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一杯清茶,靜聽謝家的歷史;
追根溯源,探尋謝氏的由來......
我
是
光
榮
的
謝
家
人
謝氏專場-謝姓解讀
謝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任姓和姜姓。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的歷史了,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為得姓始祖。
2013年百家姓排名,謝姓的人口已達到1000餘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7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三省,大約佔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廣西、臺灣七省區。
謝 xie
謝姓起源
源於黃帝部落
傳說中源於謝國,任姓,黃帝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至周朝亡國,其地為申伯封邑,申伯後人以國名為姓氏。黃帝之後的謝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三代之際微不見) 。
源於炎帝部落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後裔申伯後裔的封地謝邑,屬於以國名為氏。申國王族子孫以地名為姓氏者,稱謝氏,是為河南謝氏,史稱謝氏正宗。現代謝氏族人絕大多尊奉申伯為得姓始祖。
改姓直勒氏
隋末唐初文學家謝偃(?—643年) ,本姓謝改姓直勒氏,祖孝政,為北齊散騎常侍,隋後恢復謝姓。
複姓謝丘氏
源於蒙古族漢化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清朝時期,一些蒙古部落在擺脫了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汗的控制後,歸附於滿清政權。清政府組建了蒙古八旗。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伯蘇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別速惕部後裔,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eisu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謝氏。
陳蒙古八旗薩拉氏一支祖上薩拉·白達色,於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到遼寧丹東鳳城牛莊落戶,後取其名首字諧音漢字「白」為氏,薩拉·白達色的弟弟薩拉·黑達色則攜眷至丹東岫巖地區落戶,取漢字「謝」為氏,隸屬於鑲藍旗蒙古。今後裔散居於岫巖哈達碑、偏嶺、鳳城大堡、石城、寬甸長甸等地。
巴爾虎旗蒙古中的謝京氏族,原居喀爾喀地區,因遭受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族的迫害,率巴爾虎族萬餘人南下,遊牧於今河北張家口一帶。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清廷準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瀋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巖等地並獨豎一旗,稱蒙古九旗。取原姓首字諧音漢字「謝」為氏。
蒙古兀良合部的錫勒朱徳氏族、哈日瑪赤氏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多冠漢姓為謝氏、邢氏。
源於滿族漢化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薩察氏,亦稱沙岔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撒鏟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aca Hala,漢義「頭盔」,世居瓦爾喀渾春(今吉林琿春)、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隗氏、白氏、魁氏等。其中,謝氏為乾隆大帝欽賜之姓,專用於具有官身之薩察氏族人。
滿族沙拉氏,亦稱薩加拉氏,滿語為Sal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遊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邊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等。
滿族蘇拉喇氏,亦稱松佳拉氏,滿語為Sulara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謝氏、松氏等。
滿族錫爾馨氏,亦稱謝京氏,源出元朝時期女真錫爾沁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irhin Hala,世居和託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金氏等。
謝氏一家親
謝氏宗親會歌
歷史名人
姓名
生卒年
謝氏祖訓
申伯始祖,至德名揚;
大謝謝氏,福澤綿長;
家風淳厚,光大發揚。
社會為先,國家至上;
教子務嚴,健康成長;
耕讀傳家,造就棟梁。
恭親敬老,勤儉溫良;
夫婦和睦,尊兄敬長;
友愛兄弟,孝順爹娘。
上善若水,行止有方;
熱心公益,友鄰相幫;
注重道德,正正堂堂。
自強不息,齊家興邦;
承我族德,光我郡望;
同心協力,源遠流長。
我姓謝!我驕傲!我姓謝!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