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讀書 可慰平生 季羨林給準大學生的人生忠告

2020-07-11 光明網

今天,是季羨林逝世11周年的紀念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是北大終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他曾說,「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他愛書,還自封北大教授中的「藏書狀元」,藏書一度填滿幾間房子。

學子們歷經高考,即將步入人生新階段。今天,青年君從季羨林的書作中摘錄這位睿智老人對人生的感悟,與君共勉。

有福讀書 可慰平生 季羨林給準大學生的人生忠告

季羨林。資料圖

·論治學

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後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

——《人生十講·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讀什麼樣的書呢?自己專業的書當然要讀,這不在話下。自己專業以外的書也應該「隨便翻翻」,知識面越廣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則很容易變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於自己專業的探討,也不利於生存競爭,不利於自己的發展,最終為大時代所棄。

——《季羨林談人生·開卷有益》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

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

——《人生十講·成功》

光陰,對青年和老年,都是轉瞬即逝,必須愛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我們的古人留給我們的兩句意義深刻的話。

——《人生十講·一寸光陰不可輕》

·論待人

謙虛是美德,但必須掌握分寸,注意東西。在東方謙虛涵蓋的範圍廣,不能施之於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東方或西方,必須出之以真誠。有意的過分的謙虛就等於虛偽。

——《心安即是歸處·謙虛與虛偽》

「倚老賣老」,固不足取,「倚少賣少」也同樣是值得青年人警惕的。天下萬事萬物,發展永無窮期。

——《人生十講·一寸光陰不可輕》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人生十講·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如果一個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你願意怎樣都行。可我們是處在社會中,這就要講究點人際關係。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沒有禮貌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必然產生與社會不協調的後果。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個人小事而掉以輕心。

——《季羨林談人生·談禮貌》

有福讀書 可慰平生 季羨林給準大學生的人生忠告

1934年,季羨林(中)大學畢業前與同學合影。資料圖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在這一場搏鬥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隻,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眾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

——《季羨林談人生·論朋友》

·論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

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人生十講·不完滿才是人生》

世人無不想走運,而絕不想倒黴。

……

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心安即是歸處·走運與倒黴》

有福讀書 可慰平生 季羨林給準大學生的人生忠告

季羨林。資料圖

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正常的。應當恐懼而不恐懼者是英雄。

……

不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孱頭。

……

我們都要鍛鍊自己,對什麼事情都不要驚慌失措,而要處變不驚。

——《季羨林談人生·論恐懼》

如果一個人不想終生獨身的話,他必須談戀愛以至結婚。這是「人間正道」。但是千萬別浪費過多的時間,終日卿卿我我,鬧得神魂顛倒,處心積慮,不時鬧點小彆扭,學習不好,工作難成,最終還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我覺得,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這過程不必過長,短則半年,多則一年。

——《我們那時候的愛情》

結語:為學、為師、為人,季羨林一生孜孜不倦,拒絕光環名利,活得自在舒心。他的這些人生忠告,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讀懂生命的意義。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準大學生們,未來已來,期待你們乘風破浪!

(來源《人生十講》《季羨林談人生》《心安即是歸處》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準大學生 季羨林的這些人生忠告值得品讀
    今天,是季羨林逝世11周年的紀念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是北大終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曾說,「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他愛書,還自封北大教授中的「藏書狀元」,藏書一度填滿幾間房子。學子們歷經高考,即將步入人生新階段。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近年來,關於「讀書無用論」被提出的次數越來越多,很多人往往以個體代替群體,從某一個人的某一件事情出發,往往以透過個體現象看向整體,私以為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確的,這才有了「讀書無用論」這種論調。但季羨林卻認為,讀書其實是一件好事。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縱浪大化,不憂不懼
    這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從1933年到2006年期間所寫的具有代表性的散文60餘篇,比如《隔膜》、《毀譽》、《不完滿才是人生》等等,字字珠璣,篇篇經典。本書編輯將這60餘篇文章以不同的主題分為八輯,從人生、讀書、處世、旅行、生死等角度,展現季老百年的生命智慧,以及他與世界的相處之道,給予內心焦灼者以安定的撫慰。
  • 季羨林: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
    中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中,也是同樣的看法: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讀書人一般都很倒黴季羨林作為我國著名的學者,他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中直言:自己的一生,嘗過酸甜苦辣,也經歷過喜怒哀樂。曾經春風得意,也有過四處碰壁。
  • 人生何處是吾家?《心安即是歸處》:道盡季羨林的百年人生智慧
    無意中翻到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才明白,或許閨蜜缺的是「心安」。整體在職場和家庭中翻轉,時不時地還要為孩子的學習擔憂暴怒,想要身心俱松,確實難於上青天。這本《心安即是歸處》就從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有福讀書,可慰平生、縱浪大化不憂不懼、行於天地再遇自己等8個方面對人生進行了全面而真實的描述,看似隨意散漫的文字,卻耐人尋味,「心」在哪?「安」於何處?
  • 季羨林: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
    文/夢瞻我們每個人從兒時起,就被要求多讀書、好好學習,父母和老師告訴我們:多讀書會有一個光明的前程。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慢慢發現,歷史上那些讀了很多書的人,好像都過得不怎麼樣。中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中,也是同樣的看法: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
  • 當你不想讀書時,不妨看看季羨林的人生
    可他卻憑藉一己之力,從田間地頭,跋涉至學界巔峰,寂寞而絢爛地綻放著。一個家徒四壁的寒門學子,是如何靠讀書改變命運,一步步成功逆襲的呢?少小離家,寄人籬下109年前的今天,季羨林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官莊。官莊是全縣最窮的村,他家又是村裡最窮的一戶。
  • 不妨看看季羨林的人生,當你不想讀書時
    季羨林出身貧寒,既沒有家學淵源加持,也沒有家族背景依靠,他的少時玩伴,大多成為普通農民。可他卻憑藉一己之力,從田間地頭,跋涉至學界巔峰,寂寞而絢爛地綻放著。一個家徒四壁的寒門學子,是如何靠讀書改變命運,一步步成功逆襲的呢?
  • 人生何處是吾家?心安即是歸處
    無意中翻到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才明白,或許閨蜜缺的是「心安」。整體在職場和家庭中翻轉,時不時地還要為孩子的學習擔憂暴怒,想要身心俱松,確實難於上青天。季老作為國際上都著名的東方學大師、文學家、教育家,他那通透、樸實、純粹而平淡,一生都不為外物所擾、遵從己心,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灑脫不羈,讓很多人既嚮往又羨慕。
  •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評季羨林《讀書與做人》
    適值假期,於網上我看到了一本書:季羨林生前最後一部授權作品《讀書與做人》,季羨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深深的吸引了我。季羨林(1911—2009)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梵文學家、印度學家、佛學家、翻譯家、教育家等,是典型的「雜家」。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41年畢業於哥廷根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 活得自在是人生的最美狀態——讀季羨林《一生自在》
    ◇劉細雲《一生自在》是季羨林的散文集,輯錄了他關於個人修養、道德與品質、人生意義和價值體現等方面深刻見解的作品。全書共有五章,分別為「書卷伴青燈,足以慰平生」「從容坦蕩,心裝萬物」「一念放下,萬般自在」「見識天地,遇見自己」「與其完滿,不如自在」。季老在書裡告訴人們: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得坦蕩、清醒,並以切身體會告訴世人以坦蕩心胸行走人間的自在智慧,字裡行間可見季老的用心良苦。讀著讀著,就像與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面對面坐在一起,聽他娓娓道來,一種別樣的感覺油然而生,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的自在。
  • 楊青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季羨林人生智慧書》
    《季羨林人生智慧書》豆瓣評分:8.4作品簡介:季羨林先生給予我們的人生寄語只有一個字:真。對親人,要付真愛,對朋友,要付出真義;對工作,要施以真心;對人生,要甘灑真情。以真示人,除去虛假的遮掩,才能換來他人的熱心腸和真性情。書友點評:書還是要讀的。
  • 誤遇良人,遺憾苦楚,無處話悽涼,聊以詩詞慰平生
    宋代才女誤良人,唯以詩詞慰平生。正如一首歌唱到的那樣: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睞........此生就此別過了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悲催的愛情故事。有書中小說裡的《梁祝》《紅樓夢》等等,又比如大詩人白居易和他的初戀湘靈、南宋陸遊和唐婉。
  • 熱血季羨林:平生愛國,不甘後人 化成灰我也愛國
    中新社發 滿會喬 攝  中新網7月11日電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時,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98歲。雖然年已耄耋,但近年來季羨林先生依然是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鳳凰衛視年初推出的一檔節目,講述了季老的熱血人生。
  • 季羨林:讀書是「天下第一好事」
    「教育讀書」的話題始終是貫穿一生的。連在大學裡,每逢考試季,有學生會用季羨林先生寫的日記為自己的懶惰開脫,「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什麼東西?」可是他們卻故意看不見季老另一句發自肺腑的話,「總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 西岸書齋 |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季羨林談讀書與研究
    從一滴水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悟人生,從一本書中聽智慧。網信河西「西岸書齋」欄目繼續為您推薦好書。讓我們隨著名人大咖的腳步,打開書籍的任意門,穿越古今,遊歷世界,聽那西岸讀書聲。今天我們繼續共讀《季羨林談讀書治學》。
  • 《侶行》梁紅:馬魯姆火山,看一眼就足以慰平生了!
    一眼就足以慰平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景?我更想到的是,很多人經歷了某人某事,也說足以慰平生。那人那事那景的驚豔,我是相信的,關鍵是,此後餘生就平淡如水的話,真的可以嗎?真的可以靠這一眼支撐靈魂嗎?靠這一眼在無數荒蕪的日子裡慰平生嗎?我懷疑著。
  • 《一生自在》: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人生智慧
    -02-《一生自在》,可以說一篇雜文、白話文,與其說是一本書,更像一本季老先生的日記,真實、實在、樸實記錄了季老先生對生活、對人生、一些瑣碎事情的感悟與見解,是一本體現季羨林自在智慧、真性情的作品。真正的人生真諦從來不是辭藻華麗,而是樸實無華的,真正的智慧來自於平淡、平凡的生活。-03-《一生自在》,主要體現了季老先生在五個方面的大智慧。(一)「書卷伴青燈,足以慰平生」——關於讀書啟蒙的書中自在。
  • 《一生自在》: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人生智慧
    季羨林,這個活了近一個世紀的老人,他的一生是傳奇的,跨越清朝、舊中國、新中國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當過大清皇帝的臣民,目睹過軍閥混戰、親歷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參與過九一八事變南京請願,流落過異國他鄉數十年,輾轉回國......
  • 舊作,天涯無盡東逝水,一壺濁酒慰平生
    一壺濁酒慰平生秋風吹拂腹中事,回首往事覺懵懂。三十功名壯志行,四時草木落繽紛。丈夫立世當豪邁,九天之下任我行蒼穹長嘯草原鷹,寒來暑往在徵程。天涯無盡東逝水,一壺濁酒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