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很多70後,80後,甚至90後的回憶的粵語經典《千千闕歌》曾經引無數人翻唱。那麼流行了幾十年的千千闕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魔力呢?
我們都知道,它的演唱者是陳慧嫻,在90年代憑藉著這首歌紅極一時。它在1989年1月1日被收錄在環球唱片發行的《永遠是你的朋友》專輯裡,表達的是陳慧嫻離別在即,想要通過音樂傳達出內心的激蕩情緒。纏綿悽惻,哀婉動人,它把離別的悲哀,渲染的淋漓盡致,欲語還休,無聲淚流。但也有很多人表示,他們看不懂歌名。千千闕歌,那麼什麼是闕歌呢?
在古代,宮門兩側的瞭望臺叫做「闕」。奇怪的是,翻遍典籍卻再難以找出第二個「闕歌」兩字連用的場景。其實呢, 「闕」是 量詞「闋」的錯用,有「首」的意思。「千千闕歌」指的是「千千萬萬首歌」。 曲子源自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一首名叫《夕陽之歌》的歌曲,在經林振強重新填詞後,才被陳慧嫻唱火。可惜大家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這個美麗的錯誤,一直流傳至今,成為經典傳唱。
有網友評論說,這首歌真的是把離別之前渲染的很是生動,內心的欲說還休和欲語淚流,說不盡心中溝壑,訴不盡離別之情。千言萬語都凝聚在這首歌裡,唯有借歌曲傳情,希望對方能夠聞弦歌而知雅意,委婉而含蓄的把那種深沉的感情宣洩得淋漓盡致。還有網友認為,真的是欣賞不了粵語歌曲,感覺怪怪的。還是支持大陸歌曲,粵語腔有味道是真有味道,但就是覺得始終隔著點什麼。
小編覺得其實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仔細聽一下,品一下,都是挺好聽的。音樂無區域界限 ,它是一種人審美上的共通。網友們,你們喜歡這首歌嗎?