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01
特殊時期過後的二季度,中心城市的樓市,無論是一級土地市場,還是二級房產成交市場,都已經從冬天進入了夏天。
土地方面,根據中原地產披露的數據,50大城市年內第一次出現了4個千億賣地城市,分別為北京、杭州、上海、廣州。50大城市賣地合計2.29萬億,同比上漲17.3%。
其中,杭州上半年賣地收入突破了1800億,堪稱賣地狂魔。
此外,全國土地樓面價,整體上漲了16%。看到沒有,「麵粉」價格又漲了。
二級市場的房產成交與房價方面,同樣火熱非常。
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寧波、成都、南京、蘇州、杭州、廣州、溫州等城市的成交量,有較為明顯的上漲。
價格方面,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顯示,6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546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53%,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530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30%。
特別是杭州、寧波、深圳、東莞等城市,尤其是杭州。
杭州,可以說是這一輪迴暖潮中,最活躍的城市。
2020年以來,杭州已經上演了4輪萬人搶房,2018年以來,上演了28輪。特別是上個月遠洋西溪公館,引來了約6萬人圍獵。
杭州2018年以來的28輪搶房
受火熱的市場氛圍影響,杭州房價也上竄的較為厲害。若不加以控制,杭州可能要成為領頭羊,帶領中心城市,再次上演一波大牛。
顯然,這樣的情況,管理層不樂意看到。
雖說,今年以來,受特殊時期影響,無論管理層還是地方,都對樓市調控有所鬆懈,但房住不炒、房價不能出現大波動,是底線。
杭州,顯然觸碰了紅線。
02
於是,該來的終於來了。杭州惹來了新一輪調控大招。
昨天(7月2日),杭州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明確商品住房公證搖號公開銷售有關要求的通知》,提出了三條調控政策:
1、重申「限售」。高層次人才優先搖號房網籤之日起,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2、搖號搶房,無房家庭優先。規定,單價3.5萬以下的新房,無房家庭享有比例不能低於50%。但對「無房家庭」提升門檻,戶籍所在地屬於本市非限購範圍內的購房家庭,除需符合原有要求外,還需滿足「自購房之日前一年起已在本市限購範圍內連續繳納城鎮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滿12個月」的要求。3、明確一戶購房家庭同時只能參與一個新建商品房項目的購房意向登記。
杭州此舉,一方面是想讓新房更多傾向給到剛需;另一方面,是堵住炒房客之路。
因為,在新房限價與搖號同時進行的背景下,其實是人為製造了新房與二手房之間的價格差,讓新房買到就是賺到。
如今,買到之後必須滿5年才能出售,斷了很多人加槓桿炒房的念想。
本號認為,杭州這三條政策還是蠻有針對性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給搖號搶房降溫,穩定房價。
當然,你也別指望這三條政策會讓杭州的房價下跌。
像杭州這種級別和熱度的城市,房價下跌或者說實質性下跌的概率,幾乎為零。新調控,至多是讓躁動不安的杭州降降心火而已。
除了杭州,同一天,寧波與東莞也惹來了政策收緊。
寧波方面發布了《關於完善新建住宅全裝修工作的通知》,強調全裝修的基本裝修標準,每平方米不得超過2000元。
此舉是為了防止開發商暗箱操作,將房價漲幅加在裝修費用上,目的也是為了穩定房價。
今年以來,同樣躁動不安的東莞,也惹來了大招加身。
在說這個大招之前,先說說東莞。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夾在兩座一線之間的城市,東莞樓市向來就不缺熱度。
今年特殊時期過後,尤為火熱。此前,一組冰山數據顯示,東莞一度領漲全國。此外,還有消息報導,說東莞的房價已經進入了「3萬時代」。
無論消息靠不靠譜,受近年來深圳資源外溢紅利影響,東莞房價的確上漲了不少,尤其是華為終端總部落地的松山湖片區。
今年,深圳都市圈出爐,外加坊間熱議深圳有擴容的可能,而擴容,臨深地區的東莞,首先享受利好,在此背景下,東莞房價抬頭也是相當明顯,尤其是一些核心區域的學區房,遭遇炒房客突擊。
終於,惹來了大招加身。
7月2日,東莞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住房預(銷)售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
1、同地區新房房價3個月漲幅不得超過10%;2、精裝修造價每平米不超過2000元;3、同一幢(棟)每套住宅均價相差幅度不宜超過20%。
第二條內容與寧波如出一轍,效果也是一樣。
第一條和第三條,則是明確給新房劃定了漲幅上限,三個月內,同一片區的新房,漲幅不得超過10%。
第二條沒啥問題,至於第一條和第三條,怎麼看都像是明著限價,實則鼓勵漲價。
本來三個月漲幅可能達不到10%,如今限定10%,是否是鼓勵開發商可以提高開盤價?
03
杭州、寧波與東莞三座熱點城市加磅的政策內容來看,都不算重招,至多算是輕輕敲打。
但聊勝於無,總比不敲打的好。
三座熱點城市遭遇新一輪調控,告訴我們:管理層仍然重視樓市調控,房住不炒、房價不允許大波動,是管理層的基本底線,誰要是敢觸碰,就是找虐。
三座熱點城市新一輪調控內容不痛不癢,又告訴我們:儘管樓市調控底線要守住,但今年是特殊之年,不會過分打壓樓市,只要別太出格,適當回暖成交量和房價,都是能夠被接受的。
畢竟,我們還有「六保」需要完成,也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為了這「六保」,管理層已經兩次降息一次降準,幾天前還動用了十年不曾動過的政策工具,下調了再貸款、再貼現利率。
此情此景,樓市自然也不能太冷。
總之一句話,今年的樓市,不能過熱,也不能冷了,溫和是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