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科學精神 提高全民素質
8月24日,以「科技戰疫、科普為民、 創新強區」為主題的第34屆科技周主場活動暨大型科普宣傳諮詢服務活動在黃莊街泉昇佳苑社區舉行,區委副書記、區委組織部部長閆浩出席。 活動緊扣科技周主題,通過發放宣傳品、志願服務、諮詢、義診等形式開展科普大宣傳,旨在向全區群眾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主場活動後,健康科普進社區、科研機構開放日等其他科普活動將陸續展開。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區科協主辦,區委政法委、區科技局、農業農村委、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等20家全城科普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聯合承辦。
-
科學普及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教育基礎設施落後,人均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公眾的整體科學素養水平比較低。 此外,中國目前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公眾的科學素養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職業差別。 因此,中國的科普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較之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包括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
「光明日報評論員」普及科學知識 增強全球民眾科學素養
光明日報評論員9月15日,2018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這項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14年成功舉辦的全國性科普活動,已累計舉辦重點科普活動7萬多次,參與公眾超過13億人次,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參與範圍最廣的科普活動,同時也見證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的過程。
-
普及科學知識「大咖」走到線下 科普盛會帶給紹興科學聲音
普及科學知識「大咖」走到線下 科普盛會帶給紹興科學聲音 2019年05月04日 11:30:40來源:紹興網-紹興日報記者 章唯艱 前天下午,紹興大劇院內座無虛席,「科學聲音·理性的力量」2019(中國·紹興)科普大會年度演講在這裡舉行。
-
視點|讓人「雲裡霧裡」的計算機科普——計算機科學普及的現狀與思考
在新形勢下,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以提升科學素養更是一個長期過程,這對研究人員產生了新的、對科普能力的要求,自然也提出了新問題:作為科研人員又該如何科普?對比物理知識科普,分析計算機科學普及的現狀,或許能引發一些思考。
-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要兩翼齊飛
原標題:《深圳經濟特區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系列談之一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要兩翼齊飛習近平總書記說:「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
山東科學大講堂——愛眼護眼科普知識講座成功舉辦
11月24日上午,山東科學大講堂——愛眼護眼科普知識講座在濟南槐蔭區道德街新世界陽光花園社區居委會圓滿成功舉行。「山東科學大講堂」是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倡導創新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努力實現《山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十三五」期間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的任務目標,邀請相關專家開展科普講座和報告的活動。
-
2020文化大講堂第四講《愛科學》讓生活更美好科普知識講座
11月8日上午9點,桃花江文化大講堂第四講《愛科學 讓生活更美好》科普知識講座在縣委黨校一樓梯形教室開講。健康導師曾雲鶯通過豐富多彩、主題突出的科技教育和寓教於樂科普活動來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科普知識競答、消防知識講解等方面的內容。
-
鄭念:科學普及工作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鄭念,中國科普研究所信息研究室主任,《科普研究》編委、副主編,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普評估理論、科學素養、等,並在這些領域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然後這些成績都源於鄭年年輕時對科普事業的濃厚興趣。
-
陳徵:心系科普 讓科學教育更上一層樓
「典贊·科普中國」活動自2015年啟動至今,每年評選出當年的「十大科學傳播人物」,這項榮譽承載著無數科普人的光榮與汗水,同時也讓公眾看到,有這麼一群「不務正業」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正不遺餘力地將各自領域的科學知識面向公眾進行科學傳播,陳徵,便是其中之一。 科普人是如何煉成的?
-
清遠首設地球科學科普教育基地
11月18日,清遠市首個地球科學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清城區石角鎮馬頭山舉行。該基地的成立為清遠市開展科普教育提供良好的宣傳陣地,市民可以通過實地觀察體驗,進一步了解地球科學知識。作為省直駐清唯一地勘隊伍,近年來,九四〇隊在清遠開展了大量地質科普工作,積極推動地球科學知識普及。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四〇隊黨委書記、隊長溫漢輝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與科研院校及相關單位通力合作,發揮地質專業優勢,為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擦亮清遠「山水名城·嶺南綠都」城市名片提供地質技術支撐。
-
科普童話劇走進偏遠鄉鎮幼兒園,傳播科學思想,弘揚藝術之美
科普童話劇日前,北京市科普基地萬華鏡科學館的演員們帶著他們的科普童話劇《萬華奇境-鬧鬧歷險記》走進於家務鄉三個幼兒園,讓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童話劇的魅力。於是,一場場科學考驗接踵而至……「如何利用鏡子將數不盡的花朵裝進筒中?」「如何利用兩面鏡子照出5個分身?」......簡單的舞臺和道具、演員們生動形象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他們跟隨著劇情的發展時而緊張、時而興奮、時而擔心。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孩子們仿佛和主人公鬧鬧一起踏上了用科學拯救奇境世界的奇妙旅程。
-
科學素質教育應貫穿教育的各個階段和層次 ——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的文化侵蝕。毫無疑問,科學素質直接支撐了我國的科技創新的事業,成就了我們民族和國家的世紀工程,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
「科普中國數說科學」線下展覽走進山西大學
山西新聞網訊 「科普中國數說科學」線下展覽年11月20日在山西大學舉行,展覽以「36°C青年論壇,科技現代未來」為主題,用豐富的創新展出形式和基於前沿技術的互動體驗項目為呈現載體,將新潮、新穎的科普盛筵帶給高校師生。
-
做好文化科學普及大文章
相比之下,文化科學普及工作顯得有些簡單。無論在學者的科研項目裡,還是在學術評價體系中,普及都是一個不那麼「高大上」的領域。有意思的是,社會大眾對普及讀物的需求卻空前強烈——他們期待了解科技新發展,希望掌握經濟、法律、心理相關知識,願意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界的「高冷」和大眾的「熱情」形成鮮明反差,反映出當前我國學者撰寫的科學普及讀物缺乏。
-
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教育
為了確保「十五」目標和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全面實現,必須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在全社會持續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培養科學精神,提高辨別是非真偽的能力,剷除各種偽科學、反科學的愚昧迷信活動滋生蔓延的土壤。
-
十大「科學」流言給人啥啟示 權威科普薄弱
科學教育是抵禦「科學」流言的基礎,要加強信息化手段的應用,通過各種主流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渠道搭建宣傳平臺,不斷提升科普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科技場館,發揮科學普及的渠道作用,拓寬展品外延,不斷豐富科學展示、科學實驗的演示內容,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讓科學普及走入社區,走進學校。只有放大「高品質」的科學聲音,全民科學素養的「水位」才有可能節節升高,從而夯實社會抵禦「科學」流言的根基。
-
傳播地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在市...
為更好的普及自然資源和地球科學知識,樹立全民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中國地質博物館聯合河北省地質博物館、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和河北省第三地質隊來到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舉辦「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
-
弘揚科學精神 激勵人才成長
據了解,多年來,中國科協及所屬學會在不同層面為任職專家提供培訓服務,通過進行國際形勢政策、國際組織知識、處理國際事務的準則等業務知識的系統培訓,提高現有人員的國際交往能力。同時根據參加的國際組織和現任職情況,選拔一批專門人才作為國際組織任職人選的後備人才隊伍,並制定任職目標及後備期限,為其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提供支撐。
-
傳播科學之美!南科大科普叢書《十萬個高科技為什麼》出版
南都訊 記者朱倩9月19日時值全國科普日,《十萬個高科技為什麼》新書發布會暨南方科技大學與南方出版傳媒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十萬個高科技為什麼》是南科大系列科普叢書的第一輯南科大校長陳十一表示,它是一本面向未來的科普讀物,以南科大教師最新的科研成果為基礎,通俗易懂、視野宏大,兼具時代性、原創新和引領性,希望通過該書能讓更多人理解高科技,領略到科學之美,在心中播下熱愛科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