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杜甫草堂復建不可走老路 應成為「文化中國」重要地標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8月20日,本報推出的《與成都草堂齊名的東草堂緣何只剩一殘碑》報導引發專家熱議,就夔州杜甫草堂如何復建,多位專家紛紛支招。他們表示,夔州杜甫草堂不能走簡單展示的博物館老路,它應該成為「文化中國」的重要地標。

  觀點①

  與農業相結合,展現詩聖曾有的一段「幸福時光」

  「在很多人心中,詩聖杜甫一生流離顛沛,但事實上不盡如此。」夔州杜甫研究會秘書長李君鑑說,在夔州生活期間杜甫培植果樹、種稻、種菜、養雞、網魚,生活相對穩定。甚至有專家總結,杜甫在這裡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比如,杜甫在十多首詩裡詳細描寫了夔州水稻的種植、收穫全過程。他在茅屋周圍種上蔬菜,同時還有自己的果園,他最愛的水果就是夔州柑橘。」李君鑑建議,重建夔州杜甫草堂可以將農業特別是臍橙產業結合起來,「成都杜甫草堂曾依據杜詩描寫和當年的建築格局恢復重建茅屋景區,我們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方式,將杜甫的果園、菜地等進行復原,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觀點②

  讓杜甫的詩歌與精神融入人們的生活,才是重點

  「草堂一定不能做成簡單的展館。讓杜甫的詩歌與精神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才是傳承之重點。」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重慶市孔子儒學研究會會長鮮于煌建議,夔州杜甫草堂復建應考慮與教育和民俗活動掛鈎,注重在傳承上的作用。

  鮮于煌介紹,成都杜甫草堂重點打造了一個社會教育項目叫「草堂一課」,就是讓孩子們穿上古裝學習中藥知識,體會杜甫當年在草堂居住時「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如草亭」的詩歌意境,「我們為何就不能開設自己的『草堂課程』,讓遊客在夔州杜甫草堂裡體驗杜甫當年在夔州當菜農、果農時的經歷呢?」

  重慶畫院名譽院長、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周順愷提出了一個有關「識別」的問題。他說,「如果我們也叫杜甫草堂,那就很容易被成都杜甫草堂的光芒所掩蓋,此外遊客也容易將二者混淆起來。杜甫在奉節寫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詩,因此夔州杜甫草堂可以考慮叫杜甫詩林、杜甫詩園等名字。」

  觀點③

  與三國文化相結合?要考慮二者之間的協調性

  此次打造夔州杜甫草堂,奉節縣的思路是將杜甫草堂與三國文化等結合起來,形成一條經典旅遊線路;草堂計劃在距離白帝城10分鐘路程之處復建。對此,專家也表達了不同意見。

  「夔州東草堂與三國文化景點等『打包』推出,固然便於設計旅遊精品線路,但是否會因此忽略了其文化獨立性與精神張力呢?」重慶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旅遊經濟發展高級顧問羅茲柏認為,將杜甫草堂與三國文化相結合必須考慮二者之間的協調性。

  「由於兩者年代相隔久遠,在設計路線的時候,你必須要通過某些方式告訴遊客,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組合?其合理性是什麼?」羅茲柏建議。

  觀點④

  將復建納入「文化中國」大視野,賦予其時代精神

  「夔州杜甫草堂與成都杜甫草堂,誕生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生態之中,我們應該將杜甫東、西草堂共同納入『文化中國』的大視野,而無需過多強調所謂的差異化競爭。」重慶大學文新傳媒學院敖依昌教授介紹,歌德在德國的許多住處均被闢為紀念館——僅德國旅遊公司對外推薦的就達50餘處,可它們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文化、旅遊的產業競爭關係,因為歌德已成為最重要的文化符號融入到當地的多元文化之中。

  敖依昌說,復建夔州杜甫草堂的重要性,應放在打造三峽文化長廊、渝鄂文化圈的全盤戰略策劃上,「更深遠一點看,歐亞文化話語權如今在全球崛起,而杜甫的憂國憂民情懷正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重要部分,杜甫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擁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正因為此,我們應該將夔州杜甫草堂的復建和成都杜甫草堂共同納入『文化中國』的大視野,賦予其時代精神。」(記者 夏婧)

來源: 重慶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齊名成都草堂 奉節杜甫東草堂為何僅剩一殘碑?
    官方民間諸多努力  草堂復原工程為何遲遲未啟動  在奉節,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對夔州杜甫草堂的建設做出過諸多努力。然而,杜甫學術層面的熱,與現實層面的冷,形成明顯的對比。  奉節一直在推「詩城」的品牌,八年前就規劃復建東草堂,但卻一直未有結果。
  • 奉節擬復建杜公祠 打造「大白帝城景區」
    重慶日報訊 (記者李星婷)杜甫詩歌裡描繪的柑橘果園、稻田等場景將再現,復建的杜公祠與白帝城、旱八陣等景點將納入同一景區,成為集詩歌、三國、軍事等多種文化於一體的大白帝城景區,這是記者從8月27日奉節召開的「夔州文化復興工程」工作會上獲得的消息。據悉,該縣擬整合多種文化資源,改變傳統單一的三峽過境遊模式。
  • 奉節打詩聖牌 力超杜甫草堂
    原標題:奉節打詩聖牌 力超杜甫草堂    ▲山水如畫的奉節縣城  奉節縣人常說,中華有兩扇門,人文之門是天安門,拿出一張10元人民幣,背面圖案就是奉節夔門。  夔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怪物,出自《山海經·大荒經》,相傳為堯舜時代的國家樂官。《奉節縣誌》記載,公元前1066年,奉節就成為巴國屬地——夔子國,到戰國中期改名魚復,唐代改名奉節,建縣已經2300多年,是重慶歷史最悠久的區縣之一。  8月中旬,滿山的臍橙掛滿枝頭,映襯著青山和灰白色的盤山公路。
  • 天府文化地標:李敬澤首推杜甫草堂 重溫詩聖民胞物與的胸懷
    雖然杜甫只在這裡居住近四年,但清幽秀麗的草堂,因杜甫而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吸引著中國乃至全世界後世文人、作家、學者的目光。1月19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正式啟動「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評選活動,引發社會各領域強烈反響。各方有識之士,紛紛推薦各自心目中的天府文化地標。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多次入川,對四川文化深有了解,熱愛。
  • 重慶珍檔丨杜甫在奉節近兩年時間寫下400餘首詩,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位詩人就是詩聖杜甫。在學者眼裡,杜甫夔州詩奠定了奉節詩城的基石,是夔州詩裡最厚重的一筆。將人文關懷融入山水詩中《移居夔州作》是杜甫在奉節寫下的第一首詩歌。他為什麼來奉節?時間追溯到765年,因生活所迫,杜甫攜妻兒離開成都,翌年來到奉節,投靠好友。
  • 成都杜甫草堂 讓詩聖文化光耀千秋
    草堂,在自身的變遷發展中承載和豐富著中華優秀傳統的內涵,經歷和見證著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和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杜博(圖片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提供)古建園林建設跨越式發展  成都杜甫草堂,是全國詩聖行蹤遺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為引人注目的一處。在這裡,詩聖杜甫留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的美好祝願,使茅屋成為杜甫文化的精神地標。
  • 詩人向以鮮:杜甫草堂是我心中文化地標的NO.1
    向以鮮提到的文化地標中,不僅有杜甫草堂、成都國際金融中心IFS等大眾耳熟能詳的景點;也有華西鐘樓、四川大學紅樓這些少有被提及的歷史建築。杜甫草堂:世界詩人所仰望的高地向以鮮一開場就向記者表達了自己心中四川文化地標的NO.1——杜甫草堂。
  • 杜甫草堂,中國文化之所寄
    近代國學大師呂思勉說:「大凡一個國家,總有其一個或若干個重要地點,此等重要地點,或為財富之所萃,或為兵力之所存,或為文化之所寄。其中文化一端,尤為重要。毫無疑問,杜甫草堂,應該是我國「文化之所寄」的一個重要的地點了。鄧小平說:「杜甫草堂是個好地方,到成都不到杜甫草堂,等於沒來成都。」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千詩碑」落成亮相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千詩碑」落成亮相 2018年12月03日 08:4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歷時3年將杜甫存世的1455首詩歌在該館及浣花溪公園內以書法、刻石等藝術形式呈現,展示了宋以來歷代名家創作的杜詩書法作品和當代書法名家及文化名人書寫的杜甫詩歌。  據了解,杜甫草堂博物館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的指導下,整合各種優勢資源,在杜甫草堂博物館和浣花溪片區進行景觀再造。
  • 僅次於成都杜甫草堂的「蜀中第二草堂」,無門票少有人知
    杜甫草堂是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紀念堂,全國不止一座,屬成都的杜甫草堂最有名,除了成都杜甫草堂外,四川還有一座杜甫草堂,它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只是沒什麼名氣,所以在外界很少有人知道。
  • 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全國試點 建立教育聯盟
    原標題: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全國試點  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悠久歷史的明證,也是每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杜甫草堂博物館於2012年正式推出「草堂一課」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體驗項目,至今已開展教學活動400餘次,業務覆蓋全市大中小學40餘所,影響力已輻射至中國廣州、遼寧、香港以及澳大利亞、美國等海內外教育領域。
  • 成都遊記之杜甫草堂
    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廢棄了,然而詩聖的光華越來越亮,讓人不得不去追懷一下他曾經的草堂。五代時,詩人韋莊尋到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從那到現在一千多年的歲月裡,歷朝歷代都會對這片草堂加以修復。到現在,它已成為了一處既有田園風光又有紀念碑廊的文化聖地了。
  • 走進杜甫草堂的古建築深處丨有些故事,是時間的秘密
    最後茅屋重建的是對草堂固有文化內涵的深入發掘,杜甫寓居草堂時期,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特別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代表著詩人火熱仁者愛國情懷的最高思想境界,重建後的茅屋將再次承載詩人精神感染後世之人,從而激發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畏之情。
  • 杜甫草堂牽手肯德基!首家吃著炸雞賞杜詩的詩歌文化餐廳來襲
    肯德基攜手杜甫草堂博物館聯合打造的首家天府錦繡主題餐廳,也在歌聲中正式亮相。「我們也希望讓孩子們通過這些他們喜歡的方式,多多接觸傳統文化。」外地遊客小晴一眼看中了這家餐廳獨有的咖啡杯杯套,上面印著杜甫草堂博物館的著名景點「花徑紅牆」,還有乾隆皇帝手書的《春夜喜雨》。「太有創意了!」小晴拿著咖啡杯愛不釋手,「這兩個杯套我都要帶回去,作為成都旅遊的紀念。」
  • 千餘日夜口述編撰丨《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震撼發布
    130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標語(出自:《我與草堂十年間》)劉洪館長在《草堂文脈 浣花話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新書首發座談會上提到,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千餘年來,一直是傳承杜甫詩歌和詩聖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如今它早已超越了詩人故居的意義,成了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成了中國文學乃至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
  • 重慶特產傳說(247) | 杜甫家中來「小偷」,成就奉節一美食
    都說奉節美食多,臍橙、盬子雞、噠噠面、夔柚……但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杜甫曬棗」?奉節在唐朝稱夔州,杜甫在夔州生活期間住在草堂,一天深夜,他正為國家內亂而憂慮,加之當時貧病交迫,不免感慨萬分。睡在身邊的妻子楊氏忽然用胳膊推了推他,輕輕地對他說:「你聽,外邊有響動。」杜甫側耳聽了一會兒,果然聽到草堂外有動靜。於是,他悄悄地下了床,將帘子拉開,見棗樹下依稀有個人影在晃動。杜甫輕輕地走了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老婦人在用竹竿打樹上的棗子。
  • 朗誦亭落戶杜甫草堂、寬窄巷子​等你帶來最溫潤的聲音
    一座小小的亭子,關上門,與喧囂隔絕,變成一個安靜的世界,等待朗誦者用吟詩聲填滿……在千呼萬喚下,今日,「我愛成都·成都詩詞大會」最美成都詩詞朗誦季的線下項目——朗誦亭將來到杜甫草堂和寬窄巷子。即日起,朗誦亭將等待朗誦者帶來最美的詩詞和最溫潤的聲音。據成都商報記者了解,除了杜甫草堂、寬窄巷子之外,朗誦亭還會在成都市區重要地標、景區等地方「駐點」。
  • 「詩歌首省」省會成都,四個詩歌地標除杜甫草堂外,還有哪三個?
    這種傳統在時空中綻放,落地開花——今日成都,形成了兩古兩今四個著名的詩歌地標建築。想來,首當其衝的杜甫草堂。您一定想到了,沒錯,在「廣廈千萬間」的市中心,草堂依舊,「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景色仍依舊,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成都的芙蓉還是那麼驚豔而無聲地開成一朵朵月光。那麼,杜甫草堂之外的其他三個又是哪三個呢?就請和我沿著詩歌脈絡一同前往。
  • 成都半日遊|在杜甫草堂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旅遊·動態成長計劃#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身處鬧市僻靜一隅的草堂是具有獨特的「混合式」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當你行走在杜甫草堂幽靜的小道中,靈魂仿佛穿越回到了1000多年前,轉頭便看到杜甫在堂下書寫著他的半生…【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草堂
  • 杜甫草堂也玩跨界,吃著炸雞念杜詩
    故宮文化加持,讓這家餐廳成為新晉網紅,乾隆《紫光閣賜宴圖》主題、江山社稷蘸料、聖旨菜單都吸引觀眾排起長隊吃火鍋。杜甫草堂跨界餐廳合作博物館跨界餐飲企業,四川也在試水。2月27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玩起了跨界,合作某餐飲企業,打造首家吃著炸雞念杜詩的文化餐廳,攜手開發文創產品。小朋友們吃著炸雞讀杜詩吃著炸雞讀杜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