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9:30~10:13 要節10:9-10: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通過第九章,我們看到以色列百姓在名義上是神的選民,從神那裡蒙受很多的特權和祝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神所揀選的,唯有應許的兒女才是。神無論揀選外邦人,還是以色列人都是出於他的主權,他要憐憫誰,就憐憫誰,他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他有權做一個貴重的器皿,也有權做一個卑賤遭毀滅的器皿。以色列百姓在名義上是神的選民,最終得救的不過是餘數。即使這樣,也是神極大的恩典,神沒有完全拋棄以色列百姓。這是從神的主權的角度來看以色列人得救的問題,而9:30~10:4是從以色列自身的角度來看,神為什麼要拋棄他們的原因。我們來具體看下今天的經文。首先保羅把我們外邦人和以色列人做了一個對比,原本我們蒙恩得救的外邦人是不追求義,這裡的義就是指被神稱義,被神赦罪,成為神眼中的義人,被神悅納。我們原本都是不認識神,不尋求神,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是與基督無關的人,但是我們因著神的憐憫和恩典,因著神的單方面的揀選,主耶穌的流血犧牲,聖靈藉著忠心僕人的傳道,使人領悟福音,悔改信了耶穌,白白得到神所給罪人預備的救恩,也就是義的禮服,因信稱義。我們外邦人能夠得救,真是本乎恩。而以色列人卻追求義,他們追求的是什麼義呢?就是律法的義,這裡的義是指公義,他們渴望達到律法的公義,達到律法的要求、標準,但是他們卻沒有得著。這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這說明他們只想靠著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努力達到律法的義,被神悅納。神賜給他們的誡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神對人的要求是完全的,你全部的心思意念,你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意志,全部的力量去愛神。神要求人愛人如己,神要求人不可有貪心。這些他們靠著自己都不能完全遵守,我們都知道神賜給以色列百姓律法,讓他們領悟罪,把我們引向基督,通過基督得到救援,得著神的義。可是他們卻不信基督,基督對於他們來說,就成為絆腳石,跌人的磐石,對於信靠基督的人卻成為救主。羅9:33節是引用了兩處舊約的經文,一處是賽8:16a:他必作為聖所,卻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還有一處是賽28:16: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這兩處的經文都提到以色列人將要面臨敵人的入侵,也都形容敵軍如同洪水一樣,要淹沒以色列百姓,一處啟示了由於百姓的不信,將要受到審判,一處啟示了神為他們預備了一塊非常非常堅固的石頭,是被試驗過的,是寶貴的房角石。信靠他的人在任何危機的情況中都不用著急,不要擔心、掛慮,可以高枕無憂,必然站立得著。這也意味著不信基督的以色列人將要受到公義的審判,耶穌自己也宣布說: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太21:44)而相信基督的人,最終靠著基督,在神公義的審判中站立得穩,不至於羞愧,就是不至於滅亡,必定得救。保羅非常清楚自己同胞將要面臨的極大悲慘的結局,他懇切的向神祈求,希望他們能夠得救。以色列百姓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呢?他們為什麼不信基督呢?保羅在10:2~4節進一步的解釋,他們是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保羅這樣說,因為他也是法利賽人,他非常清楚他們是如何訓練克制自己的:一周幾次禁食、一天三次很長的禱告、絕對的奉獻十分之一,絕對遵守安息日,什麼工都不做;遵守各樣潔淨的禮儀,獻祭的禮儀等等,他們非常熱心的遵守這些。但問題是他不是按著真知識,他們擁有律法的知識,但是他們並不真正明白律法的真意。他們渴望得救,但是他們不明白神是如何救援人。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這裡神的義是什麼意思?就是神的公義,神的標準,神的要求,他們不知道神對人的要求是多麼的高,反而以為他們達到了神的義。他們以為自己遵守了安息日,但是他們卻不敬拜安息日的主,也不在安息日體恤人的軟弱;他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太23:23)他們的禁食、禱告充滿充滿了自義和誇耀自己。他們的嘴唇雖然尊敬神,但是心卻遠離神。他們遵守逾越節的禮儀,卻在逾越節的預備日把他們的救主釘死在十字架上。以色列人以為自己夠虔誠,已經達到了神的義的標準,這完全是他們的驕傲。當主耶穌指出他們的問題時,他們還不服,不肯謙卑承認自己的罪。以色列百姓被遺棄是因為他們不信,而他們不信的原因是他們驕傲,他們不肯降服,自我為王,他們的驕傲使他們不願意相信。就像我們給人傳福音也是如此,他們認為我活的好好的,我也沒有偷,沒有搶,我沒有什麼罪啊,為什麼要信一個神,還要受到他的約束。人主張自己的義,不服神的義。 而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唯有基督完全遵守了律法,活出了律法的根本精神:愛神愛人,,活出了完全的聖潔公義,人自己的義只能像衣服一樣,漸漸變舊,甚至是破爛不堪,無論怎麼縫縫補補,都無法遮蓋自己的羞恥。人唯有相信耶穌基督,披戴耶穌基督的義,才能遮蓋自己的羞恥過犯,才能被神所接納、所承認。通過以色列這個反面的例子,我們應該學習三點。第一,我們每天都應該靠著信心,與基督聯合,披戴耶穌基督的義,我們在基督的義中站立得穩。第二,我們應該靠著基督,活出基督的義,彰顯在我們裡面活著的基督,而不是雖然得救,還是憑著自己的行為稱義,好像熱心的追求神,侍奉神,但是最終卻是積累自己的義和驕傲。我們應該時常省察自己,若我們所做的善行、我們的服侍,我們的愛心,是在顯耀自己,好像是自己的功勞,我們就應該悔改,應該把榮耀歸給神。我們的善行因著我們墮落,已經是不完全了,已經是達不到神的標準。神悅納我們的善行,完全是因著我們藉著基督而行,看在基督的面上,賞賜我們,稱讚我們。我們應該帶著謙卑感恩的心行善。第三,讓我們看到知識和熱心平衡的重要性。在信仰生活中,這兩個確實都是需要的。想一想,如果只有知識,知道很多,卻沒有熱心行出來,這樣的知識就是死的知識。我們聽道也是,即使聽了再多,但卻不積極默想,不積極遵行,神的活潑的道對我們來說就是死的字句。我們知道越多的知識而不遵行時,很容易驕傲自大。那只有熱心,卻沒有真知識會怎麼樣?盲目、無知的熱心,是非常危險的,就像以色列百姓一樣,以為自己很愛神,保羅以為逼迫基督徒是在愛神,豈不知恰恰逼迫了主耶穌。很多異端他們傳播他們的信仰也是非常的火熱,但是卻不是真正使人得救的福音。這是多麼遺憾、可惜、可悲的事情。反省我們過去火熱的信仰(我們反思過去,絕不是否定、批評、論斷牧者,我想我是沒有資格評判老師,在我看來老師按著他們的程度,已經做到了最好,我們也是因著他們的服侍得到救援,他們永遠是我信仰的榜樣,可能我們從他們那裡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我們也需要在神面前理解、饒恕,我希望我們提到過去的時候,不是帶著情緒)。我們一定要在神前擺正好我們的姿態,我們反省是從客觀真理的層面來看。過去我們是非常火熱的找羊,侍奉羊,積極的所感的鬥爭,這對操練生命是非常有益處的,但是我們卻缺乏全備的救恩真理的知識,雖然我們告白一切都是神的恩惠,我們也是因著神的恩惠去做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切好像是我做成的,耶穌基督成就了救恩,而這救恩好像是需要我去傳揚,信仰生命更需要我的努力。沒有堅固、系統的教義的基礎,信仰生活需要的瓶頸無法從根本上去突破。在恩賜的開發上,也是指注重實際的操練,缺乏理論層面系統的教導,例如我們傳福音,不僅僅是去傳,應該系統的裝備,教導如何傳福音,傳福音的意義、方法、策略;一對一門徒培養也是,包括我們的講道,都是非常需要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從教會歷史的層面去學習,過去被神重用的僕人是如何解經的。這是侍奉層面,從我們實際的生活層面,如何為了神的榮耀擔當工作,如何建立基督化的家庭,這些都需要具體而全面的教導。要不然過去我們更強調的是憑著信心去做,這非常重要,沒有信心什麼都不敢做,但是我們不僅要有勇,還要有謀。在這一方面,清教徒是非常平衡,他們是既有對救恩真理全備的知識,又有從內心深入燃燒的敬虔。我建議大家多看一些清教徒的書籍和一些正統信仰的教導,畢竟我們時間有限。很感謝神給我們預備威敏信條的學習,願我們更加的珍惜每次的學習;新的一年,我們在恩典和知識上都有長進,恢復對神的渴慕,恢復對鄰舍、對不信靈魂火熱的愛。我們今天的話語討論的主題是有關得救,以色列人因為驕傲而不信基督,被神拋棄和審判,那保羅進一步解釋人如何得救。首先保羅把律法的義和信心的義做了一個對比,10:5~8節是使徒引用摩西五經的兩處經文,一處是利未記18:5:人若行那出於律法的義,就必因此活著。這段經文的上下文是神把他們從埃及救援出來,要把他們帶到迦南,神命令以色列百姓既不要效法埃及人拜偶像的行為,也不要效法迦南人的惡俗,如果他們遵行,單單敬拜獨一真神,遵行神的話語,過聖潔的生活,他們就因此活著。之後神宣告他的名耶和華。但實際上,以色列百姓他們遵守了嗎?當以色列百姓讀到這段話語的時候,看他們的歷史,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沒有遵行神的誡命,他們跟從迦南地的百姓拜偶像。神的要求是完全的,即使觸犯一條,也是犯了眾條,人不可能一條也沒有犯過。使徒通過這句話,讓以色列百姓再次領悟他們沒有遵行神的話,他們是悖逆的百姓,靠著他們自己遵行神的話,根本不能存活,根本不能達到律法的義,得到救援。唯有靠著信心才能得救。緊接著保羅宣告信心的義是如此說的,這是引用申命記30:11~14:「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你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說:『誰替我們上天取下來,使我們聽見可以遵行呢?』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說:『誰替我們過海取了來,使我們聽見可以遵行呢?』這話卻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裡,使你可以遵行。我們單單看這段話語的時候,其實是不容易理解的,對於當時領受摩西的以色列百姓,他們讀到這段話語的時候,他們明白嗎?這誡命不是難守的,不用你上天,不用你下海,這話就在你口裡,就在你心裡。我想他們一定一頭霧水;保羅是如何解釋這句話呢:你不要心裡說,誰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領下基督來)?誰要下到陰間去呢(就是要領基督從死裡上來)?他到底怎麼說呢?他說:這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裡,在你心裡。就是我們所傳信主的道。我們看到他是以基督為中心解釋這段話的,不用你上天上把基督領下來,他已經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也不用你到陰間把基督從死裡領上來,他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基督,這些都是難為你的,不用你做這些,這道就在你口裡,在你心裡,而保羅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我們所傳信主的道,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保羅為什麼確信他的解釋是正確的呢?在這裡我們看到非常重要的解經的原則,就是以基督為中心,因為耶穌自己也說給我做見證的就是這經,整本的舊約都是在預言、預備、預表耶穌基督的,所以以經解經也是以基督為中心解經,這是最為重要的解經的總原則。所以我們讀舊約的時候,我們會看新約是如何應驗在基督身上的;我們讀新約,我們要回到舊約,看神是如何預言的。這樣我們看聖經的時候,就會有連貫性、統一性,也會有根有據,會更加認識基督,建造我們的靈命。保羅藉著這段話語,引申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和應用: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這是保羅通過舊約,神的應許得到的確信,如果保羅沒有引用舊約的話語,那麼他直接宣布這句話,就顯得沒有根據。就是因為是從舊約神的應許出來的,這樣我們就更加確信,這不是出於保羅的一面之詞,也不是出於自己虛假的信心,而是出於神的應許。人如何能夠得救?這裡講的特別清楚明了:口裡承認,心裡相信。應該是首先心裡相信,之後口裡才能承認,要不然就是有口無心,這是虛假的信仰告白,不能讓人得救的認信。人要有信心才能得救,人要信什麼呢?就是要信神叫耶穌從死裡復活,這不是簡簡單單的相信耶穌基督已經復活的事實,其實魔鬼更加相信耶穌真的復活了,但是他的信心不能使他稱義得救,反而成為對他的審判。信神叫耶穌從死裡復活,就是要明白耶穌為什麼要死,為什麼要復活,為什麼人一定要相信,就像在路加福音裡,復活的耶穌曾經給要去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所講的,當時兩個門徒最為苦惱和憂愁的就是為什麼大有能力的拿撒勒人,也是他們一直跟隨的先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如此悲慘的死去。復活的主責備他們: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耶穌為什麼要受害,被釘十字架死去,都是為了代贖人的罪,為什麼要復活?沒有復活,人永遠沒有盼望,無法擺脫罪的枷鎖,無法戰勝死亡的厄運。唯有這位從死裡復活的基督,他打敗死亡的權勢,唯有他能夠把人罪和死亡的權勢中拯救出來,賜給人永生的盼望,賜給人新生命。而人要信這樣的救主,就要承認自己的罪,相信耶穌是為了代贖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唯有他代替我受到神公義的刑罰,唯有相信他我才能罪得赦免,唯有這位復活的主能夠拯救我,我要接受這位基督為我的救主,我要離棄罪惡,懇求在他的裡面能夠過上聖潔的新生活。不僅是我的救主,還是我的主,我願意一生信靠順服他,按著他的心意而活。心裡相信是非常重要,只有對耶穌基督的福音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心口一致,才會承認耶穌為主,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託給他。心裡相信就已經被稱義,而口裡承認是認信,是信仰告白,通過信仰告白,更加堅固彼此的關係,就像夫妻要確立關係,一定需要通過婚禮彼此的告白,所以心裡真的相信的話,口裡一定會告白出來。而這樣的告白,如何進行呢?我們當代的布道會上一般會如何做呢?就是讓人舉手,讓人決志,讓人籤字,讓人走到臺前,甚至有時布道會的人太多,讓人舉手帕。但是據統計,這樣布道會真正留下來成為一名基督徒的比率非常低,甚至是萬分之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人相信很多時候不是一下子的,是需要一個過程,人認識基督,領悟罪,領悟十字架,不是一朝一夕,真的像十月懷胎一樣。而真正的信仰告白應該是什麼呢?就是像保羅所講:經上說:「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羅10:11-13)這樣信仰告白是藉著對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的真實的信心祈求的,這樣的求告不是一般的祈求,就是得救的禱告,就是求復活的主饒恕自己的罪,赦免自己的罪,用他的寶血洗淨自己,懇求這位復活的主改變自己的生命,拯救自己脫離一切的罪和汙穢,讓這位復活的主來做自己的救主,來統治自己,這樣謙卑認罪悔改的求告,一定得救,一定體驗復活的主以大能來拯救他,用寶血潔淨他,賜給他聖靈。心裡相信,口裡承認,首先來到主的面前的求告、呼求,來到主的面前悔改,與主立約。其次才是在人面前的認信。這裡讓我們看到信心的三個層面,信心首先是知識的層面,要知道所信的是什麼,其次是認同、同意,我願意接受,再次是投靠,投奔,如果一個人真的領悟自己的罪,真的相信耶穌基督復活了,他就應該來到這位救主的面前,求告他的名,呼求他的名。要不然這樣的信心就是不完全的信心,很多人只是頭腦上知道耶穌,但是不認同,這樣的就是不信。還有的人聽了也認同,但是就是不願意謙卑主的主的面前認罪悔改,他的信心還沒有達到得救的信心。這非常需要聖靈的工作,通過這段話語,我們也應該省察自己的,到底自己是否有得救的信心,自己是否確信已經得救,只要問幾個問題:你真的相信神已經叫耶穌從死裡復活了嗎?你真的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嗎?你真的承認耶穌是為了你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嗎?你真的相信他復活,他能夠拯救你,賜給你新生命嗎?你是否相信他是唯一的救主?如果你相信,你也來到主的面前求告他的名,承認他為你的主,你願意順從他的話語而活,那就一定得救,不要懷疑,只要信。這就是古舊的福音,使罪人得救的福音,雖然我們聽了很多遍,講了很多遍,這古舊的福音永遠是我們要傳揚的。我們蒙恩的神的兒女永遠要讚美稱頌的主的恩典。擁有得救確信的基督徒,我們不僅要迎接耶穌為我們的救主,我們也要迎接他為我們的主,在實際的信仰生活中,尊他為大,讓他居首位。我們不是靠著我們的善行稱義,保證我們的得救,但我們卻要努力活出得救的生命和樣式。每天因神的救恩而喜樂,因神的拯救甘心樂意的愛和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