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海洋迷們注意!
海博館又上新啦!
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TALES OF MARITIME SILK ROAD
國家海洋博物館聯合中國文物報社策劃舉辦的大型文物展覽《無界——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在國家海洋博物館展出,免費向公眾開放。
展覽時間
展期為2019年9月3日至2020年8月28日
展覽主題
展覽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通過歷史遺存的物證,回溯兩千多年來,中外先民篳路藍縷、披波斬浪於海上絲路的壯麗篇章,通過激活凝固於文物中的記憶,溝通古今,連接世界。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開啟了貫通中西的絲綢之路。然而早在這一時期之前,中國沿海地區的先民就開始了以船為車,以楫為馬,飄洋過海,連通中西的交往和交流活動,構築了與陸上絲綢之路殊途而同歸的海上絲綢之路。
較之於有形的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無界的——起點是多元的,方向是廣闊的,承載是巨大的......通過浩瀚無垠的海洋,它連通了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甚至是大洋洲,來自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及其所承載的中國文化傳遍了整個世界,而香料、珠寶、毛毯等舶來品也讓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展品
故宮、國博等13家博物館的珍貴文物都來了!
展覽展出文物得到了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天津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南京市博物總館、無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福建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13家收藏機構的大力支持。
共有313件套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變遷的珍貴歷史文物在這裡展出,其中一級文物3件套,二級文物36件套,三級文物130件套,300餘件套文物為廣大觀眾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多角度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的風貌。
展覽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分為「在海的那一邊」、「來自海上」、「世界的改變」、「逐夢天涯」、「大海在中國在」五個部分。
展覽以講述主題故事的方式,為觀眾敘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基本要素的航線、船舶與港口;逐一展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交易的絲綢、瓷器、茶葉、工藝品、香料、珠寶,引入中國的珍禽異獸及絲路流通的貨幣;讓觀眾了解海上絲綢之路在衣著、飲食、建築及繪畫裝飾風格、音樂、科技等方面給世界帶來的改變;感受行走在海絲路上的各色人等逐夢天涯的智慧與勇氣。
觀眾將欣賞到南宋沉船南海一號、龍海半洋礁1號、明沉船南澳Ⅰ號出水瓷器、宋長幹寺地宮出土絹地「永如松竹」繡袱、鄭和下西洋的見證物——明梁莊王墓出土來自「西洋」的金錠、清宮藏西方科技舶來品——米色漆描金花望遠鏡等珍貴文物。
序章 在海的那一邊
&
第一部分 來自海上
海錯圖
第二部分 世界的改變
鄭和下西洋的見證物——明梁莊王墓出土來自「西洋」的金錠
第三部分 逐夢天涯
&
尾聲 大海在中國在
鄭和寶船模型
國家海洋博物館參觀須知
開放時間
每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開館日9:00-16:30開放,16:00停止入內。
參觀方式
目前,試運行期間只接待預約觀眾。參觀者必須提前預約,並憑身份證件入館。可預約6日內票(含當日)。
預約渠道
每日7:30-23:00可通過以下渠道預約參觀:
微信公眾號:「國家海洋博物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官方網站:www.hymuseum.org.cn
交通方式
地址:國家海洋博物館位於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海軒道377號 。
乘車路線:
①可乘坐生態城3、4號線至楓丹園站,步行150米到達國家海洋博物館。
②可乘坐地鐵9號線達到東海路站換乘公交127路到中生大道站換乘生態城3號線至楓丹園站,步行150米到達國家海洋博物館。
消息來源|天津廣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微博@天津旅遊
投稿&合作郵箱:TJtour123@163.com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