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在中國文化中,每個人都非常看重「風水」,一個家庭有一個家的風水,一個人其實也講風水。而《易經》透露:一個人出現這3種跡象,恭喜你!你正在走上坡路
我們常常羨慕他人在事業上風生水起,在生活中如魚得水,在社會上名利雙收……我們看事情只流於表面。
總是草率地認為他人的登頂是一蹴而就,或是走了捷徑,殊不知別人在上山登頂的路上鋪墊了多少汗水和艱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生,並不是很輕鬆就能做到的。
每個人都渴望登頂,有的人一直在走下坡路不願意奮然崛起;有的人可能在上坡的途中自己卻渾然不知。
那麼人生如何才能算走上坡路呢?其實一個人走上坡路時,往往會有以下三種表現……
一、內心變得平和
人的一輩子,大部分都在按部就班,小時候為了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拼命努力,長大後為了成為人上人起早貪黑地奮鬥,晚年同樣希望自己能比周圍的同年齡過得更加好。
很大一部分人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的攀比中迷失了自我,很少有人會問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所以到頭來,一些人一生是白忙一場,一直在走下坡路。還有一些人在人生的半山腰中徘徊,從來沒有真正嘗試過走上坡路的滋味。
一個真正走上坡路的人,他的內心一定是平和的。《易經》中說:「心有乾坤神閒氣定。」
它在告訴我們,當我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麼它能夠數億年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
走上坡路的人就能深刻體會這個道理,並且他們能很好地去遵循它。
他們能很好地面對人生的寵辱得失,儘管自己此時正處於低谷,但他們仍然有「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走上坡路的人,同時懂得:順應自然順水推舟—-懂得順從。
著名詩人蘇東坡在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依然能從容面對,在被貶黃州後,他依然能怡然自得,樂觀淡然。
最終被朝廷重新啟用,這就是千百年來,大家愛蘇軾的原因。
所以,當上蒼要在你面前降下災難時,不要悲觀,不要失望,要堅強,也不要過多地去苦惱,苦惱沒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順應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讓自己的身心放鬆下來,更理智地去處理路邊的荊棘和雜草,更快樂地從容面對一切。
我們的人生也才會迎著上坡路一路挺進,迎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二、開始學會忍辱
人生可能最難面對的就是「忍」字,最難學會的也是隱忍。
對於隱忍的形象解釋,莫過於這句話了:「寒冬裡待放的梅花,巨石下萌動的春筍,冰山下隱藏的巖漿,柳枝下奮力掙扎的老牛,它們都在隱忍。」
縱觀古今中外所成大事者,無不是必忍難忍之事,隱忍讓他們變得理智,有涵養,也讓他們變得成熟和豁達。說到隱忍,我們最容易下意識想到韓信。
韓信當年被同鄉青年看不起,一天,一人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一言不發,選擇了後者。
事業成功者如韓信,他們的人生尚且在磕磕碰碰中隱忍而行,更何況常人呢?
所有走上坡的人,都明白隱忍是一種人生智慧,而非膽小怕事,甚至懦弱無能。
他們更明白,這是一種目光遠大的戰略思維,不為眼前得失所困擾,更是一種對未來充滿自信的表現。
年輕人血氣方剛,一言不和就可能大打出手,但真正走上坡的人,寧願認慫,因為他們知道,家中有愛人、孩子、父母等著他回家。
絕不會為了一時之氣,與人血拼,他們知道那不值得。他們知道人被狗咬了是常事,而狗被人咬了,不是新聞,就是笑話。
走上坡路的人懂得「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們懂得隱忍的背後,必定會有春暖花開。
遇事衝動,脾氣暴躁,太在意他人的言語和看法的人,最終只能成為一個庸人。
三、開始理解父母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他們仍然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從來沒有嘗到過生活的艱險。
即便是結婚生子,仍要依靠父母為我們操辦婚禮、撫養小孩,讓父母為我們有操不完的心。
很多人甚至還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一切,直到自己去直面社會,才發現自己面對社會的時候一無是處,每完成一件事、每掙一分錢都是如此的艱難。
很難想像,自己從小到大,從父母身上索取的東西,都是父母艱難地獲得的,同時這一切都承載了父母對我們無限的愛。
當我們開始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懂得父母的苦心,那麼我們就開始走上坡路了。
一個上坡的人,他們懂得感恩,尤其懂得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比天大,他們是生我們、養我們、為我們付出一切的人。
所以一個人懂得了感恩,他的事業和人生必定會風生水起。
上坡的路,需要強大的勇氣、無窮的智慧和強大的內心。人生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大起大落。
當跌入谷底時,以上三點就是你爬出谷底的階梯。
所以,當你有以上三種心理,恭喜你!你正在走上坡路。
悟透易經中的道理能幫你度過人生的坎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
《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窮究天人之際遇的學問。易經傳承幾千年,有很多的易學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從來也沒有人能全學完的,全部解開易經,但是有些學習易經的人卻更容易成功。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筮佔之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又稱作《周易》。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我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抱怨說,文言文內容太過晦澀難懂,今天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
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文言文的內容翻譯成白話文,把書中難懂的內容用圖解的方式就讀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讀的懂,學得會,用得上。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通過結合例子給你分析問題,把晦澀難懂的問題,變成人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知識,實在是讓我受益無窮。
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易經》,因為其中的智慧是無窮的,所以我們不妨多多研究一下。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