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一套康熙年間的古醫書 轉讓價上萬才肯賣

2020-12-06 湖南在線

   「對那套古醫書很感興趣,想和吳先生聯繫。」本報報導了長沙縣江背鎮吳先生請專家鑑定了他家祖傳的一套康熙年間的醫書後,想將古書轉讓(詳見本報12月4日A22版),消息見報後,不少讀者打來電話,並與吳先生聯繫。但吳先生開出的上萬元轉讓價,讓他們連稱買不起。 

    家住長沙高橋的周先生說,叔公是寧鄉的一個老中醫,做了一輩子郎中,特別想買來看看,但至少要一萬多才能賣,覺得太貴了點。

    吳先生認為,這套書很少見,而且是古書,能值這個價,低於這個價就不轉讓了,他寧願自己收藏。

    ■記者 陳月紅 實習生 易小飛

相關焦點

  • 珍貴的醫書古籍如今是鳳毛麟角?為什麼有人卻說古醫書不值錢?
    圖片上是一套醫寶天書,其中是由無數藥方組成,醫書內的藥方豐富多彩,有些藥方比較罕見,可惜這幾本已經不在國內了,日本的中醫早在百年前就對中國的醫術十分渴求,不少珍貴醫書資料就此流落至日本。圖中是我收藏的老醫書,這些醫書本是一個家族的祖傳之物,在古代傳男不傳女,書上的方子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了下去,但是不知道傳了多少代,傳到了廢品回收站老闆手中,祖上的心血,祖傳之物就這樣流落成了廢紙,作為一個尊重文化珍稀古籍的我來說,必須要承擔保護古籍的重擔。一本珍貴的古籍究竟有多重要?
  • 祖傳醫書被衛生局借走,30多年了毫無信音 法院判賠償5萬元
    30年前,衛生局因修衛生志需要,向村民仲某借取兩捆祖傳醫書,後因衛生局與其他機構合併等原因,將借取的醫書全部丟失。30年後,仲某到法院訴求判令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返還《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祖傳醫書和《行醫記錄》等資料。 近日,沭陽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借用合同糾紛案,判決被告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賠償原告仲某5萬元。
  • 光緒年間的手抄本,11本古醫書,貴州這對夫婦全部捐獻出來了!
    然而9月23日,家住遵義正安縣的王祖錄、陳秋維夫婦倆卻將祖傳的11本醫書捐贈給遵義市中醫院,希望供更多醫學研究者查閱研究,讓古中醫方有機會服務廣大群眾。9月23日上午10點,王祖錄夫婦帶著11本古醫書,來到了遵義市中醫院。為了表示對此次捐贈的重視,遵義市中醫院專門開展了「杏林尋寶」暨民間醫書捐贈儀式。
  • 祖傳醫書一本 有殘缺 歡迎閱讀
    非完整版 完整版102頁 非常好的古本 收藏不易 展示為部分頁面祖傳醫書一本 有殘缺 歡迎閱讀非完整版完整版102頁 非常好的古本 收藏不易 展示為部分頁面祖傳醫書一本 有殘缺 歡迎閱讀非完整版 完整版102
  • 池店老伯愛好收藏古醫書 記載許多民間實用秘方
    池店邱老伯家裡收藏了很多古醫書。東南網7月18日訊(晉江經濟報記者 沈茜 秦越 文/圖)許多老人收藏的老物件種類五花八門,和他們不同的是,晉江池店鎮唐厝村的邱更生老人卻唯獨熱衷於收藏古書,尤其是古醫書。近日,記者來到邱老伯家裡一探究竟。
  • 自稱清朝醫官後人 大馬華婦賣祖傳醫書籌錢度日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馬來西亞一71歲的洗碗婦自稱是清朝醫官後人,她在獨生子半年前被貨車撞飛輾死後,頓失依靠,如今要賣34本祖傳百年醫書籌錢度日。  這名可憐華婦黃玉英,住在大巴窯6巷一間兩房式租賃組屋。她說,懷胎4個月時就被家婆趕出來,從此跟丈夫分開,靠做幫傭養大兒子。
  • 有個老中醫想賣百本明清時期古醫書 還有古玩不少
    浙江在線11月01日訊聽聽100年前印的《本草綱目》通過商報牽線後被順利轉讓,柯橋一位老中醫也撥打了商報熱線電話88652000,說想賣寶貝。「我家有上百本古醫書,每一本歷史都超過200年,還有一些古玩,希望轉賣給有興趣收藏的人。」
  • 一本醫書六代相傳 中醫世家祖傳藥方專治咽喉疾病
    林家的古醫書林家第六代傳人林小寅,鑽研祖傳醫書四十餘年,研製和改良近百餘個藥方,一心想著辦廠製藥,將祖傳醫術發揚光大,奈何罹患肺癌,於今年7月份離世。
  • 大冶一村民祖傳一套《康熙字典》盼專家幫他鑑定
    大冶一村民祖傳一套《康熙字典》盼專家幫他鑑定(楚天都市報)(特約記者肖慶軍 通訊員程長珠)昨日,大冶市羅橋街辦雙港村黃先生致電稱,其父親留下一套40本的《康熙字典》,目錄寫有「御製殿本」,希望有關專家幫他鑑定。     記者在黃先生家見到這套書頁泛黃、字跡清晰的《康熙字典》(如圖)。
  • 老人收藏《康熙字典》20萬不舍轉讓
    有人出價20萬欲買一套 據合肥晚報報導,有人喜歡收藏名畫,有人喜歡收藏郵票,有人喜歡收藏古幣……而在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市民陸繼良多年來卻痴迷於收藏《康熙字典》。二十多年來,他收藏了幾十個版本的《康熙字典》,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就有十五個版本。
  • 380多年前明代醫書《萬病回春》現身吉林
    《萬病回春》日前現身吉林,這套醫書由長春市民柳先生祖上傳下來,至今保存完好。  這套醫書是明代萬曆年間(1615年)印製的,據其所有者柳先生介紹,它按所治療疾病的類型共分為8冊,介紹了診治150多種常見病、疑難病的1000多個處方。在每冊頭一頁上列出了該書所診治病症的名稱,其中包括咳喘、消渴、癜風、中風、斑疹、水腫等疑難雜症,還有治療健忘、驚嚇、氣虛等的補益處方,以及宮延秘制具有美容養顏、保健養生等功效的多種補酒配方和延年丹藥方。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洗乾淨後大吃一驚,轉手可賣370萬
    老太太80元賣掉祖傳古董,竟是稀世珍寶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穿著簡樸的老太太,挎著一個布包走進了北京琉璃廠一家文物商店,拿出一個瓷碗要賣,瓷碗上滿是汙泥,還有些磨痕。後來把瓷碗上的汙泥洗乾淨之後,發現碗內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樣,釉面是淺藍色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處處顯示碗的不平凡。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洗乾淨後大吃一驚,轉手可賣370萬
    >老太太80元賣掉祖傳古董,竟是稀世珍寶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穿著簡樸的老太太,挎著一個布包走進了北京琉璃廠一家文物商店,拿出一個瓷碗要賣,瓷碗上滿是汙泥,還有些磨痕。工作人員問老人想賣多少錢,老人也沒準確的數字,只說,碗是祖上流傳下來的,看著有些年代,隨便給點錢就可以。工作人員就給了老人80元,老太太拿著80塊錢,也沒留下什麼聯繫方式,高高興興地走了。後來把瓷碗上的汙泥洗乾淨之後,發現碗內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樣,釉面是淺藍色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處處顯示碗的不平凡。
  • 清朝的腐敗:肯多花萬把銀子,便可讓死去的功臣戴一頂「草帽子」
    縱是再好的皇帝,像唐太宗、康熙,陋規(如地方官之進貢)也可使你富甲天下。「贓」皇帝那也就不得了也。他可賣官鬻爵。官論「缺」,「缺」愈「肥」則價愈高也。俗語說:「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是一任「贓知府」,那可能就能賺幾十萬乃至百萬了。皇帝或太后要把這個百萬「肥缺」的「官」,「賣」給有志做「贓知府」的人,那索價該在數萬兩吧!
  • 福州一市民無償捐獻家傳古醫書
    本報訊(記者 張穎)5月26日,福州市民趙女士向福建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捐贈了55本家傳古醫書。趙女士此次捐贈的古醫書均為其外祖父珍藏,既有明清版本的醫書,還有一套18本的上世紀30年代上海中西醫院收藏的醫學書。校圖書館館長蔡鴻新介紹說,2007年學校設立了省內醫學院校首個古籍室,目前擁有藏書超過2萬冊,但是醫學類只佔很小一部分。由於年代久遠,醫學古籍特別是線裝書不易保存。而專業圖書館古籍保管規範而且專業。
  • 古籍醫書在市面銷路較好
    目前,他在南寧市中華路與友愛路交叉路口附近一個跳蚤市場擺地攤賣古玩。  6月17日,記者走訪這個跳蚤市場時認識了黃先生,當時他在地攤銷售古玩,只見他的攤位上擺放兩套紙張已泛黃的古籍醫書《黃帝內經》,書的一旁還有一些 裝裱陳舊的字畫。黃先生說,目前跳蚤市場的古籍善本主要可以分為刻本、墨跡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獻。
  • 清康熙 同治年間的古牌匾現身北京火德真君廟
    晨報訊(記者李海霞 通訊員 鐵嵐 王長生 三件珍貴文物——清康熙、同治年間的牌匾,昨日在位於西花市大街的火德真君廟修繕工程中被施工人員在正殿抱廈的吊頂發現。令人驚奇的是,雖歷經幾百年,但依然字跡清晰、顏色鮮麗。  從牌匾的落款分析,文物人員推算出它們分別製作於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四十一年和同治七年。
  • 古玩市場上,農村大嬸賣「祖傳」寶貝,低於30萬不賣看是啥
    中午逛了逛古玩市場,發現市場上又新增了不少攤位,新面孔有增無已圖中大嬸第一次來此市場,今天帶來了2個寶貝,說是祖傳的。,因家中有事,急需錢用,才賣掉。寶貝上繪有人物,友友們,能看出是哪個朝代的麼?兩位小哥哥相中了2個寶貝,攤主大嬸說低於30萬不賣,小哥哥聽了價位轉身離開
  • 為何你的祖傳錢幣賣不出?
    經常會有一些民眾發來圖片說是家裡祖傳的錢幣,詢問如何能夠出手變現雖然也有相當部分一看就是在某個地攤買的「祖傳大珍」,基本上都是各博物館的鎮館之物,這個不在討論之列,也還是有一部分確為真品,很多藏友都抱怨自己的錢幣明明是真品也賣不掉,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供大家參考。
  • 古舊書店賣書見聞錄
    經常在書肆淘書,少不了遇見有人拿書到古舊書店去賣。周日,在西安古舊書店看舊書,進來一對中年夫妻,從包裡躉出一包舊報紙包的數十冊古書,欲出售。收書的師傅翻了翻,讓對方開價,中年男子猶豫再三,似是咬著牙說道:「兩--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