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80後和90後眼中,舒克和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就是他們的童年。
在沒有網絡的時代,每月一期的《童話大王》雜誌成了大家爭搶的對象,讓無數人趨之若鶩。
而這本雜誌的唯一作者——只有小學學歷的鄭淵潔,也成了切切實實的童話大王。
1955年6月15日,鄭淵潔出生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那時候他的父親鄭洪升是軍校的哲學教員。
雖然因為識字被選為了教員,但實際上鄭洪升只上過幾年私塾,他知道自己的水平很快就會被別人反超。
為了當好教員,他開始夜以繼日的看書寫字和備課。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
「鄭家私塾」
父親懸梁刺股一般的努力讓鄭淵潔記憶猶新,也讓他產生了一種認知,那就是——能夠坐在桌子邊看書寫字,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對鄭淵潔影響最大的,除了父親的影響,還有語文老師對他的鼓勵。
小學2年級的語文課,老師讓同學們以《我長大了幹什麼》為題寫一篇作文。
當時有一個勞模叫時傳祥,他是一名掏糞工,幾十年兢兢業業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甚至還得到了大領導的接見。
鄭淵潔對此很是嚮往,於是他就寫了一篇文章叫《我長大要當掏糞工》。老師並沒有認為鄭淵潔胸無大志。
相反,她把鄭淵潔的這篇文章推薦給了校刊。第一次寫文章就能成功發表,這給了鄭淵潔極大的自信。
特立獨行是他們家族的特點,他們似乎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是退縮。
小的時候鄭淵潔就跟其他人不一樣。鄭淵潔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全家都從北京搬去了河南的「五七」幹校,鄭淵潔在那裡的子弟學校讀書。
在一次作文課上,老師布置的任務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鄭淵潔心說:「這不對呀。鳥兒起早了有蟲吃,那蟲子起早了豈不是被鳥吃了?」
第二天鄭淵潔就帶著他的這篇《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去了學校。結果等來的卻不是老師的誇獎,而是一頓羞辱。
因為老師在和鄭淵潔辯論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邏輯根本說不過鄭淵潔。
威嚴受到挑戰的老師惱羞成怒,就讓鄭淵潔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喊100聲「鄭淵潔是全班最沒出息的
人」,這讓鄭淵潔很傷自尊。
他表面假意服從了老師,手卻偷偷在桌底下拉響了一顆爆竹。氣的發抖的老師立馬對鄭淵潔喊道「你被開除了!」直到這時,鄭淵潔才知道自己闖了禍。
鄭淵潔談小學經歷
果不其然,他回到家,看到父親臉上一陣陰霾。
鄭淵潔小心翼翼的把早已寫好的檢查遞給父親,父親鄭洪升看著看著卻忽然笑了。他對鄭淵潔說:「沒事,小子,我回家自己教你」。
原來,鄭淵潔的這篇檢查起承轉合,有懸念有反轉,結局還有淚點,生動的像故事一樣,讓父親鄭洪升都沒辦法指責了。
從此,鄭淵潔就再沒去過學校,一直跟父親讀「鄭家私塾」。
1970年,鄭淵潔16歲。年紀也夠了,他就去部隊當了兵。因為喜歡飛行員,為了第一批被分進航空的隊伍,鄭淵潔苦學數理化。
航校一年,等到畢業時,鄭淵潔數理化三科成績平均98分。之後他就在向塘機場服役,負責維修飛機。
當兵時的鄭淵潔
1976年,鄭淵潔退伍回家。分配工作時,有一個看水泵的崗位,只需要上班的時候打開閥門,下班時再關上。
其他人都不願意幹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鄭淵潔卻主動站出來說:「我去!」因為他發現,這個崗位可以有很多閒暇時間來讀書。
1977年,22歲的鄭淵潔不想一輩子看水泵。於是他就給自己列了一張單子,把想做的職業一 一寫出,然後再排除,最後只剩下兩個:外語和寫作。
那時候的新規定是:一家只能生一個孩子。
鄭淵潔想:一家有三個孩子的時候,可能只捨得給孩子買一本兒童畫刊。但是當一家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可能會給孩子買三十本。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鄭淵潔向河南人民出版社向陽花編輯部投了一篇詩稿,標題是《壁虎和蝙蝠的故事》。
其實鄭淵潔向多家報社投過稿,有一些被拒絕了,有一些被徵用了。讓鄭淵潔下定決心堅持寫作的,是向陽花編輯部的一封回信。
當時很多回復都有統一的模板,回復的時候只需要換個名字。但是1978年5月30日,鄭淵潔收到了來自向陽花編輯部於友升的一封親筆信。
滿滿的一張紙上洋洋灑灑,上面除了稿子被錄用的通知,還有一段鼓勵的話:"給兒童寫文章,是一件很偉大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你能堅持下去!"
鄭淵潔也因此正式開始了他的兒童文學寫作生涯。
1985年,他的兒子鄭亞旗2歲。鄭淵潔有了養家餬口的壓力。
因為寫文章收入少,而且不穩定。鄭淵潔向編輯建議提高稿費,但編輯不同意,對他說:"你提高了,別人都得加。除非你有一個自己的報刊。」
其實編輯也只是隨口一說,但鄭淵潔略作思索,還真開了一本名叫《童話大王》的月刊。
當時很多人都等著看鄭淵潔的笑話,他們認為一個人寫一本雜誌,能寫個2年就不錯了。
父親鄭洪升也問兒子:「你能寫多久?」
鄭淵潔回答:「你能活多久我就能寫多久。」
鄭洪升卻說:「你能寫多久我就能活多久。」
鄭淵潔在《朗讀者》節目組讀《父與子》
這一寫就是30多年。
而如今80多歲的鄭老爺子也越活越年輕了,甚至還開通了微博。每天的微博主頁下面,幾十萬的粉絲都在等著鄭老爺子的心靈雞湯。
鄭淵潔筆下的舒克和貝塔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智齒》《生化保姆》等小說也同樣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舒克貝塔》
2011年聯合國評選世界十大圖書,由鄭淵潔創作的《皮皮魯總動員》和《哈利波特》並列第四名。
2013年,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還單獨會見了鄭淵潔,與他探討了關於兒童文學的問題。
舒克和貝塔的故事讓鄭淵潔幾乎是一夜成名。
市場上的文學作品百花齊放,但當時版權意識十分薄弱,大量的盜版書被大大方方的擺在書攤上售賣。
2010年,為了抓住盜版商販的幕後黑手,鄭淵潔僱人潛入對手內部,在北京通州張家灣的幾個印刷廠收集內部信息,幾個月後終於有了線索。
於是鄭淵潔在半夜一點,帶著助理趕去了張家灣的一個廠子。進去的時候,他的書正在被印刷。鄭淵潔指著那本《皮皮魯總動員》說:「這是我的書!」
印刷工人楞了一會兒才回答說:"你等著,我去叫老闆。"幾分鐘後,老闆沒等來,倒是來了十多個拿著鐵棍的彪形大漢,把鄭淵潔和助理團團圍住。
幸好身邊的助理機靈,上微博求助平安北京,警察叔叔很快就來了。十幾輛車圍住廠房,成功解救了鄭淵潔和助理。
這件事並沒有令他感到後怕,反而讓鄭淵潔覺得更有底氣了。有正義的力量撐腰,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寫作呢?
10多年來,作品版權相關的規定在一步步完善,而鄭淵潔也一直奔走在維權的路上。
2008年,聯合國向鄭淵潔頒發國際版權創意金獎,鄭淵潔因此成為中國作家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在維權方面,鄭淵潔一向是不遺餘力。但是在在災難面前,他卻毫不吝嗇。
2008年汶川地震時,鄭淵潔拿出38萬稿費支援災區,是當時作家中捐款最多的一位。
青海玉樹地震,他又捐出了100萬人民幣。而當時中國其他作家的捐款總額只有8萬元。
鄭淵潔的捐款證書
其實,這些捐款都是他的兒子鄭亞旗要求的。鄭亞旗從小受父親教育,面對處於災難中的人有一
顆博愛的胸懷。
和父親一樣,鄭亞旗也是小學文化水平,同樣畢業於「鄭家私塾」。
鄭淵潔一直提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為了讓兒子在學習中獲得樂趣,他自編了十本教材,還把419條刑法都編成了一本叫做《皮皮魯和419宗罪》的故事書。
後來鄭亞旗去法學院演講,他發現那裡的學生,刑法還沒有他背的熟。
在兒子的教學過程中,鄭淵潔採用逆向教學法,當一個章節學完之後,鄭亞旗要向父親出一套試卷。如果鄭淵潔沒做出來,那這一章就算他掌握了。
有了兒子的例子,鄭淵潔對女兒的教育也更有信心了。他打算把女兒也留在家中,上「鄭家私塾」。
鄭淵潔女兒
但小孩子往往都有三個特點:想像力豐富、模仿能力強以及逆反心理。
而鄭淵潔就忽視了逆反心理。他越是不讓女兒上學,女兒鄭亞飛就越是想去學校,最終身為父親的鄭淵潔妥協了。
他把女兒送去了北京山區農村的一所學校,想讓女兒知道什麼是艱苦。
憶苦才能思甜。
無論之後的學校條件多麼好,有遊泳池也好、有室內體育館也好,鄭亞飛總是第一時間想起當年上的那所山區學校,因此她也非常感激父親鄭淵潔。
為了讓女兒體驗超越的成就感,鄭淵潔特地要求鄭亞飛小學成績保持在倒數第五名左右,從初二開始再發力,到高三時成績要達到全年級第一。
女兒鄭亞飛沒有讓鄭淵潔失望,鄭亞飛不但高三成績是年級第一,還被國外六所頂尖學校的本科同時錄取,成了家族裡的另類學霸。
似乎他們家就是這樣與眾不同,不一樣的學習路徑,一樣的出類拔萃。
自己靠寫作成了童話大王;父親鄭洪升80多歲時出版書籍《鄭老爺子大觀園與鄭淵潔家書》;
兒子鄭亞旗致力於將父親的文學作品發揚光大,不但創建了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還親自擔任了新版《舒克貝塔》總導演,為兒童文學注入了很多新鮮活力。
「童話大王」鄭淵潔三代同臺共辦新書見面會
從小學學歷到靠寫作成為童話大王,同樣用"鄭家私塾"把兒子培養成材,女兒也被培養成了學霸。鄭淵潔的故事,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