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最看重兩樣東西,一是土地,二是房子。人們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土地上的勞動成果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房子是全家人生活的主要場所,除了能遮風擋雨以外,還是人們心靈的寄託。最近這幾年有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蓋房子,因為房子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俗語,意思是,如果蓋房子時,院子大門的高度要高於主屋的高度的話,對家庭運勢會有影響。很多人覺得院子大門代表著一家人的臉面,所以越高越豪華就越好,其實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院子大門很高很豪華的確會讓人有面子,但是大門的高度卻不能高過主屋的高度。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在農村生活或去過農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大院子,人們為了居住的更安全,會在院子周圍建起高高的圍牆,將院子和街道隔離起來,這樣不僅增加了人們的安全度,也避免我們的日常生活暴露在外界,隱私性會更強一些。
之所以會有「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的說法,有兩個原因:原因一、大門高度過高,是對家中老人的不尊敬。在農村人們十分注重廳堂的布局,因主屋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大廳,象徵著家中的老人,所以在以前家中有長輩的話,長輩一定要在主屋居住,而大門意味著下一代。按照俗語中所說的,如果大門的高度超過主屋的高度,那麼就代表著家中的後輩地位凌駕於長輩之上,是對家中老人的不尊敬,這樣做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年老的長輩一定要高於後輩,所以大門的高度不能高於主屋的高度。
原因二、大門高度過高,會影響到室內的通風和採光。農村的房子大多都是坐北朝南,這樣布局有利於房屋內的通風和採光。如果主屋前面的圍牆或大門過高,那麼不僅會將陽光遮擋住,還會使院子和主屋形成一個密封的空間內,不利於房屋內的通風。如果房間內長時間沒有光照,通風透氣性又很差,時間久了,房間內就會陰冷潮溼,甚至還有可能發黴,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很容易生病,對居住者的健康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農村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農村俗語喜歡用很誇張的說法來描寫,所以大門高於堂雖然不會真的造成「家敗人丁亡」的發生,但是的確會對人們的居住感造成影響。大家對這句俗語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