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發現的馬王堆遺址墓葬隨葬品十分豐富,墓體結構宏偉複雜,震驚世界。尤其是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屍至今是未解之謎。
最近,從古墓中出土的有著2200年歷史的錦書上,保存著最古老的解剖學記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解剖理論,推翻了之前人體最古老的解剖學圖集是由希臘人完成的結論。
該研究由英國威爾斯班戈大學的解剖學學者Vivien Shaw領導的研究小組完成,相關成果發表9月1日《解剖記錄》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報導中寫道,這些殘留的文字早於針灸理論,是隨後兩千年來針灸實踐的基礎,也就是說最早寫下針灸理論的我國大夫實際上熟悉人體內部結構。這項發現「挑戰了現階段的普遍認知,即「針灸學」沒有科學依據。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首先解譯漢字,其次進行解剖學研究,以便重新審視文字所指的結構。
但是,如果仔細閱讀這些文字,可以看出「經絡」是指人體的一部分。
例如,錦書上的文字(經過翻譯)寫道:一個子午線「開始於手掌的中央,沿著兩根骨頭之間的前臂沿著肌腱筆直地行進,在筋骨下方進入二頭肌,到達腋窩,然後連接與心臟 」。研究人員認為,對「子午線」的描述實際上是指大動脈(前臂的主要血管)的路徑。
古文字中的另一個示例描述了腳部的「子午線」,「子午線開始於大腳趾,並沿著腿和大腿的內側表面延伸。連接到腳踝,膝蓋和大腿。它沿著腳踝的內收肌行進。經過大腿,覆蓋腹部」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子午線」實際上描述了「大隱靜脈的通路」,即將血液從腿部運回心臟的導管。
所以,國外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這些文字代表著尚存的最早的解剖圖集,旨在為中國古代醫學從業者提供人體的簡潔描述。
儘管在我國古代,屍體和祖先遺骸被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罪犯的遺骸並不總是這樣。研究人員認為,古代我國醫學研究人員可以解剖囚犯的屍體,以幫助他們了解人體解剖學。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例如《漢書》中就記載有公元16年對囚犯王孫清的解剖。
數千年來,西方科學家們通過解剖屍體來研究人體結構。但通常很少提及中國、波斯、或印度,即使這些文明具有悠久而自豪的醫學傳統,而且到現在這種模式依然存在,例如世界上第一例白內障手術的記錄來自公元前五世紀的印度。
然而,由於後來許多古老的文獻的遺失,以及醫學趨向以歐洲為中心的觀點,我們對它們的發現的了解受到限制,所以人們認為人體最古老的解剖學理論是由希臘人完成。
直到現在為止,很多人認為中醫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國外科研人員解譯了馬王堆墓地的醫學文獻,肯定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解剖學地圖集,這些醫學文獻早於針灸理論,為後來的針灸理論提供人體信息,是成為隨後兩千年中針灸實踐的基礎,也就是說穴位和針灸是有科學依託。但為什麼這些典籍和理論卻後來逐漸失傳了呢?
20世紀70年代發掘的長沙馬王堆一、二、三號漢墓,墓主人分別為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和夫人辛追及其兒子。出土珍貴文物3000餘件,為研究漢初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提供了翔實的資料,豐富了人們對漢代文明的認識,也為漢初考古確立了年代標尺。
尤其是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藥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馬王堆漢墓的彩繪漆棺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學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全文完——
如果覺得有用,請各位轉發,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謝謝!
歡迎關注寒武紀科學館,精彩科學趣事,第一時間帶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