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醫針灸不科學?馬王堆漢錦給出解剖學起源我國,是針灸基礎

2020-09-09 寒武紀科學館

1971年發現的馬王堆遺址墓葬隨葬品十分豐富,墓體結構宏偉複雜,震驚世界。尤其是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屍至今是未解之謎。

最近,從古墓中出土的有著2200年歷史的錦書上,保存著最古老的解剖學記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解剖理論推翻了之前人體最古老的解剖學圖集是由希臘人完成的結論。

該研究由英國威爾斯班戈大學的解剖學學者Vivien Shaw領導的研究小組完成,相關成果發表9月1日《解剖記錄》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報導中寫道,這些殘留的文字早於針灸理論,是隨後兩千年來針灸實踐的基礎,也就是說最早寫下針灸理論的我國大夫實際上熟悉人體內部結構。這項發現「挑戰了現階段的普遍認知,即「針灸學」沒有科學依據。

解讀漢錦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首先解譯漢字,其次進行解剖學研究,以便重新審視文字所指的結構。

但是,如果仔細閱讀這些文字,可以看出「經絡」是指人體的一部分。

例如,錦書上的文字(經過翻譯)寫道:一個子午線「開始於手掌的中央,沿著兩根骨頭之間的前臂沿著肌腱筆直地行進,在筋骨下方進入二頭肌,到達腋窩,然後連接與心臟 」。研究人員認為,對「子午線」的描述實際上是指大動脈(前臂的主要血管)的路徑。

古文字中的另一個示例描述了腳部的「子午線」,「子午線開始於大腳趾,並沿著腿和大腿的內側表面延伸。連接到腳踝,膝蓋和大腿。它沿著腳踝的內收肌行進。經過大腿,覆蓋腹部」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子午線」實際上描述了「大隱靜脈的通路」,即將血液從腿部運回心臟的導管。

所以,國外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這些文字代表著尚存的最早的解剖圖集,旨在為中國古代醫學從業者提供人體的簡潔描述。

儘管在我國古代,屍體和祖先遺骸被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罪犯的遺骸並不總是這樣。研究人員認為,古代我國醫學研究人員可以解剖囚犯的屍體,以幫助他們了解人體解剖學。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例如《漢書》中就記載有公元16年對囚犯王孫清的解剖。

為什麼之前認為解剖學起源於西方?

數千年來,西方科學家們通過解剖屍體來研究人體結構。但通常很少提及中國、波斯、或印度,即使這些文明具有悠久而自豪的醫學傳統,而且到現在這種模式依然存在,例如世界上第一例白內障手術的記錄來自公元前五世紀的印度。

然而,由於後來許多古老的文獻的遺失,以及醫學趨向以歐洲為中心的觀點,我們對它們的發現的了解受到限制,所以人們認為人體最古老的解剖學理論是由希臘人完成。

直到現在為止,很多人認為中醫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國外科研人員解譯了馬王堆墓地的醫學文獻,肯定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解剖學地圖集,這些醫學文獻早於針灸理論,為後來的針灸理論提供人體信息,是成為隨後兩千年中針灸實踐的基礎,也就是說穴位和針灸是有科學依託。但為什麼這些典籍和理論卻後來逐漸失傳了呢?

馬王堆是什麼?

20世紀70年代發掘的長沙馬王堆一、二、三號漢墓,墓主人分別為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和夫人辛追及其兒子。出土珍貴文物3000餘件,為研究漢初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提供了翔實的資料,豐富了人們對漢代文明的認識,也為漢初考古確立了年代標尺。

尤其是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藥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馬王堆漢墓的彩繪漆棺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學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全文完——

如果覺得有用,請各位轉發,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謝謝!

歡迎關注寒武紀科學館,精彩科學趣事,第一時間帶給您!

相關焦點

  • 實施大科學計劃為中醫針灸正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針灸大科學研究計劃旨在通過組織多學科、跨國家的科技資源,以經穴特異性和效應機理研究為切入點,以針灸臨床優勢病種研究為載體,針對針灸實踐中已經反映出的基本科學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創新和重構基於科學實證的針灸理論體系,開展國際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確定針灸的適宜病症,提供客觀公正的療效證據。
  • 歷史上第一個針灸的人是誰,針灸究竟起源何時?
    中醫是華夏文明中最古老的醫學體系,發源於黃河流域。在中醫體系之前有種獨特的治療方法,就我們今天要說的針灸。青銅時期出土的文物中,青銅針是針灸金屬針的開始,根據推測當時出土的青銅針相對較少,戰國以前的歷史文物青銅針也不是很多,究其原因可能是當時針灸治病的理論知識不太完善,或是制銅技術的不成熟有很大關係。
  • 觀察丨針灸發展正遭遇「去中國化」,中醫針灸何處去?
    此時,中國針灸學剛剛迎來一次飛躍——我國醫務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成功地創造了針刺麻醉。這是中西醫學結合的典範,掀起西方社會對中國針灸的極大關注。賴斯頓夫婦訪華期間,還在上海參觀了中國針刺麻醉手術。2中華原創針灸的起源可追溯到中華文明之初。針灸包括針刺(砭刺)和艾灸(灸焫),均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是我國原始社會應用的最古老的外治療法。針刺最早為「砭法」,古人常用砭石砭刺癰膿、砭刺放血等治病。
  • 中醫韓醫針灸誰作準
    中醫韓醫針灸誰作準 2008年07月10日 10: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10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0日發表題為《中醫韓醫針灸誰作準》的文章說,韓國稱「韓國針灸替換中國成為國際標準」的言論,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注。WHO官員已表態譴責韓國,並定於日內在中國召開發布會,向外界說明真相。
  • 針灸與針灸的區別?
    點擊「經典中醫自洽體系」關注我們 ●論 道● 一分鐘搞懂靈樞針灸、現代針灸和幹針的關係 現代針灸是老子,屬於「解剖針灸」,由於搞不懂「氣」,就開始搞去經絡化針灸,然後換上時髦詞彙,什麼「反應點」、「反射學」、「信息帶」等,雖然不想要「氣」,至少還姓「針」,既然姓「針」,就需要多少講一點經絡,嘴上雖然說「氣」這一套,其實做的是另外解剖的一套。
  • 許天興 用科學詮釋現代中醫針灸
    作者許天興,自幼喜好中醫針灸,從醫近三十載,在繼承中醫理論基礎上,結合數字時代的科技手段,促進中西融合併用,搭起中醫學與現代科技的橋梁,逐步完善中醫某些理念,使一些常見疾病的治癒率大幅度提高、治癒周期縮短,對一些疑難雜症的療效也頗為顯著。
  • 俄羅斯小夥為母治病來漢學中醫 練針灸扎腫自己胳膊
    記者了解到,這個外國小夥中文名叫龐偉,28歲,是來自俄羅斯莫斯科的留學生,目前在漢攻讀中醫專業。練針灸扎腫自己胳膊上午10點,在湖北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內,龐偉套上白大褂,守在該校針灸骨傷學院院長彭銳教授的身旁,眼睛一直盯著彭銳教授熟練的針灸動作,找穴位、扎針、收針,眨眼間一套治療過程就完成了。「看了這麼久,你來試一下。」
  • 「兩岸中醫針灸特色療法培訓班」在鄭州舉辦
    ……9月16日,「兩岸中醫針灸特色療法培訓班」在鄭州開班,現場,來自臺灣的溫氏現代針灸學創始人溫崇凱教授、嶺南陳氏針法代表性傳承人陳秀華主任,中原帖氏飛針傳承人——鄭州市中醫院楚海波主任、李振主任,「功能針刀」療法創始人——鄭州市中醫院苟成鋼主任等知名中醫針灸專家團隊一邊授課,一邊實地演示針灸的操作。
  • 【醫院動態】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參加國家中醫針灸臨床...
    【醫院動態】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參加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課題方案培訓會 2020-12-15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針灸申遺十周年|非遺針灸如何傳下去,活起來?專家學者這麼說!
    此次「中醫針灸」申遺十周年特別活動中,來自重慶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刺熨療法」傳承人劉光瑞,從中醫針灸相關文物的傳承與保護闡述了針灸臨床發展的重要意義。此外,專家們還對「澄江醫學」「新安醫學」「嶺南醫學」等流派的針灸發展起源和傳承進行研討,交流了「秦氏」「程氏」「方氏」「彭氏」等針灸學派的學術特色和臨床經驗。
  • 明明白白學中醫|中醫是怎樣用針灸治病的(下)
    原創 醬紫蛙 科普醬紫蛙 收錄於話題#科普醬紫蛙58#明明白白學中醫10#中醫8今天,科普醬紫蛙帶大家繼續學習中醫是怎樣用針灸治病的。七、重視腧穴處方針灸處方是治病的依據,也是療效的基本保證。
  •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 中醫奇才楊金洪
    這位病人說現在供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的楊金洪主任醫師是一個讓人「又想見到又不想見到的中醫奇才」。想見到---是因為楊院長的醫術醫德讓這位患者總想感受她的精良醫術和高尚醫德,感受她的情操和善良。不想見到---是因為誰也不願意與病患再次握手,誰也不願意與病患再次相連,因此已經在很短時間內被楊院長治療好轉的病人當然不願意再去醫院了。
  • 中醫再次驚豔世界,出土世界最古老的解剖圖,存世2200年
    這一次,中醫再一次驚豔世界!中國馬王堆古墓,出土了一張,用古代文字寫在絲綢上,有關人體脈絡穴位解剖的古醫文獻。不僅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還被不少醫學研究人員,認定為現存最古老的醫學「解剖」圖集!
  • 人民日報:中醫針灸價格咋這麼低?
    根據醫改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專家建議,針灸服務價格調整應堅持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原則,讓針灸價格回歸應有的軌道。
  • 「針灸泰鬥」程莘農
    針灸療法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醫學遺產中的精髓。近幾十年來,隨著世界各國間的針灸學術交流和臨床應用,使國際各界加深了對針灸療法的學習和認知,為臨床疑難雜症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今天介紹的科學家就是把中醫針灸推向世界的先驅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針灸泰鬥」的「國醫大師」程莘農。
  • 中國古代文字被美國科學家解讀為人體解剖圖譜
    英國班戈大學的Vivien Shaw和Isabelle Winder和美國霍華德大學的Rui Diogo分別在《解剖記錄》中寫道,將 1970年代初在中國墓葬中發現的馬旺堆醫學手稿解釋為最早存在的人體解剖學描述。 。這些手稿發現於中國中南部長沙附近,大約在2200年前的公元前168年被放置在一個墳墓中。
  • 古代世界各大文明都有過針刺療法,為何只有中國發展出了針灸體系
    博大精深的中醫是華夏文明對世界文明的一大重要貢獻,而中醫體系除了各種神奇的中草藥驗方以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針灸了。針灸其實是針刺和灸炙兩種療法的合稱,其原理都是用外物刺激人體各處靜脈穴道、激發人體潛能、祛除潛在病灶,不同的是前者是用尖銳的物體刺穿穴道、後者是用艾草之類植物點燃後產生的熱量刺激穴位,療效近似。針灸在中國的起源非常古老,不提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少在商朝中期,就已經有了專用的針刺療法工具——砭石,也就是石針。
  • 入選非遺十周年 中醫針灸再出發
    中醫針灸作為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其在2010年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標誌之一。(視頻致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歐陽波: 讓更多群眾感受體會中醫針灸文化 中醫藥學是醫學和文化並重的學科,其文化屬性在醫學屬性的基礎上展現出了特殊價值,這樣的價值也決定了中醫類非遺項目的特殊性。
  • 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
    (本科類) 針灸推拿學(臨床方向)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中醫基礎理論和診療技能,熟悉現代醫學知識,以針灸推拿為特色的臨床型高級複合性人才。能在各級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相關教學部門從事中醫、針灸、推拿的醫療、科研、教學工作。
  • 陸氏針灸:冰火神針
    「『伏針』『伏灸』等冬病夏治法,正是陸氏針灸創導的。由於病者深受其益,後成為陸氏針灸流派的一大特色。」裴建介紹說。陸瘦燕曾說針刺手法「一旦失傳,不僅會降低療效,更可怕的是,針灸學中具有特色的操作技術將毀滅在我們這一代,實在是上愧對祖先,下愧對子孫」。因此,他對針刺手法從文獻整理、科學分類、臨床觀察到實驗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   陸瘦燕將手法的作用,區分為候(催)氣、行氣及補瀉三類。所謂「候氣」或「催氣」,是促使針不得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