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有「臺灣文化地標」之稱的誠品書店,上周六在香港開張營業。這是誠品首次在臺灣以外開分店,開業當天吸引數千「朝聖者」慕名而來。而誠品的「深夜書堂」亦於當日23點起航,主持人馬家輝與導演彭浩翔展開一場夜談。
和臺灣誠品一樣,誠品香港店除卻書店功能外,內含誠品設計店、文具店、餐廳以及一眾生活休閒品牌,還開闢出展示區,目前展出大陸藝術家徐冰的「天書」、《香港作家十人展》。據誠品工作人員介紹,誠品書店計劃在3至5年內在香港再開3-5間書店,具體計劃尚未透露,而首家大陸分店確定2014年落戶蘇州。
以臺版和英文版圖書為主
誠品自1989年成立至今,在臺擁有40個營業點,是臺灣最大型的連鎖書店。誠品香港店位於銅鑼灣新開的希慎廣場的8至10樓,在崇光百貨銅鑼灣店對面。銅鑼灣寸土寸金,誠品首家分店能選址此地,馬家輝認為,誠品的品牌對於消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希慎集團因此給予優惠。「我聽說他們是一次性籤了七至九年的合約,這樣它就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裝修、設計等,可以放膽做好多事情。」
在商場一樓搭乘扶手電梯便能到達九樓,店內深色木天花配上淺色地板,圖書安靜陳列在黑色木書架上。店面設計出自誠品御用設計師陳瑞憲之手。
據悉,誠品香港店面積41,000平方呎(約3700平方米),共三層。8樓為「知性生活」,9樓是「人文藝術」,10樓是「風格創意」,另還設有新書區、兒童館等區域。店內目前提供約10萬種圖書,以臺版和英文版圖書為主,主要是文史哲類,港版圖書並不多見,尚未有大陸版圖書。
對二樓書店影響最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誠品入駐香港,對有「二樓書店」影響最大。「二樓書店」銷售人文藝術圖書為主,因鋪租加價樓層越搬越高,「誠品入駐後,對我們會怎樣?做生意都是需要搶的了。」
對此,馬家輝認為,「不少人之前去二樓書店買書,因為他們進書快,可以靠一些人從臺灣那邊帶書過來,還有折扣等。現在可能不少人會轉向這裡買書。」馬家輝建議,解決危機的辦法是需要轉型。「在臺北,有越來越多的舊書流通到二手市場,現在臺北可以看到許多二手書店,他們希望在那裡能殺出一條道路。」
開設「深夜書堂」
誠品書店在臺灣曾以「24小時不打烊」聞名,目前香港誠品嘗試在每周四至周六通宵營業,打破香港書店不通宵營業的慣例,給香港帶來夜讀文化。伴隨通宵營業的,還有由馬家輝主持的「深夜書堂」。馬家輝將定期邀請作家、藝術家、建築師等開講,與讀者作文化交流。下一期是8月24日麥家碧演講題為《麥兜最愛讀什麼書?我的創意閱讀世界》的講座,進而是陳景安祥、張永霖、徐佳瑩、盧凱彤、林一峰等人。
展開分店計劃
誠品書店計劃在3至5年內在香港再開3-5間書店,誠品香港店總監王珀琪表示對香港市場很有信心,而具體計劃未向南都記者透露。馬家輝告訴南都記者,分店可能將會設立在西九龍、中環街市,但在香港開書店是個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香港地產霸權扭曲了許多事情,這令許多人都非常痛恨。「我覺得政府要在西九龍引入一些書店,但不應該是一些大型的書店———『 三中商』或者誠品,應該引入一些小的書店。」
誠品入港,合約苛刻
南都記者發現,誠品香港店內港版書極少,業界稱是因為誠品未與香港部分本地出版社達成協議。
此前有港媒稱,香港本地出版社成立了出版聯盟與誠品談相關合作細節,但跟誠品談得並不順暢。《蘋果日報》稱,本地出版社與書店採用單本結算制,誠品卻以「出版社」為結算單位。牛津出版社發言人表示,出版社在誠品的書量可能沒變化,但誠品不單本結算,嚴重影響出版社資金周轉。
天地圖書副總經理李俊雄告訴南都記者,「雙方目前達成基本共識,但合約沒籤。」南都記者輾轉找到出版聯盟的代表之一、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造,他說「合約早在前幾天籤下」。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是聯合出版(集團)下屬發行機構,是目前香港最大的圖書發行公司。「誠品願意跟隨香港出版社這邊的遊戲規則,願意刪除之前不公平的條款,比如,誠品之前要求香港出版社在固定時間內送單,不在固定時間內則罰款扣錢,但這太苛刻,哪裡能保證(圖書)百分百供應?」陳金造說。
次文化堂彭志銘告訴南都記者,香港有回書制度,書店賣不完書,便可退回給發行,發行退給出版社。「現在誠品以『結社』的方式,會導致只拿好的出版社的書賣,不拿不好的書賣,不利於市場,只利於誠品。」
針對以上說法,誠品不願作出回應。【記者陳曉勤 發自香港 實習生藍曉 盧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