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 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

2020-12-17 人民論壇網

【摘要】當前大學生群體存在對傳統文化認知不夠、對革命文化認識片面、對先進文化關注不足、對西方文化盲目認同等文化自信缺失的現象。從講好華夏文明故事、紅色革命故事、改革開放故事、中西差異故事出發,有利於彌補這些缺失。而搭建講好中國故事的「臺」、磨礪講好中國故事的「術」、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則是講好故事的必備條件。

【關鍵詞】大學生  文化自信  中國故事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作為新時代發展的見證者、奮鬥者與創造者,「90後」大學生們文化自信的堅定程度決定著中國文化的走向與地位。而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主要承載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的著力點。

講好中國故事的現實困境: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

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底氣,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重點。讓中國人自信的文化應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但是,當前部分大學生對於這些文化並不了解,文化自信現狀不容樂觀。

對傳統文化認知不夠。傳統文化歷經多年傳承與發展,已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但很多大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認為傳統文化早已過時,不知道何為傳統經典,更難以理解以和為貴、與人為善等傳統理念的涵義。比如,一些大學生對春節、端午、中秋等經過我國歷史文化積澱的傳統節日不甚了解,更不用提知其背後所蘊藏的文化意蘊及表現出的生活方式了。

對革命文化認識片面。對於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而言,「革命」二字是生疏的,他們無法全面了解革命先輩在革命實踐中鑄就的由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蘇區精神等形成的革命文化。在當前安定富足的社會環境下,一些大學生甚至認為不再需要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了。

對先進文化關注不足。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文化創造,代表著中國文明發展的進步方向。現實中仍有部分大學生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認識,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一知半解、關注度不夠。而一些學生認為國外高等教育優於國內教育,紛紛出國留學,這其實是對先進文化不了解、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對西方文化盲目認同。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文化衝擊著中國人的生活。由於外來事物傳播速度快,大學生的接受程度高,他們更熱衷於過洋節、吃洋快餐,喜愛穿戴使用外國品牌,痴迷外國大片,偏愛在交流中夾雜英文單詞……所謂的「英雄主義」「拜金主義」衝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他們的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的當代訴求: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的著力點

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現狀影響著中國故事的傳播,而高校在引導大學生客觀理性地認識和傳承中華文化方面承擔著特殊的使命,要著力構建適合大學生表達習慣的話語體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向其講好講活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

講好華夏文明故事,堅定大學生傳統文化自信。堅守傳統文化,意味著領悟並傳承中華美德、人文精神與傳統核心思想,例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感人傳說,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以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些積聚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成為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源泉。總之,講好華夏文明故事,有利於大學生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優秀的精神財富和傳承中華文化基因。

講好中華紅色故事,堅定大學生革命文化自信。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無數優秀共產黨員拋頭顱、灑熱血,用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抗戰精神,帶領中國人民擺脫了被奴役被壓迫的命運,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憑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演繹著一個個奮發向上、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展現著中華兒女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向大學生講好中國故事,要以傳遞信念堅定的精神追求、勇於擔當的革命品格為目標,引導他們理解、認同革命文化。

講好改革開放故事,堅定大學生先進文化自信。奧運精神、抗洪精神等優秀文化,屠呦呦、袁隆平等建設楷模,中國高鐵、量子計算機等重大發展突破,無不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表現出來的先進文化,不僅使大學生陶冶了情操、增強了擔當,更使他們對中國先進文化及未來發展充滿憧憬,以此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講好中西差異故事,堅定大學生中國文化自信。針對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文化已經過時,盲目追隨、崇尚西方文化的現象,有兩點需要向他們傳遞:一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底色和魅力,讓大學生真正領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二是教會大學生理性判斷西方文化,讓他們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正是吸收了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並願意與世界共享文化成果的結果。所以,大學生要認清中西文化差異,形成對西方文化的正確認識,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

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路徑:重構大學生文化自信

大學生群體是中國聲音的重要傳播者、中國故事的重要講述者,也是中國形象的重要塑造者。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引導青年人以理性客觀的態度認識中國國情,了解中國文化,重樹文化自信。

搭建講好中國故事的「臺」。一要搭建好網絡平臺。高校可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網絡媒體資源開展文化主題互動,為大學生提供文化交流機會,提升文化理性思維;可利用官方網站開通專欄,用大學生易於接受的內容和話語體系引導其深入了解校史、國史,提升榮校愛國意識。二要搭建好課程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增加中國故事的內容,結合理論講述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發生的實踐故事;不斷創新課程體系,在授課時挖掘專業背後蘊藏的精神文化,如工匠精神等。三要搭建好黨團平臺。依託黨團組織生活、黨課團課、黨日活動、團日活動等實踐活動宣講相應主題的中國故事,依託文藝晚會、紅歌比賽等多彩的藝術形式展現和歌頌中國故事。四要搭建好第二課堂平臺。通過講座、論壇、班會、主題活動等形式傳達中國故事,邀請校友、專家學者講述經典故事,借鑑「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精品電視節目,開展線下活動,使大學生在參與中領悟文化魅力。

磨礪講好中國故事的「術」。主要是做到三個結合:一是真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用豐富的表現形式還原真人真事,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中國故事,更易為大學生所接受。二是情與理相結合。循循善誘,將道理寓於故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人悟道。三是政治性與共鳴性相結合。未來接班人應接受好的中國故事的薰陶和洗禮,在傳承信仰的過程中,既說他想聽的,也說我想講的;先說他想知道的,後說我要說的,找到思想共鳴。

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好的宣傳隊伍讓精彩的中國故事更出彩。要重視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幹部的朋輩教育作用;要重視融合多學科人才,例如用法學專業的人才講述法治故事,用文學專業的人才重點宣講傳統文化故事,用體育專業人才講奧運精神,等等;要重視融合不同年齡層次的中國故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經歷講述不同年齡階段的故事;要重視培養講故事者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文化素養、國際視野,以更好傳達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方案,體現中國精神的獨特價值和時代意味。

(作者為南京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分團委書記、講師)

【註:本文系2017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工作專項立項課題「基於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大學文化建設實效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FDY35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夏贇、袁高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載體》,《繼續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責編/周素麗  張忠華(見習)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
    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培育並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集群和品牌。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2月22日,「中華少年說」青少年非遺文化英語演講徵集活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報告廳正式啟動。徵集活動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主辦,北京中青盛世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活動將緊扣「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主題,通過英語演講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增強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提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 【陝西社科】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電影是文藝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近年來,我國電影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創作生產出高質量的影片,呈現出繁榮發展、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2019年,國產電影一改過去相對於進口大片的弱勢地位,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青海故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四個自信」,突出闡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 華僑城姚軍: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 軍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培育並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集群和品牌。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福州全力推進全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構建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格局,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重要範例。堅定文化自信是文化遺產保護應有的態度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持堅守的定力、奮起奮發的勇氣、創新創造的活力。
  • 堅定文化自信 傳播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學界、大學生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的講話  「堅定文化自信,傳播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 堅定文化自信,講好新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
    光明日報作品《1445種全新病毒科被發現》獲得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一等獎。該作品的作者金振婭以獲獎作品為例,講述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如何用百姓視角、百姓話語、百姓情懷採寫優秀報導,講好中國故事。
  • 劉世天:講好道教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劉世天:舉世矚目的十九大剛剛勝利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表明對宗教工作和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中華文化的自信心,立志講好屬於中華民族自己的故事,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大西安,助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2020-11-19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榆陽區:講好長城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近日,榆陽區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舉辦了「堅定文化自信,講好長城故事——榆陽區首屆長城主題文化月系列活動」,活動充分挖掘和體現長城的文化價值、精神內涵、象徵意義,喚醒生活在長城腳下榆陽人民的長城保護意識,為長城的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長城精神進一步深入榆陽人民心中。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當下,加快推動這一國家戰略順利實施,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對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   打造區域黃河文化傳承「核心區」   「焦作是黃河文明的重要傳承區,這裡留下了諸多與黃河有關的歷史遺存和許多可歌可泣的治黃故事。」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唐山廣電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兩個鞏固」根本任務,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福州全力推進全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構建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格局,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重要範例。
  • 全國政協「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專題協商會發言摘登:用...
    把這段歷史故事告訴年輕人,有助於他們了解改革開放逐步推進的過程,有助於他們對中國道路的理解,堅定道路自信。由此,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最核心的故事,才能畫出最大同心圓。面向東協國家講好中國故事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塑造國家形象的迫切需要。為此,建議:  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從國家層面制定一個面向東協國家講好中國故事的總體規劃。在文化方面,與東協國家共建泛北部灣文化帶,廣泛設立「中國書架」工程;在醫療衛生方面,支持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建設,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在「一帶一路」沿線發展等。
  •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系統性研究,挖掘更多揚州故事「總書記說,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揚州人更應該深知,運河水是揚州城市的恩人,鑄就了揚州歷史的輝煌,也是走向光輝未來的重要基石。」文化學者丁家桐說。如何提高大運河揚州段的歷史文化含金量?他認為應該堅定文化自信,講好運河故事、揚州故事。「要講好原汁原味的故事,少講後人編造的故事;講好有根有據的故事,少講似是而非的故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需要更好地彰顯文化自信。」
  • 探秘不其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姚海濤
    探秘不其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孔子學堂文化系列講座之一9月20日上午,文化系列講座第一講《探秘不其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姚老師從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的關係入手,結合文化自信展開了講授。講座內容包括不其文化的內涵、不其文化的歷史演變和不其文化的貢獻及精神三大部分。「不其」初為山名,即嶗山,後由山名而成為地方縣治之名。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所在地青島市城陽區正是不其文化之核心區。不其自西漢初年置縣,到北齊時裁撤,後在隋代又經立廢曲折,而後歸即墨管轄。不其文化可上溯至東夷文化,橫涉齊文化、漢文化,且與即墨文化、琅琊文化相互交織,形成了承前啟後的重要文化形態。
  • 劉冰:用戲曲講好中國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中國最美男旦,他代表著中國戲曲界的未來和希望。」這,是所有觀眾對劉冰的深切共識。給點陽光就燦爛,沒有陽光自燦爛學習一門比自己年代還頗為久遠且並不流行的戲曲藝術,劉冰的父母第一個站出來堅決反對。「小小年紀怎麼就唱上這種老掉牙的東西了。」比起傳統文化藝術,父母其實更希望劉冰能學習像鋼琴、舞蹈、音樂這樣屬於「90後」孩子的時髦玩意兒。
  • 【思政講理】新時代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傳承、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重任,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是高校踐行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內在要求,是培育時代新人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實需要。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是一項複雜的時代課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必須精準把握好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四個維度」。
  • 人民日報: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有必要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堅定文化自信,對於高揚國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對于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匯聚中國力量的源泉。
  • 講好黃河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隴劇《大禹治水》劇本研討會在蘭州召開
    作為一個重大歷史題材,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成為我省各文藝團體近年來創作的主要方向。展示黃河文化與地域特色為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減少人員流動,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中國劇協戲曲表演學會會長黎繼德、中國劇協《中國戲劇》雜誌主編羅松等國內專家書面提交了劇本修改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