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又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後主李煜寫詞一絕,被稱為&34;,但治國,他不行,雖說是個昏庸的皇帝,可他和大多數皇帝一樣,都有著疑心病,懷疑大臣對他不忠,在這種情況下便有了驚艷后世的《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是名畫,也是一份情報圖,它就像照片一樣定格住千年前的一場聚會,如今我們能看到這幅畫也多虧了張大千,是他用五百兩黃金換來這幅佳作,現在更是我們國家的國寶,還被嚴令出境。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一段過往,這幅畫上又有什麼玄機呢?
張大千不僅在中國畫壇久負盛名,在西方也獲得了&34;的美譽,他的作品濃墨重彩,畫境清麗雅逸,山水花鳥、魚蟲走獸他都擅長,臨摹古人作品也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境地。既然要臨摹古畫,那自然少不得收藏一些古代畫師的作品,這也是張大千和《韓熙載夜宴圖》之間的緣分。
這還要從1945年說起,那時候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人們也能稍微喘口氣,張大千在頤和園裡暫居。北京風景名勝眾多,他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參觀的機會,對於北京城那些精緻的建築和獨有的文化氛圍他非常喜歡,但此時的他也面臨著一個問題,頤和園畢竟不是長久居住的地方,他總得另外找地方住。
恰好當時有一家清王府準備出售,張大千看過之後也很滿意,就和賣家談妥了價格,五百兩黃金,一手交錢一手交房。張大家就匆匆忙忙的回家取錢去了,結果取完錢路上經過一家古董店,店內就有人在出售一幅古畫,正是《韓熙載夜宴圖》。不過賣家報的價格相當高,一開口就是五百兩黃金,有不少人喜歡是喜歡,就是口袋裡沒錢。
張大千也看上了這幅畫,恰好身上就有五百兩黃金,他對這幅畫是愛不釋手,但他要在房子和畫之間做一個取捨,他張大千猶豫了半天,終於還是決定先買畫,房子可以再找,畫錯過了可就不好找了。
《韓熙載夜宴圖》之所以被稱之為情報圖,是因為此畫是由李煜派去監視韓熙載的人所畫的。若是生在盛世,憑藉韓熙載的才華也能有一番作為,可他生錯了時候、跟錯了人,加上本身性格孤傲,在元宗時期雖頗得皇帝歡心,卻始終不得志。後來南唐戰敗,向後周稱臣,這件事始終是韓熙載心裡的一根刺。
李煜當了皇帝之後,不是很喜歡韓熙載這種狂傲的性格,看在才幹的面子上也忍下來了,還給他升了官,朝中大臣大多看不慣韓熙載放蕩不羈、驕奢放縱的模樣,紛紛上書彈劾。其實韓熙載也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可是南唐形勢不容樂觀,李煜並非明君,隨時都有亡國的風險,他的抱負和理想都破滅了。
更何況李煜對韓熙載也不是那麼放心,他是北方來的人,北方分後周對南唐一直虎視眈眈,不少官員都因為是北方來的受到了李煜的猜忌。此時的韓熙載已經身居高位,他一方面要自保,一方面心有鬱結,只能讓自己在聲色娛樂中消磨時光、打消李煜的疑心。
從整副畫來看宴會的氣氛還是很好的,全畫分為五卷,用屏風隔開,第一卷上,一曲琵琶引人入勝,賓客們圍在一起聆聽,在一群深色衣袍的人中,新科狀元郎粲一席紅衣尤其引人注意,和郎粲一起坐在床榻之上的便是韓熙載。在琵琶聲中,賓客們都滿臉愉悅,唯獨韓熙載這個主人公眉頭緊鎖,雙目放空。
在後來的王屋山六么獨舞中,韓熙載擊鼓助興,只是這個畫面裡多了一個和尚,和熱鬧的宴會格格不入,他沒有看舞蹈,只是盯著擊鼓的韓熙載,似是看穿了這場歡樂的宴會下,韓熙載藏一顆孤寂悲涼的心。這場通宵達旦的宴會還貼心的準備了床榻,賓客盡歡,主人卻全程情緒低落,奉李煜之命前去監視作畫的顧閎中也注意到了這個韓熙載的這種情緒,所以用心的繪製出來,於是有了這幅絕妙卻又滿含酸楚的《韓熙載夜宴圖》。
當時張大千買下這幅畫之後有不少人想從他手中購買,只是張大千一直沒捨得,甚至還有人想通過武力搶奪,好在他好好地保存下來了,1952年張大千將這幅畫半賣半送的交給了博物館,如今就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2012年更是被明令禁止出國展覽,另外還有一幅唐伯虎臨摹版本,收藏在重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