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如何才能享受悠閒的生活

2020-12-07 大道知行知行堂

文丨林語堂

中國人之愛悠閒,有著很多交織著的原因。中國人的性情,是經過了文學的薰陶和哲學的認可的。

這種愛悠閒的性情是由於酷愛人生而產生,並受了歷代浪漫文學潛流的激蕩,最後又由一種人生哲學——大體上可稱它為道家哲學——承認它為合理近情的態度。中國人能囫圇地接受這種道家的人生觀,可見他們的血液中原有著道家哲學的種子。

有一點我們須先行加以澄清,這種消閒的浪漫崇尚(我們已說過它是空閒的產物),絕不是我們一般想像中的那些有產階級者的享受。那種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要明了,這種悠閒生活是窮愁潦倒的文士所崇尚的,他們中有的是生性喜愛悠閒的生活,有的是不得不如此,當我讀中國的文學傑作時,或當我想到那些窮教師們拿了稱頌悠閒生活的詩文去教窮子弟時,我不禁要想他們一定在這些著作中獲得很大的滿足和精神上的安慰。

所謂「盛名多累,隱逸多適」,這種話對那些應試落第的人是很聽得進的;還有什麼「晚食可以當肉」這一類的俗語,在養不起家的人可以解嘲。中國無產階級的青年作家們指責蘇東坡和陶淵明等為罪惡的有閒階級的知識分子,這可說是文學批評史上的最大錯誤了。

蘇東坡的詩中不過寫了一些「江上清風」及「山間明月」,陶淵明的詩中不過是說了一些「夕露沾我衣」及「雞鳴桑樹顛」。難道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和桑樹顛的雞鳴只有資產階級者才能佔有嗎?這些古代的名人並不是空口白話地談論著農村的情形,他們是躬親過著窮苦的農夫生活,在農村生活中得到了和平與和諧的。

這樣說來,這種消閒的浪漫崇尚,我以為根本是平民化的。我們只要想像英國大小說家斯頓(Laurence Sterne)在他有感觸的旅程上的情景,或是想像英國大詩人華茲華斯(Words Worth)和柯勒律治(Coleridge)他們徒步遊歐洲,心胸中蘊著偉大的美的觀念,而袋裡不名一文。

我們想像到這些,對於這些個浪漫主義就比較了解了。一個不一定要有錢才可以旅行,就是在今日,旅行也不一定是富家的奢侈生活。總之,享受悠閒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閒的生活只要有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閒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Walden)裡所說的,要享受悠閒的生活,所費是不多的。

籠統說來,中國的浪漫主義者都具有銳敏的感覺和愛好漂泊的天性,雖然在物質生活上露著窮苦的樣子,但情感卻很豐富。他們深切愛好人生,所以寧願辭官棄祿,不願心為形役。

在中國,消閒生活並不是富有者、有權勢者和成功者獨有的權利(美國的成功者更顯匆忙了!)而是那種高尚自負的心情的產物,這種高尚自負的心情極像那種西方的流浪者的尊嚴的觀念,這種流浪者驕傲自負到又不肯去請教人家,自立到不願意工作,聰明到不把周遭的世界看得太認真。

這種樣子的心情是一種超脫俗世的意識而產生,並和這種意識自然地聯繫著的;也可說是由那種看透人生的野心、愚蠢和名利的誘惑而產生出來的。那個把他的人格看得比事業的成就來得重大,把他的靈魂看得比名利更緊要的高尚自負的學者,大家都把他認為是中國文學上最崇高的理想。他顯然是一個極簡樸地去過生活,而且鄙視世欲功名的人。

這一類的大文學家——陶淵明、蘇東坡、白居易、袁中郎、袁子才,都曾度過一個短期的官場生活,政績都很優良,但都為了厭倦那種磕頭的勾當,要求辭職,以便可以回家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另外的一位詩人白玉蟾,他把他的書齋題名「慵庵」,對悠閒的生活竭盡稱讚的能事:

丹經慵讀,道不在書;

藏教慵覽,道之皮膚。

至道之要,貴乎清虛,

何謂清虛?終日如愚。

有詩慵吟,句外腸枯;

有琴慵彈,弦外韻孤;

有酒慵飲,醉外江湖;

有棋慵奕,意外幹戈;

慵觀溪山,內有畫圖;

慵對風月,內有蓬壺;

慵陪世事,內有田廬;

慵問寒暑,內有神都。

松枯石爛,我常如如。

謂之慵庵,不亦可乎?

從上面的題贊看來,這種悠閒的生活,也必須要有一種恬靜的心地和樂天曠達的觀念,以及一個能盡情玩賞大自然的胸懷方能享受。詩人及學者常常自題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別號,如江湖客(杜甫)、東坡居士(蘇東坡)、煙湖散人、襟霞閣老人等等。

沒有金錢也能享受悠閒的生活。有錢的人不一定能真真領略悠閒生活的樂趣,那些輕視錢財的人才真真懂得此中的樂趣。

他須有豐富的心靈,有簡樸生活的愛好,對於生財之道不大在心,這樣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悠閒的生活。如果一個人真的要享受人生,人生是盡夠他享受的。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且無聊。有人說老子是嫉惡人生的,這話絕對不對,我認為老子所以要鄙棄俗世生活,正因為他太愛人生,不願使生活變成「為生活而生活」。

有愛必有妒。一個熱愛人生的人,對於他應享受的那些快樂的時光,一定愛惜非常,然而同時卻又須保持流浪漢特有的那種尊嚴和傲慢。

甚至他的垂釣時間也和他的辦公時間一樣神聖不可侵犯,而成為一種教規,好像英國人把遊戲當做教規一樣的鄭重其事。

他對於他在高爾夫球總會中同他人談論股票的市況,一定會像一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受到人家騷擾那樣覺得厭惡。他一定時常計算著再有幾個春天就要消逝了,為了不曾做幾次遨遊,而心中感到悲哀和懊喪,像一個市儈懊惱今天少賣出一些貨物一樣。

◎本文摘自林語堂《人生的盛宴》,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林語堂:中國哲學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的哲學
    有著幽默大師稱號的林語堂認為,中國哲學對待生活的態度,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因為中國哲學本就是生活哲學,那是一種悠閒而又充滿情調的生活,這種悠閒和有錢有閒並沒有必然聯繫。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林語堂就倡導幽默閒適,但遭到很多人批評。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主流文學側重於批判,魯迅先生也曾經勸過林語堂。
  • 如何擁有詩樣人生?且看林語堂先生告訴我們的生活的藝術
    在書中,林老先生談了莊子的淡泊,贊了陶淵明的閒適,誦了《歸去來辭》,講了《聖經》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焚香、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鑑石、如何玩水,如何看雲、如何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
  • 享受悠閒的生活的句子 享受悠閒的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享受生活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態度,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了忙碌,那種享受悠閒的生活好像離我們已經很遠很遠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放下忙碌,去享受那片刻的悠閒,那麼,大家知道有什麼關於享受悠閒的生活的句子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24 件快樂小趣事
    在這本書中,你會被他甘之如飴,樂此不疲中庸的思想境界所感染;思緒也隨著林語堂所描繪的高雅世界如何觀山、玩水、看雲;如何聽風、吟雨、賞月;如何養花、養鳥……將他曠懷達觀陶醉在性情中的生活方式皆傾訴在筆下,為我們展現出對生活的認知;通過他的藝術生活方式,提醒人們,在紛紛擾擾忙忙碌碌的當下,悠閒的情緒平凡的生活,也一樣會給你的帶來快樂。
  •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24 件快樂小趣事!
    文/飛魚林語堂算得上是一個生活達人,從讀他寫的這本《生活的藝術》中,品味到了他對生活樂在其中,因而對生活的感知中,寫出了二十四件生活小趣事。在這本書中,你會被他甘之如飴,樂此不疲中庸的思想境界所感染;思緒也隨著林語堂所描繪的高雅世界如何觀山、玩水、看雲;如何聽風、吟雨、賞月;如何養花、養鳥……將他曠懷達觀陶醉在性情中的生活方式皆傾訴在筆下,為我們展現出對生活的認知;通過他的藝術生活方式,提醒人們,在紛紛擾擾忙忙碌碌的當下,悠閒的情緒平凡的生活,也一樣會給你的帶來快樂。
  • 每日好書推薦:《生活的藝術》林語堂
    【內容】《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旅美專事創作後的第一部書,也是繼《吾國與吾民》之後再獲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該書於1937年在美國出版,次年便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達52周,且接連再版四十餘次,並為十餘種文字所翻譯。
  • 林語堂:休閒生活的崇尚
    中國人能囫圇地接受這種道家的人生觀,可見他們的血液中原有著道家哲學的種子。有一點我們須先行加以澄清,這種消閒的浪漫崇尚(我們已說過它是空閒的產物),絕不是我們一般想像中的那些有產階級者的享受。那種觀念是錯誤的。
  • 林語堂:最精緻的生活,一定是素與簡
    林語堂渴望告訴人們如何享受生活,在書中,除了一般常識,他還運用中國古老文化來說明享受生活的重要性。儘管他沒有強調這一觀點在中國之外的地方同樣適用,卻寫過他確信「在美國喧囂忙亂的生活中,人們心底裡也同樣渴求在茂密的樹蔭下找一塊柔軟的草叢,躺下來享受一個慵懶的下午,什麼也不做」。用林語堂自己的話總結他的哲學最為恰當:「在一種全然悠閒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你這就叫懂得了如何生活。」
  • 《生活的藝術》:什麼樣的人,才最會享受人生?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說:「中國人過著一種比較接近大自然的生活,在這種生活裡,本能和情感得以自由行動。」
  • 林語堂人生五大箴言,句句飽含智慧,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01在談到對大家都很崇尚的悠閒生活時,很多人認為,沒有充足的金錢,是過不了悠閒有品味的生活的,但林語堂認為:>沒有金錢也能夠享受悠閒的生活,這種悠閒的生活,也必須要有一個恬靜的心地和樂天曠達的觀念,以及一個能盡情玩賞大自然的胸懷方能享受。
  • 林語堂:世間萬物盡在過悠閒的日子,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
    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是我幾年前讀過的書,其中有一篇文字給我留有深刻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它關於人類的工作與生活,題為《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它提到了一直迷惑我的問題,即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到底是該任勞任怨的工作,還是儘可能悠閒的生活?相信同樣的問題也困惑過周邊的大多人吧。
  • 林語堂:世間萬物盡在過悠閒的日子,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
    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是我幾年前讀過的書,其中有一篇文字給我留有深刻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它關於人類的工作與生活,題為《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它提到了一直迷惑我的問題,即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到底是該任勞任怨的工作,還是儘可能悠閒的生活?相信同樣的問題也困惑過周邊的大多人吧。
  • 林語堂:什麼是真正精緻的生活
    我相信這種中等階級生活,是中國人所發現最健全的理想生活。林語堂自然也是一個資深的「半玩世者」,在寫作上從不連續作戰,一般是寫完一部作品,就休假一兩個月,完全將自己投身於悠閒的假期時光。著名養生學專家洪昭光曾經說過:「養生的關鍵在於平衡。
  • 有豐富的心靈才有悠閒的生活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作者:林語堂中國人之愛悠閒,有著很多交織著的原因。中國人的性情,是經過了文學的薰陶和哲學的認可。這種愛悠閒的性情是由於酷愛人生而產生,並受了歷代浪漫文學潛流的激蕩,最後又由一種人生哲學—大體上可稱它為道家哲學—承認它為合理近情的態度。
  • 《生活的藝術》之快樂秘訣
    不只是因了它們的美麗,因了它們怡人的氣候,更是為了探尋林語堂,這顆耀眼的文化明星,如何在這塊美麗的地方鋪墊他生活中的藝術,或者說藝術的生活。看一眼他早年生活、學習、成婚的場所,他走向世界之前的那隻踏在故土上的腳印。
  • 林語堂: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
    ——林語堂7/15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林語堂8/15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麼過日子。——林語堂《生活的藝術》10/15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餘暇時光就可以了——林語堂11/15
  • 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林語堂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林語堂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麼過日子。——林語堂《生活的藝術》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餘暇時光就可以了——林語堂
  • 林語堂|中國人的生活藝術
    他們有著如此之多的閒暇和悠閒的樂趣,這有關他們生活的一章,就是為願意接近他們並與之共同生活的讀者而作的。這裡,中國人才是真正的自己,並且發揮得最好,因為只有在生活上他們才會顯示出自己最佳的性格——親切、友好與溫和。02既然有了足夠的閒暇,中國人有什麼不能做呢?
  • 關於悠閒的生活哲理句子
    1 只要你有一種達觀的心態,有一種閒適的心境,你也就擁有了心靈的悠閒。2 悠閒無法刻意去創造,而需要靠心去感受,因為,悠閒是一種心靈的境界,享受生活,只有在悠閒的狀態下才能完成。3 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受很多傷,會哭泣悲傷,會覺得痛。許多事情,總是在經歷過後才明白。
  • 林語堂 | 中國人的生活藝術
    但即使沒有人文主義,一個古老的文明也一定會有一個不同的價值尺度,只有它才知道什麼是「持久的生活樂趣」,這就是那些感官上的東西,比如飲食、房屋、花園、女人和友誼。這就是生活的本質。"——林語堂我們只有知道一個國家人民生活的樂趣,才會真正了解這個國家,正如我們只有知道一個人怎樣利用閒暇時光,才會真正了解這個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