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2世紀,羅馬人包撒尼雅斯在他所著的《希臘志》中提到過一種生物:「他們(賽裡斯)國內生存的一種小動物,希臘人稱之為'賽兒'」。塞裡斯國是公元6世紀之前古希臘人對中國的稱呼,那麼「賽兒」這種神奇的小動物又是什麼?
眾所周知,古希臘人創造了非凡的成就,其文化構建了整個西方世界。古希臘的社會形態、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各方面都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中國文明同樣是一個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那麼,這兩大中西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的呢?在古希臘人眼中,又是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文明的呢?

01
兩漢之時,西漢時期的張騫和東漢時期的班超都曾經出使西域,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便由此開啟。也同時開啟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對後來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其實中西方之間的絲綢交易並不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後來在考古和各種古代文獻的記錄中,可以得知,早在絲綢之路開啟之前,中西方便已經有了絲綢交易。
1993年,一篇名為《古埃及絲綢的使用》的文章發表於《自然》雜誌,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些關於絲綢的事,一具被發現於埃及底比斯的女性木乃伊的頭髮上發現了一塊絲綢。而這具木乃伊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大約在公元前八、九世紀成書的古希臘經典《奧德賽》中也有一段關於絲綢的描述,說明那個時候,已經有絲綢從中國傳到了西方世界。因為至少在公元6世紀之前,絲綢只有中國才有。

02
所以古希臘早已知道東方存在一個盛產絲綢的國度,根據西方一些文獻和史料記載,在古希臘人眼中的中國,非常「神奇」。古希臘人先以絲綢為名,給中國起了個名字——賽裡斯國(Seres),也就是「絲國」的意思。雖然西方人十分喜歡絲綢,但那個時候要到中國實在太過艱難,古希臘人沒有到過中國,也沒有見過中國人,但是由於對絲綢的喜愛,將中國和中國人描述的十分神奇,甚至可以與神族媲美。
希臘人曾對塞裡斯人作出這樣的描述:他們遠遠比普通人高得多,大約身高有6米多,長著紅色的頭髮,碧綠的眼睛,說話聲音無比洪亮,而且賽裡斯國人的壽命都超過了200歲。這樣的身高和壽命真是跟神仙也差不多了。

在同時期古希臘哲學家希羅多德的《歷史》一書中這樣評價東方文化:「東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搖籃」。希羅多德認為中國位於「北風以外」,在希臘人的神話中,北風以外的人是被太陽神阿波羅所寵愛的民族。由此可見,當時雖然沒有人見過中國人,但是由於絲綢的影響力,中國人在古希臘人眼中不但神奇,而且給予了非常誇張的讚美之詞,現在的中國人看到了恐怕都要臉紅。
03
在西方文獻中,最早到達賽裡斯國的記載,是在羅馬地理學家託勒密的《地理學》中,大約在公元2世紀左右,馬其頓商人曾經派遣使者到達過賽裡斯國。而非常幸運的是,這一次到訪在中國的史書中也得以記錄,《後漢書·和殤帝紀》中記載:「永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國遣使內附,賜其王金印紫綬。」

雖然在公元2世紀已經有東西方人的直接接觸,但是一直到4世紀,希臘人對中國依然有著深刻的誤解。公元4世紀的歷史學家馬爾賽林這樣評價中國:「賽裡斯人不喜歡進行戰爭,也不懂使用武器。他們最喜歡做的事便是安靜的修身養性,賽裡斯人非常容易相處。」甚至連塞裡斯國的氣候在馬爾賽林筆下也可以形容為「月亮是外國的圓」,馬爾賽林認為,中國即使颳風都不是凜冽的寒風,而僅僅是微風拂面。
馬爾賽林的這些描述其實代表了當時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普遍認識,這可能就是由於距離產生美。古希臘人對中國的想像無比美好,就連對蠶絲的蠶也有諸多發揮。1世紀,羅馬博物學家認為絲是生長在樹上的,更有一位叫做波金尼阿斯的希臘地理學家,對蠶作出了極其詳細的想像。他認為絲是來自一種名叫賽兒的小蟲,像蜘蛛一樣長著8條腿,外形像一隻大甲蟲,波金尼阿斯甚至連這種賽兒的壽命、食物和死亡方式都一一描述詳細,其想像力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結語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在整個西方世界的眼中都是優雅而富足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漢唐時期中國文化和政治經濟都發展到了頂峰,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但從明清時代開始,中國便漸漸落後於西方,乾隆時期喬治·馬戛爾尼訪華之後,中國的形象在西方世界中已經完全改變了模樣。
參考資料:
《希臘志》
《歷史》
《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