難度、速度、攀巖三個比賽項目,少年A、B、C組設有難度、速度兩個比賽項目。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每年一度的中國攀巖公開賽的前哨戰,廣州攀巖公開賽也成為培育文化、推動運動普及發展的重要賽事和平臺,得到市體育局的重視和攀巖愛好者的追捧。
  • 攀巖狂人Alex Honnold,震懾人心的徒手攀巖!
    所以徒手攀巖指的就是在沒有任何保護設備和工具的輔助下進行攀登。攀登者所面對的是陡峭的巖壁和呼嘯的山風。因此此項運動也被稱之為世界十大危險運動之首。一般人是絕對不會嘗試這種運動的,因為這項運動不能存在失誤,「一失足成千古恨」是對這項運動最好的描述。講到這裡我想大家也對這項運動有所了解了吧,是不是特別敬佩從事這項運動的人呢?我心裡是一百個敬佩的。
  • 今日公開課丨黃鶴鳴丨中國院工作九年丨朋友圈兒裡曬工作
    2017專築講壇公開課丨今日公開課1月8日【黃鶴鳴>課程交流微信群群二維碼失效後請加微信30586124邀請進群(備註:公開課)2016,感謝一直以來對專築講壇關心和支持的朋友春節前課程詳細安排1月7日【開心-最萌女講師】開心的InDesign實戰課堂1月8日【黃鶴鳴
  • 福州:小手拉大手 文明路上一起走
    「小手拉大手 文明路上一起走」活動現場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嶽,市長楊益民等領導嘉賓與師生們遊園同樂    5月30日,由市委教育工委、市委文明辦、市教育局聯合主辦的「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
  • 基督教歌曲:《這條路上我們一起走》
    基督教歌曲:《這條路上我們一起走》
  • 寧波哪裡可以攀巖?這個地方的攀巖建在垂直的崖壁上,太嚇人了
    攀巖作為一種高危的戶外運動,普通大眾接觸的很少,誤解也很多。去年上映的《攀登者》和《徒手攀巖》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什麼才叫攀巖,它不僅僅需要無比的勇氣,更需要強健的體魄和堅定的意志。近年來市內攀巖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是真正的懸崖攀巖卻少之又少,那麼我們普通人就沒辦法接觸真正的戶外攀巖了嗎?其實在寧波本地就有一個很好的戶外攀巖基地,攀登路線全程都在近乎垂直的懸崖上,並且橫穿瀑布,那種視覺上的絕對震撼真的超刺激!
  • 徒手攀巖:3000英尺上的"無保護"恐懼
    事實上,和他一同挑戰徒手攀巖的高手們,在這些年都紛紛凋零了。那年夏天,亞歷克斯離開家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土木工程,但外祖父那年去世了,父母在他上學的第一年就分居了,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亞歷克斯開始大量曠課,把時間都留下來去遠方冒險攀巖。緊接著,亞歷克斯遭受了另一場創傷:他的父親死於心臟病(同時他的父親還是自閉症患者),內向的亞歷克斯決定徹底放棄學業,他請求母親不要幹涉他,母親同意了。
  • 本集團新刊《大東方》問世
    本報訊  近日廣州日報集團屬下的一本新刊《大東方》正式創刊了,雜誌一上攤便收到了非常好的市場反響。這是一本介紹社會各領域特別是國內傑出政治人物不為常人所知的生活工作經歷的雜誌,披露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真實故事。本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人士。
  • 被稱作「巖壁芭蕾」和「峭壁上的藝術體操」的攀巖運動項目
    攀巖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項目。攀巖的最早起源最早的攀巖者當然是遠古的人類,可以想見的是,他們為了躲避獵食者或者是敵人,而在某個危急的時候縱身一躍,從而成就了攀巖這項運動。1992年國際登聯向國際奧委會申請把攀巖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攀巖為奧運會項目,國際登聯正努力爭取把攀巖列入2006年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1991年1月"亞洲攀登比賽委員會"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這標誌著亞洲的攀巖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作家現在時·樊健軍「新刊」
    約翰·契弗好像具有一雙X光機般的眼睛,從慣常的生活中探射到深邃之處,照見其中的複雜和幽微。小說的結尾總是收束奇妙,這本書我肯定不會只讀一遍。Q您開始小說創作的動力或者靈感來源於哪裡?A:獨坐鬥室,忽然聽到了門鈴聲,叮咚,這是對我的召喚,也是我小說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