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面講故事,當這樣一部全無對白的動畫作品出現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創作項目中,似乎也昭示著
宮崎駿退休後,吉卜力的求新求變思路,這部影片就是吉卜力與荷蘭導演
麥可·度德威特合作的
《紅海龜》,樸素的二維手繪,超現實的元素,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種種依舊是吉卜力不變的調味。但歐式畫風和零對白上的大膽嘗試,也體現出吉卜力在動畫本質上的探索和自信,走向極簡之路。
5月18日,《紅海龜》作為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展映片在坎城亮相,80分鐘的時間裡,從一個魯濱遜式的荒島生存圖景,演變成一個男人與紅海龜的愛情故事,大篇幅荒島景觀描寫,自然生態的變幻,以及人如何在其中自處。這是一個孤獨和愛的故事,也是人在漫長一生的時間進程裡對自然的敬畏。映後,導演與吉卜力製作人
鈴木敏夫等主創也來到了現場,並享受著來自觀眾的持久掌聲。
《紅海龜》的故事講述一名男子遭遇海難漂流到孤島,並邂逅了一隻紅海龜的奇遇。從試圖逃離到與自然的鬥爭,從西西弗斯式搭建木筏,一次次遭遇海龜的破壞,到超自然的演變。當紅海龜化身為女人,這個故事也自然延伸到一段樸素清新的愛情描摹,在荒島上經歷了鬥轉星移的男女,孕育了孩子,一家人在原生的環境裡,享受自然之美,也被自然無情痛擊,生命的渺小和無常,令人對天地宇宙保有敬畏。
整部影片完全沒有對白,畫面成了當之無愧的主角,這也是吉卜力製片人鈴木敏夫提及的,吉卜力工作室的一個全新嘗試。《紅海龜》故事有東方美學中對自然和生命的體悟,也有歐洲動畫的畫風,導演麥可·度德威特曾於2001年憑藉
《父與女》摘下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而《紅海龜》中也延續了導演擅長的家庭親情關係的營造,度德威特對這個故事構想了10年,
高畑勳為其擔當藝術指導,在吉卜力的製作體系下以8年的時間和心血完成了這部動畫作品。
《紅海龜》大部分時間用在對於荒島生活細節的描摹,大到風暴來襲,小到兩隻沙灘蟹的擬人化追逐打鬧,一草一木的動態,日升月落的時間進程。但嚴格來說,《紅海龜》與吉卜力一樣,也面對著時代變化的檢驗。寡淡的劇情,心靈雞湯式的主題,讓這部作品的厚度有所欠缺,而麥可·度德威特在拍攝動畫長片上的故事講述能力也有待精進,總體來看,這個故事更適合做成一部短片的格局,如今硬撐成長片,也讓不少影評人在坎城映後表態:雖然有藝術之美,但仍不免令人覺得幼稚,情節緩慢昏昏欲睡。
鈴木敏夫曾說過,「吉卜力工作室完全只為宮崎駿與高畑勳兩人所創立,一旦兩人引退之日,就是吉卜力該畫下句點之時。」曾經最被寄予厚望的
近藤喜文英年早逝,高畑勳也退居二線,
宮崎吾朗和
米林宏昌還有漫長的品牌之路要走,在宮崎駿退休之後,吉卜力的未來之路將如何發展,這些年也成了影迷們記掛於心的大事。如今看來,後宮崎駿時代的吉卜力新作《紅海龜》依舊不去迎合商業市場,但也與歐洲動畫合流,經歷著自我革新,不背叛昔日的理想主義,但也在變局下尋找新的生存理念和創作方向。但這條路走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和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