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醫傳統的特色療法,「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夏治」指在夏季這些疾病病情處於緩解期,以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實際上「冬病夏治」的範圍是很廣的,穴位貼敷、夏季三伏灸(包括臍灸、督灸等)、針刺、穴位埋線等都是其主要特色治療手段,聯合治療防病保健效果更好。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這個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吸收。此時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中醫學認為,伏天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洩,此時在穴位上用中藥貼敷或督灸等中醫外治方法,藥力更易直達臟腑,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從而有利於改善體質,增加機體免疫力。一是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治療疾病、控制疾病的發作或減輕疾病發作的程度。這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具體體現的一個方面。
2020年冬病夏治「三伏貼」
治療時間
初伏:2020年7月16日中伏:2020年7月26日伏中:2020年8月01日末伏:2020年8月11日
於當日上午11時以前為佳,連貼三年為一個療程,療程越長效果越好。
三伏貼功效
三伏貼治療由多種具有辛溫祛寒、走竄通經功效的名貴中藥材通過良方製作而成,在夏季人體陽氣較為充沛、氣血較為旺盛、毛孔擴張的三伏天辨證選穴敷貼,通過穴位和藥物藥效的雙重作用,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疏肝和胃、鼓舞陽氣、調節臟腑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健脾祛溼、逐風驅寒、改善亞健康狀態的效果。
冬病夏治,灸正當時。三伏為一年當中陽氣最旺之節氣,是治療、預防、養生的最佳時機,治療作用事半功倍。督灸能溫通督脈,激發督脈之陽氣,提升全身陽氣。
「灸法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大法寶。」灸法的核心是以火助陽,督灸、隔物灸、臍灸等都是運用這一原理開展的特色療法。而督灸取艾之辛香,以火之熱性,可溫通經絡、益氣補血、補虛扶正、協調陰陽。督脈「屬腎」,與腎密切相關,灸督脈可以培補命門之火,激發腎間動氣,從而起到溫腎益精、培本固元等作用。且督脈能溝通陰陽,總攝諸經,灸督脈可調氣和血,協調陰陽,從而調整臟腑功能。
三伏貼及三伏灸適宜人群
1、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引起的胃脹、胃酸、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痛、腹瀉。
3、骨關節疾病: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的各種關節疼痛、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肩腰腿疼等各類痛症和痺症等。
4、虛寒體質人群:虛寒頭痛、痛經、產後頭痛、產後風等四肢寒涼怕冷。
5、亞健康人群:體虛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撰稿:任萃萃 | 編輯:於清 | 校對:倪成功|
【來源: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